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膜联蛋白A1(AnnexinA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实验中,采用实时定量荧光PCR和Western免疫印迹方法检测口腔鳞癌细胞中AnnexinA1的表达,通过干扰和过表达AnnexinA1基因,检测细胞活性。体内实验中,将CAL27-NC和CAL27-AnnexinA1细胞分别注入BALB/c裸鼠皮下,观察皮下成瘤情况。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口腔鳞癌细胞系CAL27细胞中,诱导过表达AnnexinA1明显抑制其生长,抑制HB96细胞中AnnexinA1的表达,则促进细胞生长和增殖。CAL27-AnnexinA1组的小鼠肿瘤体积显著小于CAL27-NC组小鼠肿瘤。结论:AnnexinA1的表达口腔肿瘤细胞的增殖有关。

  • 标签: 膜联蛋白A1 口腔鳞癌 细胞增殖
  • 简介:目的:研究小鼠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nducedpluripotentstemcells,iPSCs)向成骨细胞分化的能力,并观察Osterix对iPSCs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利用体外细胞培养和病毒转染的方法,结合定量RT-PCR以及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在成骨诱导的条件下,iPSCs中成骨相关基因、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小鼠iPSCs经悬滴培养可以形成拟胚体,在成骨诱导条件下可以向成骨细胞分化。病毒转染并不影响iPSCs的多向分化潜能;对照组相比,转染Osterix的iPSCs形成的矿化结节、碱性磷酸酶活性、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均有明显增加(P〈0.05)。结论:在成骨诱导液培养条件下,小鼠iPSCs可以作为种子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并且过表达转录因子Osterix可以进一步促进iPSCs的成骨分化。

  • 标签: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 OSTERIX 成骨分化 组织工程学 小鼠
  • 简介:目的:探讨微小RNAlet-7i对口腔鳞癌细胞的增殖、凋亡、侵袭及迁移调控的作用。方法: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口腔鳞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之间let-7i的表达差异,并在口腔鳞癌细胞系和正常口腔上皮细胞系中进行表达水平验证。应用let-7i抑制物和模拟物转染口腔鳞癌细胞系(SCC25)细胞,qRT-PCR检测let-7i的抑制或者增强效率;应用细胞增殖实验、单细胞克隆形成实验、细胞凋亡实验、Transwell细胞迁移和侵袭实验等技术,分别检测let-7i表达水平变化对口腔鳞癌细胞生长、迁移和侵袭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结果:癌旁正常组织相比,口腔鳞癌组织中let-7i的表达显著上调,为癌旁正常组织表达量的1.97倍;let-7i抑制物和模拟物,能分别显著降低或增强SCC25中let-7i的表达;降低let-7i表达后,SCC25细胞的增殖能力、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降低;而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相反let-7i表达升高后,SCC25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升高,而凋亡率明显降低。结论:let-7i能够促进口腔鳞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而其抑制物能发挥有效的抗增殖作用,为口腔鳞癌的靶向治疗提供了候选分子。

  • 标签: let-7i 口腔鳞癌 增殖 凋亡 侵袭
  • 简介:目的:骨髓基质细胞(bonemarrowstromalcells,BMSCs)在调节颅骨锁骨发育不全(cleidocranialdysplasia,CCD)患者骨结构中发挥关键作用,本研究通过正常BMSCs比较分析,探讨CCD患者BMSCs的体外增殖、成骨分化、干性及衰老特征。方法:分离培养CCD患者及正常同龄人BMSCs;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法及流式细胞周期分析其增殖能力;成骨诱导后采用Westernblot及茜素红染色分析其成骨能力;检测多潜能转录因子及克隆形成,分析其干性能力;检测衰老调控关键基因p16、p21表达及通过β-gal衰老染色分析其衰老特征。结果:正常BMSCs相比,BMSCs-CCD增殖活性低,且细胞周期中处于S期、G2的细胞比例较低;两组细胞成骨诱导1、3、7d后,BMSCs-CCD组中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t-relatedtranscriptionfactor2,Runx2)、成骨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Osterix、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表达水平较正常组低;成骨诱导14d后,BMSCs-CCD组形成的钙化结节较正常组少;BMSCs-CCD组中多潜能转录因子Oct4、Nanog、Sox2表达及克隆形成率均较正常组低;相反,BMSCs-CCD组中p16、p21等衰老标记分子表达及衰老细胞阳性染色比例均较正常组高。结论:同正常BMSCs比较,CCD患者BMSCs的增殖能力、成骨能力、干性强度均较差,且更易衰老。这些特征可能是CCD患者易发骨质疏松及骨折的生物学机制之一。

  • 标签: 颅骨锁骨发育不全 骨髓基质细胞 成骨 干性 衰老
  • 简介:目的:评估TPF(紫杉醇、顺铂、氟尿嘧啶)诱导化疗对局部晚期可切除口腔鳞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3月—2010年12月收治的临床Ⅲ期或ⅣA期原发口腔鳞癌患者256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128例;试验组为TPF诱导化疗加手术和术后放疗,对照组为手术加术后放疗。运用EORTCQLQ-C30和QLQ-HN35量表对所有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采用SAS9.2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56例入组患者中,243例患者至少有1张有效问卷。QLQ-C30的总健康状况和QLQ-HN35的疼痛、吞咽、感觉、语言、进食、社交障碍、性功能减退在试验组和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治疗后3个月,试验组患者的开口问题比对照组严重,但总体评价显示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PF诱导化疗对局部晚期口腔鳞癌患者的生活质量无显著影响。

  • 标签: 口腔鳞癌 生活质量 诱导化疗
  • 简介:目的:探讨过表达多能相关转录因子Nanog对人牙髓细胞增殖及多向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构建过表达Nanog的慢病毒载体质粒pSIN-EF2-Nanog-IRES-GFP-puro,采用psPAX和pMD2.G慢病毒包装系统转入293T细胞进行病毒液的生产和收取,转染生长良好的第3代人牙髓细胞,构建稳定过表达Nanog的人牙髓细胞株,以空载体转染的细胞为对照组,对细胞进行成脂及成牙本质诱导。采用BrdU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检测多能性转录因子Oct4和Sox2的表达,以及细胞成脂、成牙本质分化能力。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数据。结果成功构建Nanog过表达的人牙髓细胞株;BrdU法检测结果显示,Nanog过表达组比对照组细胞增殖能力强(F=90.421,P=0.000)。过表达组Oct4、Sox2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FOct4mRNA=71.649,POct4mRNA=0.000;FSox2mRNA=106.278,PSox2mRNA=0.000;FOct4蛋白=41.632,POct4蛋白=0.002;FSox2蛋白=38.962,PSox2蛋白=0.002)。在矿化诱导条件下,Nanog过表达组DSPP、DMP1和OCN表达量、矿化结节产生量高于对照组(FDSPP=15.261,PDSPP<0.05;FDMP1=16.235,PDMP1<0.05;FOCN=17.019,POCN<0.05);成脂诱导21d后,Nanog过表达组LPL和PPARγ2表达量及脂质产生高于对照组(FLPL=15.542,PLPL<0.05;FPPARγ2=10.437,PPPARγ2<0.05)。结论过表达Nanog能提高人牙髓细胞增殖能力,促进多能性转录因子Oct4、Sox2的表达,增强细胞多向分化能力。

  • 标签: 牙髓细胞 NANOG 细胞增殖 多向分化能力 多能相关转录因子
  • 简介:目的:研究深低温冻存对牙周膜干细胞膜片增殖和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将牙周膜干细胞膜片用90%胎牛血清+10%DMSO冻存液冻存3月后复苏,采用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法、vonKossa染色和油红O染色法检测冻存对增殖和分化的影响。结果:冻存牙周膜干细胞膜片新鲜牙周膜干细胞膜片的增殖率和成骨、成脂分化能力没有明显差异。结论:牙周膜干细胞膜片经深低温保存后可继续保持冻存前原有的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能力。

  • 标签: 牙周膜干细胞膜片 冻存 细胞增殖 细胞分化
  • 简介:目的:探讨中药黄芩苷对牙髓干细胞的增殖、成牙/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酶消化法原代培养人牙髓干细胞,采用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比色法检测黄芩苷对人牙髓干细胞增殖的影响,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及Westernblot等方法检测黄芩苷作用于人牙髓干细胞后,其成牙/成骨分化指标,包括核心结合因子(runt-relatedtranscriptionfactor2,RUNX2)、牙本质涎蛋白(dentinsialoprotein,DSP)、Osterix(OSX)、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骨钙素(osteocalcin,OCN)的变化。结果:MTT检测结果显示,0~20μmol/L黄芩苷作用于牙髓干细胞后其增殖能力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而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显示:0~20μmol/L黄芩苷各浓度组细胞ALP活性比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Westernblot结果表明:对照组相比,20μmol/L黄芩苷可增强牙髓干细胞RUNX2、DSP、OSX、OPN、OCN等成牙/成骨相关蛋白的表达。结论:黄芩苷对牙髓干细胞的增殖无明显影响,但可促进其成牙/成骨分化能力。

  • 标签: 牙髓干细胞 黄芩苷 增殖 分化
  • 简介:目的探讨微小RNA(miR)-181a对唾液腺腺样囊性癌(SACC)细胞增殖能力的体内外作用影响。方法通过过表达或沉默miR-181a在SACC-LM和SACC-83细胞中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转染后SACC细胞株中miR-181a的表达水平。MTT法检测miR-181a对SACC细胞体外增殖能力的影响。Westernblot检测转染后生长因子因子表达的改变。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检测miR-181a对SACC细胞体内增殖能力的影响。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示,转染后SACC-LM细胞中miR-181a表达升高(t=-9.198,P=0.012),而SACC-83细胞中miR-181a表达降低(t=-7.241,P=0.019);SACC-LM细胞增殖能力降低(t=-4.58,P=0.045),而SACC-83细胞增殖能力提高(t=3.016,P=0.03);SACC-LM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神经生长因子(N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水平均下调,而SACC-83细胞中TGF-β2、NGF和VEGF的表达水平均升高。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结果显示,miR-181amimics组移植瘤瘤体明显小于mimicsNC组(t=-4.692,P=0.043)。结论miR-181a能抑制SACC细胞体内体外的增殖能力。

  • 标签: 微小RNA-181a 涎腺 腺样囊性 增殖 体外
  • 简介:目的:研究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morphogeneticprotein,BMP-2)对人炎症牙髓组织来源的牙髓干细胞(dentalpulpstemcellsfrominflamedpulps,DPSCs-IPs)体外骨向诱导分化的影响。方法:取第三代DPSCs-IPs,按是否于培养基中加入BMP-2分成:BMP-2+DPSCs-IPs组(实验组)和DPSCs-IPs组(对照组)。无成骨诱导条件培养1周后,对各组分泌的胶原基质行Tri-chrome染色,观察并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骨向诱导分化情况;实时定量RT-PCR检测二者的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Ⅰ,COL-Ⅰ)mRNA表达情况。在成骨诱导条件下,培养3周后对各组分泌的钙化基质行VonKossa染色,通过实时定量RT-PCR检测转录因子及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无成骨诱导培养1周后,实验组DPSCs-IPs分泌的胶原基质Trichrome染色较对照组深,COL-Ⅰ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说明BMP-2可诱导DPSCs-IPs沉积更多的胶原基质;成骨诱导培养3周后,相对于对照组,实验组DPSCs-IPs沉积了更多的钙化基质,Nanog、八聚体结合转录因子4(octamer-bindingtranscriptionfactor4,Oct4)、性别决定区因子(SRY-relatedhigh-mobilitygroupbox2,Sox2)等转录因子表达升高,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ALP)、骨钙素(osteocalcin,OCN)、骨涎蛋白(bonesialoprotein,BSP),牙骨质蛋白1(cementumprotein1,CEMP-1)、COL-Ⅰ等成骨相关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结论:BMP-2在成骨诱导条件下可促进DPSCs-IPs进行体外骨向诱导分化。

  • 标签: 牙髓干细胞 炎症牙髓 骨向诱导分化 骨形态发生蛋白-2 BONE morphogenetic
  • 简介:目的:检测维甲酸(Retinoicacid,RA)诱导小鼠胚胎腭裂模型中胎鼠舌体发育过程中肌相关microRNAs(MyomiRs)、成肌调节因子(Myogenicregulatoryfactors,MRFs)以及Pax基因的表达变化,探究MyomiRs在舌肌分化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推测RA致胎鼠腭裂伴发舌异常的可能机制。方法:建立RA诱导小鼠胚胎腭裂模型,分别在E13.5、E14.5、E15.5收集胎鼠舌体组织,用SYBRGreenⅠ实时定量PCR检测舌体中MRFs和Pax基因的表达;用TaqMan探针实时定量PCR检测舌体中MyomiRs的表达。结果:胎鼠舌体发育过程中,正常组miR-1和miR-206相对表达量均持续上升,RA诱导组二者变化趋势正常组相似,但相对表达量均低于正常组,miR-1的结果在E14.5和E15.5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miR-206的结果在E13.5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和RA诱导组胎鼠舌体中MyoD和Myf5相对表达量都在E14.5达到峰值,随后下降。RA诱导组MyoD的表达在E14.5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在E15.5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RA诱导组Myf5的表达在E15.5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正常组和RA诱导组胎鼠舌体中Pax3表达均在E14.5达到峰值,Pax7表达均在E15.5达到峰值。RA诱导组Pax3的表达在E14.5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Pax7的表达则在E13.5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在舌肌分化过程以及RA诱导腭裂胎鼠的舌发育异常中,miR-1/miR-206Pax3/Pax7及Myf5/MyoD的表达趋势具有相关性。RA可能通过下调miR-1/miR-206而靶向上调Pax3/Pax7,进而下调MyoD/Myf5表达,从而抑制舌肌分化,导致舌肌发育异常。

  • 标签: 维甲酸 舌异常 肌相关microRNA 成肌调节因子 Pax基因
  • 简介:目的:探究两种fimA型牙龈卟啉单胞菌对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组织块贴壁法培养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在厌氧条件下培养ⅠfimA、ⅣfimA型牙龈卟啉单胞菌,并与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共同培养;在共培养2、8、24和48h时,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生长状况。结果:ⅠfimA型牙龈卟啉单胞菌刺激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后8h,促增殖作用明显,但是24和48h平滑肌细胞增殖受到抑制(P<0.05);ⅣfimA型牙龈卟啉单胞菌对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没有明显促细胞增殖或细胞毒性作用。结论:ⅠfimA型和ⅣfimA型牙龈卟啉单胞菌对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的作用存在差异,ⅠfimA型牙龈卟啉单胞菌有明显的促平滑肌细胞增殖和细胞毒性作用。

  • 标签: 牙龈卟啉单胞菌 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 fimA CCK-8 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目的:通过体外及体内实验探讨大鼠切牙Apicalbud上皮细胞诱导大鼠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向成牙本质细胞分化的能力。方法:分离培养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picalbud上皮细胞,制备Apicalbud上皮条件诱导液并体外对ADSCs诱导7d,通过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成牙本质关键基因DMP-1及DSPP的表达。制备ADSCs及Apicalbud上皮重组细胞团进行大鼠肾被膜下移植,8W后取材,分别采用HE染色、Masson三色法和免疫组化方法对移植生成物进行组织学检测。结果:Apicalbud上皮诱导ADSCs后DMP-1及DSPP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体内移植8W后HE染色可见管样牙本质和骨样牙本质样结构,Masson三色法可以观察到有绿色的牙本质样结构,免疫组化检测中CK14染色阳性,DSPP染色阳性。结论:Apicalbud上皮细胞在体外能够诱导ADSCs向成牙本质细胞分化,且细胞重组在体内可以构建出牙本质样结构。

  • 标签: APICAL bud上皮细胞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成牙本质细胞 分化
  • 简介:目的:评估紫外线照射效应对微弧氧化纯钛诱导磷灰石形成及细胞矿化的影响。方法Ⅱ级商用纯钛片进行微弧氧化(MAO)处理,作为空白对照组,记为MAO;微弧氧化结合紫外线(UV)照射处理2h的钛片作为实验组,记为MAO+UV2h。采用扫描电镜(SEM)观察钛片浸泡在DMEM/F12培养液中材料表面磷灰石形成情况;将钛片大鼠脂肪间质干细胞矿化诱导条件下共培养,观察细胞矿化情况。结果浸泡在培养液中21d后,MAO组仅在SEM高倍镜下见少量散在微小磷灰石结晶颗粒;MAO+UV2h组颗粒明显增大增多且叠层沉积,除微弧氧化形成的孔径外周高点外,氧化膜层几乎全部被磷灰石晶体层覆盖,且孔径内沉积大量晶体使孔径明显缩小。SEM观察细胞矿化物的形成情况,发现MAO组未见明显矿化物形成,但MAO+UV2h组细胞材料表面可见较多针状结晶,能谱分析(EDS)提示为磷灰石结晶。结论紫外线照射可增强微弧氧化纯钛表面在体外诱导磷灰石沉积的能力且促进脂肪间质干细胞的体外矿化。

  • 标签: 紫外线照射 微弧氧化 磷灰石 脂肪组织 间质干细胞
  • 简介:经中华口腔医学会批准,由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主办的国家级继续教育"儿童咬合诱导实用新技术培训班"将于2015年10月24―27日在江西省南昌市举办,项目编号(2015-08-05-047),学分:8学分。本次会议将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做专题报告,包括理论授课和咬合诱导之活动翼矫治技术操作培训两个内容。现诚邀全国同仁积极参会。

  • 标签: 咬合诱导 实用新技术 矫治技术 中华口腔医学会 会议通知 理论授课
  • 简介:目的:克隆培养SD大鼠皮肤真皮多能干细胞,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检测,以期为组织工程再生牙齿探寻一种可靠的成体干细胞.方法:采用贴壁细胞培养法和有限稀释法培养出生1d的SD仔鼠掌趾部皮肤真皮成纤维细胞,分别检测其克隆形成能力、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能力,并对其进行分子标志分析.结果:培养获得的SD大鼠皮肤真皮成纤维细胞,其中7株单克隆来源的细胞具有较强的克隆形成能力、较高的细胞群体倍增能力;同时,这部分细胞高表达细胞表面分子标志物CD44和CD90;成骨诱导后可形成矿化结节,成脂诱导后可见细胞内出现脂滴.结论:利用贴壁细胞培养法和有限稀释法培养皮肤真皮成纤维细胞,可获得具有类似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的真皮多能干细胞.本实验成功培养并获得了单克隆来源的真皮多能干细胞,为后续实验奠定了基础.

  • 标签: 皮肤 真皮 间充质干细胞
  • 简介:随着对免疫机理不断深入的认识,口腔全身疾病的关系越来越受关注.现就超敏反应疾病、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器官移植排斥反应、肿瘤等5类口腔皮肤共患的免疫性疾病的临床表现特点进行简要阐述,并对这5类疾病的指导性诊疗建议进行论述,为临床医生提供帮助.

  • 标签: 口腔 皮肤 免疫性疾病
  • 简介:口腔扁平苔藓(orallichenplanus,OLP)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黏膜病,病因复杂,确切病因目前尚不清楚.随着研究的进展,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OLP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肝病以及甲状腺疾病等一些系统性疾病关系密切.现结合国内外文献就此方面内容做一论述.

  • 标签: 口腔扁平苔藓 高血压 糖尿病 慢性肝病 甲状腺疾病
  • 简介:目的:了解患者对口腔美容修复的认知需求,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将自行设计的结构化调查问卷发放给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口腔门诊就诊的调查年龄范围内的患者,问卷由专人发放,发放问卷800份,回收有效问卷775份,将调查结果导入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及标准差进行统计,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女性对口腔美观的关注度、重视程度得分显著高于男性(P〈0.05);年龄差异对患者口腔美观的重视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5-44岁年龄段得分最高(P〈0.05),55-64岁年龄段得分最低(P〈0.05);年龄差异对患者口腔美观自身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5-64岁年龄段患者对于口腔美观的关注度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科及以上学历患者对口腔美观的关注度及重视程度得分高于大专及以下患者(P〈0.5);部分患者希望"就诊时间控制在30min-1h"、"在医师意见产生分歧时听从医师意见"。结论:性别、年龄、学历、收入等社会背景影响患者口腔美容修复的认知和需求。医院及医师应根据患者的主观及客观需要为其安排临床过程,制定治疗计划。

  • 标签: 口腔修复 认知 需求 调查问卷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牙周炎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之间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1966年至2014-12-30)、EMBASE(1974年至2014-12-30)、CNKI(1979年至2014-12-30)和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1997年至2014-12-30),并手工检索相关杂志及会议论文集中未发表的文献.由2位研究者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个病例对照研究,合计1068例患者,其中RA组556例,非RA组512例.8个研究的合并分析结果显示,RA组临床附着丧失(CAL)程度重于非R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0.99,95%CI(0.81,1.77)].6个研究的合并分析结果显示,RA组牙周袋深度(PD)大于非R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0.74,95%CI(0.59,0.89)].5个研究的合并分析结果显示,RA组探针后出血(BOP)重于非R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7.72,95%CI(5.66,9.78)].2个研究的合并分析结果显示,RA组牙龈指数(GI)水平高于非R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0.24,95%CI(0.14,0.34)].3个研究的合并分析结果显示,RA组非RA组之间的菌斑指数(P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08,95%CI(-0.13,0.28)].结论RA患者更易罹患牙周炎或其牙周炎病情容易加重.鉴于本Meta分析纳入的研究数量较少且病例不多,以及测量指标不全面等影响论证强度及全面性的因素存在,以上结论尚需开展更多大样本、高质量、长期随访的研究来加以验证.

  • 标签: 牙周炎 类风湿关节炎 META分析 病例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