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2013年6月1日至6月2日,首届江苏省外国语言学会年会暨第五届学术论坛在南京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召开。来自全省各高校的150余名正式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6月1日上午,会议开幕式在国际关系学院教学楼一楼学术厅举行,开幕式由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李战子教授主持。

  • 标签: 学术论坛 外国语言 江苏省 年会 学会 国际关系学院
  • 简介:由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和云南省人民政府主办,云南省教育厅、云南省广播电视局、云南师范大学承办,云南广播电视台协办的第五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于2012年11月16日至11月26日在昆明举行。比赛期间,除了有来自45个国家、51支参赛队的100多位选手到昆明参加决赛外,同时还有106名各国优胜选手及57位领队老师前来昆明观摩比赛、学习交流、体验中国文化。“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是世界各国中学生学习汉语、了解中国的重要平台。此次赛事面向15周岁至20周岁具有外国国籍、在外国出生并成长、母语为非汉语的外国在校中学生。旨在增进各国青少年对中华文化的了解,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示汉语能力的舞台。

  • 标签: 云南省人民政府 中学生 汉语 比赛 昆明 世界
  • 简介:由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和云南省人民政府主办,云南省教育厅、云南省广播电视局、云南师范大学承办,云南广播电视台协办的第五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于2012年11月16日至11月26日在昆明举行。比赛期间,除了有来自45个国家、51支参赛队的100多位选手到昆明参加决赛外,同时还有名各国优胜选手及位领队老师前来昆明观摩比赛、学习交流、体验中国文化。"汉语桥"

  • 标签: 世界中学生 中学生中文 中文比赛
  • 简介:2013年1月18~22日,“第五届世界华语文教学研究生论坛”在厦门华侨大学成功举办.本次论坛围绕“全球化时代的世界华语文教学与中华文化传播”展开了专题演讲、优秀论文发表、小组座谈讨论,从华语本体与华语文教学、“三教”问题、现代教育技术、中华文化传播以及华文教育发展现状等多方面,交流、分享了研究理论和成果,促进了华文教育学术水平的提高,推动着整个华文教育事业的发展。

  • 标签: 华文教育 华语文教学 中华文化传播
  • 简介:甲骨文是我国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甲骨卜辞是目前已发现的最早的文献记录。由于深埋地下已久,甲骨大多残断,这对学者研究字形、考释字意、探究商代文化造成诸多不便,因此,甲骨缀合成为研究甲骨的最基础的工作。笔者在整理材料过程中发现卜骨新缀则,兹列于下,就教于师友同好。

  • 标签: 卜骨 殷墟 甲骨文 文献记录 甲骨卜辞 商代文化
  • 简介:Regardlessofwhoyouareorwhatyoudo,it'sprobablyasafebetthatyouwanttolooklikeapro)Whenyouexhibitaprofessionalimage,youincreaseyourownconfidencewhilesimultaneouslyboostingtheconfidenceothershaveinyouandyourcapabilities.It'sawin-win.

  • 标签: 高校 大学生 英语教学 教学方法 阅读教学
  • 简介:为探究CET改革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历时拨效应,本文通过课堂观察,辅之以访谈和调查问卷的方法,对某样本学校2003年和2009年的大学英语课堂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CET改革前后大学英语主体教学模式基本未变,但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变化显著。虽然CET改革似乎是引起这些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但产生异同的机制是教学要求、课程设置、CET考试结果使用、教师个体、学生水平等诸多因素与CET改革共同作用的结果。更多还原

  • 标签: CET 反拨效应 课堂观察 历时研究
  • 简介:1.PIN:=personalidentificationnumber,个人身份识别号码,私人密码。2.fraud:诈骗。

  • 标签: 私人密码 个人身份 PIN
  • 简介:7月16日,来自加尔各答中文学校、泰戈尔国际大学以及加尔各答多家中小学的师生共200余人齐聚印度文化关系委员会大礼堂,庆祝加尔各答中文学校成立周年。加尔各答BSS学校、圣泽维尔中学、阿肖克女子中学、贝拉女子中学、贝拉高中等当地中小学校长均到场祝贺。驻加尔各答总领事张利忠夫妇及总领馆外交官应邀出席。张利忠总领事对中文学校成立周年表示祝贺。他说,5年来,中文学校不仅专心致力于中文教学,还积极牵线搭桥,帮助当地许多教育机构与中国的院校建立联系,开展了许多有意义的文化教育交流活动,反映了中印关系全面快速发展的特点。不久前,中国总理李克强对印度进行正式访问,取得丰硕成果:一是启动了两个快速发展的邻邦全面合作的新议程;二是明确了两个潜力最大市场对接互补的新途径;三是探索了两个新兴经济体互联互通的新方式;四是拓展了两个古老民族人文交流的新领域;是加强两国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沟通与协调。访问中,双方不仅达成了许多战略共识,增进了战略互信,还就相互关切的问题进行了坦诚交流。

  • 标签: 高校 高等教育 留学生教育 华文教育
  • 简介:苏珊·桑塔格宣称其在开山之作《恩主》的写作中“力避自传性”,评论者也几乎都相信这是一部“自传性”的虚构类小说。在桑塔格的日记《重生》中可以发现,《恩主》原来的标题为《希波赖特之梦》。“梦”作为母题在桑塔格的写作中被反复变形运用,既成为其文学创作的重要特色之一,也折射出作家对其自我意识的坚持拷问。“冲破教堂之梦”是小说中主人公所做的第三个梦,其中隐藏大量的宗教符号,这与作家声称自己是“无神论者”相左。本文因循胡瑟尔将“梦”划在“象征”类型之下的研究路线,借助符号学的阐释方法,解码桑塔格在《恩主》中构建的“梦”艺术符号背后隐蔽的自我意识,旨在揭示象征系统之下的意识形态,以期在更为深入的层面上探讨桑塔格文学创作的思想性,以及作家的自我与写作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到,《恩主》表面上“自传性”地建构希波赖特之梦的符号,实际上却是艺术地再现作家的自性一一处于流散中的犹太性以及改宗下的宗教感。这种矫揉造作的写作策略实质就是日后令桑塔格扬名的“坎普”观,而在同化与现代性的双重压力之下,作为犹太裔作家,桑塔格走上一条折中主义的启蒙路线--犹太教“灵知神话”成为她自我意识的“恩主”。

  • 标签: 苏珊·桑塔格 《恩主》 宗教符号 自性
  • 简介:2013年8月6日,“训诂学与民族民俗文化研讨会暨中国训诂学研究会第九届理事会第二会议”在青海省西宁市召开。“训诂学与民族民俗文化研讨会”由中国训诂学研究会、青海省社会科学院、青海省民俗学会和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共同举办。这是训诂学界和现代民族民俗文化学界的首次正式合作。会上就“训诂学与民俗文化”“训诂学与地域文化”“近30年训诂学回顾与展望”等议题进行了交流和探讨。

  • 标签: 文化研讨会 民族民俗 训诂学 理事会 中国 民俗文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