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0 个结果
  • 简介:早在20世纪50年代研究已发现,在应力作用下生物骨表面的电荷会发生重排,产生电信号,具有压电效应骨的这种压电特性提示,如果将电活性成分加入移植材料,可能会有助于提高骨的形成速度和质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研究的深入,工业用压电材料已被作为骨替代材料引入医疗领域,模仿生成骨表面电荷从而促进骨愈合.本文就骨压电效应以及压电材料促进成骨机制等方面做简要说明,并对骨组织植入用压电材料的研究与发展前景做一综述.

  • 标签: 压电效应 压电材料 压电陶瓷 压电高聚物 骨形成
  • 简介:屏障膜材料是引导组织再生术的关键,其研究的方向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研究具有更好的生物学性能和机械性能的新材料,另一方面是将生物材料组织工程技术结合在一起,形成复合膜来引导牙周组织再生。与牙周组织再生相关的生长因子及种子细胞皆有与屏障膜复合的报道。

  • 标签: 引导组织再生 生长因子 屏障膜
  • 简介:组织工程技术为实现牙周再生提供新方法,找到或制备合适的支架是牙周组织工程的关键。本文就理想牙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特点,牙周组织工程中常用支架(包括天然生物材料、人工合成材料、复合支架材料)、特殊技术制备的支架材料(包括可注射支架、静电纺丝支架、3D打印支架)及尚存的问题和可能的发展方向等作一综述。

  • 标签: 牙周炎 牙周组织工程 支架材料
  • 简介:肿瘤、外伤等原因常造成颌面部骨组织的缺损与缺失,而组织工程已成为骨缺损修复研究的新热点。支架材料是骨组织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种支架材料都有其各自的特点,现就复合支架材料在口腔骨组织工程领域的研究与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骨组织工程 颌面骨缺损 支架 复合材料 生物相容性 纳米材料
  • 简介:随着骨组织工程研究的迅速发展,寻求能够作为细胞移植及引导新骨生长的支架,以充当细胞外基质的替代物成为研究的主要热点之一。目前国内外学者尝试利用生物材料复合技术,通过调节复合材料的比例及相应的组合方式使其发挥各自的优点,进而制作出理想的支架材料。本文分别就丝素蛋白、壳聚糖以及丝素蛋白-壳聚糖复合生物材料的结构、性能及其在骨组织工程的应用做一综述。

  • 标签: 丝素-壳聚糖支架 骨组织工程
  • 简介:目的:探讨作为骨修复材料的无机活性元素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止血机制。方法:体外测试无机活性元素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比表面积、孔隙率、吸水率和膨胀度;将无机活性元素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置人血液浸泡后.通过血流变实验和血小板聚集实验,检测血液粘度的变化和血小板的聚集情况,并用扫描电镜观察材料对血小板的黏附情况及血小板形态的影响。所有数据采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两两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无机活性元素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比表面积为210m2/g,孔隙率90%,吸水率34%,膨胀度5.6%;置入血液后,在中、高切变率下导致血液粘度增高(P〈O.05),并对血小板有一定的聚集和黏附作用。结论:无机活性元素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具有良好的止血特性,是一种极具潜力的骨修复材料

  • 标签: 无机活性元素 支架材料 止血
  • 简介:复发性口腔溃疡(recurrentoralulcer,ROU)是一种具有反复发作、疼痛剧烈为特征的慢性口腔黏膜病,大多老年患者表现出较重的精神负担,甚至有口腔癌病的恐惧.自2001年2月起,采用青溃疡液直接涂溃疡面的方法,治疗老年ROU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 标签: 倍青溃疡液 老年人 口腔溃疡 中医药疗法
  • 简介:拔牙术后,由于牙槽突上拔牙位点质和量的改变,骨组织大量吸收。此随机临床试验有3个目的:①比较采用拔牙位点保存术和自然愈合的拔牙窝剩余骨量变化;②分析植骨后的拔牙窝的组织学和形态学特点;③比较拔牙窝相邻牙在拔牙前后探诊深度(PPD)和临床附着水平(CAL)的变化。本研究共观察了41位患者的48颗牙齿,每位患者的上颌或下颌的前磨牙或磨牙区至少有一个拔牙位点。所有拔牙位点被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拔牙后未做处理),另一组为试验组(拔牙后进行位点保存)。在试验组中,拔牙窝内植入牛骨矿物质并覆盖了猪胶原膜。拔牙前和拔牙后4个月,测量拔牙窝相邻牙的探诊深度(PPD)、龈退缩(REC)、及临床附着水平(CAL),在石膏模型上评估牙槽嵴宽度在拔牙后4个月内的变化。拔牙后4个月,实验组中进行了植骨的拔牙窝和对照组中未予处理的拔牙窝内都有充分的骨质填充,两组在PPD、REC及CAL方面都相差甚微。然而,在拔牙后4个月,试验组在牙槽嵴宽度(1.04±1.08mmVS4.48±0.65mm,P〈0.001)和高度(0.46±0.46mmVS1.54±0.33mm,P〈0.001)上的降低量明显减少。组织学观察,植骨的拔牙窝内无炎症反应,呈现骨形成与骨成熟的各个阶段,两组中的骨质矿化与未矿化结构无明显差异。与未行处理的拔牙窝相比较,采用拔牙窝内植入牛骨矿物质并覆盖胶原膜的方式对拔牙位点进行保存,很有可能减少了垂直向与水平向上的骨量丧失。

  • 标签: 随机临床试验 组织学分析 骨矿物质 随机对照 胶原膜 牙位
  • 简介:本文对一例长期颊面牙龈退缩的上颌前磨牙经上皮下结缔组织移植覆盖根面后,通过组织学检查其牙龈组织发生附着的类型进行了报告。组织学结果表明,牙龈退缩经上皮下结缔组织转瓣后可发生不同类型的组织附着,包括牙周组织再生。在该病例中值得注意的是上皮下结缔组织移植一年后,退缩根面的绝大部分为结缔组织所覆盖,且在牙齿正畸移动及向远中移行时保持不变。

  • 标签: 上皮下结缔组织移植 牙周组织 活检 牙周萎缩
  • 简介:目的探讨几种常用带蒂组织瓣行口腔软组织缺损即刻修复的可行性,比较各瓣的优缺点,并为带蒂组织瓣的选择提出建议。方法对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1985—2006年期间346例口腔恶性肿瘤切除后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单一带蒂组织瓣行即刻修复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疗效评估包括修复部位、修复方法、组织瓣大小、手术时间、鼻饲管和气管切开术使用率、皮瓣相关并发症、皮瓣供区美学评价、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结果组织瓣总成功率为94.2%,其中108例带蒂组织瓣术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并发症(31.2%)。并发症发生率与术前放疗关系密切(P<0.05)。鼻饲管及气管切开术的使用率与修复部位有关。在供区美学评价中,颈阔肌皮瓣(87%)和胸锁乳突肌皮瓣(81%)具有较高的满意度。结论胸大肌皮瓣适于修复组织缺损大的口咽以及舌、口底缺损;对于早期口腔癌切除后中小型软组织缺损且术前未行放疗的患者,颈部带蒂组织瓣是一种较好的选择;而对美观要求不高,身体状况欠佳的大面积颊黏膜缺损可采用额瓣修复。

  • 标签: 带蒂组织瓣 软组织缺损 修复 口腔恶性肿瘤
  • 简介:组织工程日新月异的进展为组织的修复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学者们将收获的细胞通过温度敏感型培养皿在体外进行孵育、增殖并构建细胞片层,保持细胞表面蛋白、胞外基质及细胞间连接的完整,将该膜片以单层、双层或多层形式植入体内可以获得缺损组织的完全再生。该方法优于传统组织工程方法,有着广阔的研究和应用前景。本文就传统组织工程方法的局限性和细胞片层组织工程的构建方法及相关应用研究作一综述。

  • 标签: 细胞片层 组织工程 再生
  • 简介:组织损伤是常见的拔牙术中并发症。一旦发生,不仅会造成患者术后疼痛、肿胀,还会影响后期修复。本文就骨组织损伤的原因、临床表现、处理原则及预防方法进行探讨,从而为临床工作者在拔牙术中降低该并发症的发生率提供帮助。

  • 标签: 牙拔除术 并发症 骨组织损伤
  • 简介:本研究的目的是对负荷超过1年的Ankylos种植体周围组织反应和骨一钛界面进行组织学和组织形态学分析。从Chieti-Pescara大学口腔医学院的种植中心检索Ankylos种植体负荷超过1年回收的人群档案。一共检索到4颗种植体:其中1颗是负荷3年后回收(Friadentplus种植体表面).2颖为35年后回收(Friadentplus种植体表面),还有1颗是10年后回收(DeepProfile种植体表面)。所有种植体都曾载荷,其中2颗为即刻负荷。种植体1颗因折裂而回收,1颗因上部结构折裂而回收,其余2颗因伴有或不伴有炎症的骨吸收而回收。负荷3年和35年后回收的种植体周围为含极少细小骨髓腔的致密骨;而负荷10年后回收的种植体周围为松质骨。3种有效螺纹状的骨一种植体接触百分比分别是:负荷10年后回收的为35%;负荷3年后回收的为99%.负荷35年后回收的为100%。在骨一种植体界面上未见不良反应,从微观结构层面上看,种植体周围骨一种植体接触率高。数据显示这些种植体在长期的功能状态下持续不问断进行骨改建有维持骨结合的潜能。

  • 标签: 骨组织反应 牙种植体 体负荷 组织形态 组织学 周围
  • 简介:本研究通过对拔牙窝覆盖可吸收胶原膜12周后的组织愈合情况进行测量分析,判断该材料的成骨性能。共计10名需拔除上颔第一前磨牙的患者纳入本研究。微创拔除患牙后单用胶原膜覆盖拔牙窝。12周后二次手术.观测临床指标.种植体植入前取骨用于组织学和显微CT检查。研究结果表明:水平方向的平均骨再生有77mm(颊腭向)和4.6mm(近远中向)。垂直方向的平均骨再生有109mm。减影技术测量表明牙槽嵴顶高度平均降低2.1mm(07~43mm)。显微CT和组织学测量分析结果表明,拔牙窝在术后12周有矿化良好的组织形成.平均新生骨比例为45.87%±12.35%。研究未发现胶原膜有矿化现象。本研究结果证实:拔牙后进行引导骨再生术,术后12周有足够的新骨形成.牙槽嵴尺寸未发生明显改变。屏障膜无矿化现象。

  • 标签: 引导骨组织再生 临床观测 CT检查 拔牙窝 组织学 术后
  • 简介:原因与目的:种植体与修复基台的连接处存在着微隙.构成细菌的污染区域,这一特点使得软组织一种植体界面的重要性更加被重视。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动物实验进行对ANKYLOS无间隙种植系统与周围软组织之间界面的研究。

  • 标签: 周围软组织 种植体界面 动物实验 组织学分析 实验研究 摘要
  • 简介:正畸牙移动总是伴随着组织改建,即张力侧的骨沉积及压力侧的骨吸收。但如果没有正常的牙周附着.则不可能获得健康的牙周组织重建。将正畸牙向骨下袋方向移动.非但不能获得牙周再附着,还会加重邻牙骨缺损程度,因此建议在开始牙齿移动前,先通过牙周引导性组织再生术治疗骨下袋。根据引导性组织改建的原理,放置生物膜可以诱导压力侧的牙根表面形成新的再生组织。这种组织具有形成新生结缔组织附着并在正畸后诱导骨修复的潜力。如今,在骨下病损的治疗中使用釉基质蛋白可以获得与生物膜同样的效果。因此根据引导性组织改建的原则在正畸治疗开始前应用釉基质蛋白(Emdogain)是可行的。

  • 标签: 引导性组织再生 引导性组织改建 正畸学
  • 简介:中国正式加入国际牙科联盟组织金秋十月,国际牙科联合会张开双臂,接纳了一个新会员--中华医学会口腔科学会。这是一件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尤其对中国口腔医生而言意义更为深远。《日腔正畸学杂志》记者采访了中国唯一的参会代表--中华医学会口腔科学会常务理事、日...

  • 标签: 联盟组织 口腔科学 中华医学会 口腔正畸学杂志 傅民 口腔医生
  • 简介:目前,文献对激光用于牙根面治疗的合理性不予支持,相反却有一些研究显示,激光作用于根面造成潜在的不利影响。本项研究的目的是评价CO2激光照射根面后对软组织附着的影响。实验选两只狗,采用四个象限设计,一个象限为未治疗对照组,其它三个象限分别为:(1)刮治和根面平整;(2)激光处理;(3)激光处理后再辅助刮治及根面平整。分组前,每个象限各有三颗牙齿用翻瓣术和骨切除术而暴露牙根面。各组根面经不同方法处理后,龈瓣复位,自然愈合28天。术前及术后第28天均进行临床附着水平检查和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只经激光处理的样本附着丧失大于对照组和其它治疗组,而且组织学观察表明,在激光处理后带有残余炭化层的牙根表面没有软组织附着的证据。

  • 标签: CO2激光处理 牙根面 软组织附着 组织学评价 实验研究 激光疗法
  • 简介:现已公认知识如果骨内种植内周围有足够的角化粘膜,则在软组织与种植体处可形成更理想的功能性界面。本文目的是描述用外科手术的方法,即断层腭组织瓣,在暴露种植体时形成或增加种植体周围的角化组织。本方法尤其适用于上颌种植体颊侧无或有很少的角化组织。本研究包括8位病人34颗上颌种植体,在种植体暴露前无或只有很少的颊侧角化龋。愈合后,所有愈合基台的颊侧均有2-5mm宽的角化龈(平均3.7mm)。术后不适感很小。在种植体暴露时,应用断层皮瓣减少了手术所需的步骤及部位,并能形成足够的颊侧角化龈。

  • 标签: 断层腭组织瓣 上颌种植体 恢复角化组织 外科方法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