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3 个结果
  • 简介:氧化还原反应是贯穿整个高中化学知识系统的重要原理之一,也是化学学科的核心概念。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有守恒定律、强弱规律、价态规律、转化规律、优先规律。本文主要总结归纳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及在解答高考试题中的技巧与方法。

  • 标签: 氧化还原反应 反应规律 应用 知识系统 高中化学 化学学科
  • 简介:氧化还原反应是中学化学的核心知识之一,它对于学生的化学学习具有以下科学学习价值能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可以指导学生探究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可以指导学生设计物质的制备原理;指导推断复杂反应的产物或反应物;指导学生探究设计合理的原电池和电解池;有利于学生理解相关的物质含量的定量分析;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辩证统一的哲学观点。在氧化还原反应教学中应正确理解教材,把握教材尺度,提高教学质量。

  • 标签: 高中化学 氧化还原反应 学习效率
  • 简介: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1.1指导思想为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以培养学生完美人格和终身学习能力为宗旨.在学习中要求学生不仅能够接纳大量的事实信息,还要学会如何检索和评价,以提升学生的化学信息素养.在对实验事实评价的基础上,形成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在实验方案的设计、交流和评价中,

  • 标签: 教学背景 化学信息素 实验事实 事实信息 终身学习能力 指导思想
  • 简介:以樱桃番茄和普通番茄为材料,研究大棚栽培对番茄抗氧化物质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春季塑料大棚栽培番茄产量显著低于露地栽培。另一方面,大棚栽培樱桃番茄果实中番茄红素、维生素C、总酚酸、谷胱甘肽含量及总抗氧化活性显著高于露地栽培,但β-胡萝h素和维生素E含量却与之相反,总黄酮含量则无显著差异。同样,普通番茄大棚栽培果实中番茄红素和维生素C含量显著高于露地栽培,但β-胡萝h素、维生素E含量和总抗氧化活性却呈相反趋势,总黄酮、总酚酸和谷吡甘肽含量在两种栽培方式间无显著差异。表明番茄的抗氧化物质含量和抗氧化活性不仅受栽培方式的影响,而且也受品种的影响。

  • 标签: 大棚 番茄 抗氧化物质 抗氧化活性
  • 简介:硝酸尾气中氮氧化物排放量的核定一般是以监测数据为依据.但在监测时,企业往往会采用压产的办法来达到使监测结果偏低的目的,导致监测结果不能正确反映实际排放水平.通过对硝酸生产工艺过程的研究,提出在监测尾气中氮氧化物的同时,监控氧化工段氨流量参数,实现对硝酸尾气中氮氧化物排放量的核定,从而提高监管效率和监管水平.

  • 标签: 氨流量 硝酸尾气 氮氧化物 排污核定
  • 简介:由于目前国内初中化学教材有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无明显现象,多采用文字说明,而有经验教师采用:或瓶吞鸡蛋,或通过软瓶变瘪等压强变化”进行实验验证,此方法消耗原料多,成本较高,操作较复杂。作者采用创设简单实验:通过逆向思维,验证反应后产物中加入盐酸产生气泡,进而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使得操作简单,有利于实验普及推广。

  • 标签: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 实验 简约 创新设计
  • 简介:摘要目前,在我国最具有应用前景的甲醛脱除技术是催化氧化技术。催化氧化技术最优越的特点就是能够在低温下,将甲醛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从而消除甲醛的毒性。本文主要阐述了催化氧化脱除技术在治理甲醛中的研究进展。

  • 标签: 室内甲醛 催化氧化脱除技术 应用
  • 简介:通过“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的反应”微课制作和应用,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微课使用的心得和疑惑。

  • 标签: 实验 微课 初中化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高中教材必修1P60(实验3-9)制备氢氧化亚铁的实验,按课本上的操作是难以观察到白色沉淀的,只能看到先有灰绿色然后变成红褐色。查阅资料有一些改进措施:①加有机物隔绝空气;②煮沸赶走氧气;③滴管伸入液面以下,避免与氧气接触;④加入铁粉防氧化(但有黑色铁粉的干扰);⑤制备氢气制造还原性环境,防止Fe2+被氧化。结合以上五点改进,整合后仍未看到良好效果。我对该实验进行了方案改进。

  • 标签: 氢氧化亚铁 制备实验 高中教材 查阅资料 有机物 还原性
  • 简介:应用回流法和AB-8大孔树脂动态吸附与解吸附法分别得到豆腐柴叶总黄酮粗提液和纯化液,研究了豆腐柴叶总黄酮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豆腐柴叶总黄酮粗提液、纯化液对DPPH·自由基、·OH自由基、O-2·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与其浓度呈正相关。在相同质量浓度下,豆腐柴叶总黄酮粗提液和纯化液对自由基清除能力依次为:DPPH·〉ABTS^+〉O^-2·〉·OH,且纯化液更为显著。野生豆腐柴叶总黄酮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活性。

  • 标签: 豆腐柴叶 总黄酮 抗氧化活性
  • 简介:“碳和碳的氧化物”内容丰富,知识点多,与生产生活、科技环保密切相关。因此,这部分内容既是学习重点,又是中考命题热点,在中考命题中,既会突出对化学核心概念的考查,也会重视化学思维的应用,还会考查同学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下面,将精选2016年全国各地中考试题,对本部分考点进行解读,并通过实例分析帮助同学们把握考点,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标签: 氧化物 考点 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析 中考命题
  • 简介:考点一: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例1下列应用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Na_2O_2用作呼吸面具的供氧剂B.工业上电解熔融状态的Al_2O_3制备AlC.工业上利用合成氨实现人工固氮D.实验室用NH_4Cl和Ca(OH)_2制备NH_3解析:A选项,Na_2O_2用作呼吸面具的供氧剂,主要是Na_2O_2与CO_2反应生成O_2,

  • 标签: 氧化还原反应 解答策略 考点 例析 合成氨 面具
  • 简介:针对教材及各类文献中二氧化硫相关性质实验的不足,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保鲜盒和注射器对二氧化硫的性质实验进行了重新设计和改进。该装置简单易操作,节约课堂教学时间;药品用量少,污染小,充分体现了绿色化学思想;一体化程度高,实验效果清晰明显。

  • 标签: 二氧化硫 实验改进 绿色化学 微型实验
  • 简介:氯酸盐是一种比较强的氧化剂,能与许多还原性物质发生反应,如与KI溶液反应即可将I-氧化成I2单质,进一步氧化成IO3-.在氯酸钾氧化性实验中,学生往往观察不到单质I2继续氧化成IO3-离子,观察不到正确的反应现象,甚至得出错误的结论.通过研究NaClO3溶液和KI溶液的氧化还原反应,很容易观察到NaClO3溶液和KI溶液的两步氧化还原反应,以及NaClO3溶液的用量和溶液的酸碱度与NaClO3溶液氧化性的关系.研究结果可知,在酸性环境下,0.50mL0.20mol·L(-1)KI溶液加入0.20mL1.33mol·L(-1)NaClO3溶液就可以完成第一步反应;进一步加入0.10mL同浓度的NaClO3溶液可完成第二步反应;若用0.50mL0.20mol·L(-1)KI溶液与0.30mL1.33mol·L(-1)NaClO3溶液在不同酸碱度环境下反应,可得出完成两步反应溶液的最佳pH值应低于1.00.结果表明足量氯酸盐及强酸性环境是保证氯酸盐和碘化钾溶液两步氧化还原反应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 标签: 氯酸钠 氯酸钾 氯酸盐 氧化性
  • 简介:为筛选天然抗氧化剂,以酵母抽提物为原料,用中性蛋白酶水解酵母蛋白,以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考察酶解液的抗氧化性,得到酶解的最佳条件为:酵母添加量2.0%,酶添加量4%,温度55℃,pH值6.5,此时DPPH自由基清除率达到84.7%,表现出较强的抗氧化性.此外,将酶解液应用于食用油保鲜,一周后测油脂过氧化值和酸价,结果表明:酵母酶解液能延缓油脂的氧化酸败作用,效果与抗坏血酸相当.

  • 标签: 酵母 中性蛋白酶 酶解 抗氧化性
  • 简介:针对目前导学案使用的不合理情况进行深入思考袁以“硫的氧化物”一课为例,对导学案进行优化设计。问题是教学过程的核心,也是激发学生学习思维的有效途径。以“收集问题、解决问题、深化问题”为主线,提出以问题为引领的教学模式。同时注重问题的宽度、深度和强度,帮助学生调整学习方式、方法,提高学习水平,促进教师备课方式的改变。

  • 标签: 问题 导学案 教学案例 硫的氧化物
  • 简介:氧化还原反应涉及的知识面相当广泛,需要学生具备极强的思维能力和知识整合能力.特别是针对反应方程式的配平,还需要极强的数学思维能力.对氧化还原的方程式配平进行分析,并对其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是本文研究和讨论的主要内容.1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分析1.1系数"1"待定法系数"1"待定法,就是将方程式中,某一反应分子的计量数先设定为"1",

  • 标签: 反应方程式 氧化还原 数学思维能力 能力和知识 整合能力 还原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