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87 个结果
  • 简介:有中国人胡某者,于开战前后在德国刊行德文之著作二种:一名《中国对于欧洲思想之辩护》,为开战前所刊;一名《中国国民之精神与战争之血路》,为开战后所刊者。欧美人对于东洋民族,多以为劣等国民,偶或见其长处,则直惊呼以为黄祸,其真倾耳于东洋人之言论者极少;有时对于东洋人之言论呈赞词者,多出于一时之好奇心,或属于外交辞令而已。然此次战争,使欧洲文明之权威大生疑念。欧人自己亦对于其文明之真价,不

  • 标签: 中西文明 新世界观 思想家 物质主义 东洋 欧洲人
  • 简介:由于中西在经济、政治、地理、心理和思维习惯等方面的殊异,导致了中西诗学理论中对悲剧理解的差别,粗略划分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题材上,西方悲剧往往选取英雄人物和上层人物,中国悲剧则多选取日常百姓的生活故事;二是在结局上,西方悲剧追求"一悲到底",中国悲剧则多为"双重的悲剧",以大团圆结束;三是在审美效果上,西方悲剧多追求"真",中国悲剧则着力表现一种"善"。

  • 标签: 中西文学 悲剧观 西方悲剧 中国悲剧 英雄人物 思维习惯
  • 简介:中国学者有一种普遍的焦虑心情:他们认为中国文学是孤立的,被排除在“世界”以外,所以必须促使中国文学走向“世界”,被“世界”容纳。因此,研究中西学关系的主要方法,是比较文学的影响研究和接受研究。但我们或许过于相信西方文学的影响,而忽略了在国际间的交流越来越密切的环境下,人们在相似的时代环境下面对同一类现象,有可能不通过直接的影响关系来达到某些思考结论的相似性。我把对这种相似性关系的研究称之为世界性因素的研究。

  • 标签: 中西文学关系 影响研究 世界性因素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1
  • 简介:但是从整个西方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来看,但我认为这也是西方文化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国文化本身并没有多少真正的宗教精神

  • 标签: 中西文化精神论 精神论略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2
  • 简介:翻译本身就是一种异质文化与话语的潜在对话,中国文论话语与西方文论话语就是这样,异质文化的对话首先要明确对话各方的话语

  • 标签: 中西文论 原则路径 对话原则
  • 简介:郭沫若从文化进化的基本观点出发,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古代文化的一个高峰,所取得的成就不亚于埃及和希腊,但与西方近代文化相比,却显得相当落后。同时,在另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无论与西方古代文化还是近代文化相比,都有自身的长处和优势。中国传统文化之所以在近代处于落后状态,是因为它没有完成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转型。对西方近代文化,郭沫若也是一分为二的态度,尽管在总体上承认西方近代文化要高于中国传统文化,承认资本主义高于封建主义,但同时批判了西方文化的消极方面。他主是肯定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科学精神,人文主义及社会主义的价值,而严正指出资本主义、基督教思想的历史局限和落后性质。郭沫若还认为,无论是认识中国传统文化,还是认识西方近代文化,都有一个视角转换的问题。即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中西化,会得出不同的价值评价。如中国传统文化典籍虽然存在着大量的封建思想毒素,但却是很好的史学、文学材料;基督放思想虽然是麻醉穷苦者的精神鸦片,但《圣经》却是有志于文学事业的人们的必读书。郭沫若虽然对文化新与旧、中与外进行了比较分析,但从文化建设的角度看,他最着重的还是文化的生命力。在他看来,有生命者,万古如新,无生命者,当日即旧。所以,?

  • 标签: 郭沫若 中国传统文化 中西文化 资本主义 西方近代文化 马克思主义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3-27
  • 简介:翻译本身就是一种异质文化与话语的潜在对话,中国文论话语与西方文论话语就是这样,异质文化的对话首先要明确对话各方的话语

  • 标签: 中西文论 原则路径 对话原则
  • 简介:通过一些中西影片的比较,可以看出:中国人常以道德为标准,西方人常以科学为标准;中国人重主观感性,西方人重客观理性;中国人家庭伦理观念重,提倡尊老爱幼、共享天伦,而西方人往往家庭结构简单,提倡独立自主、人人平等;中国文化主张无私奉献、团结协作,西方文化主张创新精神与个性自由,等等。在中国电影中,个体价值往往在群体价值之下,西方则相反。中国电影比较严肃沉闷,细腻深沉,充满人伦说教意识;西方电影更轻松愉快、粗犷开放。中西电影在审美风格、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差异反映了中西化的不同倾向。

  • 标签: 中西电影 比较 中西文化 差异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2-04
  • 简介:中国文化本身并没有多少真正的宗教精神,中国文化最基本的精神,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和合精神(重视人与自然、与他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

  • 标签: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2-12
  • 简介:但是从整个西方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来看,文艺复兴时代西方文化的民主精神,西方文化的民主精神及其人文主义传统中

  • 标签:
  • 简介:清末民初以降,无论国学还是新学,无一例外有一种"望今""参古""日新其业"(《文心雕龙·通变》)的世纪性冲动。与此同时,食洋、食古而难化、不化,又是极易滋生的通病。究其原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古今中西智慧资源适用的边界与限度缺乏必要的省思,其中,作为思想"表出"和"代表"的术语、关键词的滥用是最突出的问题。

  • 标签: 中西文论 问题导向 通变 性冲动 古代文论 文变染乎世情
  • 简介:近年来的文论界,"关键词"的研究具有强劲的势头,成为中国文论、美学或文化研究新的话语体系和新的开拓空间,而且有了不同凡响的理论成就。学术研究总是要与时代的发展并进,甚至在文化领域起着某种"导夫先路"的作用。反观中国学术界新时期以来的文艺学和美学的讨论热点,也就感受到中国文艺思潮的曲折复杂的发展历程。

  • 标签: 关键词研究 中西文论 云曲 文论界 理论成就 中国文论
  • 简介:本文试图通过梳理胡先骕的“整体主义”的文化观,即弘扬和维护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发扬光大孔子之学说,对西方文化加以全面系统的研究,然后慎重选择那些具有普世价值的“真正”的西方文化。在引进西方文化时要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这种被我们当代学者誉为“文化整体主义”的思想其实是颇有可贵之处的。胡先骕对传统文化现代转型的思考,很值得我们借鉴。

  • 标签: 胡先骕 文化观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8-05
  • 简介:王国维还通过对优美与崇高和古雅两大不同形式的关系的分析,王国维从形式美学出发,王国维美学思想中纯形式论与人生关怀的矛盾

  • 标签: 中西文化张力 张力王国维 王国维美学
  • 简介:透过鸦片战争的滚滚硝烟,我们看到了近代中西两种文化的冲突。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究其历史有种种原因,但不论是中国文化还是西方文化,都是不同民族在长期历史文化实践中所创造的文明,它们在人类文明进步史上都有自己的历史地位。

  • 标签: 鸦片战争 中国文化 西方文化 民主政治 自由精神
  • 简介:文化是特定社会地理习俗和传统的产物,是民族精神的代名词。文化的多样性成就了世界文化的丰富多彩。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国家间的交往日益频繁,但由于不同国家文化间的差异,尤其是以纵文化为特征的东方文化和以横文化为特征的西方文化,因此无论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上,

  • 标签: 中西文化差异 《刮痧》 电影 国家文化 经济全球化 民族精神
  • 简介: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著名戏剧家莎士比亚的悲剧《麦克白》是众多作品中出色的一篇。该剧讲述了利欲熏心的国王和王后对权力的贪婪,最后被推翻的过程。该剧多次描写了国王和王后的性格特点,使读者更加生动地了解主人公的性格,也展现了西方文化的特点。本文通过分析《麦克白》来探究中西化的交融。一、《麦克白》创作背景及剧情介绍(一)《麦克白》创作背景16世纪初是欧洲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变革时期,随着封建主义的衰退,资本主义慢慢兴起。

  • 标签: 《麦克白》 中西文化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