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8 个结果
  • 简介:高中生物教材,有许多反映事物一般、本质性特征名词概念,它们比较抽象,学生往往不易理解。老师可以利用通俗易懂或者有趣生活语言,使得枯燥无味基本概念变得丰富多彩,采用设疑法有效地分解基本概念难度,通过对相似概念比较,使易混淆基本概念较清楚地加以区分,概念图可使原来迷惑概念清晰化,零散知识系统化。本文就如何进行生物概念有效性教学做一探讨。

  • 标签: 生物学教学 生物学概念 有效性 方法
  • 简介:十八大报告提出"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对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推动高等教育科学发展具有重要而又深远意义。德育是高等教育重要任务之一,在生物学科教学中加强德育,对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素质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生物学科教学现状基础上,构建起生物教学与德育融合理念模式,提出具体实施策略。

  • 标签: 高等教育 生物教学 德育 融合
  • 简介:粮食储藏害虫天敌,国内研究较少。我们经过近一年时间实仓观察,了解了粮库稻谷几种主要害虫天敌情况,现报道如下。一、调查方法1、调查仓房选择储藏早谷司铺新仓与铺前二仓和储藏晚谷青板三仓与城阳二仓等四座仓库作为调查仓。每仓储藏稻谷量为40—53万公斤,入库时间为1986年8月—12月,储存方

  • 标签: 害虫天敌 粮食储藏 青板 新仓 长角谷盗 粮温
  • 简介:在一种新农药药效试验,我们常根据防效来确定最佳用药量(姑且称之为"药效确定法"),或凭经验,认为只要防效达到80~100%,就断定可以大面积推广使用,忽略了这样用药量是否经济合理。Hillebrandt(1960)第一次将边际分析理论应用到害虫防治上来。当药剂处理

  • 标签: 边际分析法 用药量 次将 确定法 生产函数 害虫防治
  • 简介:以一株侧孢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laterosporus)为试验菌株,研究其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aeruginosa)抑制效应,并将其应用于水产养殖富营养化水体,进行蓝藻水华生态控制。结果表明,侧孢芽孢杆菌可以抑制铜绿微囊藻生长,使其叶绿素a含量显著下降,从而抑制了其光合作用活性,达到限制铜绿微囊藻细胞增殖目的。这种抑制作用与侧孢芽孢杆菌细菌含量成正比,初始接种菌体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且这种限制作用在菌藻接触后8~10d较为显著。将活菌数≥108个/mL侧孢芽孢杆菌按0.50、1.00mg/L用量加入淡水池塘养殖富营养水体,在60d内不仅可使养殖水体TN、TP和高锰酸盐指数有所下降,同时还可显著抑制藻类数量,增加藻类种类,提高养殖水体藻类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较好地调节藻类群落结构。研究显示,侧孢芽孢杆菌因具有较强抑藻能力,在生物修复养殖富营养化水体水生生态系统方面有着良好应用前景。

  • 标签: 侧孢芽孢杆菌 铜绿微囊藻 抑制 养殖水体 水华
  • 简介:分析了春香柚栽培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技术与其他柚类、柑类果树品种不同之处,以及春香柚在不同生长阶段病害、虫害及冻害发生、发展和防治相关技术措施,特别是在果园冬季管理方面作了专门阐述,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 标签: 春香柚 栽培管理 病虫害防治
  • 简介:二化螟越冬场所复杂,除稻田禾蔸外,田埂杂草,春熟作物茎杆,室内外稻草等均发现大量越冬幼虫。由于各种越冬场所食料及温湿度不同,虫量不一,二化螟发育进度差异较大。目前各地仅以调查稻田禾蔸虫量和发育进度为依据,进行一代二化螟发生期预报,常常预测不准。有经验植保干部往往根据历史资料及气候等条件综合进行分析来加以修正,以提高预测准确性。本文以

  • 标签: 发育进度 越冬场所 虫量 模糊综合评判 历史资料 越冬幼虫
  • 简介:应用非常广泛,它对作物生长及品质具有重要影响。通过论述植物与钙营养机理整体研究现状及植物对钙吸收、运转和分布,讨论了钙与激素之间相互作用,同时阐述了肥料中钙在土壤迁移与转化,并分析了钙与其他营养元素之间互相作用机理,最后对钙营养研究进一步发展提出了自己建议,旨在为钙肥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土壤 植物
  • 简介:广西河池市具有发展农业生产优越条件,政府大力推广农业科技,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技术培训和科学种植。2015年"百名博士河池行"科技服务活动实践团走访农户,参观农业生产基地,将"翻转课堂"模式应用于河池市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之中,对"翻转课堂模式"进行设计,探讨相关措施,分析存在问题,并对存在问题提出建议。

  • 标签: 翻转课堂 河池市 农业实用技术培训 调查报告
  • 简介:国内外经验证明,培育抗虫品种是控制褐稻虱发生为害经济、安全、有效措施。为此,我们自1979年以来,开展了水稻品种对褐稻虱抗性鉴定工作。在抗性鉴定方法上,一直沿用国际水稻所“苗期集团筛选法”。几年来实践证明、这种鉴定方法能可靠地将高抗和抗品种筛选出来,但不少

  • 标签: 褐稻虱 国际水稻所 抗性鉴定 虫量 叶龄 田间表现
  • 简介:选用安捷伦7890A-FPD,DB-1701毛细管色谱柱分离,样品用乙酸乙酯提取,氮吹水浴浓缩温度为45℃,建立14种有机磷农药在豆类蔬菜残留分析方法。结果表明:14种农药在0.01~1.0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在18min内能够完全分离;14种有机磷农药回收率均在80%~100%范围内,其相对标准偏差均低于10,该方法适用于豆类蔬菜14种有机磷农药残留同时检测。

  • 标签: 气相色谱 豆类蔬菜 有机磷农药 农药残留
  • 简介:棉蚜是我县棉花主要害虫之一。常年失治田块卷叶株率达30%以上,严重时棉株皱缩枯死。重发棉田需用药1~3次。为了有效地防治棉蚜,避免过早过多用药,做到适时、适量用药,提高经济和生态效益,笔者近年来对棉花苗期蚜虫发生规律及测报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

  • 标签: 棉花苗期 卷叶 生态效益 失治 始盛期 始见期
  • 简介:建筑业发展使白蚁为了生存不断改变其生活方式,利用现代建筑特点从基础建筑、环境条件、钢混空架、排水设施、室内装饰、墙体装设、灯光设备、园林布局等存在薄弱环节,寻找它们能够生存栖息地方,达到它们繁殖侵害目的。对此,我钔相应地提出八方面的防治意见。

  • 标签: 现代建筑 白蚁 防治研究
  • 简介:江西稻螟种群经历了三个明显演变阶段,即:(1)由以二化螟为主演变成以三比螟为主;(2)由三化螟为主演变成南部稻区以三化螟为主,、北部稻区以二化螟为主;(3)二化螟基本稳定,三化螟明显回升。第一次演变主导因素是水稻栽培制度变革和矮秆品种推广,第二次演变主要是水稻品种更替所致,特别是杂交水稻大面积推广。1990年以来三化螟明显回升主要原因是越冬有效虫源田面积扩大,桥梁田面积增加,杂交早稻推广以及防治因素。今后水稻螟虫防治对策:(1)抓住螟虫越冬薄弱环节,搞好冬季治虫;(2)全面推行秧田打送嫁药;(3)调整药剂防治策略,重点抓好各代防治对象田防治;(4)搞好田间调查,准确预报防治适期;(5)改进防治技术。一是要选择药效期较长、有内吸传导作用药剂,并不断试验筛选和推广新型药剂。二是要提高施药质量。三是根据螟虫发生轻重和农药药效期长短,确定防治次数。

  • 标签: 稻螟 演变 防治对策
  • 简介:达尔文提出建立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等主题之上自然选择理论之后,又提出了物种进化第二种选择——性选择:雄性为获得交配权而互相竞争,竞争结果是失败者并不像自然选择那样是死亡,而是失败者因没有获得交配而不能产生后代。如今,性选择理论已历时150年,随着无数科学家努力及大量研究开展,性选择理论已经得到了巨大地拓展和丰富,成为进化生物学领域里最活跃研究主题。由于昆虫生物多样性,性选择研究在昆虫学占据重要地位并取得了丰硕成果,有些进一步丰富和拓展达尔文性选择学说和物种进化理论。以昆虫特有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习惯等性状性选择为基础,以分析昆虫性选择模式和机制为目标,从不同时期性选择表现形式、不同影响因素造成性选择等,对昆虫性选择加以综合阐述。

  • 标签: 昆虫 性选择 择偶 精子竞争 交配后选择
  • 简介:在昆虫世界,由于长期相互竞争和淘汰,现存种类逐渐形成了可以抵御不良环境,使自身能更好地生长和生存下去生物学特性,群集性就是其中一环。为了对群集性问题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笔者等陆续收集了这方面的有关资料,并对部分种类群集性表现形式,作了观察和调查,现将其扼要地归纳如下。一、群集性类型划分群集性似可分为昆虫活动期群体和静止期群集二大类型.(一)活动期群集昆虫在活动季节可按虫态不同而划分为幼虫期(含若虫)群

  • 标签: 群集性 幼虫期 静止期 成虫期 生物学特性 虫态
  • 简介:由茎枯病菌(PhomaasponaqiSacc)侵染芦笋幼茎、嫩梢而造成危害,在全国各芦笋产地都有了报道。在防治技术上,以清除病残株,集中一段时间留母茎结合化学药剂保护法,在生产上进行应用,起到有效防病作用,并得到暂时控制病害之目的。原则上,病害防治提倡预防为主,即在

  • 标签: 茎枯病 病害防治 子器 菌丝体生长 PHOMA 幼茎
  • 简介:研究表明,毛竹受毛竹黑叶蜂危害后,竹叶单宁含量随着危害加重显著增加,干物质单宁含量由未受害时0.386mg/g增加到重度受害时0.553mg/g;总酚含量随着受害程度加重呈显著下降趋势,由未受害时3.763mg/g下降到中度受害时3.126mg/g,再下降到重度受害时2.653mg/g;竹叶中黄酮含量呈上升趋势,由未受害时2.631mg/g增加到重度受害时3.658mg/g。试验得出:毛竹受毛竹黑叶蜂危害后竹叶单宁、总酚、黄酮含量变化均属于毛竹受害后生理应激反应。

  • 标签: 毛竹黑叶蜂 危害 次生物质
  • 简介:对南方红豆杉外植体消毒和愈伤组织生长诱导条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最适消毒方式为体积分数为75%酒精浸泡0.5min、0.1%氯化汞浸泡8min。培养基添加0.35%丙酸钠可较好控制诱导时染菌率。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以MS+1.3mg/L2,4-D+1.0mg/LNAA+1.3mg/L6-BA为最佳。在诱导初期及时转接愈伤组织更有利于愈伤组织生长。

  • 标签: 南方红豆杉 紫杉醇 外植体 消毒 愈伤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