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9 个结果
  • 简介:叉神经痛分为原发性(真性或特发性)和继发性(症状性)两种,原发性叉神经痛(Trigeminalneuralgia,TN)的病因及发病机理目前仍未完全明确,认识也不一致.本文根据近年来一些学者临床观察、手术所见、病理解剖和动物实验等方面研究成果,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重点介绍神经压迫学说.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病因 发病机制 中枢病因学说 神经压迫学说 生化免疫学说
  • 简介:1999年空军招飞心理测评系统正式在空军招收飞行学员工作中应用,六年的实践证明飞行人员选拔的准确度有了显着提高。但是在应用中我们也发现个别检测项目的准确度仍然偏低。文章封飞行动机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飞行动机检测的区分度偏低,不同方法检测结果的一致性不够高。在此,提出几点相应的改进方法,以求进一步提高检测系统的信度和效度。

  • 标签: 水平分析 动机 心理测评系统 飞行人员选拔 1999年 统计学分析
  • 简介:目的:了解男性护理硕士研究生学习动机的特点,为高等护理教育实践提供依据。方法:纳入8名男性护理硕士研究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半结构式个人深入访谈,收集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就业生活型、求知型学习动机是男性护理硕士研究生主要学习动机;报答型、成绩目标型、消极回避型学习动机是次要学习动机;社会奉献型学习动机偏低。结论:高等护理教育须根据男性护理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动机分布情况,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调整,以完善高等护理教育相关机制和内容。

  • 标签: 学习动机 护理 护理教育 内容分析 研究生 男性
  • 简介:随着近些年临床上对失眠的不断研究,失眠的机制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探讨失眠的机制,是治疗失眠的根本突破点。本篇综述将对失眠的机制及诊断做出简单的总结。

  • 标签: 睡眠 失眠
  • 简介:目的分析青春期少女生育动机及其生育意愿,从而追行有针对性的性教育工作。方法本研究基于Michaels(1993)的研究结果,自编“青春期少女生育动机”的调查问卷,封678名(随机抽样)高中女生进行调查。结果①青少女生育动机的先后排序为:“使个人生命延续”、“获得安全感和创造性”、“得到亲密情感和愉悦”、“获取权力和影响力”、“能够养儿防老”、“获得成人地位”、“能够传宗接代和取得社会认同”与“道德价值的支配”;②青春期少女面对意外怀孕是否生下孩子。除“能够养儿能防老”生育动机影响较低外,其它生育动机均有明颗影响,并显著性差异;③由回归分析结果得知,“道德价值的支配”和“获得覜密情感和愉悦”两个生育动机因素可以有效预测青春期少女的生育意愿,其中以“道德价值的支配”影响作用较大。结论青春期少女面对意外怀孕,对于决定是否生下孩于的生育意愿,有不同的生育动机。因此在青春期性教育当中,应当了解青少年生育动机、生育意愿的变化,从而更有针对性来开展性教育。

  • 标签: 青春期 少女 生育动机 性教育 生育意愿
  • 简介:本文首先引用了各种公开的数据,说明了睡眠质量对于健康的意义,以及改善睡眠环境对于改善睡眠质量的重要性。然后介绍了一种可以用于改善睡眠的睡眠监测系统以及与之组成闭环反馈系统的环境家电。文中从睡眠监测的系统构成、实现与验证方法、干预手段以及联动策略等角度多方位介绍了该系统的原理和应用。在陈述原理的同时也陈列了系统设计的大量理论依据。最后,本文展望了这种睡眠监测及干预系统的未来发展方向。

  • 标签: 睡眠监测 睡眠干预 心率变异性 心冲击图
  • 简介:背景现代神经影像学方法可以检测到越来越多的大脑半球白质改变,后者与老龄化相关,并能够促进特殊认知功能缺损的发生。这些脑白质异常(有时称为脑白质疏松)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本文对支持脑白质疏松的病因与特殊类型脑缺血有关的假说的现有证据进行评价,强调脑缺血性损害可导致局限于脑白质的选择性结构改变。综述概要本文是对关于脑白质动脉循环的解剖学和生理学以及脑白质疏松发开门见病机制的论文(大多数为近10年内发表)进行的评论分析。结论有相当多的线索支持某些类型的脑白质疏松可能是脑缺血性损伤的结果的假说。与老龄化和卒中危险因素相关的脑实质小动脉和微动脉的结构性改变、脑血流自动调节机制的变化以及大脑半球白质独特的动脉供血状态似乎均参与脑白质疏松的形成。根据我们对现有资料的解释,最有可能造成这种脑白质改变的缺血性损伤类型包括以局部脑血流量适度降低(导致不完全性梗死)为特征的短暂性复发事件。这种假说能够在适当的实验模型中检测。

  • 标签: 脑缺血 小血管病 脑白质疏松 白质脑病 白质
  • 简介:缺血后适应作为缺氧耐受现象的一种,可以显著地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在适当的时机给予后适应,可以明显缩小脑梗死的体积,改善缺血后的神经功能。脑缺血后适应的机制尚未完全明了,本文主要从脑的微循环基因水平和分子水平角度来阐述脑缺血后适应可能存在的机制

  • 标签: 缺血后适应 缺血预适应 缺血再灌注损伤
  • 简介:酸枣仁汤首载于《金匮要略》,是治疗失眠的常用,功能养血安神,清热除烦。王平教授临证30余载,对失眠的治疗有独到的体会,认为失眠病机总属阴阳失交、阳盛阴衰,与心肝二脏尤为密切,治疗上以酸枣仁汤为主,随证加减,灵活变通,疗效显著。

  • 标签: 失眠 酸枣仁汤 名医经验
  • 简介:本文通过分享刘艳骄教授常用于治疗失眠的临床验方促眠及其合的验案,希冀对于中医药治疗失眠有所启发,以供中医临床工作者参考。

  • 标签: 中医药 失眠 促眠方 验案报道
  • 简介:关于脊髓空洞症(SM)的探讨可追溯到300年以前,300年的时间里产生各种学说解释其发病机制。20世纪以来,对脊髓空洞症的认识逐渐转向对脑脊液动力学的研究,认为脊髓空洞的形成主要是由于脑脊液紊乱所致,并催生了多种学说。这些学说在一定程度上有其可行性,但仍不能满意解释诸多存疑。目前新的理论认为,脊髓空洞形成的力量来自于脊髓组织的搏动压。

  • 标签: 脊髓空洞症 病理学 综述文献
  • 简介:脑出血后脑水肿是患者症状加重的一个重要原因,严重影响病人的预后,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以前观点认为出血后脑水肿主要是由于血肿压迫周围脑组织,导致缺血缺氧引起脑水肿,但目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血中释放的物质如凝血酶、血红蛋白等起着更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发生机制 所致水肿 水肿发生
  • 简介:造口手术的早期,外科医生多着重手术技术的改进,很少关注造口的长期管理;而当时护士又缺乏相关专业护理知识,所以现代造口手术早期,虽然医生把患者从死亡线上挽救回来,但是由于造口带来的各种并发症,常使患者又陷入痛苦之中。

  • 标签: 造口 管理 手术技术 外科医生 护理知识 并发症
  • 简介:目的:观察利眠治疗艾司唑仑依赖性心肝血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6月就诊于北京市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科和国医馆的艾司唑仑依赖性心肝血虚型失眠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予艾司唑仑递减治疗,每周减少药量25%,最终彻底停药。观察组予利眠干预治疗。2组干预时间均为4周(每周均由固定医师随访1次),治疗后1个月进行随访。观察2组患者干预治疗后临床疗效及艾司唑仑服药量、减药率情况,对改良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SleepQualityIndex,PSQI)、苯二氮艹卓戒断症状问卷(BenzodiazepineWithdrawalSymptomQuestionnaire,BWSQ)进行评分。结果:2组患者治疗4周和随访治疗后1个月的总有效率,观察组分别为83.3%和73.3%,对照组分别为46.7%和30.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4周和随访1个月艾司唑仑服药量均较治疗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3、4周和随访1个月的服药量较对照组减少更明显,艾司唑仑减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4周和随访1个月的PSQI总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BWSQ评分比较,观察组治疗3、4周和随访1个月BWSQ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生不良事件均为戒断反应相关症状,其中主要表现为虚弱,对照组24例(80.0%),观察组15例(5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眠治疗艾司唑仑依赖性失眠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减少艾司唑仑服药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患者改善睡眠、戒断症状等情况。

  • 标签: 失眠 利眠方 药物依赖性
  • 简介:失眠在老年人群的发病率要远远高于年轻人并常被人们忽视,加强老年失眠症的研究具有迫切性和重要性。中医药对于防治老年失眠具有独特的优势,文章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状况特点,认为元气亏虚是老年失眠的致病基础、情志内伤是老年失眠的诱发因素、痰瘀胶结为老年失眠的病理特点,提出培元、舒郁、化痰是治疗老年失眠的重要法则。

  • 标签: 老年失眠 病因病机 治则治法
  • 简介:广义的额颞叶痴呆(FTD)亦被称为额颞叶退行性变(FTLD),是一组以行为和人格改变、失语为特征性表现的疾病。根据美国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病理学分类,额颞叶痴呆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AD)、路易体痴呆(DLB)的第3种痴呆类型。发病年龄为45—70岁,绝大部分患者在65岁之前发病;病程2~20年,平均约8年。1892年,德国医师ArnoldPick最先报告一例额颞叶痴呆患者。

  • 标签: 痴呆 额叶 颞叶 综述文献
  • 简介:随着我国护理事业的持续发展,在建立起各种工作机制的同时,还应有相应的激励机制来保证临床护理工作的落实和推动。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才能使优质护理稳步发展,保持长久的活力。激励机制建立的目的是通过激发人的动机,诱导人的行为,发挥人的内在潜力,

  • 标签: 激励机制 极性 护士 临床护理工作 持续发展 护理事业
  • 简介: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可使机体免疫功能受到抑制。研究证实,交感神经过度激活参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诱导的免疫抑制综合征。本文阐述了卒中后交感神经激活途径及交感神经如何通过神经、体液途径作用于免疫系统,旨在探讨卒中后感染发生的机制,为预防卒中后感染的发生和改善卒中病人预后提供思路。

  • 标签: 卒中 感染 免疫抑制 交感神经
  • 简介:病毒性脑炎是一种以脑实质炎症出现症状和体征的严重疾病.常表现发热、头痛、行为改变,以及意识水平的变化,同时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和癫痫发作.

  • 标签: 病毒性脑炎 发病机制 研究进展 细胞凋亡
  • 简介:疑病症是一种并不少见的精神心理疾病。医学生更容易产生疑病倾向和疑病症。疑病症在临床表现为疑病心理、疼痛感觉和躯体症状等。引起疑病症产生的原因有:暗示聊想、学习程度、心理挫折、身体状况和人格特征等。疑病症从本质上讲是一种自我心理防卫机制

  • 标签: 医学生 疑病症 心理机制 精神心理疾病 疑病心理 疼痛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