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支护是提高岩土工程稳定性的一种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本文分析了普通砂浆锚的缺陷,比较了中空注浆锚与普通砂浆锚的工作特性,提出了应用长期隐性效益的观点来看待锚的经济性,并指出中空注浆锚体系的出现和发展是我国岩土锚技术进步的一个标志。

  • 标签: 锚杆支护 中空注浆锚杆 普通砂浆锚杆 经济性分析 隧道加固
  • 简介:本文根据锚与岩石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有限元软件ANSYS为工具,建立了全长粘结式锚的拉拔试验数值模型,对全长粘结式锚的拉拔试验进行模拟,揭示全长粘结式锚在拉拔条件下沿体的轴力和剪应力分布规律,以及全长粘结式锚在不同荷载、锚杆直径、围岩级别和锚长度等条件下锚固体应力分布情况和应力变化规律。分析拉力型锚受力有效长度,并对硬性锚受力有效长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为正确利用拉拔试验来检验锚安装质量和评估锚锚固能力提供依据。

  • 标签: 锚杆 有效支护长度 应力 变化
  • 简介:目前索道桥在我国应用广泛,但相关技术资料较少。根据川省锦屏一水电站解放沟2号索道桥的设计实例,介绍该桥的总体布置、结构设计及施工方案,可作为类似设计的参考。

  • 标签: 索道桥 主索 稳定索 桥梁设计
  • 简介:拱桥具有跨越能力大、建筑高度小等优点,在已建高速铁路的国家都得到了应用,但我国至今还没有在高速铁路上实际建成大跨度钢系拱桥,设计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以大跨度钢系拱桥为工程背景,利用有限元程序分析了矢跨比、系梁和拱肋的刚度比、拱肋横向连接系的设置、吊杆布置形式、桥面系对结构力学特性的影响,探讨了上述参数相对较优的方案,供设计人员参考。

  • 标签: 系杆拱桥 矢跨比 横向连接系 参数研究
  • 简介:本文推出了一个解析模型,用来表征静水应力场中圆形地下洞室附近被加固围岩的特性。该模型采用了弹塑性理论,并考虑了地层和粘结式(或摩擦式)锚间适当的相互作用机理。它着重探讨了锚布置型式对塑性区范围和隧道变形的影响,并引入一个无量纲参数来作为设计工具,它将隧道收敛和给定锚长度的锚间距联系起来。本文介绍该模型的推求过程,并解释锚对洞室周围应力场和位移场的影响.扼要探讨了该模型在隧道设计中的应用。在随后的论文中将详细给出用实验室模拟和现场测试结果检验该模型的情况。

  • 标签: 粘结式岩石锚杆 解析模型 应力场 地下洞室 弹塑性 隧道设计
  • 简介:广茂线肇庆西江特大桥为5×144m公铁两用连续钢桁梁桥,该桥因受采砂船龙门架撞击,造成E31′-E32′节间下弦、铁路纵梁及下弦纵平联变形严重,直接影响到结构自身及列车通行安全。经研究,对E31′-E32′节间下弦,采用受损件局部矫正方案。以原地矫正加固修复,不中断列车行车,不损伤原有结构为设计原则,通过反力架结合PLC同步控制系统精确施顶,实施受损件局部变形矫正施工,采用外侧贴板和截面偏心2种方式进行件局部补强,快速恢复桥梁承载及通行能力,有效节约工期,减少交通恢复时间。经行车试验检测,加固后动力性能能够满足现行列车正常运营需求。

  • 标签: 公路铁路两用桥 钢桁梁桥 矫正 局部补强 下弦杆 PLC同步控制系统
  • 简介:1概述1872年,英国北威尔士露天页岩矿首次采用锚加固边坡。1912年,德国谢列兹矿最先用锚支护井下巷道。不久以后,这种方法在美国的矿山巷道工程中得到了推广应用。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前苏联、法国、西德、荷兰、印度等国家也得到了发展,并逐步从矿山巷道工程扩展到其他地下工程。我国在矿山巷道工程中使用锚是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直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期才在其它地下工程开始应用。

  • 标签: 锚杆轴力 机理研究 分布型式 力学 隧道 巷道工程
  • 简介:本文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工程地质、交通流量、土建投资、运营费用等方面详细研究了大岭隧道的通风方式,通过多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给出了大岭隧道的最佳综合通风方案。

  • 标签: 大相岭公路隧道 通风 方案 比选
  • 简介:图强公司一直重视锚固技术的发展,并开发了多种支护技术产品,应用于工程中,铁藤早强锚固可预应力分段式中空注浆锚是一种新型锚,其产品已获国家新型实用专利,工艺方法已于2002年6月24日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 标签: 中空注浆锚杆 分段式 锚固技术 预应力 工程 支护技术
  • 简介:为指导钢箱系拱桥拱肋节段吊装,确保拱肋线形满足要求,以某黄河钢箱系拱桥为例,提出考虑拱肋节段自重作用下弹性变形引起的预抬高值理论计算方法,并借助有限元软件进行拱肋控制点预抬高值精确计算,即以每段拱肋的焊接处和拱顶处截面形心为拱轴线高程控制点,通过累加每个施工阶段由拱肋节段自重(等效荷载形式)引起的竖向位移,得到控制点预抬高值,在拱肋节段吊装过程中,考虑现场施工环境对其进行微调。实践结果表明:预抬高计算值与实测值差别较小,拱肋线形得到了很好的控制,满足了施工精度要求,说明采用该拱肋控制点预抬高计算值指导拱肋吊装施工的方法是可行的。

  • 标签: 系杆拱桥 拱肋 控制点 预抬高值 理论计算 有限元法
  • 简介:岩土控制变形分析法(ADECO-RS)强调工作面前方超前核心围岩的稳定性,认为核心围岩的失稳是隧道塌方、失稳的诱导原因。该工法适用于低粘聚力的软弱地层、大断面开挖隧道,且采用纤维锚对超前核心围岩进行预加固是其主要的施工特点。本文以浏阳河隧道为背景,研究了不同加固参数对掌子面稳定性的影响,其结果成功用于浏阳河隧道河底段的施工。

  • 标签: 隧道 超前核心土 掌子面 纤维锚杆 预加固
  • 简介:在建中的特洛普·霍威尔(TroupHowell)桥是一座在其原桥位改建的新桥,位于美国安大略湖南岸、纽约州罗切斯特市,跨越杰纳西河。改建后的大桥为3拱肋公路下承式系拱桥(图1),全桥由8跨组成,总长364m,主跨132m,桥上设置8车道,日通行汽车10万辆。这种3拱肋系拱桥结构是美国修建的为数不多的同类拱桥。

  • 标签: 下承式系杆拱桥 纽约州 拱肋 公路 安大略湖 拱桥结构
  • 简介:武汉大道跨铁路斜拉桥为138m+(81+41)m独塔双索面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斜拉桥,主梁为非对称单侧变宽截面双边箱结构,采用挂篮悬浇施工,最大悬浇节段重达800余吨。为解决桥下净空受限,变幅、超宽双边箱主梁悬浇施工难题,设计分体式多主桁与整体式变宽底模平台、低高度底模走行梁悬浇挂篮体系,承载力达1000t。该挂篮体系由主桁系统、底模系统、模板系统、吊挂系统、平衡及锚固系统、走行系统、防护平台等组成,通过主桁与底模分步走行及3次体系转换方式实现主梁悬浇施工。采用MIDASCivil平面模型和ANSYS空间实体模型进行仿真计算,得出挂篮和主梁应力和变形均满足要求。该桥采用该挂篮系统进行主梁悬浇施工,实现了特殊条件下的多组挂篮走行,变幅、超宽箱梁悬浇等作业。

  • 标签: 跨线桥 斜拉桥 箱形梁 挂篮设计 应力 变形
  • 简介:为了检测隧道路面的病害程度,评价隧道行车的安全状况,本文介绍地质雷达在隧道混凝土路面质量检测中的原理,并结合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工程实例,阐述了地质雷达超高频脉冲电磁波探测不同介电常数目标介质的基本方法,并对隧道水泥混凝土路面横缝传力和纵缝拉杆进行检测与分析。

  • 标签: 秦岭终南山隧道 路面检测 地质雷达 拉杆 传力杆
  • 简介:介绍益阳茅草街大桥(钢管混凝土中承式系拱桥)1:20模型试验主拱合龙后的施工模拟过程,探讨了仿真分析计算模型的建立,将仿真计算与实测结果进行对比,从而验证了仿真计算的准确性以及施工工艺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 标签: 系杆拱桥 钢管混凝土结构 仿真分析 模型试验
  • 简介:日本大屋川桥(OoyagawaBridge)为系拱桥,桥梁荷载为B活荷载。桥长124.5m,拱跨径为122.5m,矢高21m,拱肋宽1.1m、高1.4m,左、右拱肋共设置40根斜吊杆,拱肋间5根横撑为声850mm的钢管,使用钢材均为耐候性钢材。考虑冬季撒布融雪剂,加劲梁和拱脚表面进行锈层稳定化处理。

  • 标签: 融雪剂 装置 四川 稳定化处理 系杆拱桥 桥梁荷载
  • 简介:角田隧道是大(理)保(山)高速公路上地质条件最差的一座隧道,尤其上行线,本文从上行线两端洞口施工及坍方、滑坡、泥石流的综合治理作了分析阐述,从而总结出不良地质的施工经验,自然灾害的治理与避让方法,可为其它隧道、地质病害处理借鉴。

  • 标签: 四角田隧道 洞口施工 综合治理 拦砂坝 地表水 泥石流
  • 简介:结合巴掌湾隧道工程施工实例,重点介绍小净距隧道V围岩进口段“浅埋、偏压、破碎”等施工技术难题;阐述了采用抗滑挡土墙、导管注浆固结山体、锚喷网联合支护,同时结合“套拱”进洞技术,顺利展开进洞的施工技术。

  • 标签: 隧道 小净距 挡墙 施工技术
  • 简介:塌方是隧道建设的过程中最为常见的安全事故之一。塌方不仅会造成施工工期延误、生命财产损失。并成为隧道后期运营的一个重要安全隐患。本文介绍了麻昭高速公路方石隧道洞口岩堆体存在浅埋偏压条件下产生塌方后处理技术,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分析了塌方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处治措施,同时也为岩堆体条件下隧道塌方处治提供了一个成功的实例。

  • 标签: 隧道 岩堆体 塌方 处治措施
  • 简介:温州瓯江北口大桥主桥初步设计为(230+2×800+358)m三塔跨悬索桥,中塔采用混凝土A形塔。为得到三塔跨悬索桥合理的支撑体系方案,优化结构性能并降低设计难度,以该桥单层分离式钢箱梁方案为背景,提出5种中塔支撑体系方案、4种边塔支撑体系方案,采用BNLAS软件建立主桥空间有限元计算模型,分析主缆抗滑安全系数、支座反力、塔侧吊索内力、主梁应力、桥塔应力。结果表明:中塔、分离式钢箱梁采用跨连续体系,在中塔横梁上纵向设置1排支座、横向间距40.5m设置2个支座,在边塔横梁上纵向设置1排支座、横向间距30.9m设置3个支座时的结构受力性能最优。

  • 标签: 悬索桥 分离式钢箱梁 桥塔 支撑体系 方案比选 设计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