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利用固相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猕猴桃果酒中的香气成分进行分析,研究了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加电解质的量对猕猴桃果酒香气物质萃取的影响,优化了提取条件,建立了快速测定猕猴桃酒中香气物质的方法。结果表明,最佳萃取温度为40℃,最佳萃取时间为40min,最佳加盐量为0.3g/mL。

  • 标签: 固相微萃取 气质联用 猕猴桃酒 香气成分
  • 简介:为研究涡流产生的水力化效应对壳聚糖抗菌球包封率的影响,探讨水力化强化壳聚糖抗菌球制备的最佳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五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研究了涡流出口压力、化时间、壳聚糖浓度、甲基异噻唑啉酮(MIT)浓度、三聚磷酸钠(TPP)浓度对壳聚糖抗菌球包封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响应面法优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涡流出口压力0.3MPa,化时间15min,壳聚糖浓度3.0g/L,MIT浓度0.6mmol/L,TPP浓度2.5g/L,载抗菌剂的壳聚糖球包封率达(50.17±1.95)%,说明水力化适合用于强化壳聚糖抗菌球的制备工艺。

  • 标签: 水力空化 壳聚糖 抗菌微球 包封率 优化工艺
  • 简介:为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依据JJF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分析了使用一气相质谱联用法检测纸类食品包装材料中甲苯残留的不确定度,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并计算影响测量的各不确定度分量,合成得到该测定方法的不确定度。结果表明,影响测量不确定度的因素有系列标准溶液制备、试样制备、样品的重复性检测、标准工作曲线拟合等,拟合标准工作曲线所引入的不确定度所占权重最大。当样品中甲苯残留量为0.217mg/m2时,其扩展不确定度为0.03mg/m2(k=2,P=95%)。

  • 标签: 顶空-气质联用法 食品包装材料 甲苯 不确定度
  • 简介:以苹果汁中分离获得的1株嗜酸耐热菌和标准嗜酸耐热菌为材料,采用优化的AAM培养基进行培养,用SPME-GC-MS联用技术对其代谢产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嗜酸耐热菌的主要代谢产物为愈创木酚和2,6-二溴苯酚;②单因素分析发现愈创木酚含量远远高于2,6-二溴苯酚,可以作为整个苹果汁中嗜酸耐热菌污染程度和风味败坏的衡量指标;③正交试验分析得到顶固相萃取萃取愈创木酚的条件为DVB/CAR/PDMS萃取头,添加1.8gNa2SO4在温度55℃下萃取20min。

  • 标签: 嗜酸耐热菌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质联用 代谢产物
  • 简介:以苍耳子为原料,采用超临界萃取装置,利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苍耳子进行萃取.并根据苍耳子油的得率,确定了最佳萃取工艺条件为:萃取时间2h,萃取温度40℃,萃取压力30Mpa,CO2流量25kg/h,

  • 标签: 苍耳子 超临界萃取
  • 简介:为了制备高质量的辣椒红色素,用正交实验设计对有机溶剂浸提辣椒油树脂及超临界CO2流体技术提纯辣椒红色素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筛选。结果表明,制备辣椒油树脂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丙酮作有机溶剂,辣椒粉末细度为40目,固液比为1∶6,浸提时间40min;辣椒油树脂提纯辣椒红色素的超临界萃取条件为:萃取釜温度35℃,萃取压力30MPa,时间2.0h。有机溶剂浸提和超临界萃取结合使用可有效地提高辣椒红色素的色价与质量。

  • 标签: 辣椒油树脂 超临界CO2萃取 辣椒红色素
  • 简介:以干燥粉碎后核桃仁为原料,研究应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核桃油的工艺。通过正交试验及方差分析得出,超临界CO2萃取核桃油的最佳工艺条件:萃取压力为30MPa,萃取温度50℃,分Ⅰ压力8MPa,分Ⅰ温度55℃,萃取时间2h,在此条件下萃取率为85%以上。

  • 标签: 超临界CO2 萃取 核桃油 萃取率
  • 简介:超临界流体萃取(SFE)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分离技术。对超临界萃取的基本原理进行了阐述,介绍了超临界萃取的特点及其在食品加工方面的应用和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 标签: 超临界流体萃取 应用 展望
  • 简介:考察了不同冷凝温度对同时蒸馏萃取前处理法测定烟叶中致香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控制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不同冷凝温度对冷凝速度和冷凝后的液体温度都有影响,进而对测定烟叶中致香物质有一定的影响,因此保持相同的冷凝温度,在同时蒸馏萃取前处理技术测定烟叶中致香物质时是很必要的。

  • 标签: 同时蒸馏萃取 致香物质 冷凝温度 烟叶
  • 简介:以冻结的猪肉为对象,对喷射声化场解冻曲线、解冻肉品质进行了初步研究,并进行了解冻方法与空气解冻和水解冻方法的比较。结果显示,用喷射声化场对冻结肉解冻比用19℃空气解冻和18℃水对冻结肉解冻要快;当喷射声化场功率为34.98w时解冻肉的肉汁损失率最低,但均比19℃空气、18℃水解冻的肉质损失率大;喷射声化场功率为33.88w的解冻肉的色泽保持得最好。

  • 标签: 喷射声空化场 解冻 冻结肉
  • 简介:1.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SupercriticalFluidExtraction,简写SFE)的发展,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国外也是在近30年才应用于农产品深加工研究方面,并逐步发展、深入。目前,该技术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英国、德国、日本等国对超临界流体性质和基本理论作了深入研究,并建立了一些中、小规模的生产厂家。

  • 标签: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 超声波技术 农产品加工 应用 农产品深加工 流体性质
  • 简介:食品超微粉碎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采用现代物理或化学方法对材料进行粉化的一种新手段,是传统工艺改进、新产品开发的推动力。目前日本、美国市场上销售的果味凉茶和冻干水果粉等都是应用超微粉碎技术加工制成的。粉碎是用机械力的方法来克服固体物料内部的凝聚力而使之破碎的单元操作。粒度是指物料颗粒的大小,是粉碎程度的代表性尺寸。根据被粉碎物和成品粒度的大小,粉碎可分为粗粉碎、中粉碎、粉碎和超微粉碎等4种。其中,超微粉碎(超细粉碎)是指原料粒度为0.5mm~5mm,成品颗粒粒度为10μm~25μm。

  • 标签: 超微粉碎技术 果蔬粉 商机 成品粒度 新产品开发 化学方法
  • 简介: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植物油中的苯并(a)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受前处理过程的影响很明显。文章通过ProElutBaP(Cat.#65351)固相萃取柱、CleanertBaP-3固相萃取柱(内装有分子印迹材料)净化植物油样品中的苯并(a)芘,分析比较前处理效果,2种固相萃取柱净化效果皆优于自填氧化铝玻璃层析柱,CleanertBaP-3(P/N:BaP5006)固相萃取柱净化效果最优,准确性和稳定性最好。

  • 标签: 苯并(A)芘 固相萃取柱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 简介:分析了高职“食品生物化学”教学的现状,将课应用于“食品生物化学”教学中,以解决目前教学存在的不足,综合应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以课教学辅助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 标签: 微课 食品生物化学 自主学习 教学设计
  • 简介:以灿烂蓝莓为试材,采收后立即装入贮运环境气调箱并进行1-MCP处理,当天发顺丰速递至国家农产品保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天津)实验室,然后置于8℃冰箱中模拟货架试验,研究贮运环境气调(气调处理、气调+1-MCP处理)对蓝莓低温货架期间果实品质和香气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贮运环境气调能够延缓蓝莓的好果率、硬度、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下降速率,有效抑制蓝莓果实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速率的增加。与气调组相比,气调+1-MCP处理可更好地抑制蓝莓果实品质的下降及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速率的增加。蓝莓香气成分主要由芳樟醇、α-松油醇、(E)-2-己烯醛、己醛、甲氧基苯基肟构成;贮运环境气调可有效抑制蓝莓醛类物质的减少及醇类物质主要挥发性成分的增加。

  • 标签: 蓝莓 贮运微环境 气调 货架 品质 1-MCP
  • 简介:环境污染已成全球问题,利用物理、化学、生物等传统方法处理污染物,具有能耗高、高成本、资源化水平低等缺点。海洋藻作为一种可再生资源,对污染物吸附效果好、原料易得、成本低。通过总结重金属、氨氮营养盐、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污染现状,对海洋藻接受污染物刺激后的异常变化研究进行了归纳,并简述了海洋藻吸附各种污染物的机理、特点及其产油性能研究现状。

  • 标签: 海洋微藻 重金属 营养盐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产油微藻
  • 简介:以W/O型猕猴桃籽油乳液(含油量24.32%)为原料,研究其氧化稳定性和体外抗氧化活性。采用Schaal加速氧化试验分析其氧化稳定性,通过测定还原力与对O2-·,DPPH·,ABTS+·和·OH体外模型的自由基清除率,探讨猕猴桃籽油乳液的体外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猕猴桃籽油乳液的过氧化值(POV)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但较普通猕猴桃籽油更具稳定性;猕猴桃籽油乳液的还原能力,以及对O2-·,DPPH·,ABTS+·,·OH的清除率均随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当质量浓度达到15mg/mL时,猕猴桃籽油乳液对O2-·清除率达到87.57%,且对·OH的清除率明显高于VE,呈现出良好的自由基清除能力。

  • 标签: 猕猴桃籽油 微乳液 抗氧化活性 过氧化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