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结核病细菌检验采用金胺“ 0”荧光染色法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取 90例结核病患者,均为 2018年 1月 -2019年 1月来我中心治疗。对 90例患者抽取痰液进行结核病细菌检验。随机性分组,对照组采用抗酸染色法检验,共 45例患者;实验组采用金胺“ 0”荧光染色法检验,共 45例患者。比较两组患者在临床上的检验结果。结果:在检验阳性率方面,实验组为 86.67%( 39/45),对照组为 40.00%( 18/45),实验组的检验阳性率比对照组高,组间数据差异性明显, P<0.05。结论:采用金胺“ 0”荧光染色法对结核病患者进行细菌检验,其检出率高,且操作简单快捷,在临床上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荐。

  • 标签: 细菌学检验 金胺 "O"荧光染色法 结核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样本采集方法和抗生素两个不同影响条件下对痰液样本细菌检验准确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0例2015年1月到2017年1月来我院接受呼吸道病变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200例患者按照奇数月和偶数月来我院接受治疗划分为甲乙两组,每组各100例患者,然后按照随机分化表将甲乙两组随机再各分成两个小组,每组50例患者。其中甲组主要是采集方法的不同,乙组是受抗生素的影响。甲组实验组50例患者用修正版样本采集方法,甲组对照组50例患者接受常规样本采集方法获取痰液;乙组100例患者全部用常规方法取样,乙组对照组50例患者应用抗生素后取样,乙组实验组50例患者则不经处理直接取样,对比甲组、乙组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检查合格率和阳性检出率。结果甲组的两组试验对比,实验组的检查合格率和阳性检出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乙组的两组试验比较,实验组痰液样本的检查合格率和阳性检出率都优于对照组,但是检查合格率,P>0.05。结论适当的对采集样本的方法进行改进可以大大提高痰液样本的检查合格率和阳性检出率;对患者应用抗生素后采样则可以降低阳性检出率,应在患者用药前进行取样。

  • 标签: 样本采集方法 抗生素 痰样本 细菌学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菌培养和尿沉渣细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尿路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尿液细菌培养检测尿液样本,实验组采用尿沉渣定量分析仪检测尿液标本。比较两组检查结果。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阳性检出率和阴性检出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对尿路感染患者采用细菌培养和尿沉渣细菌进行定量诊断的结果一致性较高,采用尿沉渣定量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在尿路诊断中能够发挥出较大的应用价值,是尿路感染主要的筛查方法,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细菌培养 尿沉渣细菌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中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测方案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9年1月-2020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50例小儿细菌感染性疾病患儿选为实验组的研究对象,同时接受健康体检的50例儿童作为对照组的研究对象。均实行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测,通过分析检测结果,准确判断小儿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数据表现,一方面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另一方面进行小儿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有效预防,引起家长对于疾病的重视程度。结果:实验组小儿细菌感染性疾病患儿检测结果的指标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家长诊疗服务满意度普遍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在小儿细菌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诊断中,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测诊断方案的应用价值颇高,广泛推广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大大提高小儿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的准确率,根据各项检查结果、检测数据,结合不同患儿的具体病情,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治疗途径,实现诊疗计划的全面落实,充分保证患儿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尤为重要,也是广大医务人员的职责所在,医院建立起良好的社会形象,诊断工作、诊疗服务的存在价值会更高。

  • 标签: 超敏C反应蛋白 血常规检测 小儿细菌感染性疾病 诊断价值
  • 简介:【摘 要】目的:细菌霉素是革兰氏阴性菌的重要组成,当细菌死亡或者自然溶解之后便会释放出内毒素,这种毒素在自然界广泛存在,进入人体并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但毒素大量进入血液便会引起热源反应,给人们身体健康构成威胁,这里主要通过建立定量检测茵栀黄注射液中的细菌内毒素试验方法。方法:结合《中国药典》附录中的茵栀黄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的检测方法,并分析了其有关干扰因素。结果:采用动态浊度定量检测茵栀黄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的时候,几乎不受外在因素的干扰,内毒素回收率高达80%以上。结论:使用动态浊度定量检测进行茵栀黄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效果十分好,有着良好的临床价值且值得推广,这种方法代替了传统免热源检查方法,又避免了限量法内毒素检测干扰。

  • 标签: 茵栀黄注射液 动态浊度定量检测 细胞内毒素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病原微生物检测对儿童细菌性腹泻诊断与治疗的价值。方法:研究时间为2021年1月-2021年12月,研究对象为此期间我院收治的细菌性腹泻患儿,共计160例。患儿均需接受病原微生物检验。检验使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分析仪。观察并比较病原菌检出率、病原菌对抗生素药物的耐药性。结果:160例患儿中病原菌共检出151例,检出率为94.38%,其中志贺菌检出率最高。观察志贺菌、弧菌、肠致病性大肠杆菌等菌种,对于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头孢噻肟均具有较强耐药性。结论:病原微生物检测早儿童细菌性腹泻的诊断与治疗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相关检测,可以帮助了解病原微生物分布情况,在药敏试验配合下,可以准确了解病原菌耐药性情况,进而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保证用药安全。

  • 标签: 病原微生物 检测 儿童细菌性腹泻 诊断 治疗 价值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阴道细菌检验应用PCR检验法和细菌培养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入选100例细菌性阴道炎患者主要于2021年1月-2021年9月接受病情诊疗。入选者在阴道细菌经验中均采取PCR检验法和细菌培养法。观察指标:检验阳性率、不同菌种检出率。结果:PCR检验组检验阳性率为88%,阴性率为12%;细菌培养组检验阳性率为75%,阴性率为25%,两组相比统计差异显著(P<0.05)。PCR检验组肠球菌检出率为93.55%、棒状杆菌检出率为81.82%、加特纳菌检出率为86.11%;细菌培养组肠球菌检出率为48.39%、棒状杆菌检出率为57.58%、加特纳菌检出率为58.33%,两组相比统计差异显著(P<0.05)。结论:阴道细菌检验应用PCR检验法和细菌培养法后发现,PCR检验法阴道细菌检出阳性率更高,且利于不同类型菌种的有效鉴别。

  • 标签: PCR检验法 细菌培养法 阴道细菌 细菌性阴道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病原微生物检测的临床价值,以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为例。方法:选择160例患者,均确定细菌性食物中毒,均实施病原微生物检测。结果:此次实验中,总检出率30.62%(49/160),检出7例粪便中病原菌,检出39例肛门周围病原菌,检出1例呕吐物中病原菌,检出1例手部病原菌,检出1例食物中病原菌。结论: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实施病原微生物检测,价值高,可以提高呕吐物中、肛门周围、粪便中病原菌检出率。

  • 标签: 细菌性食物中毒 病原微生物检测 病情诊断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 探讨 尿路感染中 应用 尿白细胞、细菌及亚硝酸盐 检测的临床诊断效果 。 方法 : 将 90 份患者中段尿标本做定量细菌培养,并采用 UF-1000i 尿沉渣分析仪和 AX-4030 尿干化学分析仪进行常规检测,记录亚硝酸盐( NIT )结果 、 白细胞( WBC )计数 、 细菌( BAC )计数,将上述结果同尿细菌培养结果进行比较 。 结果 : NIT 定性试验的灵敏度为 38.1% ,特异度为 97.5% ,阳性预测值为 92.25 % ,阴性预测值为 64.25 % ,准确度为 70.21 % 。 WBC 计数和 BAC 计数试验的灵敏度 、 特异度 、 阳性预测值 、 阴性预测值 、 准确度分别为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甲硝唑联合克林霉素治疗细菌性阴道炎的临床效果评价。方法:2018年5月--2019年5月来我院进行治疗60名患者进行研究实验,分为两组,分别取名为对照组,观察组。通过对两组患者使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分别是给与对照组患者使用甲硝唑阴道泡腾片进行治疗,给与本次研究的观察组患者使用甲硝唑联合克林霉素药物进行治疗。治疗时间为半个月,对这2组的治疗过程以及治疗情况进行仔细的记录,对比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对对照组和观察组细菌性阴道炎整体效果比较,其中观察组细菌性阴道炎患者显效率为58.82%,有效率为29.41%,无效率为11.76%。对于对照组细菌性阴道炎患者中其中显效率为47.05%,有效率为29.41%,无效率为23.53%。观察组细菌性阴道炎患者整体有效率为88.23%,对照组细菌性阴道炎整体有效率76.47%。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症状评分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细菌性阴道炎的患者进行甲硝唑联合克林霉素药物的应用,具有显著效果,具有一定安全性。

  • 标签: 细菌性阴道炎 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丙型肝炎的病毒检测指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3月 ~2019年 8月收治的 90例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其血液样本进行丙型肝炎病毒抗体 (HCV)联合核酸检测 (HCV-RNA),对其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探讨。结果 90例样本联合应用 HCV抗体与 HCV-RNA检测后,检测为阳性 7例,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 7.8%(7/90),单独 HCV抗体检测阳性率为 7.8%(7/90),单独 HCV-RNA抗体筛查阴性标本未检测出阳性标本,差异有统计意义 (P<0.05)。结论 在血液筛查中采用 HCV抗体筛查联合 HCV-RNA检测能够提高丙型肝炎病毒抗体筛查效果,有助于尽早发现输血相关传染病,降低输血风险。

  • 标签: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 核酸检测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急性细菌性痢疾的防治与 宣教。方法 选取并收集医 院 2018年 7月 -- 2019年 7月收治的 80例细菌性痢疾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开展防治宣教。经比较: 患者均治愈 出院、 经过随访无 1例复发、无 转化为慢性细菌性痢疾、无 感染他人或 出现并发症等病例 。结论: 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进行防治宣教十分必要,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交叉感染,改善预后,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细菌性痢疾 防治宣教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我院细菌耐药情况,对其进行分析并提供对策。方法:选择2023年1-12月份23858份标本开展研究,分析病原菌分布状态,并对耐药性加以研究。结果:(1)23858份,分离细菌3876 株,阳性率16.25%。其中真菌939株,占总阳性例24.23%,革兰氏阳性菌644株,占16.62%;革兰氏阴性菌2293株,占59.16%;主要多重耐药菌株为产ESBLs大肠埃希氏菌372株,检出率38.08%;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117株,检出率24.63%;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R-AB)86株,检出率55.84%;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CR-PA)66株,检出率18.13%;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66株,检出率27.28%;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1株,检出率0.75%。(2)常见革兰阴性菌耐药情况:大肠埃希菌对替加环素、碳青霉烯类、酶抑制剂复合制剂、 阿米卡星等高度敏感;肺炎克雷伯菌对替加环素、阿米卡星、碳青霉烯类等高度敏感,对β-内酰胺酶复合制剂敏感性较高;鲍曼不动杆菌仅对多黏菌素、阿米卡星、替加环素高度敏感,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高达50%以上;铜绿假单胞菌对多黏菌素、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头孢吡肟高度敏感;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在约15%。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左氧氟沙星敏感性较高,约80%;(3)常见格兰阳性菌耐药情况: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多数抗菌药物敏感;但对青霉类耐药率高达90%;屎肠球菌仅对万古霉素高度敏感;对喹诺酮类的耐药率超75%以上;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氨苄西林、呋喃妥因高度敏感;对四环素耐药率高达90%以上。结论:碳青霉烯类耐药革兰阴性杆菌的检出率呈现上升趋势,耐药形势严峻;根据药敏结果及针对病原菌合理选用抗菌素,是治疗各种感染的首要原则和关键措施,也是避免多重耐药菌产生的正确举措。

  • 标签: 细菌耐药监测 病原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尿细菌培养与尿沉渣细菌定量计数在筛查泌尿系统感染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疑似尿路感染患者266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收集所有观察对象的中段尿,使用全自动尿沉渣定量分析仪及尿细菌培养对患者的尿液进行检测,以细菌培养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分析两种方法的检验结果。结果两组检测结果阳性率之间比较(64.66%VS63.16%),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以细菌培养结果为金标准,将尿沉渣细菌定量分析检测结果中的168例阳性标本和剩余的阴性标本进行尿细菌培养,评价两种方法的符合率。尿沉渣细菌定量分析结果与细菌培养结果的阳性标本符合率为95.83%,阴性标本符合率为97.96%,两种方法符合率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尿沉渣定量分析与细菌培养的阳性率一致性高,尿沉渣定量分析技术的准确性高、筛查速度快,可作为尿路感染的筛查方法,值得在临床工作中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尿液 细菌培养 尿沉渣细菌定量计数 尿路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与检测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62例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者,所有患者都进行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检验与血常规检测措施。按照检测方式的不同分为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检验检测组和血常规检查组,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检验检测组采取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检验检测措施,血常规检查组血常规检查措施。比较两组检测方式的检测的准确度。结果62例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者采用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检验诊断的准确率为98.38%,与血常规诊断结果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意义。结论对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实施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检验检测可以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充分满足患者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可帮助患者治疗及恢复,对临床症状和预后的改善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采用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检验检查,可以对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结构全面、清晰的显示,其具有较好的诊断准确度,临床价值值得被认可。

  • 标签: 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检验检测 血常规检查 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