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肺部感染为儿童常见病和多发病,严重威胁患儿身体健康,其主要致病原有细菌、病毒、非典型病原体3大类,并以细菌为主。细菌分为兰阳性菌和兰阴性菌,兰阳性球菌主要包括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等。现总结儿童胸部影像学检查技术和兰阳性球菌肺炎的4种典型影像学表现,旨在为临床诊断、评估疗效和预后提供影像学信息。

  • 标签: 儿童 影像学 革兰阳性球菌 肺炎
  • 简介:摘要兰阳性球菌是造成儿童时期皮肤和皮肤软组织感染、细菌性中耳炎、鼻窦炎、扁桃体咽炎、肺炎、心内膜炎、脓毒症、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骨关节化脓性感染、部分腹腔和泌尿道感染等疾病的重要致病菌之一。兰阳性球菌感染的患儿数量众多、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在动态增长乃至出现多重耐药,使临床治疗面临挑战。现重点概述兰阳性球菌感染的现状、耐药性及治疗负担等。

  • 标签: 感染现状 疾病治疗负担 革兰阳性球菌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院血流感染兰阴性菌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变迁,为血流感染的经验性抗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秦皇岛市第一医院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血流感染患者血液标本,共分离1 742株兰阴性菌,根据检出年份将所有病原菌分为2012至2015年组(n=739)和2016至2019年组(n=1 003),对两组病原菌的构成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采用SPSS 11.5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12至2015年中,前5位分离菌为大肠埃希菌(43.0%)、肺炎克雷伯菌(18.9%)、鲍曼不动杆菌(8.1%)、阴沟肠杆菌(5.5%)和铜绿假单胞菌(4.6%)。2016至2019年中,前5位分离菌为大肠埃希菌(41.6%)、肺炎克雷伯菌(28.8%)、鲍曼不动杆菌(6.6%)、铜绿假单胞菌(4.3%)和阴沟肠杆菌(3.3%)。与2012至2015年相比,2016至2019年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增加(χ2=22.327,P<0.01),阴沟肠杆菌、沙雷菌属和罗尔斯顿菌属检出率下降(χ2=5.333、7.677和23.146,P<0.05或<0.01)。2016至2019年,大肠埃希菌对庆大霉素和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均低于2012至2015年(χ2=16.661和4.709,P<0.05或<0.01)。与2012至2015年相比,除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呋辛、庆大霉素和复方磺胺甲噁唑外,2016至2019年肺炎克雷伯菌对其他药物耐药率均增加(P<0.05或<0.01)。2016至2019年阴沟肠杆菌对头孢呋辛的耐药率高于2012至2015年(93.9%比41.5%, χ2=19.849,P<0.01)。与2012至2015年相比,2016至2019年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他啶、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复方磺胺甲噁唑、氨曲南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均升高(χ2=7.016、6.079、4.843、8.012、12.442、17.034和4.347,P<0.05或<0.01),而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无明显改变。结论兰阴性菌血流感染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逐年增加,应密切关注血流感染常见菌群的分布及耐药变迁。

  • 标签: 血流感染 革兰氏阴性菌 耐药 抗菌药物
  • 简介:摘要兰阳性球菌广泛存在于人类和动物的正常菌群中,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可导致疾病的发生。由于兰阳性球菌感染重症患者病情进展快,并发症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及时发现重症患者,给予合适的抗感染治疗显得尤为重要。现针对临床上常见的兰阳性球菌感染的临床特征、抗生素选择的原则及临床危重症的早期识别进行阐述,以便能及早发现重症患者,及时对因治疗、改善预后。

  • 标签: 革兰阳性球菌 临床表现 抗感染方案 危重症预警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院兰阴性菌感染的菌种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抽取古交市区2016年2月至2018年10月感染患者320例,采集其血液、脑脊液及其他体液标本进行鉴定,菌种分离结果作为菌株来源,分析常见兰阴性菌的耐药情况。结果320例患者标本共检出542株病原菌,其中兰阴性菌324株(59.78%),兰阳性菌186株(34.32%),其他菌种32株(5.90%)。324株兰阴性菌中位居前五位者分别为大肠埃希菌(42.90%,139/324)、肺炎克雷伯菌(18.21%,59/324)、铜绿假单胞菌(14.81%,48/324)、阴沟肠杆菌(9.57%,31/324)、鲍曼不动杆菌(6.17%,20/324)。大肠埃希菌对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为81.00%~88.00%,肺炎克雷伯菌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率较高(93.22%),铜绿假单胞菌对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耐药较高(>85.00%),阴沟肠杆菌对头孢曲松、环丙沙星耐药率较高(>83.00%);鲍曼不动杆菌对美罗培南耐药率<21.00%,对其他抗生素耐药率均较高(≥65.00%)。结论医院兰阴性菌感染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占绝大多数,且对青霉素类、头孢类抗生素普遍耐药。

  • 标签: 大肠埃希菌 革兰阴性菌 耐药性 抗生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临床常用抗生素对多重耐药兰阴性杆菌的协同和相加作用,初步建立体外联合药效数据库。方法选取磷霉素(PHOS)、左氧氟沙星(LEV)、头孢他啶(CAZ)、复方新诺明(SMZ)、哌拉西林/他唑巴坦(TZP)、头孢哌酮/舒巴坦(SCF)和亚胺培南(IMP)7种抗生素,两两组合为21种药物组。经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改良碳青霉烯灭活试验(mCIM)确认,172株多重耐药兰阴性杆菌分为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20株,A组)、泛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50株,B组)、产ESBLs的肠杆菌(62株,C组)和耐碳青霉烯的铜绿假单胞菌(40株,D组)4个耐药菌组。棋盘稀释法测定21种药物组对4个耐药菌组的体外联合药效,统计学分析采用Whonet5.6。结果172株待测菌株均对7种抗生素单药耐药。联合药效检测结果显示:4组均未出现拮抗作用;对A组耐药菌呈现协同作用的药物组有10组,部分协同作用的有14组,无相加作用,PHOS+LEV药物组协同百分率最高(30%,6/20);对B组耐药菌呈现协同作用的药物组有12组,部分协同作用的有10组,相加作用的有3组,LEV+SMZ药物组协同作用百分率最高(56%,28/50);对C组耐药菌呈现协同作用的药物组有14组,部分协同作用的有17组,相加作用的有16组,IMP+LEV药物组协同作用百分率最高(30.6%,19/62);对D组耐药菌呈现协同作用的药物组有12组,部分协同作用的有14组,相加作用的有13组,IMP+LEV药物组协同作用百分率最高(20%,8/40)。结论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磺胺类和磷霉素等药物联合应用,对多重耐药兰阴性杆菌有较好的协同作用,治疗前行体外联合药效监测,可提高抗生素使用的准确性,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多重耐药 抗生素 革兰阴性杆菌 联合药效 协同作用 相加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兰染色镜检在微生物标本培养前涂片的临床意义。方法 以本院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抽取的300例送到实验室的微生物标本作为分析对象,其中观察组进行微生物标本培养前,实施涂片兰染色镜检,对照组只对微生物标本培养。分析两组不同方式的培养结果情况。结果 观察组结果阳性要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 标签: 革兰染色镜检 微生物标本 涂片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兰阴性杆菌耐药性监测用于微生物检验的临床观察。方法 对我院 2018年 2月 -2019年 11月的临床标本进行病原体检测,分析鉴别细菌类型,用不同类抗菌药物对兰阴性多重耐药菌进行药敏实验。结果 检出的病原体有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其中大肠埃希菌检出率最高为 69.73%;并且大肠埃希菌多重耐药率最高高达 37.61%,其次多重耐药率较高的是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为 8.45%,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兰阴性杆菌多重耐药菌对哌拉西林等药物都出现较高的耐药性,对哌拉西林的耐药性最高,对头孢哌酮 /舒巴坦、美洛培南、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较低,其中鲍曼不动杆菌对大部分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都比较高,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细菌耐药性监测是有效控制临床治疗效果的重要方式,应全面性实施。

  • 标签: 细菌耐药性 微生物检验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毛霉病是一种常见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中性粒细胞减少、皮质类固醇治疗、铁超载、严重创伤、烧伤和器官移植受者中的感染性疾病。尽管目前临床上针对毛霉病有多个治疗选择,但其病死率仍然较高。早期诊断对于该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报道2例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在使用替加环素治疗广泛耐药兰阴性杆菌感染时,取得良好疗效,但继发毛霉感染,最终导致预后不佳的病例。

  • 标签: 毛霉病 革兰氏阴性杆菌 替加环素 恶性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监测2018年中国院内兰阴性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前瞻性收集2018年1至12月全国13家教学医院兰阴性杆菌。采用琼脂稀释法及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美罗培南等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s)。采用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2019年M100S(第29版)标准进行药敏结果判断。数据分析采用WHONET-5.6软件。结果共收集1 214株非重复兰阴性杆菌,血和无菌体液标本来源占96.7%(1 174/1 214)。主要抗菌药物对871株肠杆菌科细菌的敏感率依次为阿米卡星(93.2%,812/871)、美罗培南(92.0%,801/871)、厄他培南(88.9%,774/871)、亚胺培南(88.4%,770/871)、哌拉西林/他唑巴坦(84.0%,732/871)、头孢哌酮/舒巴坦(83.1%,724/871)、头孢吡肟(71.4%,622/871)、米诺环素(68.9%,600/871)、头孢他啶(66.9%,583/871)及左氧氟沙星(54.4%,474/871)。大肠埃希菌对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分别为61.5%(155/252)(头孢曲松)和60.7%(153/252)(头孢噻肟)。肺炎克雷伯菌对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分别为56.3%(125/222)(头孢曲松)和57.7%(128/222)(头孢噻肟)。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测阳性率分别为50.4%(127/252)和18.0%(40/222),且全部ESBLs阳性菌株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敏感率均>95%。碳青霉烯耐药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发生率分别为2.8%(7/252)和20.3%(45/222)。对阴沟肠杆菌、产气克雷伯菌和弗劳地柠檬酸杆菌,抗菌活性最高的药物依次为替加环素(96.3%~100%)、阿米卡星(94.9%~97.1%)、美罗培南(89.8%~96.6%)及亚胺培南(89.8%~94.9%)。奇异变形杆菌、摩根摩根菌和黏质沙雷菌对美罗培南、阿米卡星的敏感率均大于90%。对67株碳青霉烯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CRE)进行改良碳青霉烯灭活试验(mCIM)显示,45株为丝氨酸型碳青霉烯酶,20株为金属酶。铜绿假单胞菌对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的敏感率分别为73.2%(112/153)和66.0%(101/153)。鲍曼不动杆菌对黏菌素的敏感率最高(100%,163/163),其次是替加环素(87.1%,142/163)。血标本与其他感染来源的标本相比较,肺炎克雷伯菌[17.6%(27/153)比21.7%(15/69)]和鲍曼不动杆菌[68.3%(71/104)比71.2%(42/59)]碳青霉烯耐药比例低,而大肠埃希菌[2.5%(4/198)比0%(0/54)]和铜绿假单胞菌[37.0%(33/89)比18.8%(12/64)]碳青霉烯耐药比例高。结论碳青霉烯类对肠杆菌科细菌仍保持较高的抗菌活性,尤其是仅产ESBLs的菌株。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应引起足够重视。产碳青霉烯酶是当前我国碳青霉烯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最重要的耐药机制。

  • 标签: 革兰氏阴性菌 抗药性,细菌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多黏菌素在治疗小儿重症耐碳青霉烯类兰阴性菌(carbapenem-resistant Gram-negative bacteria,CRGNB)感染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19年6月PICU收治的使用多黏菌素治疗的危重症CRGNB感染患儿15例,根据患儿最终转归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收集患儿基础资料、感染相关情况、多黏菌素治疗前后疗效观察指标以及肾毒性监测指标,评估多黏菌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1)死亡5例,存活10例,12例患儿合并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存活组的多黏菌素治疗时间较死亡组长(P<0.05)。(2)感染部位以血流感染为主(10例),其他部位包括肺部感染(5例)、胸腔感染(2例)、腹腔感染(2例)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1例),且其中4例为多部位联合感染。主要致病菌包括:肺炎克雷伯杆菌(11例)、鲍曼不动杆菌(2例)、阴沟肠杆菌(2例)、大肠埃希菌(1例),其中2例为肺炎克雷伯杆菌合并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全部病例培养菌株均对碳青霉烯类耐药、对多黏菌素敏感。(3)12例患儿在原抗生素联合治疗失败后,启用多黏菌素;另有3例直接启用多黏菌素治疗。14例患儿为多黏菌素联合其他抗生素治疗,仅1例患儿单独应用多黏菌素治疗。体温、C反应蛋白、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降钙素原在治疗前后两组间均无显著差异;死亡组降钙素原在多黏菌素治疗第3天较治疗结束时显著升高(P<0.05),且较存活组有显著差异(P<0.05),但与患儿预后无统计学相关性(χ2=0.837,P=0.360)。6例患儿治疗后病原学检测转阴,9例未转阴,且与多黏菌素使用时间长短(t=-0.692,P=0.502)和生存状况(χ2=0.313,P=0.576)无统计学相关性。病原学未转阴患儿中,死亡组3例,存活组6例;感染部位以血流感染(4例)、肺部感染(4例)为主。(4)尿量、血尿素氮、血肌酐和尿蛋白使用多黏菌素前后在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死亡组血尿素氮在治疗结束时较治疗第1天、第7天显著降低(P<0.05);存活组血肌酐在治疗第7天、治疗结束时均较治疗第1天显著降低(P<0.05)。结论针对儿童感染CRGNB的重症病例使用多黏菌素治疗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但目前亟需更多、更大规模的临床研究做进一步探索和评估。

  • 标签: 多黏菌素 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菌 儿童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涂片兰染色镜检在微生物标本培养送检前提升标本检验质量的作用。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集的260例微生物样本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送检的操作方法不同进行分组,每组均为所有标本260例。参照组的微生物样本选择进行直接培养送检,实验组则是在培养送检前先进行涂片兰染色镜检,比较两组微生物样本培养送检的质量以及送检标本的符合率。结果:实验组微生物培养送检质量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较大(P<0.05);且实验组的微生物送检的符合率也优于参照组,差异较大(P<0.05)。结论:在微生物标本培养送检前,需要给予其兰染色镜检查,这可以显著的提升送检标本的质量,可以降低标本培养的误差率,最终提升检测的符合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涂片革兰染色镜检 微生物标本 培养送检 标本检验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黏菌素B对泛耐药(XDR)兰阴性菌重症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19年9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39例以多黏菌素B为基础联合抗感染治疗XDR兰阴性菌感染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临床特征、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抗菌药物种类及疗程、生化指标、多黏菌素B用药前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估患者细菌清除率、临床疗效、用药不良反应、28 d病死率等。结果39例患者中男性32例,占82.1%;年龄(53.6±12.6)岁;以肺部感染为主(51.2%);均为多黏菌素B联合用药,多黏菌素B疗程均≥5 d。39例患者共检出66株XDR病原菌,其中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最高,为51.5%(34/66);菌株清除率为65.2%(43/66)。39例患者经多黏菌素B治疗后,整体治疗有效率为59.0%(23/39),28 d全因病死率为41.0%(16/39)。多黏菌素B不同疗程组间患者治疗有效率及细菌清除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0 d、10~15 d、>15 d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56.5%(13/23)、54.5%(6/11)、80.0%(4/5),χ2=0.999,P=0.728;细菌清除率分别为43.5%(10/23)、54.5%(6/11)、80.0%(4/5),χ2=2.141,P=0.393〕。多黏菌素B日剂量150 mg组和200 mg组治疗有效率及细菌清除率均明显高于日剂量100 mg组〔治疗有效率:85.7%(6/7)、87.5%(7/8)比41.7%(10/24);细菌清除率:71.4%(5/7)、87.5%(7/8)比33.3%(8/24),均P<0.05〕,但不同日剂量组间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多黏菌素B用药后APACHEⅡ评分(分)明显低于用药前(所有患者:16.20±9.24比24.40±4.73,治疗有效患者:11.30±4.08比23.00±4.56,均P<0.05)。有4例肾功能不全患者在使用多黏菌素B期间出现血肌酐升高,停药后恢复,未发生其他不良反应。结论多黏菌素B可以作为XDR兰阴性菌重症感染患者的有效治疗选择。

  • 标签: 多黏菌素B 泛耐药 革兰阴性菌 脓毒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兰阴性菌分布及耐药性。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4月ICU兰阴性菌VAP患者63例,采集下呼吸道分泌物,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63例患者共培养兰阴性菌137株,其中铜绿假单胞菌49株(35.77%),鲍曼不动杆菌36株(26.28%),肺炎克雷伯菌27株(19.71%),阴沟肠杆菌10株(7.30%),嗜麦芽窄食单胞菌9株(6.57%),其他兰阴性菌6株(4.38%);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头孢吡肟耐药率较低,分别为18.37%、22.45%、24.29%;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氧氟沙星耐药率较低,分别为11.11%、22.22%;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较低,均为3.70%。结论ICU兰阴性菌VAP主要致病菌以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临床治疗可以亚胺培南作为经验用药;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可明确病原菌构成,对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有积极作用。

  • 标签: 呼吸机相关肺炎 重症监护病房 下呼吸道 药敏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以可视化形式了解我国兰阳性菌(G+菌)所致脓毒症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明确研究内容,分析其大致研究方向,从而掌握近年研究热点话题。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从建库至2019年10月以中文形式全文发表的G+菌所致脓毒症相关文献。对相关文献发表年份、发表期刊、研究机构和作者的分布及趋势进行统计,并采用Ucinet 6.0软件绘制作者的社会网络关系图,分析其内在联系。提取相关文献的主题词,采用Ucinet 6.0软件中的NetDraw按照中心度排列各主题词之间的关系,采用书目信息共现分析系统软件(BICOMS2软件)对高频主题词进行归类并生成可视化矩阵,采用图形聚类工具软件(gCLUTO软件)对高频主题词进行聚类分析并生成可视化曲面图,分析当前G+菌所致脓毒症的研究热点、研究趋势及研究方向。结果共检索G+菌所致脓毒症相关文献1 976篇,排除会议摘要、新闻报道、研究资讯、内容缺失或与主题不符的文献26篇,最终共1 950篇纳入可视化分析。发文量分析显示,1979至1992年G+菌所致脓毒症相关研究较少,从2008年开始呈几何倍数增长,2008至2018年累计发文量达1 144篇,约占总发文量的58.67%(1 144/1 950)。1979至2019年累计发文量超过5篇的院所共23家,其中达到或超过10篇的院所有6家,超过20篇的院所有1家;载文量超过100篇的期刊仅5本;参与相关文章撰写的作者5 381人,但累计发文量超过10篇的高产作者不多,且未见跨省市院所之间的合作关系。对出现频次超过5次的103个高频主题词进行社会网络分析显示,G+菌所致脓毒症研究主要围绕"脓毒症"展开,包括耐药性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脓毒症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免疫力较为低下的新生儿和儿童;治疗药物的选择逐渐向抗耐药性较强的糖肽类、人工合成的唑烷酮类抗菌药物发展。针对G+菌所致脓毒症治疗药物的研发可能成为未来脓毒症相关内容的研究方向或新领域。对103个高频主题词进行聚类分析显示,目前G+菌所致脓毒症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五大主题,即脓毒症的早期诊断,脓毒症的细菌感染途径、院内获得性感染、细菌耐药,脓毒症的流行病学防治基础,静脉导管感染相关脓毒症,脓毒症患者的治疗、护理及预后。结论近年来G+菌所致脓毒症研究热度整体呈升温趋势,但跨院所之间的资源共享和学术交流仍不足,有待进一步提高。

  • 标签: 革兰阳性菌 脓毒症 聚类分析 信息可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