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针对明朝开国以来充斥文坛的一味师古法古的复古文艺思潮,李贽提出了以“童心说”为理论基础的文艺批评:提倡“真情”,反对“假理”,要求文学作品必须表现作家的真情实感;反对处处以古为法,认为文学作品应当顺性而作,追求自然之美等。明代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因素产生以后思想文化领域的巨大变化、老庄哲学和禅宗思想以及明中期以来文坛的进步创作倾向、进步文艺理论是影响李贽文学批评思想的重要因素

  • 标签: 李贽 童心说 有为而作 化工 禅宗
  • 简介:面对“传统”遭遇忽视和放逐,艾略特毅然重视传统,并独具慧眼地对“传统”的内涵进行了极具深度地重新阐释,从而再次确立了“传统”在文学批评中的重要地位.对艾略特文学批评视域下的“传统”进行深入探究,可以为现代的文学批评理论发展提供新的视角和重要参考.

  • 标签: 艾略特 文学批评 传统 反思
  • 简介:残雪是一位对文学传统加以激烈批判的人。她认为中国文学缺乏自我,搞虚无主义,人物的精神层次都是儿童式的,没有矛盾和深刻自我分析;偏重文以载道,注重反映世俗世界和现实社会,缺乏人格分裂和灵魂裂变的深层痛苦,因而主张认真学习西方经典主义文学,如但丁、莎士比亚、卡夫卡和博尔赫斯等人的文学精神,以拯救肤浅平实的中国文学。无疑,残雪说中了传统文学的某些痛处,但以西方的文学传统来拯救中国文学,似乎无济于事。同时,残雪本人也深受中国文化中对立统一的思维方式和原始巫术精神的影响,以这种激烈批评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学,过于偏激。

  • 标签: 残雪 文学批评 传统 西方
  • 简介:李长之的文学是西方与东方、传统与当代的结合,在强调文学传达情感、纯粹直观的同时,又承认文学的功利价值是客观存在的;李长之建构起严格、精确、深入的批评理论体系,对文学批评的性质和特征、文学批评的标准、文学批评的方法等进行了细致的探讨,闪烁出真知灼见。

  • 标签: 文学批评 李长之 文学作品 纯粹直观 西方文学 文学批评家
  • 简介:习近平《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全国文联十大和作协九大开模式上的讲话》都为我国文艺事业指明了正确工作方向。这些关于文艺工作《讲话》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和指导意义,需要我们深入学习贯彻到文艺创作、文艺研究和文艺批评诸多具体工作当中去。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和其中文艺批评,论述了习近平同志文艺批评对维吾尔当代文学批评的指导意义。

  • 标签: 习近平 文艺讲话 维吾尔文学批评
  • 简介:在北宋文坛上,王安石的阅读批评体现在诸子著述上,他识同辨异,表现了纳诸子之学人儒的思想立场。同时,他的性情合一说落脚点在经术,而不是文学的“性情”。这都影响到他为文应当补世、适用的文学政治

  • 标签: 王安石 阅读批评 文学政治观
  • 简介:在文论史上,关于“文学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一直众说纷纭,主要有几种观点:文学是对科学真理的抽象传输、是对世界的再现、是作者的表现、是读者的体验。而兴起于19世纪的新批评派在这个问题上有着独到的见解,它摒弃了前人观点的不足,将文学看成是一个以文本为中心的独立自足的世界,为推进文学本质研究起到了重要作用。

  • 标签: 文学四要素 新批评派 文学本质 有意味的形式
  • 简介:刘勰的《文心雕龙.知音》是一篇研究读者批评的专论,提出了文学批评的"知音"读者批评。"知音其难",强调读者与作者的心音相知相通;"深识鉴奥",强调读者要对作品的深层审美意蕴有所把握才能成为"知音";读者要成为真正的知音,需要"博",学会"六",不断提高审美鉴赏能力,才能成为读懂作者心声的知音,与作者达到情感的共鸣。

  • 标签: 刘勰 《文心雕龙.知音》 读者批评
  • 简介:斯皮瓦克的后殖民生态与女性批评更多是在全球化的语境下,对后殖民理论与生态女性主义的一种阐发,其强烈的解构性和批判性以及实践性是值得关注的。

  • 标签: 斯皮瓦克 后殖民生态批评 女性批评
  • 简介:毋庸讳言,当今的文学批评存在诸多的问题和症候,比如功利色彩越来越浓厚,重作家不重作品的人情文章越来越常见,术语翻新但内容陈旧的文字比比皆是,许多批评不见心血毫无功力,纯粹是概念游戏.有的批评甚至动机不当或者目的可疑。相比之下,严肃而富有创见的文学批评却越来越鲜见。因此,对武器的批判,对批评本身的批评,已经变得刻不容缓,成了当务之急。

  • 标签: 文学批评 功利色彩 概念游戏
  • 简介:"五四"退潮后的周作人,缘于其思想上的保守,放弃了原先"为人生"的文学主张,而提出文学是作家"自己的园地",是"表现",并提出文学批评要"宽容",但他的宽容有自己的"趣味"限制,对左翼文学他就极不宽容,理论与行为呈矛盾状态.我们肯定他理论中的合理因素,但同时又应清楚,他并不是一个具有开放的胸怀,能够兼收并蓄并从而构建自己理论批评体系的批评家.

  • 标签: 周作人 “表现”说 宽容观 矛盾
  • 简介: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伊格尔顿一直关注文化研究。他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娴熟地运用文化政治批评方法来剖析和批判后现代主义,深刻地表达了对文化危机的担忧。

  • 标签: 伊格尔顿 后现代主义 文化批评
  • 简介:一部《金瓶梅》,竟有如此多的不确定性,以至于这部书的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会有如此大的心理差异:有人将这部书视作是“坏人心术”、“决当焚之”的诲淫之作,有人却认为是“云霞满纸”的“逸典”,是“稗官之上乘”。有人(如明人袁中郎)称赞其“第睹数卷,甚奇快”,而同时的李日华则认为“大抵市浑之极秽者耳,而锋焰远逊

  • 标签: 张竹坡 言意 李日华 坏人心术 袁中郎 逸典
  • 简介:清许梿评选的《六朝文絜》是六朝骈文的著名选本。对《六朝文絜》的评选特点、方法和体例加以全面分析,有助于我们了解许絜的文学批评,从而窥测清季文人的六朝骈文接受史观、并探寻清代骈文复兴的内在原因。

  • 标签: 《六朝文絜》 许梿 文学批评观 骈文
  • 简介:有小说家说:"中国的小说评论家是一群苍蝇。"(李师江)更早的时候,同样是一个小说家说:"当代文学评论并不存在。有的只是一伙面目猥琐的食腐肉者。"(韩东)我相信,大多数文学批评从业者面对这些鄙薄文学批评的言论肯定心怀沮丧。批评和创作"强烈的敌意"不是一开始就是如此。远的不说,新时期开始的1980年代那真是一个创作和批评耳鬓厮磨的蜜月期。余生也晚,没有咸与革命,但从前辈往事中还是能隐见盛景的。

  • 标签: 李师江 文学批评 蜜月期 文学评论 代那 韩东
  • 简介:课活动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从话语的角度对教师专业发展取向的课活动展开研究,以费尔克拉夫的多维度话语分析模式为主要理论框架,对语料进行批评性分析,揭示教师专业发展取向的课活动中教师之间的交流模式及话语风格,提出通过话语的转变来实现教师发展的目的。

  • 标签: 教师发展 观课活动 批评性话语分析
  • 简介:本文以后殖民理论研究为出发点来分析诺思洛普·弗莱的文学批评,通过弗莱对加拿大文学中所呈现的后殖民特征的论述,挖掘殖民话语这一权力工具对意识形态、政治和社会的影响.后殖民国家文学在挑战前宗主国的叙述权威和经典时,不断为边缘群体争夺话语权,寻求民族身份认同,从而丰富了当代后殖民文学研究.

  • 标签: 后殖民理论 弗莱 殖民话语 叙述权威 经典1
  • 简介:我是一名年轻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也只有两年多,但是这份工作却深深影响着我,我感觉自己和学生一样,在逐渐地成长,孩子毕竟是孩子,哪会不犯错误,所以老师的批评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说表扬是抚慰心灵的阳光,那么批评就是照耀心灵的镜子,能让人更加真实地认识自己。恰当的表扬如春风拂面令人信心倍增,而有分寸的批评则如和风细雨般涤荡心灵,叫人甘愿敞开心扉、诚心接受。

  • 标签: 批评 艺术 班主任工作 心灵 孩子 表扬
  • 简介:加拿大学者诺思罗普·弗莱的昭比评的解剖》自诞生以来倍受学术界关注,但是很多学者都侧重研究他的神话原型理论,而忽略了他的整体丈学批评思想,本文试从《批评的解剖》一书中所涉及的批评理念来研究弗莱关于文学批评的概念、品格以及功能的独特观点,从整体上来探析他的文学批评

  • 标签: 丈学批评 批评的品格 批评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