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文献中已经提出了许多关于牙龈退缩分度方法.但是这些分度方法都未见有经过有效统计学分析和验证。因此,这些分度方法在不同临床医师中应用时.是否都同样有效还不详。本研究旨在研究种新牙龈退缩分度方法在检查者自身和检查者问.并评估其在不同临床医师中。材料和方法:通过以下3个方面评估提出分度方法:牙龈角化组织量(〈2mm或≥2mm).是否存在牙颈部非龋性病变以及是否存在邻面附着丧失。采用盲法分析3位检查者KaPPa统计值(检验)。结果:使用该新分度方法对120例牙龈退缩患者进行评估,牙龈角化组织变量检查者自身值为074~096.非龋牙颈部缺损变量检查者自身值为067~094,邻面附着丧失变量检查者自身值为0.70~092。牙龈角化组织变量检查者问值为070~085.非龋牙颈部缺损变量检查者自身值为054~059,邻面附着丧失变量检查者自身值为054~077。结论:基于本研究结果和人群,新提出分度方法在调查者中为中度到高度。因此.该方法可以判定牙龈退缩严重程度。

  • 标签: 一致性检验 牙龈退缩 检查者 分度 非龋性牙颈部缺损 附着丧失
  • 简介:目的研究牙周病常见条件致病菌中间普氏菌(Pi)蜕膜炎症引发C57BL/6孕鼠死胎动物模型建立方法,初步分析蜕膜炎症部位炎症相关基因表达水平。方法经尾静脉注射5×10^6CFUPi(ATCC25561)至孕15~16日雌鼠体内,分别在12、24和48h后处死小鼠后解剖,剥离胎鼠胎盘组织,其中部分胎盘组织分离为蜕膜组织和非蜕膜胎盘组织,用于后续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10种细胞因子和7种信号通路关键分子mRNA表达水平。另外,两种对照组分别是尾静脉注射大肠埃希氏菌(E.coli)JM109(E.coli组)和磷酸盐缓冲液(PBS组),尾静脉注射Pi为实验组(Pi组),注射后48h后处死孕鼠,计数胎鼠数量和死亡胎鼠数量,比较胎鼠死亡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细胞因子、信号分子mRNA表达水平差异。卡方检验分析Pi组和E.coli组、PBS组之间孕鼠体内胎鼠死亡率差异。结果静脉注射Pi(5×10^6CFU)、E.coli(5×10^6CFU)和PBS48h后导致孕鼠胎鼠死亡率分别为39.2%、3.0%和0%,实验组死亡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死亡率(Pi组vs.E.coli组:χ^2=17.54,P〈0.001;Pi组vs.PBS组:χ2=21.49,P〈0.001)。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与PBS组相比,Pi组胎盘组织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α、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人IL-8同系物(KC)和信号分子环氧化酶2(COX2)、核因子κB(NF-κB)、髓样细胞分化因子88(MyD88)、Toll样受体4(TLR4)至少在注射24h后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均P〈0.05)。而干扰素γ(IFN-γ)、IL-12、IL-18、IL-10、前列腺素E合成酶(PGES)、COX1、诱导白细胞介素BTIR相关区域接受蛋白(Tri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步比较胎盘内蜕膜和非蜕膜组织IL-1α、IL-1β、TNF-α、COX2表达水平证实炎症发生主要位于胎盘内蜕膜组织。结论牙周

  • 标签: 普里沃菌 中间 蜕膜 促炎细胞因子 环氧化酶
  • 简介:自2004年至今,经新闻出版总署行政审批同意(各刊均有书面批件),中华医学会陆续创办了26种原创以CD—ROM和DVD-ROM为载体连续型电子出版物.形成中华医学会电子版系列杂志。该电子版系列杂志均由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是组原创版权,应用文字、表格、图像、音频、视频、动画及幻灯所组成多媒体连续型电子出版物。

  • 标签: 新闻出版总署 中华医学电子音像 中华医学会 电子出版物 读者 作者
  • 简介:目的:建立大鼠即刻再植牙动物模型,观察再植牙愈合过程与牙根外吸收表现.方法:30只6周龄SPF级Wistar雄性大鼠,分为6组,每组5只.单侧上颌第磨牙脱位后即刻再植,对侧同名牙为自身对照.分别于术后1、3、7、14、21、28d处死,分离上颌骨;拍根尖X线片,应用图像分析系统测量近中根根尖周阴影面积;标本切片、HE染色,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近中根根尖周阴影面积随时间延长而增大,近中根牙根表面吸收陷窝增多,牙周膜局部宽度变窄,新生骨样组织增加.结论:本法成功建立再植牙动物模型,该模型稳定可靠,能完整反映再植牙愈合方式,为进步研究再植牙愈合机理提供了很好研究模型.

  • 标签: 再植牙 动物模型
  • 简介:目的借鉴现有的放射口腔黏膜炎(RTOM)动物模型,探讨放射舌炎(RTG)动物模型建立。方法自行设计和制作锥形铅质罩装置及附件,在SD大鼠舌背舌尖部位形成1cm×1cm照射区域,实施单次、单剂量(30Gy)X射线,吸收剂量率为100.75cGy/min,每次照射6只方法,制作RTG大鼠模型。观测RTG大鼠体重、口腔黏膜炎指数、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照射后3~4d,舌黏膜上皮层完整;5~6d,肉眼可见受照射舌背、舌腹黏膜出现红色斑点和成片变红(黏膜下出现充血),镜下见上皮变薄,部分黏膜上皮坏死脱落;7~8d,出现肉眼可辨散在点状溃疡;镜下见鳞状上皮脱落形成溃疡,大量炎症细胞浸润,毛细血管扩张充血;9~12d,点状溃疡逐渐融合,上皮剥脱;12~14d,溃疡面有纤维渗出,形成连贯溃疡,镜下见上皮完全脱落,纤维渗出覆盖溃疡表面,其内有大量炎症细胞,固有层胶原纤维断裂;21d,溃疡周边开始出现愈合;镜下见溃疡底出现肉芽组织,炎症细胞较照射后5d时明显减少,可见少量胶原纤维组织及大量新生毛细血管;28~35d,受照射1cm×1cm范围溃疡由周边向内收缩愈合。镜下可见上皮结构重新出现,但上皮层明显变薄,黏膜下层仍有炎症细胞浸润,黏膜下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基底细胞呈梭状,排列紧密成栅栏状。结论成功建立了大鼠RTG模型,为研究RTOM病理机制提供了新技术平台。

  • 标签: 放射治疗 口腔黏膜炎 舌炎 动物模型
  • 简介:目的建立能用于细胞增殖诱导研究涎腺放射损伤细胞学模型。方法对离体培养大鼠颌下腺细胞分别采用不同剂量~(60)Coγ射线照射,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形态,MTS法检测其细胞增殖率。结果与未照射组相比,3Gy以下剂量,细胞增殖率未见明显改变,5Gy以上剂量,细胞仍有部分增殖,但增殖率明显下降(P〈0.01),而7Gy以上剂量照射则表现为细胞大范围死亡。结论大剂量照射对离体培养下大鼠颌下腺细胞形态和增殖率均造成影响,5Gy剂量照射下鼠颌下腺细胞可用于细胞增殖诱导研究放射损伤细胞学模型

  • 标签: 颌下腺 放射性损伤 细胞模型
  • 简介:目的建立实验正畸牙移动保持期动物模型,以利于研究保持期骨改建规律。方法于2008年4月在吉林大学口腔医院动物实验室,选用36只8周龄雄性Wister大鼠,以上颌前牙为支抗牵引第磨牙向近中移动,加力21d后去除加力装置。以每只大鼠左侧牙弓为实验侧,右侧牙弓为对照侧。在实验侧安装保持装置,分别保持1、3、7、14、21、28d;对照侧不做任何处理。在加力结束后和保持结束后即刻制取上颌石膏模型,测量所有模型磨牙面近中沟与第二磨牙面远中沟距离,计算加力结束后与保持结束后距离,比较实验侧与对照侧牙齿移动距离,评价保持装置有效。结果实验侧在保持结束后第磨牙复发距离明显小于对照侧,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Wister大鼠为实验对象,采用正畸结扎丝结扎法建立正畸牙移动保持期动物模型是有效

  • 标签: 正畸 牙移动 保持 动物模型
  • 简介:目的建立生长发育期大鼠间歇双侧完全鼻阻塞动物模型.方法30只3周龄SD大鼠,分为3组,A组:对照组,B组:单侧鼻阻塞组,C组:双侧鼻阻塞组(张口呼吸组),每组各10只.用特制阻塞器阻塞大鼠鼻腔,阻塞时间为8:00am至4:00pm,4周后处死30只大鼠.结果A组、B组大鼠以鼻呼吸为主;C组表现为张口呼吸.A、B、C三组呼吸频率分别为(96.8±5.91)次/min、(92.8±2.98)次/min和(48.6±4.38)次/min,C组呼吸频率较A组与B组明显减慢(P<0.001).建模4周时,A、B、C三组体重分别为(276.60±20.17)g、(236.80±19.46)g和(127.33±24.8)g,C组体重较A组和B组明显降低(P<0.001).结论本研究通过间歇双侧完全阻塞大鼠外鼻初步建立了个存活率高、重复性较好与人类张口呼吸较相似的大鼠间歇张口呼吸模型.

  • 标签: 鼻阻塞 大鼠 动物模型
  • 简介:模型树脂(Pattemresin)是种新型常温聚合树脂,不仅具有传统常温聚合树脂(简称为自凝树脂)优点,还具有使用简单方便,聚合收缩小,精度高等特点。正确使用模型树脂不仅可以给工作带来方便,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可以提高义齿制作质量。

  • 标签: 模型树脂 金属烤瓷修复体 焊接
  • 简介:与癌症治疗相关口腔黏膜炎被认为是最重要放化疗急性并发症。般来说,头颈部癌症放疗或放化疗引起口腔黏膜炎发病率较高,也较为严重;单纯化疗引起口腔黏膜炎发病率较低,程度较轻。严重口腔黏膜炎造成病人疼痛、吞咽困难、继发感染、营养障碍,影响癌症治疗,给病人造成了极大痛苦。本文对国内外口腔黏膜炎动物模型建立情况和新近各种防治方法进行综述。

  • 标签: 口腔黏膜炎 放疗 化疗 动物模型 防护
  • 简介:目的:通过建立大鼠慢性牙周炎和IgA肾病复合模型,利用牙周指标如龈出血指数、探诊深度及附着丧失和肾脏病理染色指标等初步探讨慢性牙周炎和IgA肾病之间关系。方法:选择SD大鼠,通过结扎和细菌感染方法建立牙周炎模型,灌胃、皮下注射等方法建立IgA肾病模型,12周末检测大鼠牙周指标、肾脏临床及病理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通过牙周指标和肾脏指标,确认成功建立所需动物模型,尤其复合模型牙周指标较牙周炎组更高(P<0.001),同时复合模型肾脏病理评分和单纯肾病组相比较高(P<0.05)。结论:慢性牙周炎和IgA肾病之间存在联系,可能会互相影响发生发展。

  • 标签: 慢性牙周炎 肾小球肾炎 IgA 大鼠
  • 简介:上颌尖牙异位萌出上颌中切牙根完全吸收例报告孙新华1.病例报告:患者方×,女,12岁。1991年11月因上中切牙松动,并自觉右上中切牙胯侧有新萌出牙尖而来诊.检查:松动Ⅱ°,并无咬创伤,探无牙周袋,于腭侧萌尖,未萌,均无萌出间隙.X线检查:上...

  • 标签: 萌出 上颌中切牙 上中切牙 切牙松动 孙新华 牙周袋
  • 简介:目的分析口腔白色念珠菌与主要龋菌关系。方法选择2007年9—10月辽宁中医药大学职业技术学院职工和学生119人,采集其口腔牙菌斑,用PCR法检测白色念珠菌、变形链球菌和发酵乳酸杆菌阳性表达,分析其相关关系。结果白色念珠菌、变形链球菌、发酵乳酸杆菌阳性率分别为28.6%(34/119),62.2%(74/119),10.9%(13/119)。变形链球菌在白色念珠菌阳性者中检出率(16/34,47.1%)低于白色念珠菌阴性者(58/85,6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呈负相关(r=-0.197,P=0.032)。发酵乳酸杆菌在白色念珠菌阳性者中检出率与在白色念珠菌阴性者中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白色念珠菌与变形链球菌可能有拮抗关系,与发酵乳酸杆菌无拮抗关系。

  • 标签: 白色念珠菌 变形链球菌 发酵乳酸杆菌 龋病
  • 简介:目的探讨大鼠咬合垂直距离升高(iOVD)动物模型可重复更好建模方法,及OVD升高对大鼠牙体牙周、颞下颌关节及全身体重影响。方法60只成年Wistar大鼠.平均分为对照组和iOVD组(双侧上颌后牙戴1.5mm咬合板).运用修复技术完成iOVD咬合板制作和黏结,分别在实验3天、1周、2周、3周、4周处死动物。观察项目包括体重分析、头侧位X线片、头颅标本解剖、下颌磨牙区骨段及髁状突组织学切片观察等。结果两组大鼠体重增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头侧位X线片示iOVD组大鼠髁突位置前移。上切牙腭侧磨耗面发生改变。iOVD组大鼠磨牙根分又区牙槽骨及髁状突中后区软骨出现组织学形态改建。结论采用修复技术可成功建立成年期大鼠咬合垂直距离升高动物模型.咬合板戴入引起了牙体牙周组织和颞下颌关节髁状突软骨组织适应改建.但对全身营养摄入无影响。

  • 标签: 咬合垂直距离 大鼠 咬合 髁状突 动物模型
  • 简介:鼠衰老模型可分为自然衰老模型和人工衰老模型两类。本文通过回顾鼠自然衰老模型、D-半乳糖衰老模型、β淀粉样蛋白注射衰老模型、快速老化小鼠模型、γ射线照射衰老模型、臭氧损伤衰老模型、去除胸腺衰老模型和转基因衰老模型等方法,详细阐述了各方法原理、建模方法、评价指标和优缺点,为不同目的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为口腔黏膜衰老模型建立提供借鉴。

  • 标签: 鼠衰老模型 评价指标 优缺点
  • 简介:目的:构建釉质生物矿化模型,包括有机基质模板(类釉原蛋白寡肽序列)建立和无机离子供体(包裹钙磷离子温度敏感性脂质体)合成,体外实现类釉质样结构再矿化。方法:首先通过标准固相法合成所需"类釉原蛋白"寡肽[(Gln-Pro-Ala)4-Thr-Lys-Arg-Glu-Glu-Val-Asp],并用CaCl_2溶液诱导其进行自组装;其次采用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和二肉豆蔻卵磷脂为原料,通过相交融合法分别合成包裹钙、磷离子温度敏感性脂质体;最后在37℃时,将酸蚀后牙片浸泡在包裹钙、磷离子脂质体与寡肽混悬液中,作为实验组。将酸蚀后牙片浸泡在包裹钙磷离子脂质体混悬液中,作为对照组,促进脱矿后釉质再矿化。矿化后牙片通过扫描电镜(SEM)、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和X射线衍射仪(XRD)进行表征。结果:实验组脱矿釉质表面均匀有序沉积了层釉质样羟基磷灰石晶体(HA)结构,而对照组只沉积了较少量无序HA晶体。结论:通过类釉原蛋白寡肽有机矿化模板建立,以及仿生釉质矿化过程中钙、磷离子输送,构建了釉质仿生矿化模型,并实现了脱矿釉质表面类釉质样微结构再生。

  • 标签: 仿生矿化 釉原蛋白 自组装 温度敏感性脂质体
  • 简介:牙齿与颌骨内许多重要结构毗邻,而根尖周炎症常常因为其扩散引起这些结构严重感染,甚至危及生命,本文报道了1例由根尖周炎为首发症状眶尖综合征最终导致大面积脑梗塞而死亡患者。

  • 标签: 根尖周炎 眶尖综合征 脑梗塞 CT血管造影术
  • 简介:目的:研究种新获取最大牙尖交错位牙弓三维数字化(3D)模型方法.并评价该建模方法尺寸和咬合精确度。材料与方法:用常规个别托盘印模技术获取每颗牙齿精确模型.用种改良咬合记录技术记录在最大牙尖交错位时上下颌牙齿相互关系。这种改良技术可以降低由于张口行为诱使下颌骨呈弯曲变形所导致咬合记录不准确。通过采用颊前庭和腭侧两种硬性支架来防止咬合记录时记录材料变形。全牙列人造石工作模型上耠架后.比较两种硬性支架辅助殆记录对模型咬合尺寸精度影响。此外.试验过程中我们选取个健康志愿者,采用以上记录方法,通过检查其咬合接触形式和接触点分布来评价上述两种不同咬合记录技术获得耠接触精确。结果:使用腭侧和颊前庭硬性支架辅助进行咬合记录.测得模型牙弓宽度减少量平均值分别为0.03±0.017mm和0.269±0.114mm。腭侧硬性支架辅助咬合记录模型尺寸精度与常规个别托盘印模技术精确度相似。3D牙弓模型得到咬合接触形态和分布与咬合记录材料透照影像获得殆接触相似.从而表明了这种记录方法准确。结论:本试验所提出建模方法,配合使用腭侧硬性支架.可以满足临床应用要求。

  • 标签: 咬合接触 精确模型 尺寸精度 牙弓宽度 数字化 牙尖交错位
  • 简介:目的:对婴幼儿龋、重度婴幼儿龋及无龋患儿口腔龋菌活性进行比较分析。方法:对南京市三所幼儿园共289名3~5岁儿童进行口腔冠龋检查,使用龋态-Cariostat龋病易感性检测试剂盒进行龋活性试验,并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儿童乳牙患龋率为47.8%,重度婴幼儿龋患病率为20.4%;婴幼儿龋、重度婴幼儿龋及无龋患儿三组间Cariostat值具有统计学差异;相关分析显示龋活跃检测值与龋均(dmft)、龋面均(dmfs)显著正相关;单因素分析显示睡前吃甜点或喝甜饮料、龋活跃检测值与儿童乳牙患龋有明显相关。结论:婴幼儿口腔龋菌活性可反映龋病严重程度。

  • 标签: 婴幼儿龋 龋活性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