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曾国藩传接桐城派"文以载道"传统,主张"卫道"与"立言"相结合,要求"道与文兼至交尽",发挥文学的社会政治功能,实现"文治"的需要.但桐城文过于被"义法说"所囿,而愈显萎弱乏味的文风.曾氏强调"文"的艺术审美特质,把文学从道学束缚下解放出来,倡导"道与文竟不能不离为二".道与文分合矛盾的文学理论,是曾国藩作为政治家兼文学家从政与从文侧重点不同的反映,实质上是哲学上对立统一规律在文学领域的再现.

  • 标签: 曾国藩 桐城派 道学 文学
  • 简介:曾国藩曾在给其九弟曾国荃的一封家书中特别谈到了自己“生平坐犯无恒的弊病,实在受害不小”。曾国藩为什么要写这封信给他的九弟呢?原来,当时曾国荃组建吉字营入援江西,而洪秀全、杨秀清内讧愈演愈烈,在这关键时刻,曾国荃却灰心·懒散,“意趣不在此,兴味索然”,有见异思迁之意。看到九弟如此消极抑郁,为了开导他,曾国藩给他写了一封信,特别谈到了自己曾多次坐犯无恒的弊病。他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后,本来打算在诗词上下工夫,但他喜欢涉猎其他书,这就对他的志向造成了干扰。

  • 标签: 中学生 语文学习 阅读知识 课外阅读
  • 简介:一、要立志。“发愤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真不真耳。”二、要有识。“有识则知学问无尽”;“文浅而亦获虚名,尤不可也。”三、要有恒。“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看书不必求多,亦不必求记,但每日有常,自有进境。”四、要专一。“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日专而已矣。艺多不养身,谓不专也。掘井多而无泉可饮,不专之咎也。”五、要善于“从师”。“凡人必有师,若无师则严惮之心不生”;“凡从师必久而后可

  • 标签: 谈读书 学问之道 掘井 而已矣 一无所成 养身
  • 简介:曾国藩的思维具有相当的开放性,他的幕府人才鼎盛。他筹办安庆内军械所,江苏巡抚薛焕闻讯,便将当时国内一流科学家徐寿、华衡芳等推荐给他。曾国藩一见到徐、华,便提出仿制小火轮(轮船)之事。徐寿将蒸汽机原理及轮船构造简要地作了介绍。曾国藩听后大喜,立即委任徐寿、

  • 标签: 曾国藩 科学家 徐寿 蒸汽机 轮船 幕府
  • 简介: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然而,他小时候的天赋并不高。有一天,他在家读书,对一篇文章反复朗读很多遍了,还是没有背下来。这时候,家里来了一个贼,潜伏在屋檐下,希望等读书人睡觉之后捞点好处。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见他睡觉,还是翻来覆去地读那篇文章。贼人大怒,跳出来说:“这种水平读什么书?”然后将那篇文章背诵一遍,扬长而去。

  • 标签: 曾国藩 社会政治人物 中国 人物传记
  • 简介:曾国藩虽然不是一个职业教育家,但他的教育思想对后人却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教育作用、教育目标、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原则、教育方法等方面研究和探讨他的教育思想,对今天的教育改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标签: 曾国藩 教育思想 职业教育家 教育方法 教育改革
  • 简介:晚清名臣曾国藩(1811~1872,字伯涵,号涤生)不便是中国非常有影响的政治家、军事家,而且还是很有成就的文学家,书法家。

  • 标签: 书法艺术 政治家 文学家 书法家 晚清
  • 简介:曾国藩(1811—187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37岁任礼部侍郎,后任总督,大学士,直到封侯拜相,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各个领域都有独到的见解,其家教更是令后人传诵。曾国藩在家中是长子,他的教育思想对其兄弟及子女都有很深的影响。长子曾纪泽精通诗文书画,在清代末年,通过刻苦学习英语成为一名出色的外交官。在处理西北边境危机中,曾纪泽凭着其斗志和谈判艺术舌战强敌,从沙俄夺回了伊犁城,从而取得清末外交史上为数不多的胜利。

  • 标签: 曾国藩 教子 中国历史 礼部侍郎 教育思想 学习英语
  • 简介: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也是近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他的著述中包含了丰富的教育思想,其教育思想对于加速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对于我们当前所进行的社会主义教育改革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迪意义和借鉴意义。

  • 标签: 曾国藩 教育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
  • 简介:曾国藩(1811——1872)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由于他“天性好文”,即使日理万机、戎马倥偬仍坚持博览群书,研习学问。因此他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悟出了一套很有价值、很有特色的读书之道。在此,主要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 标签: 曾国藩 家庭教育 训诂 《汉书》 读书人 进德
  • 简介:炎炎夏日的一个午后,曾国藩收到学生李鸿章的一封书信。在信里,李鸿章向恩师推荐了3个年轻人,希望他们能在老师的帐前效力。曾国藩微笑着放下学生的信,照例背着双手出去散步。

  • 标签: 曾国藩 识人 李鸿章 年轻人 学生
  • 简介: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曾因兵败走投无路,两次投水、多次自刎未遂,还给儿子写绝命信.叮嘱子孙后代永不再带兵征战——正是这样一个人.最终成为驾驭千军万马的统帅,缔造了“无湘不成军”的传奇。他就是曾国藩。他的成功不外乎7个字:得人才者得天下。

  • 标签: 《曾国藩得人才胜天下》 中学生 语文学习 阅读
  • 简介:曾国藩向来清廉节俭,不贪权亦不贪钱,尤反行贿受贿的不良作风。李鸿章新任官职时,曾请老师曾国藩一家去他府上吃饭,全家上下都非常高兴,可没过多久,曾国藩的两位女儿为争一条”新”裤子打了起来。两姐妹出门就靠这一条新衣撑点门面。姐姐说这条裤子是去年去伯母家,伯母看她衣裳破旧为她买的。小女儿争抢不过姐姐,在一旁泣不成声。曾国藩弯下身安慰小女儿:“宝贝,别哭,爸爸明年连任当官的话,再攒些钱给你们各买两大件……“

  • 标签: 曾国藩 空头支票 不良作风 行贿受贿 李鸿章 女儿
  • 简介:所辑10联显示出曾国藩赠联在'不工'基础上的独特的'工':描绘景象,突破真情告白式撰写模式,以模糊取工;或集句、或引典、或化用的集引,以异同取工;或平实、或闲适、或豪放、或浅俗、或典雅的艺术风格,以求变取工.

  • 标签: 豪放 闲适 景象 化用 集句 独特
  • 简介:曾国藩理学经世思想的主要内容分为4个方面:1.修身、内省。曾国藩非常重视按儒家的标准进行个人品德修养,并且是一个虔诚的自我修养的实践家。2.崇仁、孝,尚勤俭。曾国藩所崇尚的仁、孝、勤、俭,都是儒家理学思想。3.教子与经世。曾国藩不仅强调自身的修身、内省,而且特别重视用儒家思想,尤其是理学对儿子进行教育,使他的学问和能力并没有“一世而亡”。4.经国治世、富国强兵与办洋务结合。曾国藩主张通过办理洋务来实现经世致国、富国强兵的目的。0

  • 标签: 曾国藩.理学.经世致用.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