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8 个结果
  • 简介: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是(phosphoenolpyruvatecarboxylase,PEPC)是C4光合途径关键酶之。为了解籽粒苋PEPC基因密码子使用特性,运用CHIP、CUSP、CodonWSPSS软件分析籽粒苋PEPC基因密码子偏好性,并分别与其他24种物种PEPC以及模式生物基因组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籽粒苋PEPC基因偏好使用A~T结尾密码子,26种偏好密码子(RSCU〉1)qh偏好性较强有GCT、CTCGTG(RSCU较强)。与其他物种同源基因相比,密码子选择偏性存在差异。进化树分析表明,基于雎PC基因编码序列聚类结果比密码子使用偏性分类结果能更准确地反映物种间亲缘关系;密码子使用频率比较结果发现,酵母真核表达系统更适用于籽粒苋PEPC基因异源表达实验,而籽粒苋PEPC基因模式植物基因组之间密码子使用偏性差异较小,尤其番茄可能为该基因转基因研究最为理想受体。本研究籽粒苋PEPC基因在作物高光效基因工程中选择最佳外源表达系统以及提高其表达水平提供了前期研究基础

  • 标签: 籽粒苋 PEPC基因 密码子偏好性 聚类分析
  • 简介:植物原生质体是进行细胞工程遗传操作和植物育种良好材料。由于部分植物不亲和障碍特殊细胞信号传导途径研究等方面的需要,使得植物原生质体操作相关研究变得独居优势。我们对近年来植物原生质体分离方法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植物原生质体研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指出在植物遗传操作及育种等方面,植物原生质体研究将变得不可或缺。研究影响植物原生质体再生因素可能是未来植物原生质体研究重要方向。

  • 标签: 原生质体 分离 应用 进展
  • 简介:研究以普通小麦品种‘中国春’染色体组DNA封阻,用生物素(biotin-16-dUTP)标记大麦染色体组DNA作为探针,通过基因组原位杂交法解析了来自杂交组合CS×(CS+Betzes2H)杂种后代X99-13遗传组成,此材料含有42条染色体,其中1条大麦染色体,2条小麦-大麦易位染色体39条小麦染色体,鉴定为小麦-大麦代换易位系。以小麦第二部分同源群短臂探针psr131进行RFLP分析,结果表明此代换易位系是涉及小麦染色体2B大麦染色体2H代换易位。步选育小麦-大麦2H纯合易位系及利用其上α-淀粉酶抑制蛋白基因打下了坚实物质基础

  • 标签: 小麦 大麦 代换易位系 GISH RFLP
  • 简介:高质量mRNA分离纯化是转录组文库构建和基因表达调控等生物学实验前提。为了调取较完整、纯度较高mRNA,本研究采用磁性分离技术调取mRNA,磁性复合微粒通过其表面的功能团oligo(dT)_(25)相偶联,形成杂交体-磁珠复合体,外加磁场来实现mRNA快速分离,并经过不同试剂纯化后得到高质量mRNA,用于构建转录组文库。结果表明:mRNA被调取后,使用不同缓冲液纯化时对mRNA质量影响较大,经多次试验验证:结合缓冲液2.5mol/LLiCl,洗脱缓冲液采用0.1mol/LLiCl1%LiDS相结合进行纯化时,检测结果显示文库条带位于400~600bp之间,条带大小符合上机要求。高质量转录组文库构建高通量测序基因克隆等实验提供帮助。

  • 标签: MRNA 分离与纯化 转录组文库 磁性复合微粒
  • 简介:橡胶树起源热带雨林,对低温敏感。在中国橡胶树(Heveabrasiliensis)种植受到严重低温胁迫影响,而CBF/DREB1(C-repeatbindingfactor/dehydrationresponsiveelementbindingfactor1)是低温信号通路中重要转录因子,但目前橡胶树中仅克隆到HbCBF1。本研究从橡胶树中克隆出两个新CBF家族基因HbCBF2HbCBF3。经测序,HbCBF2HbCBF3分别编码了234个242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HbCBF2HbCBF3均含有CBF家族特有两个短肽序列包括个保守DNA结合结构域NLS簇。通过构建进化树发现HbCBF2、HbCBF3HbCBF1以及拟南芥中CBF序列同源性很高。将HbCBF2HbCBF3构建到pGEX4T-1原核表达载体上,在Transetta(DE3)中进行表达。SDS-PAGE电泳检测它们蛋白质表达量51.8kD53kD,预期致。对蛋白诱导条件进行优化,构建融合表达质粒pGEX4T-1-CBF2pGEX4T-1-CBF3,在28℃、IPTG浓度0.4mmol/L情况下表达量最佳。实验纯化蛋白研究HbCBF2HbCBF3在橡胶树中功能提供理论帮助。

  • 标签: 巴西橡胶树 CBF 原核表达
  • 简介:为了确保反应体系可行性,以便更好地开展大蒜野生近缘种SRAP标记遗传多样性分析,本研究以新疆大蒜野生近缘种材料,采用L16(44)正交法,对其反应体系进行4因素4水平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对大蒜野生近缘种PCR扩增影响最大是dNTPs浓度,影响最小是Taq酶浓度。筛选出15对引物,经过程序温度筛选,最终确定SRAP反应程序:94℃条件下预变性1min,其次在94℃变性1min、35℃退火1min、72℃延伸1min环境下进行5个循环反应,再与前5个循环相同环境下,提高其退火温度至52℃进行35个循环,最后72℃延伸10min。2μL10×PCRBuffer,dNTPs浓度0.225mmol/L,引物浓度0.250μmol/L,Taq酶用量1.000U,模板DNA用量75.000ng,ddH2O补足20μL,最佳SRAP-PCR反应体系。研究结果步开展大蒜野生近缘种遗传多样性分析、亲缘关系鉴定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技术支持。

  • 标签: 大蒜野生近缘种 SRAP 正交试验 反应体系
  • 简介:目前中国番木瓜产业受到环斑花叶病等病害严重威胁,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创制新种质、培育高产优质抗病新品种成为番木瓜产业发展亟需。本研究以‘尺瓜’品种140-150d龄果实成熟种子外植体,研究了其体细胞胚诱导植株再生技术。结果发现了种非常简单有效外植体杀菌消毒方法,即用自来水将果实外表清洗干净,然后用70%酒精对果实进行表面消毒即可。该品种成熟种子理想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组成为:1/2MS(MurashigeandSkoog,1962)+2mg/L2,4-D(2,4dichlorophenoxyaceticacid)+400mg/L谷氨酰胺+60g/L蔗糖+7g/L琼脂粉,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可达45%。将胚性愈伤组织置于含1mg/L2,4-D增殖培养基继代培养2个周期后,可获得大量均质表面含有白色体细胞胚胚性愈伤组织。胚性愈伤组织团在不含任何激素培养基上可完成体细胞胚诱导、成熟、萌发生根过程。挑取具有芽体细胞胚转移到再生培养基培养30d后可获得具有正常叶片根系完整植株,其发育正常植株百分率52.5%。本研究番木瓜生物技术育种建立套简单、高效体细胞胚再生技术体系提供技术支撑。

  • 标签: 番木瓜 '一尺瓜’品种 成熟种子 体细胞胚 植株再生
  • 简介:作为植物特有的转录因子家族,TCP基因处于植物多种信号传导途径中心节点位置。对蒺藜苜蓿全基因组进行检索,共获得21个TCP基因序列。蒺藜苜蓿TCP成员间在蛋白质大小、等电点等方面具有明显差异。对蒺藜苜蓿TCP基因进行基因结构、染色体定位系统进化分析,发现蒺藜苜蓿TCP基因结构较为简单,般不含有内含子,仅个外显子。21个基因中仅有5个基因有内含子。系统进化关系上其中4个基因亲缘关系非常近。这4个基因位于1号、4号、7号染色体上TCP基因聚集存在位置。蒺藜苜蓿TCP基因在各个器官间特异性表达。TCP基因参与蒺藜苜蓿根瘤发育过程,也响应外界盐胁迫病菌侵染刺激。本研究发现蒺藜苜蓿TCP基因家族信息,可为蒺藜苜蓿乃至豆科植物育种提供有价值信息。

  • 标签: 蒺藜苜蓿 TCPs基因家族 进化 表达模式
  • 简介:研究以甜菜不育系(N9849)及保持系(960766)材料,采用Label-free、质谱分析、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甜菜现蕾期花蕾进行比较蛋白质组学分析。结果表明:不育系保持系中鉴定到96个差异蛋白,涉及16个功能组;其中胁迫响应,碳水化合物代谢,花粉发育等功能类别所占比例较大。胁迫响应功能蛋白类谷胱甘肽-S-转移酶、过氧化氢酶等在不育系中显著低表达,有毒物质及活性氧清除能力弱,可能导致不育系材料系统发生紊乱导致形成败育。碳水化合物代谢功能蛋白苹果酸脱氢酶,蔗糖合酶等在不育系中表达量较低,碳水化合物代谢强度低,能量代谢匮乏也是致使花粉不育个原因。花粉发育相关蛋白Ⅲ型聚酮合酶在保持系中显著高表达,很好地维持了保持系育性。本研究在蛋白质组学水平阐述甜菜明雄性不育机理及其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甜菜 核质互作雄性不育 LABEL-FREE
  • 简介:解析穗粒数、小穗数粒重及其QTLs间遗传关联,有利于大麦穗发育遗传标记辅助选择研究。本研究采用SPSS19.0软件分析了25份试验材料小穗数、千粒重穗粒数表型差异,以及不同性状及其QTLs间遗传关联性。结果表明小穗数等3个性状具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育种品种小穗数穗粒数地方品种没有明显差异,大多数育成品种千粒重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地方品种,二棱大麦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没有显著差异,但六棱大麦具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小穗数穗粒数极显著正相关,偏相关系数0.835;在试验材料中共检测到4个小穗数QTLs、6个穗粒数QTL6个千粒重遗QTLs,16个QTLs分别位于1H、2H4H等6条染色体上,其中QSn-4HS等8个QTLs具有增效作用、其余QTLs具有减效作用。标记HVM40-258bp连锁QTL对小穗数穗粒数具有因多效特性性。小穗数等3个穗部性状分别受遗传效应不同QTLs控制,QTL多效性导致了小穗数穗粒数关联遗传。

  • 标签: 大麦品种(或品系) 穗部性状差异 SSR标记 关联分析 QTLs检测
  • 简介:查尔酮合成酶(chalconesynthas,CHS)是黄酮类次生代谢物生物合成途径中个关键酶。为了解CHS花青素含量相关性,本研究根据转录组数据,利用RT—PCR技术在甘薯中克隆了个CHS基因(IbCHS1),并对其表达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IbCHS1基因cDNA长1556bp,包含1个1167bp开放阅读框,编码388个氨基酸。IbCHS1蛋白具有典型植物CHS结构特征,其他植物中类似蛋白具有很高同源性。表达分析显示,IbCHS1主要在紫肉甘薯中表达,其表达水平不同品种甘薯中花青素含量正相关。

  • 标签: 甘薯 查尔酮合成酶 花青素 基因表达
  • 简介:为了解烟草杂交组合Florda301×GDH94杂种优势表现及其形成原因,我们分析了该组合6个农艺性状杂种优势表现,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各农艺性状贡献进行了分析;利用6对SRAP引物,对Florda301×GDH94及其亲本进行cDNA-SRAP差异表达分析,并对差异表达片段进行克隆测序分析。结果表明:超高亲优势表现为株高〉叶数〉叶厚〉叶长〉叶宽〉叶面积;中亲优势表现为株高〉叶数〉叶面积〉叶长〉叶宽〉叶厚。叶面积叶长、叶宽,叶长叶宽呈极显著相关。主成分分析将6个农艺性状简化为3个主成分,即叶产量因子、长势因子、叶数因子,提供信息占全部信息量95.99%。6对SRAP引物在Florda301×GDH94及其亲本中共扩增出66条带,其中差异条带32条,占48.48%;差异表达类型分为UNF1、ABF1、UNP1、UNP2、DMP、DMP2六种,分别占:19.20%、8.04%、4.60%、5.75%、2.30%、6.90%。从杂种特异表达片段中分离两条片段分别GDP-甘露糖4,6-脱水酶蔗糖6-果糖基转移酶同源。本研究结果烟草农艺性状杂种优势研究提供基础理论参考。

  • 标签: cDNA-SRAP 农艺性状 杂种优势
  • 简介:双精氨酸蛋白转运系统(twin-argininetranslocationsystem,Tat)在伴侣蛋白校正监控下将已正确折叠蛋白通过细菌细胞质膜植物叶绿体类囊体膜。Tat分泌产物信号序列具典型双精氨酸基序,包含多拷贝膜蛋白TatA、TatBTatC。其中TarATatB基因在细菌中已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是植物中作用机理尚不清楚。本实验以茄科植物马铃薯研究对象,克隆基因并采用生物信息学手段进行序列比对,通过烟草脆裂病毒介导基因沉默技术,结合半定量RT—PCR来解析StTatAStTatB功能。结果表明:马铃薯StTatAStTatB大肠杆菌、衣藻、番茄具有高度同源性,且在叶绿体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基因StTatA和StTatB 全长克隆 VIGS 半定量RT—PCR 功能分析
  • 简介:农杆菌作为种天然植物转化体系,已经广泛应用于植物转基因研究中。在建立优化转化体系研究中发现农杆菌转化法具有植物基因型依赖性,不同植物受体转化效率差异很大。在农杆菌转化分子机制研究中发现有许多植物基因及蛋白质参与农杆菌转化过程。在农杆菌转化过程中,植物生理生化及基因表达等方面有很大变化,植物防御酶内源激素变化对农杆菌转化效率有重要影响。本综述对近年来影响农杆菌转化植物因素研究进展进行评述,以期提高农杆菌转化效率及探索农杆菌转化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实践基础

  • 标签: 农杆菌转化 植物基因和蛋白质 生理生化 基因表达
  • 简介:种子萌发期,筛选、鉴定高粱抗旱材料对挖掘种子萌发期抗旱基因以及培育抗旱性更强高粱品种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设置0(CK)、5%、10%、15%、17.5%、20%、22.5%25%8个不同浓度梯度PEG6000对粒用高粱BTx623甜高粱Rio进行干旱处理,确定PEG6000初步筛选浓度,然后利用PEG6000初步筛选浓度对全球收集396份高粱进行初步筛选,筛选出较抗旱材料逐渐加大选择压力,最终筛选出高抗旱性高粱材料。基于以上试验,确定了大批材料初步筛选时PEG6000浓度15%较为适宜。396份高粱材料经过15%PEG6000初步筛选时,相对出苗率达到80%以上有89份,逐步加大筛选压力,最终筛选出4份抗旱能力很强高粱材料,其中3份来自中国粒用高粱,1份来自东亚粒用高粱。随着处理浓度增加,高粱抗旱性耐盐性两者之间相关性存在不确定性。

  • 标签: 高粱 种子萌发期 干旱胁迫 相对出苗率
  • 简介:胚珠是被子植物雌配子体载体,是种子前身,在植物有性生殖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研究胚珠发育分子进化机制直是人们关注热点。拟南芥是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模式植物,植物器官发育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结合了近年来拟南芥胚珠发育分子机制研究相关报道,从拟南芥胚珠起源心皮边缘分生组织、胚珠特性形成、胚珠原基发育、珠被发育、胚囊发育五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以此为基础提出对今后胚珠发育研究建议。

  • 标签: 被子植物 胚珠发育 分子机理
  • 简介:寄主诱导基因沉默(hostinducedgenesilencing,HIGS)技术是基于RNAi而发展起来新技术,它既可以从反向遗传学方向鉴定植物病原真菌基因功能,又可以通过在寄主植物中表达沉默病原物特定基因HIGS载体,以达到控制病原菌扩展,提高作物抗病性目的。因此HIGS在研究植物病原真菌致病机理作物抗病育种中极具应用前景。HIGS技术从报道以来在植物保护领域得到了广泛运用,其适用范围广,可以在多种病原真菌中进行应用,特别对于难培养难以进行遗传转化真菌。并可以在植物抗病育种中发挥更大空间,病害防治提供可靠策略。本综述总结概括了HIGS技术原理和它在植物病原丝状真菌研究最新进展,该技术在更多植物病原真菌使用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寄主诱导基因沉默 丝状真菌 致病基因 抗病育种
  • 简介:在育种实践中,叶色基因可作为标记性状,对提高杂交制种效率降低杂交种子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xws是在水稻两用核不育系大面积制种田中发现株自然黄叶突变体,本研究比较了xws野生型主要农艺性状,并对该突变体进行了遗传分析、基因定位及育种利用。结果表明:xws比野生型始穗期推迟3d,株高、穗长、单株有效穗数、穗粒数均比野生型有所增加,而千粒重比野生型略有减少。遗传分析表明xws黄叶性状受单隐性核基因控制,暂时将其命名为XWS。以xwsR华占杂交F2群体作为定位群体,将XWS基因定位在水稻第3号染色体分子标记WY152到WY244之间,其遗传距离分别为0.2cM0.5cM。此外,通过xws开展相应育种利用研究,已选育出稳定带叶色标记性状两系不育系黄13S,其所配组合展示出极大应用潜力。

  • 标签: 水稻 黄叶突变体 遗传分析 基因定位 育种利用
  • 简介:植物启动子是基因表达不可缺少重要顺式作用元件,对其结构功能深入研究不仅对于了解植物生长发育机制防御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且可为利用转基因植物工程实现基因高效特异表达提供有效途径,以期启动子研究提供参考。本评述综述了真核生物启动子构成,包括核心启动子区TATA-box、CAAT-box、起始子元件下游启动子元件;远端区增强子、沉默子、绝缘子元件;以及非翻译区调控元件,并对启动子分类及研究方法进行简要介绍

  • 标签: 核心启动子 远端启动子 非翻译区作用元件 启动子分类 研究方法
  • 简介:探究萝卜肉质根中Chs基因表达量色素含量关系,以16份不同类型萝卜材料,在抽薹前测定肉质根色素含量Chs基因表达量。结果表明,不同类型萝卜肉质根Chs基因表达量在0.0988~6.4321之间,平均值1.4017,肉质根色素含量在0.001%~2.543%之间,平均值0.804%。方差分析表明,16份不同类型萝卜肉质根间Chs基因表达量(F=2.3540,p=0.0001)色素含量(F=114.2940,p=0.0001)差异均极显著,红皮红心萝卜Chs基因表达量色素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肉质颜色萝卜。相关分析表明,萝卜肉质根Chs基因表达量色素含量相关系数0.83,且相关系数达极显著水平。说明萝卜肉质根色素含量Chs基因表达量高度相关,Chs基因可能是萝卜花青素合成关键基因之。Chs基因可作为萝卜色素生产基因工程中候选基因,用于高色素含量萝卜新品种选育。

  • 标签: 萝卜 色素含量 CHS基因 相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