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正>《水浒传》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佼佼者,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一百二○回本较百回本增加了征田虎、征王庆的情节。游国恩等编写的《中国文学史》评论一百二○回本增加的这部分说“文字比较简略”。这一简略,就出现了一些细节的矛盾。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出版的《水浒全传》“再版说明”中也指出:“七十一回以后,虽有一些精采节目,但情节时有矛盾。”本文就一百二○回本征田虎、王庆诸回目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百回本和一百二○回本共同存在的不妥之处作些讨论。

  • 标签: 吴用 公孙胜 《水浒全传》 燕青 晋宁 百回本
  • 简介:最近.新旧两版《水浒传》进入了热播季.也引起了不少观众的水浒瘾,看水浒、游水浒.拍水浒成了很多旅游摄影爱好者的当季主题。对于山东旅游摄影协会的会员来说.创作水浒主题的摄影作品.更有优势而言,持会员证可免费进入以下水浒主题风景区创作。

  • 标签: 《水浒传》 免费 摄影爱好者 摄影作品 摄影协会 风景区
  • 简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影响甚远,“水泊梁山”是《水浒传》中描写的主要场景,“水浒”原意就是“水边”。《水浒传》中一些重要故事安排在山东梁山,有水泊围之。这一个水泊的大致轮廓,元代的“水浒戏”中固然早有描写,如元人高文秀《黑旋风双献功》中写梁山泊就是“纵横河港一千条,四下方圆八百里”。《水浒传》第十回“济州管下一水乡……方圆八百里”,第十一回“林冲见那八百里梁山水泊”,显然据此而来。

  • 标签: 《水浒传》 施耐庵 四大名著 水浒戏 高文秀
  • 简介:著名古典文学作品《水浒》人物众多,然而个个写得神态毕肖,栩栩如生。施耐庵是如何写出来的呢?传说他创作《水浒》时,曾把人物画好挂在四壁,悉心揣摩,然后再动手去写。不管这个说法可不可靠,仅就他能够写出一百单八将来说,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更何况他又给每个人取了个绰号,让人读起来,不仅有助于加强人物形象,而且格外有趣。

  • 标签: 人物绰号 《水浒》 古典文学作品 人物性格 施耐庵 人物画
  • 简介:我很喜欢《水浒》这部小说。小时候刚识不多的几个字,就翻看家里的那套《增图绣像第五才子书》。不过,引我入胜的还不仅是那些似懂非懂的故事情节,而是那些生动有趣的插图和绣像。像那盘在梁上的石迁、赤条条挥着板斧的李逵等形象,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吸引着我读这部书,也启发了我对绘画的兴趣。

  • 标签: 《水浒》 人物 故事情节 小说 李逵
  • 简介:这两部书放到一起来谈,并非它们产生于同一时期,亦非彼此成就值得相提并论,主要是因为它们都以梁山泊故事作为描写的题材,这是二书唯一的共同点;至于在思想倾向上,则它们取着完全相反的态度,在艺术质量上,也差得不可以道里计。

  • 标签: 荡寇 梁山泊 艺术质量 里计 思想倾向 陈希真
  • 简介:“诸宫调”是北宋时兴起的一种崭新的说唱艺术,南宋时传入杭州,称“南诸宫调”。南宋是诸宫调迅速发展时期。所谓“诸宫调”,是联合若干套不同宫调的套数以歌咏一个长篇故事的叙述体说唱形式。比起用同一宫调的曲子一唱到底的“唱赚”来,诸宫调更能发挥抒发人物感情、叙述故事情节的作用。在当时杭州大型游艺场“瓦子”中,诸宫调深为艺人们所爱学和爱唱。据《梦粱录》卷二十“妓乐”条载:“说唱诸宫调……杭城有女流熊保保及后辈女童皆效此。”

  • 标签: 诸宫调 杭州 《水浒》 宋元 说唱艺术 故事情节
  • 简介:李逵形象从水浒戏到《水浒传》小说有一个演绎和变迁的过程。急躁莽撞作为李逵形象的最基本的性格特征,在元杂剧水浒戏流传的时期就已经定型,这一性格特征延续到了后来出现的《水浒传》小说当中。但是,水浒戏中的李逵和“小说”中的李逵在性格特征上仍然有较大的不同。水浒戏中的李逵在鲁莽之余,保持着自由气质、细心智慧和强烈的正义感;而“小说”中的李逵则具有愚忠宋江、嗜杀成性的恶劣品质。两者之间的较大差异正是读者对“小说”中李逵形象存在争议的原因。本文认为,李逵作为梁山泊的重要成员,始终保持着游民的文化身份,而愚忠首领和嗜杀成性正是古代游民普遍具有的性格特点。因此,《水浒传》作者赋予李逵的这些性格特点,实质上是对其游民品格的一种还原。相比之下,此前水浒戏中的李逵形象是作者理想化的产物。这种变化,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游民的观点态度从认同到隔膜的变化过程。

  • 标签: 李逵 水浒戏 《水浒传》 游民 边缘化
  • 简介:早就听说在山东省东平县有一种民间娱乐的纸牌是唱着打的,颇感新奇。于是,我利用2006年8月19日至23日在东平参加“罗贯中与《三国演义》、《水浒传》国际学术研讨会”的业余时间,对这个有趣的民俗事象进行了调查。

  • 标签: 《水浒传》 东平县 国际学术研讨会 叶子 说唱 《三国演义》
  • 简介:元代前期是杂剧成熟鼎盛时期,杂剧名家几乎都集中于这一时期,创作了大量优秀作品,题材广泛,争奇斗妍。水浒戏是其中重要的题材类别之一,作品繁多,不乏名篇,内容都是宋以来民间流传的水浒英雄故事,主旨都歌颂了梁山好汉扶弱济贫,除暴安良的英雄事迹,歌颂他们主持正义、替天行道的侠义行为。这些丰富的故事内容以及鲜明的歌颂态度,对长篇小说《小浒传》的成书影响颇大,元代水浒戏是《水浒传》定型的长期积累过程中的重要过渡阶段。本文试从下面几方面探讨元代水浒戏对小说的影响。

  • 标签: 元代 杂剧 水浒戏 题材类别 小说 《小浒传》
  • 简介: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醉耕堂刻本《评论出像水浒傅》七十五卷,附翻刻陈洪绶绘本《水浒叶子》。其后重刊《水浒传》,间有依此图像传刻者。相沿翻造,鲜有精品,故《水浒叶子》向称无善本。长乐郑振铎(西谛)先生获单刻本《水浒叶子》,初以为明季原刊本,收入郑氏所编《中国版画史图录》。吴县潘景郑(寄沤)先生别藏一本,书口以《千字文》'天地玄黄'至'寒来暑往'记叶码,凡二十叶,半叶一图像,共四十图像,朱武一图下书口处锲有'黄肇初刻'四字。两本图像相同,仅郑本无叶码,无刻本姓名为少异。后寄沤先生藏本旋归郑氏。经西谛先生对勘,谓以潘本为胜,其自藏本是清初翻刻,潘本为原刊云。事见郑著《劫中得书记》。其后郑氏重印《中

  • 标签: 刻本水浒 君蒨 明黄君
  • 简介:本文详细考察了中称说约数的各种类型,分析了其性质,进而总结了从古代经近代到现代汉语约数称说法的演变规律.

  • 标签: | 近代汉语 约数 称法
  • 简介:《宋史·李全传》大部分出自《淮东补史》一书。其作者刘子澄,非文献中误载的静春先生刘清之,而应是玉渊先生刘清叔。他曾参与平定李全之乱和端平入洛等晚宋重大军政事件,所撰《淮东补史》一书对于李全事迹记载甚详,后经元人修史时收入,奠定李全传的基本格局。《宋史》秉持了"崇道德而黜功利"的修纂原则,传记中的文字程式化的内容居多,传文的铺排建立在合乎儒家社会及伦理价值的基准之上。然而《李全传》与其他诸传不同,它细节生动,人物形象饱满,文字详尽,这与它主要倚仗私人稗史材料修成有关,而这在中国历史的书写历程中并非特例,尤其对于叛臣,更是如此。通过分析李全本传的史源,有助于人们理解历史书写脉络中的多维互动模式。李全作为叛臣被记载,他的传记同时提供了研究儒家意识形态在官方书写层面如何运作的鲜活个案。

  • 标签: 李全 历史编纂 正史 笔记 史料来源
  • 简介:高俅:祸国球王金圣叹说《水浒》开篇即写一高俅,乃为表明"乱自上作"。而决策层中混进高俅这种货色,正是国家权力走向失控的标志。高俅凭借一流球技际遇徽宗后,不到半年时间,就登上了殿帅府太尉的宝座。袁无涯刻本眉批感慨道:"边功滥叙,私恩骤迁,千古同弊。"凭私恩而非公义晋身,是专制制度固有的弊端。

  • 标签: 朱仝 高俅 鲁智深 《水浒》 袁无涯 金圣叹
  • 简介:1975年夏秋之际,在中国突然冒出来一场所谓的“评《水浒》运动”。从1975年8月开始,一直延续到1976年秋“四人帮”覆亡之日,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四人帮”控制下的《人民日报》及其他舆论工具,连篇累牍地刊出梁效、柏青、罗思鼎、竺方明、方岩梁等的文章。他们疯狂叫嚣党内出了“投降派”,在各地掀起层层揪“宋江”的恶浪。当时,人们怀着深深的迷惑和忧虑注视着事态的发展,不禁从心底发问:“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四人帮”被粉碎以后,随着揭批运动的深入开展,这个疑团终于解开了。

  • 标签: 《水浒》 运动 “四人帮” 1975年 《人民日报》 舆论工具
  • 简介:元代高僧楚石梵琦所作《北游诗》中,有《梁山泊》、《宋江分赃台》两首水浒诗,从未见研究者征引。在关于宋江起事的文献记载稀缺的宋元时期,这两首诗的价值显得弥足珍贵。它不仅可以作为考证宋江起事于梁山的重要文献依据,对了解当时人们对宋江起事的评价,也很有帮助。

  • 标签: 楚石凡琦 北游诗 水浒诗 宋江起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