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孕期死胎相关危险因素和处理。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孕期死胎病例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孕期死胎孕妇,初产妇(73%)和经产妇(27%)比较,孕前存在内外科合并症者(28%)与无孕前合并症者(72%)比较,差异明显。孕期死胎影响因素:以母体因素为主(78.3%),其余依次为高血压疾病(23.3%)、感染相关疾病(13.3%)和甲状腺功能异常(13.3%)等。胎儿畸形及染色体异常是主要胎儿因素(13.3%)。胎盘因素占5%。终止妊娠方式:8例患者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药物引产;29例患者利凡诺羊膜腔内引产;17例患者因母体并发症行剖宫产分娩,其中1例切除子宫;6例自然流产。结论孕期死胎危险因素以母体因素为主,故加强孕前及孕早中期对孕妇各种疾病管理,尤其是容易忽略感染相关疾病,同时重视初产妇和无孕前合并症孕妇孕期保健,有利于减少孕期死胎发生。

  • 标签: 中孕期 死胎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无创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基因检测在产前诊断临床应用及价值。方法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建卡产检11000例孕妇中选取血清学产前筛查高风险、血清学筛查临界风险及高龄孕妇1246例,进行无创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基因检测,对于无创阳性孕妇抽取羊水细胞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作为研究组;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建卡产检15000例孕妇中选取1650例血清学筛查高风险、血清学筛查临界风险及高龄孕妇进行羊水穿刺核型分析作为对照组。结果研究组1246例孕妇无创DNA检测与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相比,21-三体检出率为100%,无创DNA假阳性率为0。18-三体检出率为100%,假阳性率为0。研究人群染色体患儿检出率90%、产前诊断参加率98.7%;对照组1650例孕妇,21-三体检出率为78%。18-三体检出率为100%,研究人群染色体患儿检出率78%、产前诊断参加率53.3%。结论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无创基因检测在产前诊断因其具有敏感度及特异度高及无创等优点,运用于临床可明显降低先天性缺陷儿出生率。

  • 标签: 基因检测 产前诊断 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
  • 简介:目的研究胎膜早破患者外周血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以了解细菌感染情况和指导抗生素治疗。方法选取龙华新区人民医院2012年12月至2015年1月收治118例孕35~41周胎膜早破(prematureruptureofmembranes,PROM)孕妇作为观察组,同期孕检40名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electrochemicalluminescence,ECLIA)测定血清PCT,结合白细胞计数和胎盘病理检查,比较各组PCT水平和感染情况及使用抗生素时间。将观察组患者按照PCT水平分为A组38例(〈0.25ng/mL)、B组45例(0.25~0.50ng/mL)、C组35例(〉0.50ng/mL)。结果对照组PCT均值为(0.14±0.06)ng/mL,A、B、C3组均值分别为(0.17±0.09)ng/mL、(0.35±0.10)ng/mL和(4.34±3.35)ng/mL。A组血清PC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20,P〉0.05);B组较A组PCT水平升高(t=4.187,P〈0.01),C组较B组PCT水平升高(t=4.996,P〈0.01)。经抗生素治疗1d后,A组治疗前后P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30,P〉0.05),B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357,P〉0.05),C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98,P〈0.05);出院前比较,各组间PCT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以血清PCT0.50ng/mL为基线,PCT〉0.5ng/mL为阳性,PROM患者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检查比较,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动态监测PCT水平,A组较B、C两组抗生素使用时间短(t=7.840、10.971,P均〈0.01);B组短于C组(t=4.992,P〈0.01)。结论血清PCT水平是细菌感染重要指标,其诊断效率高。本研究3个等级组有明确基线界限,分为正常、可疑感染和明确感染,推荐对应治疗分别为不使用抗菌药物、可使用抗菌药物和强烈建议使用抗菌药物。血清PCT检测对胎膜早破患者治疗期间早期临床诊治、合理用药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胎膜早破 降钙素原 绒毛膜羊膜炎 抗生素使用
  • 简介:目的比较子痫前期患者和正常妊娠血清瘦素水平和体重指数(bodymassindex,BMI),并探讨瘦素是否介导了BMI和子痫前期关系。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组为74例子痫前期患者。对照组随机选取自同期在北京协和医院产检孕期无合并症及并发症并最终足月分娩孕妇,共79例。血清瘦素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BMI计算采用抽血时身高和体重。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9.0版。结果子痫前期组BMI为(30.36±4.16)kg/m^2,明显高于对照组(25.92±2.65)kg/m^2,重度子痫前期BMI高于轻度子痫前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9)。子痫前期血清瘦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但是血清瘦素水平在轻、重度子痫前期之间并无明显差别(P=0.900)。随着BMI升高,血清瘦素水平也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earson相关性研究显示,血清瘦素水平与BMI正相关(r=0.301,P〈0.001)。中介效应分析显示瘦素可能是潜在BMI与子痫前期之间介导者(P〈0.001)。结论瘦素及BMI与子痫前期有明显相关性,瘦素可能成为子痫前期有效预测和筛查指标。

  • 标签: 子痫前期 瘦素 体重指数
  • 简介:乳腺癌目前是中国女性发病率最高恶性肿瘤,但在中国,乳腺癌诊治仍需进一步提高与规范。临床多学科协作团队(MDT)是目前国际公认主流肿瘤治疗模式,是规范乳腺癌诊治重要手段。笔者就目前国内外MDT在乳腺癌诊治应用现状及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 标签: 乳腺肿瘤 诊疗工作管理 医学 综合疗法
  • 简介:染色体微阵列技术是一种高分辨率、全基因组范围检测技术,不仅可以检测传统染色体分析技术可以检测绝大多数染色体不平衡,而且能检出亚显微水平拷贝数变异。本文针对该技术平台分类、产前诊断应用优势和不足、结果分类与解读,面临挑战、临床适应证、伦理及遗传咨询方面做一概述。

  • 标签: 产前诊断 微阵列技术 染色体不平衡 遗传咨询 临床适应证 染色体分析
  • 简介: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恶性肿瘤,其侵袭和转移是导致患者死亡重要原因。研究发现,转录因子Twist表达与乳腺癌侵袭、转移、预后、耐药以及血管生成等方面都密切相关,表明其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笔者就Twist基因结构及其与乳腺癌关系进行综述。

  • 标签: 乳腺肿瘤 转录因子 基因
  • 简介:我国先天畸形儿出生比率逐年增高,已成为严重社会公共卫生问题,而产前超声检查凭借其独特优势,可在孕期对胎儿先天畸形进行筛查以降低出生缺陷发生。本文就产前超声较为重要超声软指标进行综述,探索其在产前筛查胎儿先天畸形应用价值,并探讨其临床相关性和相对应临床处理策略,以期为提高我国出生人口素质提供重要信息。

  • 标签: 超声软指标 胎儿先天畸形 产前筛查
  • 简介:根据有关科技期刊编辑格式国家标准,本刊对论文作者单位及参考文献作者编排格式,要求如下:1.作者署名方式:实行文题下方只排姓名。作者名次请作者自行排序,排序应在投稿时确定,在编排过程不应再作更改。同页脚注作者单位、邮政编码(仅注出第一作者邮政编码)、单位所在城市名、单位名称及科室名称。必要时加括号分别注姓名。

  • 标签: 作者单位 参考文献 书写格式 文稿 科技期刊编辑 编排格式
  • 简介:基于国内外迅猛发展高通量测序技术(第二代测序技术)应用以及精准医学需求,从技术和成本角度分析高通量测序技术用于同时检测单核苷酸变异(SNV)和拷贝数变异(CNV)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高通量测序 拷贝数变异 单核苷酸变异 基因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孕早期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四维超声时空关联成像技术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120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均先后行二维超声扫描及STIC筛查。分析其随访结果和比较各项检测方式敏感性和特异性水平。结果联合检测诊断CHD敏感性水平、特异性水平及阳性预测值均显著高于常规二维超声及STIC技术单一检测,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联合检测诊断CHD阴性预测值高达99.9%。结论四维超声时空关联成像技术应用于CHD病症诊断在临床上,可提高诊断效率,漏诊率及误诊率均较低,优势明显,值得推广。

  • 标签: 胎儿先天性心脏病 二维超声 时间-空间相关成像 敏感性 特异度
  • 简介:高通量测序技术(high-throughputsequencing)又称"下一代"测序技术,具有高准确性、高灵敏性以及高性价比绝对优势,对于传统医学和疾病研究而言是一次革命性改变,对遗传性疾病诊断和筛查起着非常关键作用。本文介绍了高通量测序技术作用原理,回顾新一代测序在遗传性疾病临床分子诊断实验室应用。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继续发展和个性化医疗不断普及,不但会给生命科学研究带来更多资源和便利,而且将对改善人类健康及生活质量起到巨大作用。

  • 标签: 高通量测序技术 遗传性疾病 实验分子诊断
  • 简介: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microarrayanalysis,CMA)技术是一种通过对染色体进行全基因组扫描,发现染色体组数目和结构异常检测技术。CMA以其高分辨率、高效率、高自动化操作等优点,不仅能有效检测传统核型分析技术所能检测染色体数目异常及非平衡性结构异常,还能检测染色体组亚显微结构水平上不平衡重排引起拷贝数变异(copynumbervariation,CNV),成为现代临床遗传学常规诊断工具,并被引入到产前胎儿遗传疾病检测。本文将就产前胎儿遗传病、胎儿遗传病检测技术回顾、CMA技术发展及在胎儿遗传病检测应用、优势和面临挑战等做一个详细综述。

  • 标签: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 产前诊断 遗传病 遗传咨询
  • 简介:早在1954年Hughes首先报道了利用球囊介入阻断治疗控制腹部创伤患者大出血获得成功,此后该技术被应用于包括产科因素大出血止血等多种手术。近年来由于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增加,瘢痕部位胎盘植入所带来致命性产后出血及育龄妇女子宫切除问题倍受关注,由此介入性血管内阻断术应用亦愈加广泛。

  • 标签: 胎盘植入 瘢痕部位 介入性 子宫动脉栓塞术 腹部创伤 髂内动脉
  • 简介:目的探讨ERβ和PTEN在乳腺癌组织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2009年在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乳腺外科手术切除110例乳腺癌组织标本,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组织标本ERβ和PTEN表达。采用χ2检验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关系,ERβ和PTEN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方法,运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方法分析两者表达与患者生存关系。结果ERβ在乳腺癌组织中阳性率为62.7%(69/110),PTEN在乳腺癌组织中阳性率为59.1%(65/110)。ERβ和PTEN在乳腺癌组织表达呈正相关(r=0.276,P=0.003)。ERβ表达与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χ2=11.766,P=0.003;χ2=9.919,P=0.007)。PTEN表达也与与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χ2=9.014,P=0.011;χ2=12.201,P=0.002)。患者随访时间为8~70个月,位随访时间为39个月。生存分析结果显示,ERβ阳性患者较阴性患者具有更好5年DFS(χ2=7.707,P=0.005)。PTEN表达也与较好5年DFS有关(χ2=7.057,P=0.008)。笔者将ERβ和PTEN组合起来分为ERβ阳性PTEN阴性组(48例)、ERβ阴性PTEN阳性组(17例)、ERβ阳性PTEN阳性组(21例)以及ERβ阴性PTEN阴性组(24例)4个组进行生存分析,结果显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790,P〈0.001),ERβ阴性PTEN阴性组患者5年DFS显著低于ERβ阴性PTEN阳性组、ERβ阳性PTEN阴性组、ERβ阳性PTEN阳性3个组(χ2=4.162,P=0.041;χ2=4.835,P=0.028;χ2=12.640,P〈0.001)。结论ERβ和PTEN表达均阴性乳腺癌患者预后较差,两者联合可以作为乳腺癌患者判断预后分子标记。

  • 标签: 乳腺肿瘤 雌激素受体Β PTEN磷酸水解酶 预后
  • 简介:随着影像技术革新,越来越多乳腺病灶通过影像立体定位下予以旋切或活检;新诊疗策略有使更多患者通过新辅助治疗后接受保留乳房、腋窝手术,这些情况下金属标志物使用将有助于靶病灶影像随访和鉴别、手术或病理取材定位等。本文首选对金属标志物在乳腺疾病诊疗临床价值进行文献整理和综述,并对当前临床实践金属标志物放置进行总结,以期有助于影像引导下良性靶病灶精确定位、追踪及后续手术,有助于新辅助治疗患者原发灶和/或淋巴结病灶疗效评估、手术定位及病理检查准确性。

  • 标签: 乳腺疾病 肿瘤标记 生物学 诊断 治疗学
  • 简介:目的评价液基细胞学检查(liquid-basedcytologytest,LCT)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检查2种方法不同组合方案在宫颈高级别病变(≥CIN2)筛查价值。方法采用LCT和高危型HPV检测2种方法对5727例妇女进行检查,对1或2项结果异常者及阴道镜检查可疑异常者进行宫颈活检,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各项诊断试验评价指标,评估2种方法及其不同组合方案在宫颈≥CIN2病变筛查价值。结果LCT阳性率(≥ASC-US)为10.8%,HPV阳性率为22.9%。LCT对≥CIN2病变筛查敏感度低于HPV检测(86.7%比92.3%,P〈0.05),特异度和诊断准确率(74.7%和76.2%)均高于HPV检测(69.8%和72.6%,P〈0.05)。与单一方法比,LCT+HPV(任一阳性)方案敏感度(98.7%)和阴性预测值(99.7%)显著提高,但特异度(60.8%)和准确率(65.4%)均下降(P〈0.05);LCT+HPV(两项均阳性)方案敏感度最低(80.7%),特异度和准确率最高(83.5%和83.1%),P〈0.05;4种筛查方案对诊断≥CIN2病变受试者工作(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7、0.810、0.797、0.820。Z检验显示各方案筛查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CT和高危HPV检测均是宫颈高级别病变筛查有效方法,联合筛查不能提高筛查效率,但LCT+HPV(任一阳性)方案能显著地提高筛查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更具有成本-效益价值。

  • 标签: 液基细胞学 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癌 ROC曲线
  • 简介:目的结合年龄探讨抗苗勒氏管激素(anti-müllerianhormone,AMH)筛查在孕前保健应用价值。方法将2015年4月至2015年9月于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妇女保健中心进行孕前保健检查1426例25~40岁妇女分为25~30岁、31~35岁、36~40岁3组,采用血清AMH筛查,分析检验结果。结果1426例受检者AMH水平随年龄增长逐渐降低,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6~40岁AMH〈1.1ng/mL比例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426例受检者中有不孕症者184例,占总筛查人数12.9%;其AMH〈1.1ng/mL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孕前检查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孕前保健,35岁以上妇女通过筛查血清AMH水平,有助于提高隐匿性卵巢储备功能降低检出率,以促进妇女进行更合理生育规划及指导不孕症治疗方案决策。

  • 标签: 孕前保健 卵巢储备功能 抗苗勒氏管激素 不孕症
  • 简介:高龄妇女(≥35岁)生育力下降,卵母细胞和胚胎非整倍体发生率高,流产风险大,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一直是生殖领域难题。胚胎植入前遗传学筛查技术(preimplantationgeneticscreening,PGS)是指在体外受精及胚胎培养过程,对卵母细胞第一、第二极体及早期胚胎行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检测,选择染色体整倍体胚胎移植入宫腔,以期改善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临床结局。随着辅助生殖技术及现代分子遗传学发展,新活检方法及遗传学分析技术不断出现,如囊胚期滋养外胚层细胞活检、微阵列技术、二代测序技术等,使得胚胎植入前PGS诊断效率和精确度不断提高。本文就胚胎植入前PGS在高龄妇女助孕应用及进展进行综述,探讨其在改善高龄妇女妊娠结局临床价值。

  • 标签: 辅助生殖技术 胚胎植入前遗传学筛查 高龄 非整倍体 嵌合体 囊胚
  • 简介:目的研究荧光原位杂交技术与无创DNA检测在快速诊断胎儿染色体数目异常价值。方法使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应用特异性探针对包含5例无创DNA确诊异常病例372例胎儿羊水细胞进行荧光原位杂交。结果荧光原位杂交共检出染色体数目异常20例,异常率为5.4%,包括唐氏患儿14例,占全部异常数70%,18-三体综合征3例,45,X2例,XXY1例,其中无创DNA送检5例异常病例中有4例均为唐氏患儿,比例为80%,荧光原位杂交检测结果与羊水细胞核型分析结果相比较,在染色体数目异常方面两者符合率为95.2%(20/21)。结论FISH技术用于快速诊断羊水细胞13、18、21、X,Y染色体数目时具有较高临床价值,但不能作为单独方法检测染色体异常,而无创DNA检验可作为产前筛查新技术向特定孕妇推广。

  • 标签: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无创DNA检测 产前诊断 染色体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