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癌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种类及感染部位,为进行有效抗感染治疗提供科学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110例发生医院感染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进行病原菌检测,统计病原菌种类及感染部位。结果110例发生医院感染的肺癌患者中,革兰阴性杆菌64株(58.2%),以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杆菌21株(19.1%),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酵母样真菌25株(22.7%),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感染部位分布分别为呼吸道74例(67.3%)、泌尿道23例(20.1%)、口咽部7例(6.4%)、胃肠道4例(3.6%)、及其他2例(1.8%)。结论对于发生医院感染的肺癌患者病原菌种类及感染部位进行分析,可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肺癌患者 医院感染 病原菌
  • 简介:目的了解海军某编队害虫种群构成、密度情况,为现场防治提供参考。方法以编队舰船内厨房、餐厅、居室、库房和轮机附近舱室作为调查点,采用粘捕及现场查看的方式进行调查,并结合舰船实际进行分析。结果共捕获蟑螂741只,其中德国小蠊占94.87%,澳洲大蠊占3.91%,美洲大蠊占1.21%。蟑螂主要分布于厨房和轮机附近舱室,其次为居室,餐厅和库房最少,侵害率存在显著差异(χ2=84.322,P〈0.001)。舰船在海上航行期间,共捕获蝇类45只,其中家蝇32只,果蝇13只,数量较少。另外在舰船常温干货库内发现了赤拟谷盗、锯谷盗、米象、印度谷螟、烟草甲虫等仓储害虫的成虫或幼虫。结论编队内舰船蟑螂、仓储害虫危害严重,建议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 标签: 编队 病虫害 调查 防控
  • 简介:摘要采用PCR-DGGE技术对中华按蚊成虫肠道细菌多样性进行研究,共检测到12条16SrRNA基因序列。在系统发育地位上主要归入3个细菌纲丙型变形菌纲、黄杆菌纲和放线菌纲,其中有59.8%的细菌属于丙型变形菌纲,占绝对优势,成为中肠主要细菌群落。从而显示出中华按蚊成虫肠道细菌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 标签: 中华按蚊,PCR-DGGE,肠道菌群,多样性
  • 简介:目的:评价总结住院患儿营养风险筛查最佳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JBI循证卫生保健国际合作中心图书馆、加拿大临床实践指南数据库、美国指南网、EBMreviews、Nursingconsult、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中国知网内关于住院患儿营养风险筛查的所有指南、系统评价及诊断性研究。由2名研究者分别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和资料提取并对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证据提取。结果共纳入7篇文献,其中以专家共识为基础指南1篇,系统评价2篇和诊断性研究4篇。建议医疗机构根据证据要求对住院患儿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营养状态和生长发育风险筛查工具更容易实施,其敏感度为80%,特异度为49%,且其筛选高风险患儿的特异性更高;约克郡儿科营养不良筛查工具筛检低风险患儿的敏感性更低。结论营养状态和生长发育风险筛查工具用于住院患儿营养风险筛查时易于实施,敏感度高,对评估者无特殊要求,较适于临床应用。

  • 标签: 住院患儿 营养风险筛查 证据总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情况。方法选取对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下呼吸道感染的老年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取患者痰标本,进行病原菌鉴定及药敏实验分析。结果老年下呼吸感染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120例患者共检出17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共有38株,占比21.35%;革兰阴性菌140例,占比78.65%。在120例患者共检出17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共有38株,占比21.35%;革兰阴性菌140例,占比78.65%。革兰阳性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糖菌最多,革兰阴性菌中以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弗氏志贺菌及沙门菌属占比最多。革兰氏阴性菌药敏实验表明,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对其敏感性达到了100%。结论针对老年下呼吸道感染医务人员应做好病原菌的检测及药敏实验分析,从而更好的指导医师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高治疗效果,提高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老年下呼吸道感染 病原菌分析 耐药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眼科感染性疾病的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性。方法将2014年4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114例眼科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感染病原菌种类和药敏试验,病原菌培养和鉴定严格按照临床细菌学检验技术规范执行,药敏试验利用KB法,相关数据采用CLSI评价。结果114例眼科感染患者的脓液中培养出133株病原菌,革兰阴性杆菌68株,革兰阳性球菌55株,真菌10株。绝大多数病原菌具备抗药性。结论眼科感染性疾病的病原菌种类繁多,且抗药性明显。

  • 标签: 眼科 感染性疾病 病原菌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本院引起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及其耐药情况,为医生选择合理有效的抗生素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方法对酒钢医院呼吸内科2015年1-10月份送检的痰标本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746份送检痰标本中检出阳性为427例,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有300例(70.3%)。以肺炎克雷伯氏菌最多,为70例,其次为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以及其他革兰阴性杆菌。结论统计本院的耐药率可为临床医生提供资料,更好的选择合理有效抗生素。

  • 标签: 下呼吸道感染 抗生素 病原菌 耐药性
  • 简介:目的考察溶媒种类对注射用埃索美拉唑钠与联用其他药物时的稳定性影响。方法将40mg注射用埃索美拉唑钠与100mL的注射用水、0.9%的氯化钠溶液、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和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应用HPLC法分别于0、0.5、1、2、4、6、12、24h测定混合液中埃索美拉唑的含量,定时测定溶液的pH值并观察溶液的颜色/澄明度变化。选用配伍后稳定性最佳的溶媒100mL配制埃索美拉唑溶液,分别加入10mL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注射用生长抑素、注射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复方氨基酸射液、甘露醇注射液、注射用果糖二磷酸钠、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观察0、0.5、1、2、4、6、12、24h溶液的颜色/澄明度变化。结果注射用埃索美拉唑钠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24h后药物浓度、pH值、颜色/澄明度均无明显变化,而溶于注射用水、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和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后,药物浓度、pH值和颜色/澄明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埃索美拉唑与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配伍后24h溶液颜色/澄明度无明显变化;与复方氨基酸和甘露醇注射液配伍后6h溶液颜色改变;与生长抑素、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注射用果糖二磷酸钠和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溶液颜色/澄明度均即刻改变。结论注射用埃索美拉唑钠以0.9%的氯化钠注射液为溶媒时溶液的药物浓度、pH值和颜色/澄明度较稳定;埃索美拉唑与生长抑素、复方氨基酸、甘露醇配伍时溶液颜色/澄明度易发生变化,临床使用时应注意;与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注射用果糖二磷酸钠、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临床上应禁用。

  • 标签: 埃索美拉唑 溶媒 稳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根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eradication,Hp)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证据。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16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81例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另81例为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Hp根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Hp根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治疗后,研究组的不良症状总评分低于治疗前与对照组,同时其生活质量评分、治疗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 标签: 根除幽门螺杆菌 功能性消化不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外科复杂感染一例的病原学证据分析探讨,找出总结这类严重疾病的微生物感染菌鉴定对明确诊断,及时对症治疗起到积极的效果。方法对特殊一例外科复杂感染患者在就医,检查,诊断,手术,治疗,微生物鉴定,对症合理用药,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结果这例外科复杂感染坏死性筋膜炎主要是由多种微生物协同作用导致的严重感染,是一个威胁生命,高死亡率的疾病。临床迅速的诊断和充分的治疗是必须的。外科清创、坏死组织的彻底清除、创面的充分引流以及抗生素的使用仍是治疗的主要手段。高压氧、物理治疗等可以作为辅助的治疗手段,但是特别重要的是找到这例复杂感染的病原学证据。患者一开始就需采用3种大剂量广谱抗生素联合使用,通常是三代头孢菌素、B-内酰胺酶抑制剂、克林霉素、甲硝唑、氨基糖苷类等联合应用,共同对抗多种需氧菌和厌氧菌;根据药敏试验及时更换敏感的抗生素,加强治疗和护理。患者最后痊愈。结论当前临床医生与微生物检验人员之间应该加强沟通合作的,临床医生需要我们,患者需要我们,我们及时有效地找到感染源头,我们也需要临床!明确诊断,对症治疗,认真检查,精心护理,密切协作,为患者解除病痛。

  • 标签: 外科 感染 病原学 证据
  • 作者: 张玉林
  • 学科: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 创建时间:2016-08-18
  • 出处:《医师在线》 2016年第8期
  • 机构:摘要:行政处罚是赋义务的单方行政行为,行政机关在行政法律关系中处于主动地位,对证据的调取和收集等,都具有非常大的优势与作用。这种优势在行政处罚简易程序中体现的尤为明显和突出。然而,行政处罚证据与行政诉讼证据的不同,导致案件一旦进入到行政诉讼阶段,行政机关很难对其行政行为的合法性给予很好的证据证明,因此,增加了行政诉讼的败诉风险。在正常情况下,卫生行政执法人员在适用简易程序进行卫生行政处罚时,要严格遵循一般程序对证据调取、收集、保存的规则,使每一个案件都可以经受住行政诉讼的考验,增强卫生行政执法机关的公信力,才能让人民群众和政府放心。同时,也是更好地对执法监督人员自我保护最安全有效措施。
  • 简介:摘要证据是卫生行政处罚的重要组成,它是证明违法行为是否客观存在,行政处罚是否成立的关键因素。作者总结了卫生行政处罚常用的证据种类及其要求,并通过一宗非法行医案例对取证手段进行探讨。

  • 标签: 卫生行政处罚 证据 非法行医 案例 取证手段
  • 简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70岁,女,因“面容改变10年,发现鞍区占位1个月”入院。既往高脂血症20年,高血压病6年,右束支传导阻滞6个月,均未行特殊治疗。人院查体:轮椅入室,面部长、宽,额头、眼睑纹理多;双侧鼻翼肥厚,舌体肥大,呈牛肉舌表现;下颌突出,上下牙槽反咬合,牙齿疏松;双手十指关节增粗,指尖圆钝;双足肥大,足趾关节粗大;腰椎叩击痛。

  • 标签: 肢端肥大症 高龄 循证医学 MD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