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一种新型碳酸酐酶抑制剂(CAI):通过抑制睫状体中的碳酸酐酶的活性,减少房水生成和减少房水流量,从而能有效降低眼内压。服用后一般在2—4小时内生效,在6-8小时内达到最佳疗效,10—18小时仍有效。

  • 标签: 醋甲唑胺 碳酸酐酶抑制剂 眼科 医药 合肥 降低眼内压
  • 简介:目的对白内障手法小切口摘除术与超声乳化摘除术的手术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在医疗扶贫行动中推广实用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比较我院2009年5-6月间200例老年性白内障分别行两种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后的术后视力恢复情况、术中术后的并发症。结果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组及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组从术后视力、术中术后并发症方面比较远期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疗效相近,手法小切口摘除术所需设备简单,不受硬核白内障限制,经济价廉,更适合在防盲行动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切口 白内障囊外摘除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 疗效
  • 简介:患者1女性,26岁。因“反复耳闷胀感伴耳钝痛半年”于1999年6月就诊于我科。俭查:右外耳道可见大量胆脂瘤样上皮及肉芽组织堆积,鼓膜结构窥视不清。听力检查证实为右耳轻度传导性聋。颞骨CT扫描显示右外耳道骨部软组织团块,伴外耳道后壁突骨质破坏。遂行外耳道成形术及耳甲成形术。术中见鼓膜内陷粘连,未见穿孔,去除病灶并磨除破损骨壁,缺损部位以颞肌筋膜覆盖以达上皮化。术后给予咽鼓管吹张,听力好转。术后病理提示为外耳道胆脂瘤。随访1年以上未见复发。

  • 标签: 外耳道胆脂瘤 骨质破坏 乳突 外耳道成形术 听力检查 外耳道后壁
  • 简介:目的利用Micro-CT扫描数据建立中耳听骨链三维有限元模型。方法用Micro—CT扫描成人颞骨标本,将获得的图像数据通过MicroView、Mimics等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再将模型转入其有限元分析(finiteelementanalysis,FEA)模块的Remesh环境中进行调整、细化及面网格优化,通过SOLIDEWORK软件转换为实体网格。结果初步形成的三维几何模型可较清晰地辨别鼓室腔、听小骨和内耳系统,但部分图像不同程度存在噪点。最终形成了FEA软件可识别的成人中耳听骨链三维有限元网格模型,网格划分后的听骨链有限元模型中,完整听骨链的节点数降低,由原来包括805个不合理节点在内的12498个节点降低到2050个,在此基础上建立的有限元模型共1350个8节点四面体单元。结论结合Micro—CT技术及Mimics软件的三维建模方法可以快速获得较精确的听骨链三维数据,是建立听骨链三维有限元模型的有效途径。(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9.9.83。85)

  • 标签: Micro—CT 听骨链 有限元法 建模
  • 简介:目的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中单切口术式和双切口术式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28例(31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病例分为A、B两组.A组(单切口组):15例(17眼),巩膜隧道切口行白内障超+IOL植入+小梁切除术;B组(双切口组):13例(14眼),透明角膜切口行白内障超+IOL植入,上方做传统小梁切除术.分析比较两组术后眼压、视力及并发症情况,随访3-6月.结果术后随访3-6月,两组视力均有提高.眼压:A组术前平均眼压33.21mmHg,术后16.24mmHg;B组:术前平均眼压34.25mmHg,术后15.74mmHg.术后眼压与术前相比,两组均有明显差异性;术后平均眼压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性.术后并发症无明显差异,功能性滤过泡数量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超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单切口和双切口术式均有良好的降低眼压、提高视力的作用,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 小梁切除术 联合手术 单切口 双切口
  • 简介:2006年4月至5月底,我们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方案,对本市随机抽样两个县区,即上杭县和新罗区,再分别抽样8个乡镇、城区的16个小区,其中视力残疾的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抽样调查 视力残疾 龙岩市 福建省 随机抽样 调查结果
  • 简介:安徽省立医院前身为合肥基督医院,始建于1898年,历经风雨洗礼,已发展成为一所设备先进、专科齐全、技术力量雄厚,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急救为一体的省级大型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 标签: 医院简介 安徽省 综合性医院 三级甲等
  • 简介:目的:了解河北磁县地区7~18岁青少年屈光状态的特征,为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河北磁县部分学区37700名学生进行视力、电脑验光、插片、眼前节及眼底检查。结果:河北磁县地区7~18岁青少年各学龄段视力低常率有显著差异;屈光不正率有显著差异;远视、近视患病比例有显著差异。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的屈光状态在不断变化。青少年远视患者逐渐减少,近视患者逐渐增多。需追踪观察以保护视力及屈光状态的变化,做出正确处理。

  • 标签: 青少年 屈光状态 近视 发病率
  • 简介:目的为实施视觉2020行动计划,提出并实施适合四川青少年视力健康保护的基本策略和方法。方法利用我省已经建立的眼初级防盲网络,在几个防盲先进县及拟建立的防盲项目基地开展青少年屈光不正及弱视的流行病学调查,初步建立视力保护网络,对屈光不正给予医学验光、配镜和弱视治疗,同时给予正确的视力健康指导。结果已试点建立青少年视力保护网络,正逐步实施青少年视力保护策略,减少由于屈光不正及弱视引起的低视力和盲的发病率。结论四川青少年视力健康保护的基本策略和方法在根除可避免盲,实现“视觉2020”有一定作用。

  • 标签: 青少年 屈光不正 视力保护
  • 简介:目的通过快速评估可避免盲系统评估四川冕宁县50岁以上人群视力障碍的患病率和致残原因。方法在2011年6月至8月使用RAAB系统对四川冕宁县50岁以上居民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850人,根据人口比例,分为57个人群组,每个人群组人数为50人,每个人群组采用紧凑段抽样(compactsegmentsampling,CSS),当紧凑段抽样不可行时,采用配额抽样。使用简易视力卡检测视力,用便携式裂隙灯和直接检眼镜检查晶状体及眼底情况以明确导致视力残疾的原因。结果在冕宁县抽样调查的2850人中,2817人接受了检查(98.8%),参照1973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HealthOrganization,WHO)视力损伤标准,共有视力残疾者537人,患病率为19.1%,其中盲111人,盲的患病率为3.9%(95%可信区间:3.2%-4.7%),严重视力损伤69人,其患病率2.4%(95%可信区间:1.8%-3.1%);视力损伤357人,其患病率12.7%(95%可信区间:10.5%-14.9%),其中可避免盲占87.4%。结论1.冕宁县50岁及以上人群盲的患病率为3.9%,严重视力损伤的患病率2.4%;视力损伤的患病率12.7%,其中可避免盲占87.4%。未经治疗的白内障仍然是该县最主要的致残原因。2.RAAB系统作为一种在人群中快速筛查可避免盲的调查方法,准确性好,简单实用、高效,重复性强。

  • 标签: 患病率 白内障 抽样调查 快速评估可避免盲
  • 简介:目的分析早产儿眼底疾病的发生情况、高危因素及筛查时机和范围。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2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眼科检查的1348例早产儿的眼底检查结果,分析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生的高危因素。结果1348例早产儿中,正常者23.8%,未成熟视网膜者46.4%,ROP者17.5%,眼底出血者7.1%,渗出者3.7%,其他1.5%。且体重越低、胎龄越低、吸氧时间越长、全身疾病越重严重的早产儿ROP发生率越高、程度越严重。结论低体重、胎龄小、吸氧时间过长、窒息史、严重全身疾病、多胎等是引起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高危因素,早产儿眼底筛查时间应适当提前、范围应适当放宽。

  • 标签: 早产儿 眼底筛查 分析
  • 简介:目的调查报告安徽六安市眼外伤病人的流行病学状况及治疗效果.方法对280例(289眼)眼外伤住院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眼外伤病人流行病学状况、治疗效果,有针对性的做好防治工作.结果目前,六安市眼外伤病人仍以穿通伤为主,约占60%,并逐年增加,年龄分布以儿童及青少年为主.职业以农民、儿童、学生为主.治疗效果较以往明显提高,其中暴力伤的治疗效果差,最终视力预后与是否伴有黄斑部损害及视网膜脱离有关,与入院时视力无关.结论B超、CT、MRI等辅助检查应用,显微手术、玻璃体手术,及时的药物治疗是决定最终治疗效果的关键.安全教育、医疗保险制度、防护镜使用是减少眼外伤的发病率并提高眼外伤最终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

  • 标签: 眼外伤 流行病学 治疗
  • 简介:目的以接受免费白内障手术的患者电话随访结果为依据,对我省防盲项目完成效果进行评价、分析,探讨提出加强和完善基层医院眼科参与大规模防盲项目患者的可持续随访体系。方法通过以电话随访的方式,对2012年云南'光明工程'6万例免费白内障手术患者中随机抽取2000例患者就手术视力提高程度及满意度进行电话随访。随访统一使用云南卫生厅《2012年云南'光明工程'患者电话随访表》,由专人于4周内完成电话随访。结果患者术后视力明显提高者占90.20%;患者对术后满意度达93.27%;从生活不能自理到能自理占86.41%;术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占85.79%;术后患眼有不适者占17.76%;知道如出现不适如何处理的患者占70%;新农合占93.81%,居民医保5.56%,职工医保1.64%,其他医保占0.88%;所有患者均为免费手术,无自付比例。结论在基层开展大规模集中白内障防盲项目的过程中,在严格监控患者术后质量、手术费用、住院天数、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的同时,更应该加强对手术患者的长效管理机制,建立合理的患者随访体系,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工作流程,真正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体现防盲工作的真正含义。

  • 标签: 防盲 光明工程 白内障 满意度
  • 简介:目的为了进一步了解永康市常见致盲眼病情况,更好的开展防盲治盲工作,为政府部门制订防盲计划提供决策依据。方法从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我院采用流行病学描述性研究的方法,按1979年全国第二届眼科学术会议提出的WHO标准进行。对象当地城乡常住人口60岁以上不特定人群为主要对象,随机对永康市两个街道、四个乡镇、80余个行政村(自然村)、两所中学、八所小学、两个养老院共一万人次的致盲眼病,进行了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研究。结果第一位致盲眼病是白内障;第二位是外伤性陈旧性角膜病变;第三位是全身性基础性疾病引起的眼病,如高血压、糖尿病性眼病变。结论以上眼病是我市当前主要的致盲眼病,是现阶段防盲治盲的重点所在。

  • 标签: 眼病 流行病学 防盲治盲 公共卫生
  • 简介: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对安徽两地人群盲和低视力及眼病的流行病学情况进行抽样调查。选择阜阳市颍州区和宣城市绩溪县,采用随机整体抽样方法,对所属居民进行眼部及其他情况的调查。两地的受检人数和受检率分别为3336人(91.40%)和3602人(92.10%),达到抽样调查要求;两地双眼盲、单眼盲、双眼低视力和单眼低视力的患病率分别为1.05%和0.69%、1.71%和1.25%、1.02%和0.97%、0.87%和0.89%;两地盲和低视力的主要原因分别为:白内障、弱视、青光眼和白内障、眼球萎缩/缺如、青光眼;两地主要眼病都为:屈光不正、白内障、翼状胬肉和沙眼;两地的白内障手术率分别为600和278。据不完全资料估计我省盲和低视力的患病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盲和低视力的高发人群为50岁以上老年人,女性,孤寡,文盲,低收入者,白内障仍是最主要致盲原因,屈光不正/弱视已日益成为影响人民特别是青少年视力的最主要因素,广泛宣传正确用眼方式,推广青少年正确验光配镜方法,提高相关人员验光配镜水平对于有效降低弱视致残率至关重要。

  • 标签: 低视力 眼病 流行病学抽样调查 安徽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