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在我国的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水污染的处理工作往往是受关注度较高的工作之一,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现如今诸多的企业都利用环境来换取利益,因此导致生态问题日益突出。在水污染处理的过程中,需要积极寻找合理的措施对其进行改善,这时可以充分发挥微生物检测技术的作用,减少问题出现的概率,为其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因此,需要充分发挥微生物检测技术在水污染处理中的效用。

  • 标签: 水污染处理 微生物 检测技术 应用
  • 简介:【摘要】在药物制剂当中,小容量注射剂是一种常用的药物制剂,能够根据病患的病情情况来进行有效的治疗。而在小容量注射剂生产的过程中由于受到生产工艺以及环境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污染的现象,需要对污染的来源进行查找并采用适当的方法对污染进行控制,才能进一步提高药剂的生产质量。本文对小容量注射剂生产中的污染来源以及污染控制进行研究。

  • 标签: 小容量注射剂 生产 污染来源 污染控制
  • 简介:摘要:现如今,环境污染问题我国乃至整个世界十分重视。微生物降解被认为是清除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的主要方式。近些年,有关有机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研究报道主要集中于纯培养单菌株。然而,单个降解菌株的生物强化修复在实际应用中往往效果不佳。实际上,自然界中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大多数是由微生物菌群介导,而不是由单个微生物菌株独立完成的。与单个降解菌株相比,微生物菌群具有更强的代谢互补性和互营作用,其在有机物污染的修复方面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综述了具有有机污染物降解功能的不同微生物菌群以及菌群高效代谢有机污染物的机制,概述了菌群代谢互作的最新研究方法,并强调基于菌群代谢互作设计合理菌群结构在微生物强化修复应用中的重要性,重点讨论了基于菌群代谢模型的计算机模拟在研究复杂微生物菌群代谢互作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及在指导最佳功能菌群的人工设计和构建方面的应用前景,以期为修复污染环境提供理论依据和解决方案。

  • 标签: 有机污染物 微生物菌群 菌群代谢模型 生物修复 微生物代谢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综述国内中药饮片微生物污染相关文献,重点分析需氧菌总数、酵母菌和霉菌总数、控制菌及耐热菌的污染现状,并根据样品来源、品种和炮制方式等的不同,分析其微生物污染的特点,发现目前中药饮片总体微生物污染较严重。可借鉴相应的国外药典标准,根据中药饮片特点制定个性化微生物限度标准,且有必要扩大中药饮片微生物数据资料库。

  • 标签: 药物污染 饮片 微生物污染 中药学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 PFOS和 PFOA被认为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生物体内存在蓄积性和蓄积效应,且不易降解,半衰期很长。本文对人群血清中 PFOS和 PFOA污染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方法:随机选取信阳 112人和郑州 119人,对血清进行研究分析,分析人群血清中 PFOS和 PFOA污染特征。结果:信阳和郑州人群血清中 PFOS和 PFOA的浓度有显著差别,郑州一般人群血清中 PFOS的几何均值浓度较高 ( 14.0 μg/L),信阳城市人群血清中 PFOA浓度显著低。结论:信阳和郑州两地人群血清中 PFOS和 PFOA污染特征有着明显差异。

  • 标签: 血清 PFOS PFOA 污染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评价国内外预防血培养标本污染的最佳证据。方法系统检索国内外数据库内关于预防静脉血液标本污染的证据,包括指南(BPG)、最佳实践信息册(BPIS)、证据总结(ES)、推荐实践(RP)及系统评价(SR)。检索时限为从建库至2019年3月27日。由2名研究者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和资料提取,对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证据提取。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其中循证指南1篇,以专家共识为基础的指南4篇,证据总结1篇,最佳实践推荐1篇,系统评价6篇。最佳证据包括采血人员、采血时间、皮肤消毒、采血途径、采血部位、标本注入、无菌手套、标本转运等。结论护理部应与检验科合作,加强对于护理人员静脉血培养标本采集相关知识的教育,在进行血培养标本采集时,要注意采血时间,采血过程中要使用无菌手套,正确进行皮肤消毒,选择合适的采血途径、部位,采血完成后要及时转运血标本,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静脉采血 血培养 污染 最佳证据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全新口腔综合治疗台(DCU)水路污染变化情况。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7台同一品牌的全新DCU,5台DCU为市政用水集中处理后统一供水,2台为独立储水罐供水。从临床使用第1天开始持续采集三用枪和高速手机水路和漱口水的水样,进行细菌培养,统计其菌落数量。结果共采集水样343份。开诊前冲洗水路2 min后三用枪和高速手机出水口水样的菌落数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集中供水和独立储水罐供水的口腔综合治疗台水路(DUWLs)菌落数量在冲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水路冲洗可以降低水路中菌落数量(P<0.01),但是全天的菌落数量无变化(P>0.05);全新DCU水路的菌落数量在投入临床使用第2天即可超过指南推荐的标准,且菌落数量与第1天相比出现增加,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工作中,无论采取何种供水方式,除按规定进行水路冲洗外,还应每天对DUWLs进行消毒。

  • 标签: 微生物污染 菌落 口腔综合治疗台水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微塑料作为一种新型污染物,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由于其使用范围广、难降解等特点,加上如今塑料制品的生产及使用量大幅增长,导致环境中微塑料数量持续增加,进而导致微塑料在环境和生物体中累积,并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类健康产生危害。同时,在塑料生产行业、合成纺织等行业,由于微塑料的职业暴露,工人的相关职业病的发病率增加。本文对微塑料的概念、分类、来源及对生物和人类健康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归纳,同时对我国微塑料污染的现状提出解决建议,以期为进一步开展微塑料污染对人类健康的风险评估及各级政府立法控制微塑料的污染提供参考。

  • 标签: 职业病 环境污染物 微塑料 健康危害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近年来我国乳制品行业发展速度加快,虽然起步的时间很晚,但是产量与产值的增加速度较快,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重要部分。但是,在乳及乳制品生产过程中,还存在微生物污染的现象,对乳及乳制品的消费者身体健康会造成不利影响。这就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全面分析和研究乳及乳制品微生物污染问题,采用有效的措施控制污染,保证乳及乳制品的安全性与卫生性,规避微生物污染问题带来的影响,为乳制品行业的未来发展夯实基础。

  • 标签: 乳及乳制品 微生物污染 控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北京大气PM2.5和O3暴露对SD大鼠嗅觉的影响。方法于2018年10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只8周龄的SD大鼠分为暴露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只),分别饲养于大气污染物暴露系统和清洁级实验环境中,并检测各系统的PM2.5和O3浓度。采用食物小球埋藏实验(BFT)评价不同饲养时间SD大鼠的嗅觉损伤的程度,并采用重复性方差分析两组大鼠的BFT时间差异。结果暴露组大鼠暴露PM2.5和O3浓度分别为(22.65±11.47)、(12.36±5.87)μg/m3;对照组均为0 μg/m3。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PM2.5和O3暴露组BFT所用时间长于对照组(F=6.49,P=0.031);随着饲养时间的增加,BFT所用时间有所延长(F=61.69,P<0.001)。结论大气中PM2.5和O3暴露可能导致大鼠嗅觉损伤。

  • 标签: 空气污染 颗粒物 臭氧 嗅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静脉输液中配药技术对微粒污染的影响及预防效果。 方法 纳入实验研究的210份药剂均于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中配置,入组时间为2018年9月-2020年9月,分组方式以回顾性分析方式开展,分别采用优化配药技术(实验组,n=105)及常规配药技术(对照组,n=105)开展静脉药液配置,分析微粒污染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静脉输注药液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分析微粒污染影响因素,并采用优化配药技术方式干预,可降低微粒污染

  • 标签: 配药技术 静脉输液 微粒污染 预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摘要 ] 目的 :了解鄂尔多斯市蜡样芽胞杆菌在市售食品中的污染情况。 方法: 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蜡样芽胞杆菌检验》 GB4789.14 对样品进行检测。 结果: 5 种场所 4类食品中 85份样品共检出蜡样芽胞杆菌 11份,检出率为 12.9%。 4种场所中的 5类食品中,奶吧污染严重,奶吧中巴氏杀菌乳的检出率均为 30%,其次是超市,超市的婴幼儿配方奶粉的检出率为 23.3%;最后是学生午餐,检出率为 10%。 结论: 蜡样芽胞杆菌的检测在预防食源性疾病方面具有重大意义,各部门应加强对食品安全方面的重视。

  • 标签: [ ] 蜡样芽胞杆菌,食品微生物检验,食源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