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此法简单易行,贮藏期间不倒动,管理粗放。采收后的大蒜经充分晾晒后,便可选种、编辫。每50头一辫。两辫一挂,不合规格的蒜头也应分等级编辫,以便上市或食用。大蒜编辫以后,还要晒蒜辫,让其充分干燥。晾晒时。要防雨、防潮、防热、防磕碰。大蒜编辫晒干以后,量少可挂在屋檐下,若量大时,要搭蒜棚挂起。注意遮荫、防雨、防潮、防热、通风,立冬以后天气寒冷时,下架移到贮藏室,注意通风,并随天气变化增减通风量。整个冬季要尽量减少搬动以免碰伤。贮藏室温度保持0℃左右,防止温度过高所导致的呼吸作用增强、养分消耗、蒜头发芽、变软、发黄,或温度过低,造成冻害。

  • 标签: 贮藏期间 蒜头 技法 温度过高 天气变化 通风量
  • 简介:采用福林酚比色法对采自3个地区的核桃及核桃不同部位的酚含量进行测定与比较,以没食子酸为对照品,线性回归方程为Y=0.113(41X+0.022,16,相关系数R2=0.997,96.结果表明,伊犁巩留野核桃酚含量较阿克苏、和田的核桃酚含量高,同一核桃的不同部位,核桃仁的酚含量最高,核桃分心木次之,核桃壳最少.

  • 标签: 核桃 多酚 没食子酸
  • 简介:以糜子皮为原料,乙醇为提取溶剂,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超声辅助提取糜子皮酚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超声辅助提取糜子皮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在室温(25℃)下,以体积分数为40%的乙醇为提取溶剂,料液比1∶25(g/mL),超声功率320W,提取时间40min。在此工艺条件下,糜子皮中酚的平均提取率为0.99%,相对标准偏差为2.14%,该工艺准确度高,重复性好,可为糜子皮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 标签: 糜子皮 多酚 超声辅助提取 工艺
  • 简介:通过体外抗氧化体系对核桃青皮酚的抗氧化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核桃青皮酚在各体系中均有一定的抗氧化性能,并且其抗氧化能力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在所选浓度下,核桃青皮酚对DPPH自由基和过氧化氢的清除能力、对三价铁离子的还原能力均明显强于VC。当其质量浓度高于10mg/L时,核桃青皮酚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强于VC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当其质量浓度低于22.3mg/L时,核桃青皮酚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力强于VC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 标签: 核桃青皮 多酚 抗氧化
  • 简介:介绍了植物果实内源胺的合成途径,果实采后贮藏过程中内源胺含量变化与外源胺处理对果实贮藏保鲜的作用及胺延缓果实衰老的可能机理.

  • 标签: 果实 贮藏 衰老 多胺
  • 简介:美食是人生的一大享受。但如果食物烹调不合理,很多营养素就会被破坏,这时我们所品尝到的所谓"美食"可就成了"美中不足之食"了。那么,日常生活中如何在兼顾美味的同时,不让营养偷偷溜走呢?淘米别太勤,面食蒸烙最好米、面中的水溶性维生素最容易受到损失。做米饭淘米时,随淘米次数、浸泡时间的增加,营养素的损失就会增加。

  • 标签: 水溶性维生素 蒸馒头 高温油 清蒸丸子 炒肉丝 肉类食品
  • 简介:以微波作为辅助方法,以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微波功率、微波时间为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桦褐孔菌酚提取率为指标进行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试验表明,微波辅助提取桦褐孔菌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50%,料液比1:50,微波功率560W,微波时间180s;在此条件下,桦褐孔菌酚提取率可达到3.186%。因此,微波辅助提取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桦褐孔菌酚提取方法。

  • 标签: 桦褐孔菌 多酚 微波 提取
  • 简介:以苹果鲜渣为原料,利用超声波辅助提取苹果渣中的酚。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对超声波提取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筛选出对超声波提取苹果酚具有显著影响的因子:温度(P=0.0334)、乙醇体积分数(P=0.0241)和提取次数(P=0.0237).

  • 标签: 苹果多酚 超声波提取 Plackett Burman设计
  • 简介:双语教学是以2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对学习者进行教育或教学的一种教学方式。食品工程原理是食品专业的技术基础课,也是河南科技大学校级精品课程,目前正在开展双语教学改革,以培养综合性、高素质人才。就双语教学改革创新过程获得的经验和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

  • 标签: 食品工程原理 双语教学 教学改革
  • 简介:褐变一直困扰着马铃薯的加工开发利用,而酚氧化酶是马铃薯酶促褐变的关键酶。为筛选安全无毒、处理简单的酚氧化酶抑制剂,本研究以苦荞茎叶磷酸盐缓冲液提取物、乙醇提取物和水提取物为褐变抑制剂,研究其对红宝石马铃薯酚氧化酶的抑制效果。结果显示,3种提取物对马铃薯酚氧化酶均具有显著地抑制效果,使该酶活力下降50%所需的浓度(IC50)分别为0.21、0.28、0.41mg/mL。磷酸盐提取物的作用效果最强,乙醇提取物的作用效果次之,水提取物的作用效果最弱,3种苦荞茎叶提取物对酶的抑制作用均为非竞争性可逆抑制,其抑制常数(KI=KIS)分别为0.21、0.33、0.56mg/mL。对3种提取物中总黄酮、蛋白质含量进行定量测定,结果表明,磷酸盐提取物中不仅含有较高含量的黄酮类物质,同时蛋白质含量也较高,推测这可能是磷酸盐缓冲液提取物抑制效果最好的原因。研究结果可为探寻马铃薯酚氧化酶新的天然抑制剂和马铃薯深加工过程中褐变的控制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依据。

  • 标签: 苦荞 多酚氧化酶 “红宝石”马铃薯 抑制剂 动力学
  • 简介:农产品加工业正朝着集群化的方向发展。在界定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定义的基础上,分析了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的特点。从产业集群成长升级的角度出发,以集群企业问竞合度和集群体对知识的依存度为维度,将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模式分为3种类型,并比较了不同类型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在集群驱动力、企业规模和价值链等方面的差异。

  • 标签: 农产品加工业 集群成长 产业集群模式
  • 简介: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模式,是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中,将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有机结合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具体介绍了该模式的优势,提出了增强其有效性的具体措施,为推进新时期食品类高校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 标签: 企业全程参与 食品专业 人才培养
  • 简介:高职高专是培养社会需求的高技能高素质的专业型人才,如何使学生在校得到更好的培养,毕业后能够更好地胜任企业的专业技能要求。通过研究分析,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与企业产业如何更好地进行对接,为高职高专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高职学生进入食品加工企业后更好地胜任企业产业实际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 标签: 专业 企业产业 对接模式 研究
  • 简介:学位论文是对硕士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的综合培养,其质量能反映学生掌握食品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以及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的熟练程度。CDIO工程教学模式融入到食品工程专硕毕业论文指导的各个环节,探讨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在研究生毕业论文从选题、方案制定、试验、结果分析、论文撰写及答辩的全过程培养中的具体应用,以激发学生解决食品生产中实际问题的欲望和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独立思考、开拓创新和科研综合素质的能力。研究对全方位、创新型食品工程高级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CDIO 食品工程 研究生 学位论文
  • 简介:针对高职教育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结合“中药生产”课程和高职生二者的特点,对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形成“问题引导、任务驱动、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着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自学能力、迁移能力,培养安全意识和规范意识.

  • 标签: 中药生产 教学模式 教学改革
  • 简介:研究了超声波结合抗坏血酸处理对鲜切苹果品质的影响。将切好的苹果块浸入蒸馏水或1%抗坏血酸溶液中后,用40kHz的超声波处理1min,分别记为处理US和AS。另取样品在1%抗坏血酸溶液中浸泡1min而不进行超声处理,记为处理AA。处理后所有样品均在4℃环境条件下贮藏12d。结果表明,处理AS的果肉颜色明显好于其他2个处理,表现为较高的L值和较低的△E值,而处理US和AA果肉明显褐变。

  • 标签: 超声波处理 果肉褐变 鲜切苹果 多酚氧化酶活性 酸处理 抑制作用
  • 简介:“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是高职教育的重要发展和改革方向,也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实践课程评价是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一套全面、合理、系统化,具有可操作、科学性的,并能取得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共赢”效果的评价体系,是课程开发与实施的重要保证,是学生掌握扎实的知识与技能,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和专业素质的有效途径。主要研究了基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下,实践课程评价体系构建探索的研究。

  • 标签: 工学结合 校企合作 实践课程 评价体系
  • 简介:以张家口弘基牧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为典型案例,详细介绍了企业种植业与养殖业相结合,通过绿色循环经济促进蔬菜产销体系发展、提高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经营模式,说明了种植与养殖结合的产业经营模式对促进绿色有机蔬菜产业发展及保证食用安全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农村合作社为主体,实现和推广种植养殖结合发展绿色有机蔬菜产业模式的建议。

  • 标签: 蔬菜 循环经济 产业链 种植业 养殖业
  • 简介:从中职和高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不同特点入手,着重探讨实现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中高职有效衔接的具体做法。通过对中高职培养目标衔接、专业标准衔接、教学和课程内容衔接、教材衔接、职业资格衔接、招生考试衔接等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旨在对促进中高职衔接的发展、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等方面提供一定的借鉴。

  • 标签: 中高职衔接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