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中国文学作品中概念隐喻具有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和渊源,如何将这些富含文化内涵的概念隐喻传达给译文读者,让译文读者获得与原文读者一样的美感享受是中国文学作品英译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因而,从翻译美学的视野研究譬如《水浒传》之类的中国文学作品的概念隐喻英译意义非凡。

  • 标签: 概念隐喻 翻译美学 文学作品 翻译
  • 简介:禅宗公案有一系列自己独特的符号系统,用以表达不可言说的自性,在言说和不可言说的两难情景中,禅宗以符号自我呈现真实自我,在符号自我消失的瞬间使真实自我得到澄明。禅宗公案既有现象学的意味,又和符号学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试从符号自我的角度论述禅宗公案的美学意味。

  • 标签: 禅宗公案 符号自我 澄明
  • 简介:庄子和济慈分别作为伟大的思想家和诗人分别对中国和西方的文学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庄周梦蝶》和《夜莺颂》是他们的代表作。他们尽管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却在不同的时空里发出了相似的感叹。该文将从对美的见解,作者本身的理论思想,作品中蕴含的感情以及他们所用的意象这四个方面对这两部作品进行美学思想的比较,进而分析两者的相似和不同。本文旨在通过多个角度更好地理解这两部作品的内涵,并对其它相关性的研究起到补充性说明的作用。

  • 标签: 美学思想 比较 不同点 共同点
  • 简介:无论在中国抑或西方学界,马克思主义理论都无疑是人文社会科学界的一门显学。众所周知,在经过百年来的演变,马克思主义理论在20世纪初完成了从政治经济学向文化、哲学领域的转向。在这个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在分析方法与角度方面经历了一系列蜕变,

  • 标签: 马克思主义理论 20世纪 美学问题 美学研究 多维度 社会科学界
  • 简介:本文首先从阐述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和《洛丽塔》入手,通过分析文学翻译的基本理念,进一步探讨了从翻译美学的视角下分析和研究《洛丽塔》这部作品中的陌生化手法的审美重现,从而让人们明白正是这种语言风格使得《洛丽塔》这部作品中洛丽塔的形象被更多的人所了解。

  • 标签: 翻译美学 洛丽塔 陌生化
  • 简介:译文批评既要有对与错的价值判断.也要有译文美丑优劣的审美判断,这两方面构成了对于译文质量的评价。并需要建立相关的评价尺度。中国传统译论中的“信达雅”的概念,长期以来既是翻译的原则标准,也被用作译文评价用语,但使用“信达雅”只能做印象批评,而难以做语言学、翻译文学的实证批评,为此,“译文学”在概念范畴的提炼及理论体系的建构中。提出了“正译/缺陷翻译/误译”这组概念。作为“译文学”的译文评价用语。其中,“正译/误译”是对与错的刚性判断。“缺陷翻译”指的是介于“正译”与“误译”之间的、既不完全正确也不完全错误的不精确、不到位的翻译。“缺陷翻译”这一概念的提出,可以打破简单的非此即彼的对错判断,在对错之间发现和指出译文的种种不足,使翻译研究特别是译文批评趋于模糊的精确化。

  • 标签: 译文学 译文批评 批评概念 信达雅 正译/缺陷翻译/误译
  • 简介:对俄罗斯儿童文学的汉译研究在俄罗斯文学汉译研究中处于边缘领域。但鉴于俄罗斯儿童文学独具特色,其译介对中国儿童也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理应引起更多的关注和研究。接受美学理论已经被学者应用于翻译领域,接受美学把翻译视作接受与创作同时发生的一个动态过程,把译者与读者都置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强调重视读者的期待视野和审美水平,对儿童文学翻译具有特别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采取例证的研究方法,分析译者在翻译俄罗斯儿童文学时,应重视儿童读者的主体性地位,充分考虑目标读者的特殊性,针对儿童读者本身的审美水平和阅读期待,注重词汇的规范性和趣味性,语句的简洁和晓畅,以及篇章的连贯性和逻辑性,译出适合儿童读者接受水平与审美期待的译文。

  • 标签: 儿童文学 汉译 接受美学 目标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