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不同脑电图描记时间对癫痫患者的脑电图阳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初次确诊癫痫患者的视频脑电图检查结果,所有癫痫患者随机分四组(1h、2h、4h、12h)进行视频脑电图描记,统计四组脑电图结果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四个组别的脑电图阳性分别是1h61.67%、2h70.46%、4h72.06%、12h92.59%,分析显示1h阳性最低,2h、4h阳性接近,12h阳性显著提高。结论延长脑电图的描记时间可明显提高癫痫患者脑电图的阳性,对临床癫痫的诊疗帮助更大,但要根据临床实际,建议首选2h,必要的进行12h的长程监测。

  • 标签: 癫痫 脑电图 描记时间 阳性率
  • 简介:中医所说的“五味”是指酸、甘、苦、辛、咸五种味道。“五味”的摄入对人体健康有益,可是过度偏好某种口味,有可能会对身体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 标签: 人体健康 口味 饮食健康 酸味
  • 简介:【摘要】目的:依从性差常导致痤疮治疗失败,而患者先入为主的偏好会影响其对治疗方法的选择及依从性。本研究拟探讨痤疮患者对现有疗法的选择偏好,并理解其原因,为制定更好的医疗决策提供参考。方法:通过问卷星对皮肤科门诊的痤疮患者发放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情况、病程、严重程度的自我评估、患者对痤疮的认知及其对疗法的选择偏好及其原因。结果:共有202名痤疮患者完成调查,病程超过12个月的患者占58.42%,自我评估为轻度占51.49%。认为痤疮是长期慢性疾病占68.81%。在治疗偏好上,49.01%的患者最喜欢外用药物,使用方便和安全、无副作用是主要原因。果酸换肤等其他疗法(37.62%)和口服药物(33.66%)是患者最不喜欢的方法,主要原因是“担心会有疼痛感”和“担心使用后会出现药物的副作用”。结论:患者对痤疮疾病的认知和治疗偏好存在先入为主的观点。医生在制定治疗策略时,除向患者提供最佳的循证医学证据以外,还需充分考虑其偏好,以提高治疗依从性。

  • 标签: 痤疮 偏好 决策 光疗法
  • 简介:目的:剖析近年来剖宫产上升的主要影响因素及怎样合理控制剖宫产,减少剖宫产并发证。方法:对2006-2008年间在我院行剖宫产产妇的手术指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剖宫产有逐年升高的趋势;(2)剖宫产的手术指征以胎儿宫内窘迫为主,存在过度诊断。而社会因素也有逐渐上升的趋势。结论:剖宫产升高主要为剖宫产除有绝时医学指征外的社会因素行剖宫产术增多所致。所以必须提高医务人员对剖宫产的认识,使其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保证母婴安全。

  • 标签: 剖宫产率 剖宫产指征 社会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中医在两千多年前就确立了时间医学的思想,宋代是其发展的一个鼎盛时期。宋代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高度繁荣,促进了医学的发展。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梳理,分析了宋代国家政策、社会经济、理学及天文历法等因素对宋代时间医学发展的影响,为当代中医时间医学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 标签: 时间医学 五运六气 社会因素 宋代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高龄产妇实施助产护理对产妇禅城时间及顺产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7月~2016年7月医院收治的高龄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20例,给予基础护理,干预组20例在基础护理外,进行助产护理的培养,对两组产妇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自然分娩6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2,干预组第一产程时间(358.6±97.2)min,第二产程时间(29.4±11.4)min,第三产程时间(403.4±91.4)min,均短于对照组的(462.5±112.3,38.6±13.9,511.2±120.3)min,且产后出血量(102.48士34.87)m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65.86士53.24)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中P<0.05。结沦大龄产妇的干预助产护理的实施,有助于提高自然分娩,缩短产程,减少出血量,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助产护理 高龄产妇 产程时间 顺产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后护理对母乳喂养与持续时间的影响。方法对2017年7-12月在我院分娩的366例产妇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则实施产后护理。对比两组产妇母乳喂养、母乳喂养持续时间。结果干预组母乳喂养高于常规组,人工喂养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混合喂养基本相同,对比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平均喂养持续时间长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妇实施产后护理,提高了母乳喂养成功率,并延长了母乳喂养的持续时间

  • 标签: 产后护理 母乳喂养 持续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不同干燥方式对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的器械干燥时间及灭菌合格的影响。方法采用低温真空干燥柜干燥方法与常规干燥方法,对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管腔器械和显微器械进行干燥,对比低温真空干燥组与常规干燥组所用的干燥时间和灭菌合格。结果对于管腔器械,低温真空干燥组所用干燥时间比常规干燥组所用时间,平均节省了约909.67秒;对于显微器械,低温真空干燥组所用干燥时间比常规干燥组所用时间,平均节省了约847.10秒,对于管腔器械和显微器械,低温真空干燥组比高温干燥组节约时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温真空干燥组的器械灭菌器合格明显高于常规干燥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的器械,采用低温真空干燥柜干燥比常规干燥更省时,且灭菌合格更高。

  • 标签: 干燥方式 干燥时间 灭菌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生物学的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食源性诺如病毒样本检出及诊断时间。方法 124例疑似诺如病毒感染患者粪便样本,先后分别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常规逆转录(RT)-PCR、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比较三种方法对诺如病毒检出及诊断检出用时。结果 实时荧光定量RT-PCR对诺如病毒检出为41.13%,较常规RT-PCR、ELISA高(P<0.05);实时荧光定量RT-PCR与常规RT-PCR诊断时间相近(P>0.05);实时荧光定量RT-PCR与常规RT-PCR诊断时间均较ELISA长(P<0.05)。结论 实时荧光定量RT-PCR对诺如病毒检测用时较ELISA长,但诊断检出较常规RT-PCR、ELISA高。

  • 标签: 诺如病毒 PCR 诊断
  • 简介:在实验室熏蒸柜中,采用不同浓度硫酰氟对德国小蠊成虫进行熏蒸效果观察研究,运用时间一剂量一死亡模型对10h内各处理组德国小蠊成虫累计死亡时间、剂量的变化进行拟合。结果表明:硫酰氟对德国小蠊成虫具有较强的急性毒性。硫酰氟熏蒸浓度为1.0g/m^3、1.5g/m^3、2.0g/m^3、2.5g/m^3和3.0g/m^3熏蒸10h后,德国小蠊成虫的累计死亡分别为4%、8%、72%、84%和100%,随着熏蒸时间的延长,硫酰氟半数致死浓度(即LC50)逐渐降低。熏蒸后10h的LC50和LC90估计值分别为1.95g/m^3和2.44g/m^3。

  • 标签: 硫酰氟 德国小蠊 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索杀灭德国小蠊的方法,为有效控制德国小蠊危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实验室熏蒸柜中,采用不同浓度硫酰氟对德国小蠊成虫进行熏蒸效果观察研究,运用时间-剂量-死亡模型对10h内各处理组德国小蠊成虫累计死亡时间、剂量的变化进行拟合。结果硫酰氟熏蒸浓度为1.0、1.5、2.0、2.5和3.0g/m3熏蒸10h后,德国小蠊成虫的累计死亡分别为4%、8%、72%、84%和100%,随着熏蒸时间的延长,硫酰氟半数致死浓度(即LC50)逐渐降低。熏蒸后10h的LC50和LC90估计值分别为1.95和2.44g/m3。结论硫酰氟对德国小蠊成虫具有较强的急性毒性。

  • 标签: 硫酰氟 德国小蠊 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
  • 简介:目的探讨精液取出后液化10-20min处理与液化21~30min处理对人工受精妊娠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2月-2015年12月行人工授精助孕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A组精液处理前液化10-20min(176cycle),B组精液处理前液化21~30min(360cycle)。比较组间a+b级精子总数、妊娠及流产。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检验,妊娠的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P〈O.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A组a+b级精子总数[(58.04-3812)×10^6/m1]低于B组[(66.0±29.4)×10^6/m1]a+b级精子总数。A组妊娠、流产分别为21.O%(37/176)、29.7%(11/37),B组分别为16.3%(59/360)、22.0%(13/5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O.05)。男方年龄、卵泡期用药、非男方因素、处理后a+b级精子总数与妊娠有关(OR=6.58、4.57、4.13、4.09,均P〈0.05)。结论缩短精液处理前液化时间对妊娠无明显影响。

  • 标签: 人工受精 妊娠 精液处理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对人体全血接受辐射之后,不同培养时间对其微核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2月—6月间曾在我所接受检查的56例职业病者,这些职业病者均接受辐射作业,采集这些职业病者血液样品,将其分为数量相等的两组,分别对其进行不同时间培养,对照组新鲜血液样品培养时间为72h,观察组将其观察组新鲜血液样本放置2℃~8℃冰箱3天后培养,培养时间为72h,培养结束之后对其微核变化进行检测比较。结果在培养结束之后,通过对两组血液样品微核进行检测比较,结果显示在培养结束后两组血液样本微核大致相同,两组之间无差异。结论在人体全血接受辐射之后,随着培养时间不断增长,其微核的检出大致相同,因此对于延迟血液培养,时间超过三天在进行培养并不影响微核的检出,为疾病诊断提供更好依据。

  • 标签: 人体血液 辐射处理 培养时间 微核率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如何缩短患儿家属就诊等候时间以及提升健康教育知晓,为后续护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21年2月——2021年8月收治1500名患儿为研究对象并随机等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患儿加强护理,对比两组患儿家属的就诊等候时间以及健康教育知晓。结果:相比对照组,研究组的就诊等候时间更短,健康教育知晓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护理可有效缩短患儿家属的就诊等候时间,提升健康知晓,有利于提升医院的工作效率,值得推广。

  • 标签: 就诊等候时间 健康教育率 加强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当前助产士心理护理用于产妇的效果开展深入分析,判断助产士心理护理在产妇分娩上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9年1月到2020年12月来我院产科生产的

  • 标签:
  • 简介:目的应用自由选择范式探讨青少年做选择是否会引起偏好的改变。方法采用两因素随机分组设计。124名中学生首先根据自我或朋友的偏好对不同笔记簿进行评价,然后选择喜欢的一个做礼物,再进行后测。结果朋友条件下,困难选择时会出现偏好的改变(P〈0.01),自我选择条件下未发现这一现象。结论青少年为朋友做困难选择时会引起偏好的改变。

  • 标签: 选择 偏好 选择扩散效应 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