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1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药效作用(E),对双黄连系列制剂做再评价。方法:测定计算三种制剂的E,并对不同制剂的抗炎、抗菌及解热药效进行验证。结果:双黄连口服液、双黄连片、双黄连颗粒抗菌作用E分别为975.15mg、2441.15mg、1586.65mg;抗炎作用E分别为2.71mg、3.85mg、2.02mg;解热作用E分别为9.66mg、15.12mg、13.17mg。结果显示双黄连片在抗炎、抗菌及解热的药效作用最强,双黄连口服液药效作用最弱。结论:药效作用可用于双黄连系列制剂再评价的关键指标。

  • 标签: 药效作用值 双黄连系列制剂 抗炎 抗菌 解热
  • 简介:摘要:通过鲎试剂灵敏度复核实验、凝胶法干扰实验、凝胶限度法实验研究活性炭对细菌内毒素的吸附作用以及活性炭所含内毒素本底的检测方法。加入200 EU/ml及20 EU/ml的标准内毒素溶液,按照中国药典通则1143检测,能使内毒素溶液含量均下降2个数量级。活性炭细菌内毒素本底的检测运用凝胶法检测供试品合格,含2λ的内毒素溶液经过过滤后,滤液能使鲎试剂(灵敏度为0.03EU/ml)凝集,无干扰。

  • 标签: 活性炭 细菌内毒素 本底值 吸附力 漩涡混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加强麻醉科高耗材和麻醉药品保管和发放管理的效果。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麻醉科高耗材和麻醉药品保管和发放管理情况列为对照组,分析麻醉科高耗材和麻醉药品保管和发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然后再将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麻醉科高耗材和麻醉药品保管和发放管理情况列为实验组,对比加强管理前后麻醉科高耗材和麻醉药品保管和发放管理效果。结果:实验组麻醉科高耗材和麻醉药品发放规范评分、保管规范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262、3.302,P

  • 标签: 麻醉科 高值耗材 麻醉药品 保管和发放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护理价值。方法:此次将从院内进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治疗患者中进行病例选取,入组60例患者,应用抽签方式进行分组,综合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基础组利用常规护理,对比指标:护理前后患者负性情绪评分结果。结果:护理前,综合组负性情绪评分与基础组对比,差异较小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扎胞苷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的综合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3月~2022年9月收治的46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为23例,均应用阿扎胞苷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并发不良反应情况,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不良反应8.70%,明显小于对照组26.09%(P<0.05),患者对护理满意度95.96%明显高于对照组82.61%(P<0.05)。结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患者应用扎胞苷药物治疗,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利于提高患者就医依从性,促进疾病治疗恢复,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阿扎胞苷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通过测定心肌纤维化程度预测LVEF减低的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评价研究。方法:此次研究总共纳入50例研究对象,均是2021.01月至2021.12月到医院诊治的LVEF减低型心力衰竭患者,根据延迟强化成像(LGE)是否延迟强化进行分组,分为无延迟强化组(LGE阴性组,n=23)与有延迟强化组(LGE阳性组,n=27)。两组均利用心脏MRI进行心肌纤维化检测,对比两组的检测结果。结果:LGE阳性组的LVEF低于LGE阴性组,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于LGE阴性组(P<0.05)。结论:测定心肌纤维化程度用于LVEF减低型心力衰竭患者的检测价值较高,可作为预后的衡量指标,临床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LVEF减低型心力衰竭 心肌纤维化 心脏磁共振
  • 简介:【摘要】 目的 评估冠心病患者行FFR(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检查过程中阳性小于0.8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护理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诊断治疗的296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实施血流储备分数(FFR)检查的冠心病病人入组,根据FFR分为两组:A组(实验组,FFR<0.8,112例);B组(对照组,FFR≥0.8,184例),两组均行标准化FFR检查后依据FFR结果以及临床指征给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比较两组之间行FFR检查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A组(实验组)的总不良反应发生70例(62.5%),其中严重不良反应11例(15.7%),一般不良反应59例(84.3%),无症状42例(37.5%);B组(对照组)的总不良反应发生79例(42.9%),其中严重不良反应2例(2.5%),一般不良反应77例(97.5%),无症状105例(57.1%)。A、B两组在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且A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所有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经过积极对症处理后均无并发症安全出院。结论 冠心病诊疗过程中行FFR检查时FFR小于0.8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显著高于FFR大于等于0.8的患者,且严重不良反应居多。密切的观察,做好预见性护理,积极的对症处理,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及相关心血管不良事件。

  • 标签: 冠心病 血流储备分数 不良反应 护理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通过测定心肌纤维化程度预测LVEF减低的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评价研究。方法:此次研究总共纳入50例研究对象,均是2021.01月至2021.12月到医院诊治的LVEF减低型心力衰竭患者,根据延迟强化成像(LGE)是否延迟强化进行分组,分为无延迟强化组(LGE阴性组,n=23)与有延迟强化组(LGE阳性组,n=27)。两组均利用心脏MRI进行心肌纤维化检测,对比两组的检测结果。结果:LGE阳性组的LVEF低于LGE阴性组,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于LGE阴性组(P<0.05)。结论:测定心肌纤维化程度用于LVEF减低型心力衰竭患者的检测价值较高,可作为预后的衡量指标,临床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LVEF减低型心力衰竭 心肌纤维化 心脏磁共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干燥综合征患者采用基于多学科协助的综合护理模式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96例干燥综合征患者进行分组分析,分组依据为护理方式差异性,分别将采用常规护理和基于多学科协助的综合护理的小组命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干预4周后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具有更优的免疫学相关血指标水平,组间差异性明显(P

  • 标签: 干燥综合征,多学科协助,综合护理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128层CT双期增强扫描病灶CT的倾向性变化在腮腺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研究对象择取我院2019年3月-2022年2月收治的65例经病理检查确诊的腮腺肿瘤患者,所有患者均行128层CT检查,且予以平扫、双期增强扫描,观察不同类型腮腺肿瘤的CT平扫特征、双期增强扫描病灶CT的倾向性变化情况,并对观测到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腮腺淋巴瘤男性发病率、发病年龄、吸烟室比例均高于腮腺多形性腺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平扫中发现,腮腺淋巴瘤和腮腺多形性腺瘤的病灶最大径、浅叶和深叶分布比例、边缘清晰比例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腮腺淋巴瘤跨叶分布比例、肿瘤不均匀比例均高于腮腺多形性腺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双期增强扫描中发现,腮腺淋巴瘤平扫、动脉期、静脉期CT均高于腮腺多形性腺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腮腺淋巴瘤动脉期CT高于平扫、静脉期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腮腺多形性腺瘤平扫CT低于动脉期、静脉期CT,动脉期CT低于静脉期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8层CT双期增强扫描在腮腺肿瘤的诊断中具有显著的效果,不但可以通过平扫发现不同类型肿瘤的特征,还可根据不同期CT的倾向性变化进一步明确,诊断价值比较高,建议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128层CT 双期增强扫描 病灶CT值 倾向性变化 腮腺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综合护理在小儿肺结核病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21年4月至2022年3月于我院就治的小儿肺结核病例62例为研究样本,以随机数字表法均分做31例试验组与31例对照组,对照组按小儿肺结核常规模式提供照护,试验组小儿肺结核病例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干预后的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小儿肺结核病例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家长的照护诉求满足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以综合护理法对小儿肺结核病例施加干预,可降低该类小儿护理对象的并发症概率,促升家长的照护诉求满足度。

  • 标签: 肺结核 小儿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面菌群分布、酸碱度(PH)对细菌生长的影响及微酸性敷料对于烧伤后期创面肉芽生长的影响。方法:在本院2019年2月-2021年8月收治的烧伤患者中选取60例,对比不同创面菌群分布、不同PH的患者细菌生长的程度,按照随机原则将入选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患者采用微酸性敷料包扎创面,对照组采用常规敷料包扎创面,观察烧伤后期创面肉芽生长情况、创面愈合情况、不良反应。结果:对所有患者创面组织标本进行培养,检测出铜绿假单胞菌20株(40.82%)、鲍曼不动杆菌15株(30.61%)、金黄色葡萄杆菌10株(20.41%)、凝血酶阴性葡萄球菌2株(4.08%)、其他2株(4.08%);经过培养,所检测出菌落的49份创面标本中,33份菌落数<100cfu/ml,16份患者≥100cfu/ml;两组创面菌群分布也无差异(p>0.05),菌落数<100cfu/ml创面PH低于≥100cfu/ml组(p<0.05);研究组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新生毛细血管数/视野、肉芽内血红蛋白含量均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创面菌群分布对细菌生长无明显影响,酸性环境有助于抑制细菌生长,采用微酸性敷料有助于新鲜肉芽生长,在临床烧伤外科、整形外科中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微酸性敷料处理创面。

  • 标签: 创面菌群分布 酸碱度 微酸性敷料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综合护理用于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42名到我院进行治疗的脑出血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2019年1月到2021年1月为本研究的时间范围,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为21例。其中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的护理方法,实验组患者则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临床相关指标及护理满意度等。结果:实施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相关指标明显优于参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5.23%)高于参照组患者(57.14%),两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针对我院进行治疗的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护理方法,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相关指标,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 标签: 综合护理 脑出血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卒中用早期康复康复疗法的价值。方法:2020年2月-2022年1月本科接诊脑卒中病人68名,随机均分2组。试验组采取早期综合康复疗法,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对比FMA评分等指标。结果:从总有效率上看,试验组97.06%,和对照组79.41%相比更高(P<0.05)。从FMA评分上看,治疗后:试验组(90.27±2.01)分,和对照组(82.46±3.79)分相比更高(P<0.05)。结论:脑卒中用早期综合康复疗法,效果显著,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更加明显。

  • 标签: 早期综合康复治疗 效果 脑卒中 肢体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护理用于PICU小儿重症肺炎的价值。方法:2020年3月-2022年2月本院PICU接诊重症肺炎患儿76名,随机分2组。试验组38名采取综合护理,对照组38名行常规护理。对比啰音消失时间等指标。结果:从咳嗽缓解时间、退热时间和肺啰音消失时间上看,试验组分别是(23.85±2.14)h、(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