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8 个结果
  • 简介:防滑拉钩的弯杨山,周铭生拔除尖牙,欲使尖牙向远中移动,当尖牙牙体长轴倾斜明显,应用活动矫治器的反“6”簧牵拉时,常出现拉钧的上下滑动,影响矫治力和压迫牙龈的情况,为此作者设计了一种防止拉钧上下滑动的新型拉钧,起到了良好的稳定作用,现报告如下。弯...

  • 标签: 弯制 尖牙 活动矫治器 远中移动 矫治力 上下滑动
  • 简介:在可摘局部义齿修复中,铸造卡环已被采用,但在广大经济不发达地区,仍多采用弯卡环。弯卡环弹性好,对基牙损伤小,制作设备简单,操作简便,经济耐用;其缺点是由于卡环与基牙接触面积小,固位、稳定及相互对抗作用差。而锻卡环可具有铸造卡环及弯卡环的诸多优点。以可摘局部义齿王征寿分类法第一类为例,现将锻卡环及其临床应用体会介绍如下。

  • 标签: 义齿 局部 可摘 卡环 支托
  • 简介:一在口腔科日常修复门诊中,经常遇到一些患者对原有总义齿使用很满意或基本满意,出于某些原因要求再总义齿,一般有如下几种情况:1总义政巳戴用多年,严重损坏.2牙槽嵴吸收过多,总义齿的固位不良.3人工牙严重磨损,磨牙(牙合)面变平,前牙形成对刃(牙合),甚至反(牙合)或偏反(牙合),咀嚼功能降低,面下三分之一变短,颏部前突.4患者担心旧义齿一旦损坏,一时无牙可戴,想多做一付备用.

  • 标签: 总义齿 再制 弓型 牙槽嵴吸收 He面磨损
  • 简介:1病例报告男,50岁,半年前发现下颌前部膨隆,有一黄豆大小肿块,逐渐增大。查体:下颌骨颏部可及-5cm×3cm膨隆。未及乒乓球样感,下前牙松动Ⅱ~Ⅲ度,侧下颌下可触及多个肿大淋巴结,大小0.5—1.0cm不等.光滑.可活动,无压痛。全景片示左下颌第一磨牙至右下颌第二前磨牙之间骨密度减低影。无家族性疾病史。临床诊断为“下颌骨囊肿”。于局麻下行“下颌骨囊肿刮治术”。

  • 标签: 下颌骨 下颌骨囊肿 牙成釉细胞瘤
  • 简介:目的:研究夜磨牙(sleepbruxism,SB)患者与正常人睡眠状况的不同,磨牙症状在不同睡眠阶段的分布,以及磨牙症状与患者睡眠姿势的关系。方法:对实验组6名夜磨牙患者,对照组8名正常人,都进行一整夜的多睡眠监测。结果:1.与对照组比,夜磨牙患者快速动眼睡眠期(Rapideyemovement,REM)时间较长,其睡眠百分比较高,通过t检验二者间差异有显著性;2.SB患者磨牙症状散在的发生于各个睡眠阶段。3.患者中有2名右侧尖牙磨损较重者,睡眠时以左侧卧位为主;3名左侧尖牙磨损较重的,睡眠时以右侧卧位为主,1名前后牙磨损均较重者,以仰卧睡眠姿势为主;对照组4名以侧卧位睡眠为主,2名以单侧卧位睡眠为主,2名仰卧位睡眠为主,未发现左右侧、前后牙齿磨损的不均衡。结论:1.SB患者组的快速动眼睡眠期睡眠时间明硅长于对照组,2.磨牙症状散在的发生于各个睡眠阶段,3.磨牙与睡眠姿势有一定关系。

  • 标签: 夜磨牙 多导睡眠监测 快速动眼睡眠期 非快速动眼睡眠期
  • 简介:通过外科手术与正畸牵引,将儿童埋伏阻生牙萌就位,保留牙列的完整性。方法:对21例埋伏阻生牙进行外科手术与正畸牵引联合治疗。结果:除3例异位埋伏牙拔除外,其余埋伏牙均进入牙弓并排齐,牙周附着良好,咬合功能正常,其中2例含牙囊肿患者,含牙囊肿刮治后,行萌术,轻力牵引至正常位置。结论:采用外科手术与正畸牵引联合治疗儿童埋伏阻生牙,术前需准确定位,正确选用手术方式,术中注意清除萌出道障碍、术后采取合理的牵引方法和牵引力,是获得满意疗效的关键。

  • 标签: 埋伏阻生牙 导萌术 正畸
  • 简介:目的探讨一种侧髁突骨折的分类方法,根据分类将侧髁突骨折进行分别治疗,比较治疗后的关节功能。方法63例侧髁突骨折按照髁突是否骨折以及升支高度是否发生降低分成3类,每类中有3个亚类,采用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术后6个月检查最大张口度、张口偏斜、单侧侧方运动、侧侧方运动、前伸运动、关节弹响及杂音、有无前牙开黯等。结果无一例患者出现前牙开殆,有6例最大开口度小于35mm,都在Ⅰ型侧髁突骨折,Ⅱ型侧髁突骨折出现单侧侧方运动障碍、前伸障碍、开口偏斜、关节弹响及杂音各占10%,Ⅲ型侧髁突骨折无明显关节功能障碍。结论侧髁突骨折应当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分类治疗,有无髁突骨折对于关节功能的预后有很大影响,是否有升支高度降低对于采用哪种治疗方法起决定作用。

  • 标签: 髁突 骨折 治疗 分类
  • 简介:选择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正畸科矫治后需做保持器患者(上颌)210例石膏模型,其中男性100例,女性110例,年龄14-15岁.所有实验组内模型,模型由同一技术人员采取同一种方法测量.采集曲唇弓应达到的弧长,取唇弓弧度与牙弓弧度相一致,宽度两侧尖牙近中2/3,U形曲宽0.5cm.

  • 标签: 双曲唇弓 U型曲 预成化
  • 简介:目的:探讨纯钛作为全口义齿上颌腭托材料在口腔内长期应用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由同一全口义齿专家多次镶配全口义齿的患者11例,最后一副义齿为钛上颌腭托,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及义齿检查.结果:采用传统PMMA制作的全口义齿的重做原因,主要是上颌基托折裂(72.7%),其次为不舒适(27.3%)和固位差(27.3%),改用钛腭托义齿后,平均戴用2.95年未出现折裂;72.8%的患者认为钛腭托义齿优于PMMA腭托义齿,主要表现在异物感小,固位好,舒适,质轻,可以改善口干症状,18.2%的患者认为两种义齿使用效果不存在明显差别.钛义齿磨光面45.4%出现色素沉着,27.2%颜色变暗.腭部粘膜末见明显炎症.在咀嚼功能、发音、冷热刺激的敏感性及味觉方面两种材料义齿没有明显差别.结论:全口义齿上颌腭托采用纯钛制作,其抗折性能、舒适性优于传统PMMA,但长期应用后,部分腭托磨光面出现色素沉着及颜色变暗,对固位及适合性的影响因受个人因素、义齿制作质量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上颌钛制腭托 全口义齿 临床应用 纯钛 调查
  • 简介:目的描述一种利用计算机数值控制(computernumeric-controlled,CNC)铣造技术制作种植体支持式修复体的整体钛支架的新技术,并与常规铸造修复体支架的适合度进行比较。材料和方法本实验研究的20位患者均在无牙下颌植入5个标准的Branemark种植体。用三维摄影测量学技术测出最初10个用CNC铣支架修复体的适合度,并测量支架桥接圈中心点变形与工作模式替代体的关系。测量结果与10个随机选取的常规铸造支架修复体进行比较。结果二组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完成修复体上桥接圈三维形变范围是3-80μm;没有观察到消极吻合的支架(passiveframework)。水平方向的形变(x和y轴)比垂直方向的形变(z轴)大。结论最初的CNC铣修复体与常规铸造支架的吻合精确度有可比性。因此,这一新技术能作为种植修复体支架常规制作的一种有根据的选择方法。

  • 标签: 数控铣制钛支架 无牙颌 种植 精确性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8岁,主诉左上后牙间歇性自发痛半年余。因近日疼痛加重,于外院诊治后效果不佳来解放军第23医院口腔科就诊。临床检查:左上颌第三磨牙牙合面洞,髓腔暴露,髓底中部探及一疼痛及出血区,高度怀疑髓底穿孔,叩(+),拍全颌曲面断层片显示髓底穿孔,另见侧上颌第四磨牙低位埋伏阻生,左右对称,大小形态与相邻第三磨牙相似(见附图)。因该患者左侧第三磨牙穿孔修补困难,且患者坚决要求拔除,故给予拔除。

  • 标签: 第四磨牙 牙齿发育异常 额外牙
  • 简介:膦酸盐类药物临床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变形性骨炎和其他代谢性骨病、多发性骨髓瘤以及与肿瘤转移相关的骨骼疾病。该类药物通过抑制破骨细胞介导的骨吸收而产生临床治疗作用。然而,膦酸盐类药物,尤其是静脉用膦酸盐类药物有致颌骨骨坏死的危险。目前,国内尚未有该类药物致下颌骨坏死的报道。作者报告1例口服膦酸盐类药物阿仑膦酸钠(Alendronate,商品名福善美,Fosamax)致下颌骨骨坏死病例,并结合文献对膦酸盐性颌骨坏死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其预防和治疗进行讨论。

  • 标签: 双膦酸盐 颌骨 骨坏死
  • 简介:目的探索在牙周病学专业八年提高课中应用PBL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选取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同时进入口腔医学专业学习的2006级(35人)、2007级(30人)八年学生,讲授牙周提高课“种植体周围炎”.在教学方式选择中,将全部学生随机分为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PBL)组和以主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SBL)组.提高课结束后,对两组学生进行理论知识考核及问卷调查.结果理论考核结果表明,PBL组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明显高于SBL组(P<0.05);问卷调查表明,在学习主导性和自学能力提高两方面PBL组均优于SBL组(P<0.05).结论PBL教学模式较SBL教学模式有一定优越性,可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导性.

  • 标签: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 牙周病学 种植体周围炎
  • 简介: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垂直向牙槽骨增量时两种牙周松弛切口的效能及相关临床事件发生情况。材料和方法:选取23例垂直和水平骨缺损的患者(Seibert分类Ⅲ)对瓣切口(double-flapincision,DFI)和传统骨膜松弛切口(periostealreleasingincision,PRI)进行比较,随机采用一种切口进行龈瓣推进.测量龈瓣推进的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比较患者不适的程度。采用UNC-15探针测量最初翻起的龈瓣和推进后的龈瓣,两者的差记为龈瓣推进量;术后并发症包括早期膜暴露、感染、感觉异常和随访中发现持续不适;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analogscale,VAS)量化患者疼痛、肿胀和出血的程度。结果:DFI组的平均龈瓣推进为9.64±0.92mm.而PRI组的平均龈瓣推进为7.13±1.45mm(P〈0.001);早期膜暴露PRI组发生2例,DFI组发生1例:感觉异常、感染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PRI.5;DFI,1).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82);DFI组的平均疼痛、肿胀和出血计分(分别为1.55±1.21,1.91±0.94,0.40±0.12)比PRI组(分别为3.75±2.63,3.25±1.29,1.16±0.34)低(分别为P=0.019,P=0.010.P=0.061)。结论:DFI组有助于龈瓣推进并且减少相关临床事件的发生,此技术有可能成为龈瓣推进的另一选择,能够克服PRI的一些局限性。

  • 标签: 牙槽嵴增量 骨移植 牙种植 外科翻瓣 伤口愈合
  • 简介:目的介绍一种新的推磨牙向远中的口内装置并研究其对安氏Ⅱ类上颌第一磨牙的远中倾斜作用以及患者的配合情况。方法选择2名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的青少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位受试者的治疗方案都需要推磨牙向远中以纠正错牙合。一名患者拔除上颌第二磨牙以远中移动第一磨牙;另一名患者拔除上颌第三磨牙以远中移动第一磨牙。使用一种新研制的口内装置-Keles滑动杆,推磨牙向远中。Keles滑动杆包括2个尖牙带环、2个磨牙带环和一个由大面积基托Nance弓组成的支抗单位。该矫治器不需配合使用头帽或弹性牵引,而且患者不可自行摘戴。为了保证磨牙整体远中移动,远中向力的作用点施加于上颌第一磨牙抗力中心的腭侧。使用镍钛螺旋推簧加力,每侧施加200克的力推上颌第一磨牙向远中。结果安氏Ⅱ类上颌磨牙向远中整体移动,尖牙仅丢失很少支抗,切牙仅发生轻微唇倾;但是,用Nance弓保持的2个月期间,尖牙在越隔纤维的作用下向远中漂移。结论与其他大多数推磨牙向远中机制不同,这种矫治器可以使上颌第一磨牙向远中整体移动。和拔除第三磨牙相比较,拔除第二磨牙的患者牙齿远中移动更加快速,同时支抗丢失更少。

  • 标签: 滑动机制 双侧上颌磨牙 Keles滑动杆 牙齿远中移动
  • 简介:目的观察光照对纤维桩周围固化树脂粘接效果的影响。方法选用2011年5-11月佛山市向阳口腔医院就诊患者拔除的新鲜完整单根管牙40颗,随机等分为非光照组和光照组。两组牙齿均在截去牙冠后行根管预备,充填,然后植入纤维桩,并使用Bisco全酸蚀粘接系统对纤维桩进行粘接,非光照组仅进行化学固化,光照组在化学固化的基础上再使用QHL75光固化灯照射40s。分别测量两组牙齿根尖段、根中段和根管口段的显微硬度和粘接强度。结果显微硬度:光照组牙齿根管口段的显微硬度明显高于根中段和根尖段及非光照组各段(P〈0.05),而光照组根中段和根尖段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粘接强度:光照组牙齿根管口段的粘接强度高于根中段和根尖段及非光照组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根中段和根尖段的粘接强度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光照有助于加强Bisco全酸蚀粘接剂的聚合程度,从而有助于纤维桩固位。

  • 标签: 纤维桩 显微硬度 聚合 粘接剂
  • 简介:膦酸盐相关性颌骨坏死(Bisphosphonate-RelatedOsteonecrosisoftheJaws,BRONJ)是长期使用膦酸盐类药物出现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主要表现为颌面部不愈合的瘘管,暴露的坏死颌骨。BRONJ作为一种新出现的疾病,目前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诊断和治疗方法也未统一,本文就BRONJ的新近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双膦酸盐相关性颌骨坏死 发病机制 诊断治疗
  • 简介: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和招生规模扩大,更多学生获得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随之而来的是学业不良学生人数也在逐渐增加。尽管口腔医学专业8年学生都是来自各个省的高考高分获得者,生源质量优秀,但在大学学习期间,仍有部分学生多门课程考试不及格,不得不在第5年提前毕业。为什么这些曾经很优秀的学生在大学期间却屡遭学业失败?为弄清这个问题,帮助学业不良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对此进行了研究。

  • 标签: 口腔医学专业 学业不良 学生 原因分 转化 教育体制改革
  • 简介:目的建立生长发育期大鼠的间歇性侧完全鼻阻塞的动物模型.方法30只3周龄SD大鼠,分为3组,A组:对照组,B组:单侧鼻阻塞组,C组:侧鼻阻塞组(张口呼吸组),每组各10只.用特制的阻塞器阻塞大鼠鼻腔,阻塞的时间为8:00am至4:00pm,4周后处死30只大鼠.结果A组、B组大鼠以鼻呼吸为主;C组表现为张口呼吸.A、B、C三组的呼吸频率分别为(96.8±5.91)次/min、(92.8±2.98)次/min和(48.6±4.38)次/min,C组的呼吸频率较A组与B组明显减慢(P<0.001).建模4周时,A、B、C三组的体重分别为(276.60±20.17)g、(236.80±19.46)g和(127.33±24.8)g,C组的体重较A组和B组明显的降低(P<0.001).结论本研究通过间歇性的侧完全阻塞大鼠的外鼻初步建立了一个存活率高、重复性较好与人类张口呼吸较相似的大鼠的间歇性张口呼吸模型.

  • 标签: 鼻阻塞 大鼠 动物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