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9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肺癌患者的凝血功能与肿瘤病理类型分期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心外科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连续76例行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检测患者血浆组织因子(TF)、D-二聚体、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水平血小板(PLT)计数,按不同病理类型术后分期对以上指标进行比较.结果Ⅲ期、Ⅳ期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TF水平明显高于Ⅱ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腺癌患者TF、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肺鳞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患者凝血功能与病理类型、肿瘤分期有关,早期发现并改善高凝状态,可能对肺癌预后有意义.

  • 标签: 肺癌 组织因子 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 血小板
  • 简介:目的探讨长期透析患者髋关节置换术手术疗效注意事项。方法对本中心5例(6髋)终末期肾病长期透析患者行髋关节置换的手术疗效进行回顾分析。5例患者,股骨颈骨折3例、股骨头坏死1例、髋骨关节炎1例,平均年龄42.8(18~57)岁。3例行全髋关节置换,2例行股骨头置换,采用HHS评分系统对髋关节疼痛、功能情况进行评价。另外,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近10年(2000~2012)公开发表的文献,同时配合手工检索已发表的骨科论文,并查阅相关文章所附的参考文献。对所纳入的文献研究进行分析讨论。结果随访时间平均26.8(8~45)个月,术后无病例死亡,6个髋关节均无感染松动发生。HHS评分由术前平均24.6(4~62)分增加到术后平均84.8f80~90)分,患者对功能及关节的稳定性满意。共有10篇文献描述了终末期肾病长期透析患者关节置换的手术方式、假体类型、围手术期处理、疗效并发症等。结论本中心长期透析患者髋关节置换术的近期随访结果满意,结合文献研究,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适当的假体、围手术期处理和术后。肾病专家协助.长期透析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可以获得较好的近期结果。

  • 标签: 肾功能不全 慢性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肾透析
  • 简介:胃癌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intravascularcoagulation,DIC)临床少见,一旦发生,预后极差。传统治疗方法如血制品替代治疗和肝素抗凝等效果甚差,常在1—3周内死亡。我科成功治疗Ⅳ期胃癌反复发生DIC1例,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胃癌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化学治疗
  • 简介:前列腺癌病人中血液高凝状态常见,近年越来越多研究显示凝血和纤溶因子异常与前列腺癌进展间有密切联系,本文回顾近年国内外关于前列腺癌病人中各种凝血和纤溶途径成分异常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并就前列腺癌与凝血和纤溶因子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前列腺癌 凝血 纤溶因子
  • 简介:目的比较硼替佐米与沙利度胺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并分析不同化疗方案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化疗方案的不同将4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分为硼替佐米组(n=20)和沙利度胺组(n=20)。两组患者均接受表柔比星+地塞米松治疗,硼替佐米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硼替佐米静脉注射,沙利度胺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沙利度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化疗前后的凝血功能,以及化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硼替佐米组和沙利度胺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肿瘤缓解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两组患者的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水平和血小板聚集率均低于本组化疗前和沙利度胺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硼替佐米与沙利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但硼替佐米化疗方案有利于改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凝血功能,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化疗方案 凝血功能
  • 简介:目的以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TEG)监测多发性骨髓瘤骨病(myelomabonedisease,MBD)围手术期凝血状态,探讨其与临床分型、肿瘤分期肝素应用相关性。方法将2013年8月至2015年3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1例MBD患者设定为研究组,同期在我院接受体检的22名健康成人设定为正常对照组。所有两组病例均于术前接受TEG传统凝血试验检测1次,MBD组于术后第1、3、5、7天再行TEG检测各1次。结果(1)两组间术前两种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值的P=0.066,Angle角的P=0.265,MA的P=0.095,CI的P=0.315,PT的P=0.462,APTT的P=0.310,Fbg的P=0.051,TT的P=0.821,PLT的P=0.071;(2)在MBD患者围手术期出凝血状态的动态改变中,TEG检测结果差异也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R值的P=0.361,K值的P=0.675,Angle角的P=0.487,MA的P=0.279,EPL的P=0.398,CI的P=0.775,LY30的P=0.398;(3)MBD患者使用肝素前后TEG检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值的P=0.518,K值的P=0.831,Angle角的P=0.676,MA的P=0.304,EPL的P=0.307,CI的P=0.971,LY30的P=0.307;(4)不同MBD分型两种检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值的P=0.342,K值的P=0.531,Angle角的P=0.574,MA的P=0.856,EPL的P=0.737,CI的P=0.505,LY30的P=0.747,PT的P=0.393,APTT的P=0.790,Fbg的P=0.966,TT的P=0.115,PLT的P=0.460;(5)不同MBD分期两种检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值的P=0.293,K值的P=0.198,Angle角的P=0.178,MA的P=0.515,EPL的P=0.748,CI的P=0.125,LY30的P=0.748,PT的P=0.464,APTT的P=0.649,Fbg的P=0.649,TT的P=0.646,PLT的P=0.515。结论MBD凝血状态复杂,应用TEG可以更加全面而准确地评估,MBD围手术期管理仍存在很多问题尚未解决。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血栓弹力描记术 血栓形成 肝素
  • 简介:目的探讨眶上锁孔入路、超声吸引在鞍结节脑膜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和柳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65例鞍结节脑膜瘤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32例患者接受常规手术治疗为对照组,另33例患者接受眶上锁孔入路、超声吸引治疗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肿瘤有效切除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GCS评分)、并发症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肿瘤有效切除率(96.67%)高于对照组(78.13%)(P<0.05)。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低于对照组(GCS评分15.98±1.23比12.59±1.22)(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6.06%)低于对照组(21.88%)(P<0.05)。两组患者术前生活质量SF-36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在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评分均有升高,但观察组患者术后以上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眶上锁孔入路联合超声吸引治疗鞍结节脑膜瘤疗效较佳,能在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术后并发症少,神经损伤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眶上锁孔入路 超声吸引器 鞍结节脑膜瘤 手术 有效切除率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评价人工肛门扩张对人工肛门排便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通过观察扩肛组、手指法扩肛组和对照组共60例患者的排便次数、大便性状、排便困难症状评分。结果①扩肛组患者大便性状评分较手指法扩肛组和对照组都有较明显改善(P〈0.01)。②扩肛组患者排便困难程度较手指法扩肛组和对照组都有较明显改善(P〈0.05)。③人工肛门扩张治疗后患者排便次数较手指法扩肛组和对照组都无差异(P〉0.05)。结论我们的人工肛门扩张较之手法扩肛,更能改善患者的大便性状和排便困难程度,并且不增加排便次数。作为符合人性化的器具,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人工肛门 人工肛门扩张器 排便
  • 简介:目的探讨圆形吻合在肠造口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在解放军福州总医院接受同一外科治疗小组手术的70例圆形吻合肠造口术患者(吻合组)的造口手术时间,术后造口并发症、感染发生率随访情况。并与同期行传统手工肠造口术的51例患者(手工组)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均无手术死亡病例。吻合组造口时间(12.66±2.28)min;术后发生造口狭窄、造口渗血各1例(2.86%),切口感染1例(1.43%)。手工组造口时间(24.74±2.83)min;术后发生造口并发症7例(13.73%),分别是造口缺血1例、造口狭窄2例、造口回缩2例、造口旁疝2例,另切口感染2例(3.92%)。两组造口时间、造口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24个月,吻合组患者1年内造口吻合钉逐渐脱落。结论圆形吻合行肠造口术具有操作简便,并发症少,外形美观,护理方便等优点。

  • 标签: 肠造口术 外科手术 手术后并发症 圆形吻合器
  • 简介:目的探讨锚定板自稳型椎间融合经前路小切口腹膜外间隙入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手术技巧.方法2010年7月至2011年9月我院采用锚定板自稳型椎间融合经前路小切口腹膜外间隙入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15例,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43~66岁,平均51岁.腰椎不稳症4例,腰椎间盘源性疼痛7例,腰椎滑脱症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翻修2例.L3~4节段2例,L4~5节段9例,L5~S1节段4例.15例患者均行前路小切口腹膜外间隙入路椎间融合术,且均为单节段手术.L3~4、L4~5节段采用左侧腹直肌旁切口,L5~S1节段采用右下腹横切口.记录手术前后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scale,VAS)、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手术节段椎间隙角度、腰椎前凸角度(LL),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卧床天数,住院天数.定期复查腰椎X线片腰椎CT,评价植骨融合情况.结果切口长度平均6.2cm,术中出血量平均95ml,手术时间平均85min,术后平均卧床3d,住院天数平均10d.术中腹膜撕裂2例,术中予以缝合修补;术后髂骨取骨处疼痛8例,经2-3周镇痛治疗后缓解.1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6.7个月(3-16个月),术后腰腿痛症状明显缓解.ODI(满分50分)由术前平均57.4%降至术后平均21.7%,VAS(满分10分)由术前平均6.7降至术后平均2.8.手术节段腰椎间高度由术前平均8.1mm至术后平均13.3mm,手术节段腰椎间角度由术前平均11.3°至术后平均12.7°,腰椎前凸角度由术前平均44.7°至术后平均52.3°.术后腰椎X线CT示所有患者椎间植骨均已获得骨性融合.结论带锚定板自稳型椎间融合经前路小切口腹膜外间隙入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可获得满意的近期临床效果,并且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植骨融合率高.

  • 标签: 腰椎 前路 融合术
  • 简介:目的探讨国产KYGWA型一次性吻合在贲门胃底癌中的应用。方法统计1998年1月至2008年5月实行根治或姑息性手术的贲门胃底癌患者593例,其中应用吻合217例(吻合组),未用吻合376例(手工组)。对两组的开胸率、吻合口瘘、肺部胸腔感染、吻合口狭窄、近断端癌残留等方面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吻合组开胸率为21.66%,手工组为72.87%,吻合组开胸率明显低于手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吻合组吻合口狭窄发生率4.15%,手工组20.7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吻合口瘘、肺部胸腔感染和近断端癌残留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贲门胃底癌切除术中利用国产一次性吻合行消化道重建可以减少开胸率和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且该吻合价格低廉,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尤其适合经济欠发达地区医院的使用。

  • 标签: 贲门胃底癌 KYGWA型吻合器
  • 简介:目的评估安陆德免荷一号矫形对内侧膝骨关节炎患者活动、疼痛、膝关节功能、日常生活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36例骨关节炎患者。按平均、计算机随机、双盲方法将患者分为A、B、C三组。A组以安陆德免荷一号矫形加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antiinflammatorydrugs,NSAIDs)美洛昔康联合治疗,B组单用安陆德免荷一号矫形治疗,C组单用美洛昔康治疗,每组12例。从入组起,每3周门诊随访,通过Lysholm膝关节评分表、KOOS评分表、SF-12生活质量评价量表、过去24hVAS疼痛评分表以及Tegner活动积分表对患者进行评估,总疗程为12周。结果(1)治疗后12周,A组患者Lysholm膝关节评分:85.64±4.74,KOOS评分症状:73.17±8.29、疼痛:70.33±5.96、日常生活:77.08±4.32、体育娱乐:81.67±5.77、生活质量:80.58±5.76,SF-12生活质量评分:19.08±1.88,过去24hVAS疼痛评分1.25±0.754,Tegner活动积分:7.45±1.08,各项评分较开始改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Lysholm膝关节评分:85.33±4.68,KOOS评分症状:71.33±10.63、疼痛:68.83±5.01、日常生活:75.92±5.18、体育娱乐:80.00±7.07、生活质量:78.17±6.63,SF-12生活质量评分:18.83±2.52,过去24hVAS疼痛评分1.4±0.809,Tegner活动积分7.55±1.31,各项评分较开始改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Lysholm膝关节评分:76.17±5.557,KOOS评分症状:60.92±7.75、疼痛:57.67±8.69、日常生活:68.17±4.61、体育娱乐:70.00±8.53、生活质量:69.33±8.24,SF-12生活质量评分:14.18±1.81,过去24hVAS疼痛评分2.2±0.669,Tegner活动积分:4.36±0.91,各项评分较开始改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评分与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较C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从整体趋势而言:C组患者症状好转快,最终疗效不如A、B组。B组

  • 标签: 骨关节炎 矫正装置 临床方案 队列研究 前瞻性研究
  • 简介:目的比较双侧椎小关节间植骨融合与椎间融合置入椎间融合在腰椎不稳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08年12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患者143例,其中男51例,女92例,年龄45-65岁,平均56岁。其中60例行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双侧椎小关节融合(A组),83例行椎弓根钉棒系统内的结合椎间融合(B组)。记录术前与术后第1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术前与术后6周Oswen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nstrydisabilityindex,ODI)以评价临床效果,术后9个月采用腰椎过伸过屈侧位X线片CT评价椎小关节融合情况,对A组B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第1天引流量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术前与术后第1天VAS评分、术前与术后6周ODI评分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9个月随访行腰椎过伸过屈侧位开角,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手术时间[A组(65.3±15.8)min,B组(118.4±15.2)min]、术中失血量[A组(103.4±30.2)ml,B组(350.6±30.9)ml]术后第1天引流量[A组(60.5±15.7)ml,B组(123.1±25.6)ml]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椎管减压并双侧椎小关节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不稳为一种简单易行,手术效果融合满意的手术方式。

  • 标签: 脊柱融合术 关节融合术 腰椎 疗效比较研究
  • 简介:目的:分析食管癌患者外周血肿瘤组织EGFR突变与临床特征关系,探讨外周血肿瘤组织中EG-FR突变的一致性,进一步分析EGFR-TKI治疗外周血和肿瘤组织中EGFR突变与临床疾病控制率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探讨EGFR突变与吉非替尼或者厄洛替尼临床疗效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RT-PCR检测112例食管癌患者外周血和87例食管癌患者肿瘤组织中EGFR突变,其中47例外周血和肿瘤组织配对检测。分析外周血和肿瘤患者组织中EGFR突变与临床特征的关系两者EGFR突变的一致性。采用EGFR-TKI治疗外周血和肿瘤组织中EGFR突变,评价EGFR突变与吉非替尼或者厄洛替尼临床疗效的关系。结果EGFR突变在鳞癌组明显高于非鳞癌组(P﹤0.05);肿瘤组织和外周血同时EGFR突变的有11例,且突变位点一致,检测到的EGFR状态以肿瘤组织为标准,两者突变一致性达到73.33%;外周血和肿瘤组织中EGFR突变的患者接受TKI的疾病控制率明显高于EGFR野生型患者(P﹤0.01)。结论食管癌外周血和肿瘤组织EGFR突变与临床特征的关系与鳞癌密切相关;食管癌外周血和肿瘤组织EGFR突变的一致性较高;EGFR-TKI分子靶向治疗外周血和肿瘤组织中EGFR突变的疗效显著。

  • 标签: 食管癌 外周血 肿瘤组织 EGFR突变
  • 简介:残胃癌是指行远端胃切除术后5午以上发生于残胃的胃癌,与原发近端胃癌相比,残胃癌患者中未分化癌比例更高,发现时侵犯浆膜、血管和淋巴结转移的比例也更高,因此预后更差。残胃癌的发病与胃十二指肠反流和胃泌素水平降低有关。不同的吻合方式、幽门螺杆菌和EB病毒感染都是残胃癌发病的影响因素。外科手术是残胃癌的传统治疗方式,残胃切除应包括胃十二指肠吻合口或胃空肠吻合口吻合口周围10cm的空肠、空肠系膜,并根据初次手术所造成的解剖改变相应地改良淋巴结清扫的范围。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进步,早期残胃癌可以在内镜下切除,对于侵犯深度不超过SMl的早期残胃癌,内镜下切除与外科手术疗效相当。

  • 标签: 残胃癌 发病机制 治疗
  • 简介:胃癌是指任何发生于胃黏膜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是我国的常见肿瘤,发病率仅次于日本,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世界范围内约40%胃癌发生于中国。中国胃癌死亡率分别是欧美发达国家的4~8倍左右,并且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和城乡差别,农村是城市的1.6倍。

  • 标签: 胃癌发生 预防 治疗 诊断 欧美发达国家 恶性肿瘤
  • 简介:目的:本研究旨在对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MP)在宫颈癌患者中的表达临床意义分析,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120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α-SMATIMP1和TIMP2在不同临床分期预后的患者中表达情况。以本院10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结果随着宫颈癌患者临床分级增高α-SMATIMP1和TIMP2表达逐步增强,且不同分级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在相同临床分期患者中,α-SMATIMP1和TIMP2与患者预后有关。结论α-SMATIMP1和TIMP2蛋白表达与宫颈癌患者临床分期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诊断宫颈癌和患者预后判断的重要标志物。

  • 标签: 宫颈癌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临床分期 预后
  • 简介:目的研究细胞周期抑制蛋白P27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在膀胱移行细胞癌(bladdertransitionalcellcarcinoma,BTCC)组织中的表达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BTCC和10例正常膀胱组织中P27VEGF的表达。结果(1)1727自主要在细胞的细胞核中表达,其在BTCC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0.0%,在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80.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27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随肿瘤病理分级与临床分期升高而降低。(2)VEGF主要在肿瘤细胞膜和胞质中表达,其在BTCC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1.7%,在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表达随肿瘤病理分级与临床期的升高而增高。结论膀胱移行细胞癌中P27的明显下调以及VEGF的明显上调可能与膀胱移行胞癌的发生、发展转移有关,检测二者的表达有助于综合判断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生物学行为。

  • 标签: 细胞周期抑制蛋白P27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膀胱移行细胞癌 蛋白表达 免疫组化
  • 简介:原发性肝癌(PHC)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约占世界全部病例的45%。在世界范围内肝癌主要高发于亚非某些地区,我国发病率为欧美国家的5-10倍,其死亡率占恶性肿瘤的第三位,近年来有逐渐上升趋,由于肝癌的危害性极大,因此其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治疗手段也日益增多。

  • 标签: 治疗手段 原发性肝癌 恶性肿瘤 常见 PHC 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