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肝硬化患者合并白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较为常见,国内外许多学者在病原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本文从细菌培养、细菌迁移、抗感染及预防性抗生素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对细菌病原研究的现状进行分析和展望。

  • 标签: 肝硬化 合并症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病原细菌学 研究进展
  • 简介:目的布氏菌病患者进行血清检验与细菌检验对诊断其病情的价值对比。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布氏菌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将60例患者分为A、B、C三组,每组各20例,初次诊断接受血清细菌联合检验的为A组,只接受血清检验的为B组,仅接受细菌检验的为C组,然后对三组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A组阳性检出率远远超过B组和C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布氏菌病患者应用血清检验联合细菌检验的阳性检出率高于单独使用血清检验或者是细菌检验。

  • 标签: 布氏菌病 血清学检验 细菌学检验 价值对比
  • 简介:目的:建立杏丁注射液细菌内毒素的检查方法.方法:按中国药典2000版二部附录ⅪE、XIXF进行实验和结果判断.结果:用标示灵敏度为0.5EU·ml-1的鲎试剂,杏丁注射液在≤最大有效稀释倍数(6一MVD)时,对细菌内毒素检查无干扰作用.13批杏丁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量均小于3EUml-1.结论:可以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凝胶法)代替家兔热原检查法控制其热原.

  • 标签: 杏丁注射液 细菌内毒素 凝胶法
  • 简介:细菌鉴定和耐药性检测对于指导临床精确用药和及时治疗患者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上进行细菌鉴定和耐药检测仍以表型检测方法为主,主要包括:传统手工鉴定与药敏实验方法、自动化药敏鉴定系统.传统方法虽然能够满足临床的部分需要.但这些方法仍然存在一些缺点.例如检测时间较长和检测结果不够准确等。

  • 标签: 耐药性检测 细菌鉴定 表型检测方法 耐药检测 治疗患者 检测结果
  • 简介:目的:考察注射用头孢噻利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方法:按《中国药典》(2005版)二部收载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采用同一厂家,不同批号,不同敏灵度的鲎试剂对注射用头孢噻利进行干扰试验。结果:3种批号的注射用头孢噻用BET水制成100mg/mL的溶液,经60倍稀释后,采用鲎试剂的浓度为0.25EU/mL,对细菌内毒素检查无干扰。结论: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可替代家兔热原法控制注射用头孢噻利的质量。

  • 标签: 头孢噻利 细菌内毒素 鲎试剂 干扰试验
  • 简介:血培养是诊断血流感染的重要手段。根据国内一项荟萃分析结果显示,我国普通病房住院患者血流感染病死率为20.7%,烧伤、血液病、恶性肿瘤和重症监护室的患者病死率可达30.3%~46.5%~([1])。近年来,随着创伤性诊疗技术的广泛开展以及广谱抗生素、激素的广泛应用,血流感染的发病率呈现不断的上升趋势。

  • 标签: 血培养瓶 不同厂家 BD 厌氧瓶 梅里埃 细菌生长
  • 简介:目的:评价五种小儿细菌性肺炎治疗方案的药物经济效果。方法:运用药物经济学成本一效果分析方法,计算治疗成本,进行药物经济评价。结果: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组的C/E值最小,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组的△C/△E值最低。结论: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为治疗小儿细菌性肺炎的最佳方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为较佳治疗方案。

  • 标签: 小儿细菌性肺炎 成本-效果分析 治疗方案 药物经济学
  • 简介:目的:用凝胶法检测哌拉西林钠中细菌内毒素.方法:按2000年版细菌内毒素检查要求进行干扰实验和结果判断.结果:当哌拉西林钠浓度范围为0.06mg/ml至5mg/ml时,细菌内毒素与鲎试剂的反应不干扰检测,确定本品细菌内毒素限值为0.05EU/mg.结论:可以用凝胶法检测哌拉西林钠中细菌内毒素.

  • 标签: 哌拉西林钠 细菌同毒素检查 凝胶法 热原检查
  • 简介:摘要 建立羟丙甲纤维素细菌内毒素检测方法。参考《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通则细菌内毒素检测方法中的凝胶法进行本次检测方法验证和结果判定[1]。分别使用湛江安度斯生物有限公司和福州新北生化工业有限公司两个厂家的鲎试剂进行本次研究。根据使用该辅料的混悬注射剂细菌内毒素限度和临床应用要求,确定羟丙甲纤维素的细菌内毒素限度为1.5EU·mg-1。其最小有效稀释浓度为0.17mg·mL-1,可用灵敏度为0.25EU·mL-1的鲎试剂进行细菌内毒素检测

  • 标签: 羟丙甲纤维素 细菌内毒素 鲎试剂
  • 简介:摘要:随着药物制备工艺的不断发展,对药用辅料质量的要求也日益提高。羧甲基淀粉钠作为一种常用的药用辅料,在药物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溶剂残留问题对药物的质量和安全性构成潜在威胁,对羧甲基淀粉钠中溶剂残留的准确检测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在本研究中,我们使用顶空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对药用辅料羧甲基淀粉钠中的溶剂残留进行了检测和分析,高效、精确地测定样品中可能存在的溶剂残留量。

  • 标签: 凝血酶细菌 毒素检测 干扰因素 排除
  • 简介:目的建立葡萄糖氯化钾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方法依据中国人民解放军医疗机构制剂规范2002年版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的要求进行试验。结果葡萄糖氯化钾注射液对标示灵敏度为0.5Euml^-1细菌内毒素无干扰,可以用原液进行检测。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取代热原检查法。

  • 标签: 葡萄糖氯化钾注射液 细菌内毒素 鲎试剂 干扰实验 热原检查
  • 简介:国产氧氟沙星注射液治疗172例细菌感染性疾病,临床有效率和细菌阴转率均超过90%。和对照组诺氟沙星相比,无显著差异。169株细菌纸片法药敏试验表明,铜绿假单胞菌和其他假单胞菌20%(6/30)耐药,大肠杆菌21.6%(11/51)耐药。药物副反应9.4%。测定3种不同给药途径的血药浓度,口服组和静脉组的血药浓度与文献报告一致,肌往后血药浓度偏低。

  • 标签: 氧氟沙星 药物敏感 药代动力学
  • 简介:目的探讨大肠埃希氏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发生率及其耐药现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54株大肠埃希氏菌和74株肺炎克雷伯氏菌采用纸片扩散初筛法和复合纸片表型确证试验进行检测。结果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发生率大肠埃希氏菌为40.7%,肺炎克雷伯氏菌为56.8%,超广谱β-内酰胺酶阳性菌株对多种抗生素耐药性高。结论大肠埃希氏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茵超广谱β-内酰胺酶发生率高,临床应慎用三代头孢菌素和氨曲南。

  • 标签: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细菌检测 耐药性 抗生素 药敏试验
  • 简介:摘要  目的:建立动态浊度法,定量检测盐酸苯达莫司汀中细菌内毒素含量。方法:依据《中国药典》2020版通则1143“细菌内毒素检查法”中动态浊度法要求,通过建立细菌内毒素标准曲线和干扰试验,确定供试品无干扰浓度和动态浊度检测方法。并对供试品中细菌内毒素含量进行定量检测。结果:标准曲线线性范围为0.01-1.0 EU/ml,相关系数r> 0.980,标准曲线成立;供试品终浓度在0.05 mg/ml时回收率100%,对内毒素测定干扰最小。方法精密度变异系数均

  • 标签: 动态浊度法 细菌内毒素 盐酸苯达莫司汀 定量检测 干扰试验
  • 简介:你知道吗。1990年,在美军对伊拉克的"沙漠盾牌"行动中,导致美军减员的首要因素不是战争失败,而是拉肚子。一项对美军2022名参战官兵的调查显示,57%的人至少发生一次腹泻,32%的人发生两次或两次以上的腹泻,17%的人腹泻并伴有发热,

  • 标签: 旅行 细菌 伊拉克 美军 拉肚子 腹泻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细菌性食物中毒检验中,微生物检验的效果。方法:样本选取年限为2020年03月-2023年03月,选取医院100例细菌性食物中毒,对其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微生物样本来源以及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微生物样本来源情况显示:粪便51例、肛拭子34例、呕吐物15例,占比分别为51.00%、34.00%、15.00%;微生物检验结果显示:副溶血性弧菌35例、蜡样芽胞杆菌18例、志贺氏菌13例、金黄色葡萄球菌12例、变形杆菌10例、沙门氏菌7例、大肠杆菌5例,占比分别为35.00%、18.00%、13.00%、12.00%、10.00%、7.00%、5.00%。结论:微生物检验的实施价值高,在细菌性食物中毒中发挥了显著优势。细菌性食物中毒中以粪便检出率最高,感染的细菌种类较多,通过微生物检验可以帮助了解中毒的主要病原菌,对后续针对性治疗措施的实施具有积极意义,推广及应用价值高。

  • 标签: 细菌性食物中毒 微生物学检验 病原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梅毒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性传播疾病,感染后随着疾病的发展,可造成人体多器官和神经系统的损害,产生多种症状与体征,后果十分严重。近年来梅毒的发病率明显上升,由于梅毒螺旋体的活性与人体抵抗力之间的相关关系,表现为临床症状和潜伏状态交替出现,病程可持续很长。目前检测感染者血清梅毒螺旋体抗体是诊断梅毒螺旋体感染的主要手段。采用快速、敏感、特异的诊断方法,对本病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梅毒 血清学 检测方法 临床应用 性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