学科分类
/ 13
24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测量斜坡椎管角在不同骨科患者群的数值范围,分析X线及CT矢状位重建法测量斜坡椎管角的,并探讨斜坡椎管角的测量对枕颈融合术的临床意义。方法纳入189例无上颈髓压迫症患者和37例枕颈部序列异常合并上颈髓压迫症患者,测量颈椎中立位和过屈、过伸位侧位X线片上斜坡椎管角的数值。随机选取有或无上颈髓压迫症患者各10例的颈椎中立位X线和CT正中矢状重建图像,由2位测量者重复测量斜坡椎管角并计算组内相关系数。结果无上颈髓压迫症状者过屈位、中立位和过伸位的斜坡椎管角均显著大于枕颈部序列异常合并上颈髓压迫症患者(P<0.01);前者斜坡椎管角数值的变化范围为23.87°±10.23°,后者为19.10°±7.96°(P<0.01);说明后者的枕颈复合体较前者僵硬并处于异常屈曲位。X线法测量斜坡椎管角的观察者之间组内相关系数为0.619,低于CT重建法的相应值0.897;X线法的观察者组内相关系数在观察者1和观察者2分别为0.635和0.657,也低于CT重建法的相应值0.937和0.924;CT重建法较X线法具有更好的。结论本研究得出了不同骨科患者群斜坡椎管角的数值范围,为枕颈融合术患者的体位摆放和枕颈部固定融合角度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为术中准确测量斜坡椎管角提供了具体方法。

  • 标签: 颈椎 寰枕关节 椎管 脊髓压迫症 放射测量术
  • 简介:目的通过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骨密度的测定和骨组织形态计量分析,探讨骨质疏松性骨折骨密度与骨结构的关系。方法选择低、中能量创伤所致髋部骨折需要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30例,分为2组,男性14例,女性16例。以双能x线吸收骨密度仪(DEXA)测量患者健侧股骨近端大转子BMD。手术中用切面积1cm×1cm的环钻于患侧股骨大转子问区松质骨按统标准定位后,钻取骨柱,进行骨组织形态计量观察与分析。结果根据BMD测定的结果男性患者能诊断为骨质疏松症的有9例(64.29%),女性患者能诊断为骨质疏松症的有12例(75.00%)。骨组织形态计量结果提示老年男女骨结构参数差异不明显,无统计意义。老年男、女性股骨大转子BMD均与%Tb.Ar、Th.Th、Tb.N、N/F成正相关,与Th.sp成负相关(P〈0.05)。结论老年人男女两个组的股骨近端转子间区骨组织形态计量参数无明显差异,股骨近端转子间区的BMD与骨结构有定的相关,骨形态计量学分析较BMD更可靠、更敏感、更真实地反映骨质疏松的情况。

  • 标签: 老年人 髋部骨折 股骨转子间 骨密度 骨组织形态计量学 骨质疏松症
  • 简介:目的观察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胫骨骨小梁形态计量参数的变化.方法将3月龄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12只,实验组采用右后足皮内注射福氏完全佐剂的方法诱导类风湿关节炎模型.3周后处死大鼠,取右侧胫骨近端,制备不脱钙的骨切片后行形态计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类风湿关节炎模型大鼠胫骨骨小梁体积明显减少(P<0.01),成骨细胞表面、类骨质表面减小(P<0.01,P<0.05).破骨细胞数增多(P<0.01),吸收表面增高(P<0.01).结论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早期可引起继发性骨质疏松.

  • 标签: 类风湿性关节炎 骨小梁形态计量 模型大鼠 对照组 正常 胫骨近端
  • 简介: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种新型的硅酸盐可吸收骨水泥的生物相容、生物降解和成骨特性。方法选取24只新西兰大白兔,在双侧股骨髁部钻取直径5mm、高10mm圆柱形骨缺损,分别置入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phosphatecements,CPC,对照组)和磷酸钙-硅酸三钙复合骨水泥(calciumphosphatecements-calciumsilicate,CPC-CS,材料组),术后4、8、12周分别处死8只动物,行X线检查和HE染色观察材料在体内的降解和新骨形成情况。结果4周时材料组和对照组材料无降解,HE染色观察材料-骨组织之间均形成纤维层,8周时材料组材料降解变软,对照组材料降解不明显,对照组和材料组材料-骨之间纤维组织逐渐被新骨取代,材料组材料-骨之间结合面积明显较大,有较多新生骨;12周时,材料组材料降解明显,内部明显发生碎裂,有新生骨长入,对照组材料仅部分降解,对照组材料降解率为32.4%,材料组为45.4%,材料组降解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结论磷酸钙-硅酸三钙复合骨水泥具备单纯磷酸钙类似的生物相容,并且在力学强度、表面成骨活性和降解方面有定改善,通过进步的优化有可能成为种具有很好应用前景的新型生物活性骨修复材料。

  • 标签: 骨水泥 磷酸钙 硅酸三钙 动物实验
  • 简介:本书是刘忠厚教授拟出版的第五本书,计划用年多时间完成、于2013年春季出版,书名暂定为《代谢骨病和骨矿代谢紊乱》,以美国ASBMR出版的最新版“PrimerontheMetabolicBoneDiseasesandDisordersofMineralMetabolism”为蓝本,增加近年来国内外常见的些代谢骨病。

  • 标签: 代谢性骨病 代谢紊乱 骨矿 DISEASES 作者 征集
  • 简介:胸椎管狭窄症是胸椎及其软组织的退行改变胸椎管有效容积减少,产生的脊髓或神经根压迫症状的系列症候群,本病发病率较低,保守治疗效果差,常需手术治疗。该疾病病史较长,呈缓慢发展,常累及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较少发生在单侧。我科经手术治疗证实2例胸椎管狭窄急性单下肢瘫患者,术后患者恢复效果良好,将其诊断、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 标签: 胸椎管狭窄症 单下肢 感觉运动障碍 神经根压迫 黄韧带骨化 理货
  • 简介:目的探讨期清创、植骨、皮瓣、肌皮瓣转移或移植治疗感染胫骨骨缺损的可行。方法自2000年12月至2005年1月,对8例感染胫骨骨缺损骨折患者彻底清创,应用皮瓣、肌皮瓣转移或移植覆盖创面,对胫骨骨缺损同时行松质骨植骨及灌注冲洗。结果8例患者转移或移植的皮瓣、肌皮瓣均成活,伤口均期愈合,植骨在术后7~9个月获得骨愈合,经术后7个月至4年9个月随访,感染无复发,肢体行走功能及外观满意。结论对感染胫骨骨缺损行彻底清创、松质骨植骨、皮瓣、肌皮瓣转移或移植、灌注冲洗是种实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感染性胫骨骨缺损 一期闭合 植骨术
  • 简介:脊髓半切综合征表现为因皮质脊髓束受压导致的同侧肢体运动功能减弱甚至丧失,同时伴有脊髓丘脑束功能障碍而导致的对侧肢体痛温觉功能减弱甚至消失,临床多见于脊髓外伤、椎管内髓外肿瘤及血肿等,颈椎间盘突出很少引起脊髓半切综合征。1928年,Stookey首次报道了1例颈椎间盘突出导致脊髓半切综合征的患者,至今英文报道尚少,国内更是鲜有报道。

  • 标签: 颈椎 椎间盘移位 布朗塞卡尔综合征 病例报告
  • 简介:局部封闭注射是临床常用的治疗运动系统慢性疼痛的方法,效果满意,并发症少,特别受到基层医生的欢迎,而局部封闭治疗导致肢体末端坏死病例临床上更为罕见。笔者于2010年3月遇到1例踝关节前方注射强的松龙足趾坏死,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患者,男性,58岁,乡村医生。于2010年2月因右踝关节疼痛,自行用强的松龙2mL行踝关节前方封闭注射,注射后出现右足明显疼痛,于次日出现疼痛加重、苍白,继而肿胀、患足青紫。到多家医院就诊,给予扩张血管、改善循环等治疗,效果欠佳。治疗后2周左右出现5个足趾发黑、干瘪,于跖趾关节处界限逐渐明确,建议行小腿部截肢,但截肢位置患者不能接受。3周后来我院就诊,【关键词】封闭注射;踝关节;坏死;强的松龙;局部封闭治疗;足趾;局部注射;治疗后;慢性疼痛;前方;

  • 标签: 局部封闭注射 足趾坏死 踝关节 前方 局部封闭治疗 慢性疼痛
  • 简介:由骨外固定专家夏和桃教授主编的、国内知名专家共同编写的《实用骨外固定书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本书以新颖的编写方式,系统介绍骨外固定的最新理论、新概念、应用技术和临床医生所关注的问题。第篇:绪论,介绍骨科再生控制概念,应用力学、应用解剖与钢针布局,外固定器应用技术以及并发症分类及防治等内容。

  • 标签: 骨外固定 出版 应用解剖 编写方式 系统介绍 临床医生
  • 简介:目的评价辛伐他汀对大鼠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的预防效果,同时观察其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growthfactor-1,IGF-1)的影响.方法将30只3.5月龄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即模型组、对照组和干预组;皮下注射甲泼尼龙(3.5mg·kg^-1·d^-1,9周)诱导骨质疏松模型,干预组在造模的同时辛伐他汀(4mg·kg^-1·d^-1)灌胃10周.干预结束后,测定各组骨密度(BMD)、血清骨钙素(BGP)、血清IGF-1等指标.结果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BMD均显著降低、血清BGP、血清IGF-1水平显著降低(P<0.01),血清钙和尿钙/肌酐均显著增高(P<0.01),尿磷/肌酐也显著增高(P<O.05);干预组与模型组比较,干预组的BMD、血清BGP均明显增加(P<0.01),尿钙/肌酐显著降低(P<0.01),但对IGF-1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①糖皮质激素可引起大鼠骨质疏松的发生;②辛伐他汀可预防大鼠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的发生.

  • 标签: 糖皮质激素 骨质疏松 辛伐他汀 预防效果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 简介:椎管内积气通常是个无症状的偶然现象,大致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由创伤继发的硬膜外间隙积气较多见。Kim等认为椎管内气体是种自限性的疾病,般很快弥散吸收,不会引起神经损伤症状,即使出现神经症状也较轻,不需特殊治疗即可自行消退,无后遗症。而椎管内积气导致肢体肌力减退的严重神经损伤病例非常罕见,国内外文献鲜有报道。本院2013年8月收治1例因硬膜下积气而出现严重神经损伤的病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 标签: 腰椎 椎间盘移位 手术后并发症 创伤 神经系统
  • 简介:本书由国际关节镜主席陈启明教授主编,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第九医院院长戴尅戎教授主审。陈启明教授现任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骨科讲座教授,香港中文大学世界卫生组织运动医学暨促进健康中心主任,华裔骨科学会主席。并先后获英国爱丁堡皇家外科医学院、英国格拉斯哥皇家医学院、香港医学专科学院(骨科)、美国骨科医师学会、美国骨科学会及美国外科学院颁授学院院士。

  • 标签: 关节镜 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 美国骨科医师学会 中国工程院院士 手术学 上海第九医院
  • 简介:《足踝外科手术》是已出版的《足踝外科学》的姊妹篇,本书南由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足踝外科学组组长王正义教授邀请了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足踝外科学组委员和多名国内

  • 标签: 外科手术学 足踝 中华医学会 外科学 学分 骨科
  • 简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病因,常见于30~50岁的成年人。然而,近年来由于青少年生长发育提前、学习负担加重、生活方式改变等因素,加上疾病诊断手段进步、检出病例增多,导致青少年人群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率有上升趋势[1]。目前青少年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病因尚不明确且存在较大争议[2-4],为此,本文着重对青少年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流行病及病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青少年 腰椎 椎间盘移位 流行病学研究 因素分析 统计学
  • 简介:为评价特乐定(MFP-ca)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的有效和安全,北京协和医院和301医院分别进行了个前瞻,双盲、随机,对照试验。每个医院分别收集腰椎骨密度降低病人40例,随机分为2组,组病人服用特乐定1片tid(15mgF^+-450mgCa^2+/天),另组病人服用钙剂(450mgCa^2+/天)作为对照,治疗期限为6个月,协和医院特乐定组病人骨密度(BMD)6个月后平均增加2.6%,对照组下降1.7%。301医院特乐定组病人BMD增加2.5%.对照组病人BMD下降0.5%。两个医院的结果都有统计意义(P值分别为0.009和0.0099)。两个医院的前瞻、双盲试验说明,特乐定6个月的治疗对有骨质琥橙的中国妇女腰椎骨密度已有明显增加。该研究同时说明特乐定的治疗是安全可靠的。

  • 标签: 治疗 病人 医院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对照组 谷酰胺
  • 简介:目的探讨新兵训练伤股骨中下1/3完全应力骨折治疗的方法,临床疗效和预防。方法我科自2001年1月至2009年3月收治新兵训练伤股骨中下1/3完全应力骨折患者11例,均为男性新入伍战士,年龄17~21岁,平均18.5岁。左7例,右4例。骨折部位均为股骨中下1/3部位。骨折类型:横形骨折7例,斜形骨折4例,采用动力髁螺钉钢板(dynamiccondylarscrew,DCS)固定,骨膜骨痂植骨进行治疗,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本组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24个月,平均19个月。依据膝关节功能评定HSS标准,优7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90.9%。结论动力髁螺钉钢板固定是治疗股骨中下1/3完全应力骨折较好的方法,早期手术,解剖复位,稳定固定,骨膜骨痂植骨,早期正确功能锻炼,是取得满意疗效的前提。所有病例,骨折前均有大腿内侧疼痛、膝关节活动受限,应早期发现,适当休息,重在预防。

  • 标签: 训练伤 应力骨折 治疗
  • 简介:目的吸取以往神经根性疼痛动物模型的优缺点,模拟临床椎间盘突出的病理形式,建立个新的坐骨神经痛动物模型。方法取大鼠自体尾部椎间盘组织放置在L5神经根下,造成对L5神经根的直接压迫,术后不同时间点测定大鼠后足底机械刺激疼痛阈值的变化。根据行为结果检测脊髓背角伤害性刺激标记物c—fos蛋白的表达,并与行为结果相对照。结果术后实验组大鼠后足底产生了个长时程机械痛觉敏感性的升高,3周时达到峰值,然后逐渐恢复。3周时相应脊髓背角浅层中出现了c—fos蛋白的表达。结论新建立的椎间盘源坐骨神经痛动物模型在病理机制上与临床腰椎间盘突出的产生过程相似,并且此模型能够产生个长时程的机械痛觉过敏,因此这模型适于用来研究临床腰椎间盘突出所致的坐骨神经痛的机制。

  • 标签: 大鼠 腰椎 椎间盘 坐骨神经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