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1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在重症监护过渡护理中应用过渡期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6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由ICU转入神经外科,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3例,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53例,给予过渡期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不良情况发生率。结果:通过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 简介:摘要提高护士综合素质,培育高质量护理人才一直是临床护理管理和护理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为了规范护士实践过渡培训项目的标准和质量,美国护士认证中心 (ANCC)组织开展实践过渡认证项目(PTAP),在新入职护士培训、注册护士培训和高级实践护士培训认证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介绍了美国实践过渡认证项目的产生背景、认证要求和流程以及对我国的启示,以期为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护理人才培训和认证体系提供参考。

  • 标签: 护士 培养 美国 项目认证 启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评析在慢阻肺出院患者护理中开展过渡期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文研究病例随机筛选我医院收治的80例慢阻肺出院患者,将其随机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为4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出院护理指导,观察组患者则开展过渡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与对照组各项指标结果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对焦虑情绪和日常自我管理能力均得到显著改善,再次住院率较低,最终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两组指标差值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过渡期护理干预运用在慢阻肺出院患者护理当中,能够有效提升临床管理质量,及时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增强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从而能够提高疾病控制效果。

  • 标签: 慢阻肺 出院管理 过渡期护理 价值评析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内科护理学课程过渡型双语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17年开始连续3个学年的秋季学期,以大连大学护理学专业本科三年级139名学生为教学对象,设计三阶段过渡型双语教学模式和相应配套教学材料。采用病例翻译测试、问卷调查和访谈、医学教学环境评价量表评价教学效果。结果双语教学前学生病例翻译测试评分为[45(30,60)]分,低于教学后的[70(50,9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73.4%(102/139)的学生对本次双语教学持肯定态度,但也有部分学生在访谈中反映英文专业词汇较为复杂,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有一定影响。"学生对学习的感知"调查的大部分条目学生给予了正面的反馈,如教学针对性强[79.7%(102/128)]、教学考虑学生需求[81.3%(104/128)]等。结论内科护理学课程过渡型双语教学模式的实施取得较好的效果,学生满意度较高,但在教学设计和实施细节上仍需继续改进。

  • 标签: 内科护理学 过渡型双语教学 教学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重症加强护理病房重症COPD患者使用转出过渡护理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于2018.12-2019.12月收治的66例重症加强护理病房重症慢阻肺(COPD)患者,按照抽签将其分为观察组(33例,实施转出过渡护理),对照组(33例,实施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实施转出过渡护理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要高于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在ICU治疗的重症慢阻肺患者实施转出过渡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疾病康复,值得运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的研究主题是对重症监护室的患者构建过渡期护理方案,并探讨其应用效果。主要的方法是结合某医院7月至9月份由重症监护室向普通病房转移的138例患者进行研究,并将13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同时用同样的方法将时10至12月转出的151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组建重症监护室过渡期的护理专业小组,对观察组的患者进行过渡期护理,对照组的患者接受常规的转科护理。并对对照组和观察组的两组病人基本情况进行比较,详细记录重症监护室的重返率以及在重症监护室的住院天数,同时要对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以及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水平进行统计,最终得出结果:观察组的各项数据明显低于对照组,包括重症监护室的重返率、住院总天数以及抑郁得分和焦虑抑郁评分评价等等,具有明显的医学统计价值。我们得出结论:科学有效的进行重症监护室过渡护理可以降低重症监护室的重返率,有利于患者恢复健康,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过渡期护理 方案 应用
  • 简介:【摘要】 冠心病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由于心脏是人体循环系统中的最重要器官,因此临床专家和学者大多重视心脏疾病的研究。目前药物和手术是治疗冠心病的最主要方法,但多数患者通过治疗后,仍然存在心肌梗死、心肌缺血等并发症,因此治疗冠心病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中的过渡期护理变得尤为重要。本文对冠心病患者过渡期护理模式进行综述,分析过渡期护理的含义、重要性及国内外现状,评估过渡期护理对冠心病患者的效果。

  • 标签: 冠心病 过渡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胰腺疾病患者在ICU过渡期中所具备的护理需求,为实施护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将护理胰腺疾病患者的护理人员以及自身患有胰腺疾病的患者纳入实验研究范围,分别选取10名、5例,对其进行询问访谈,再将谈话主题及内容进行分析,得出在ICU过渡期胰腺疾病患者所需的护理措施。结果:对访谈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提炼出与研究有关的内容,通过访问患者可知,大部分患者都渴望得到他人的支持并且对疾病有着不明确的感受;通过访问护理人员可知,护理人员认为无法实时掌握病情的变化、缺乏各类专业护理知识以及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有一定的难度。结论:对于胰腺疾病患者需予以更多的关注,尤其是在ICU过渡期,需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使患者安全度过危险期。

  • 标签: 胰腺疾病 ICU过渡期 护理需求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过渡期护理模式应用在儿童紫癜性肾炎出院护理中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20年3月~2021年3月选取的70例紫癜性肾炎患儿,以随机平行分组方法分组,分为甲组35例、乙组35例。甲组施行过渡期护理模式,乙组施行一般护理模式,对两组的护理效果实行比较。结果:甲组患儿依从性、患儿家长紫癜性肾炎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乙组(P<0.05)。结论:儿童紫癜性肾炎护理中过渡期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较好,主要表现在可提高患儿依从性、患儿家长紫癜性肾炎相关知识掌握率,以及减少患儿实际住院时间等方面。

  • 标签: 过渡期护理模式 儿童紫癜性肾炎 出院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过渡期护理在改善ICU转出患者家属准备度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7月在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华美院ICU住院的转出前Barthel评分≤40分患者的家属70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5人。试验组接受过渡期护理方案干预和常规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应用家属准备度量表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的家属准备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家属准备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渡期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家属准备度,使家属在促进患者平稳渡过过渡期起到积极作用。

  • 标签: 过渡期护理 ICU 家属准备度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索重症脑卒中患者ICU过渡期主要照顾者的内心体验,为构建ICU过渡期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模式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法中的现象学理论,拟定半结构化访谈提纲,对8名ICU过渡期患者的主要照顾者进行质性访谈,采用Colaizzi七步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共提炼出3个主题:转出期望与迁移应激并存;感知医疗环境及护理方式的转变;自我感觉照顾能力不足。 结论 重症脑卒中患者ICU过渡期主要照顾者会产生不良情绪,心理感受和需求应该被关注。

  • 标签: ICU过渡期 重症脑卒中 照顾者 心理体验 质性研究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对COPD患者实施过渡期护理计划对其肺功能及自我护理行为的影响。方法 抽取我院2019年4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COPD患者74例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并将其按照抽签法进行平均分组,其中37例接受基础护理,其余37例接受过渡期护理,分别命名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并对这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的各项肺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过渡期护理 COPD 肺功能 自我护理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范围肝切除术后肝癌患者行过渡性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监护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48例大范围肝切除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进行过渡性ICU监护,分为ICU组(92例)和非ICU组(456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大量腹水、肝功能衰竭、胆漏、感染、出血等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死亡率、住院时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ICU组患者总住院费用明显高于非ICU组[(72 019±24 516)元比(67 002±21 374)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04,P=0.046)。多因素分析显示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是患者术后行过渡性ICU监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过渡性的ICU监护不会降低大范围肝切除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反而会增加患者的医疗费用。

  • 标签: 肝切除术 重症监护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旨在将过渡期护理干预运用于多发性骨髓瘤病人中,并分析其护理效果。方法 本次所选取的104例研究对象均来自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多发性骨髓瘤病人,同时以等分两组形式展开本次研究,观察组病人所接受护理措施为常规护理干预,参照组病人所接受护理措施为过渡期护理。借助统计学相关工具对两组病人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并进行组间对比,根据对比结果判定检验是否有意义,同时判定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后研究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参照组不良反应比观察组显低,观察组有7例,不良反应情况总占比(13.46%),参照组总占比(5.77%),数据对比(P<0.05)。结论 过渡期护理干预应用到多发性骨髓瘤病人中,护理效果突出,促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降低,故此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过渡期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转出普通病房患者过渡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20年6月开始至2021年6月期间从重症监护室转出普通病房的患者33例作为入组成员,分为两组,分别为采用常规基础护理的对照组17例,以及通过过渡性护理干预的观察组16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观察组抑郁、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认可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P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普通病房 过渡性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过渡期护理干预模式在神经内科介入患者心理弹性的影响。方法:本次入组患者为神经内科介入患者,抽取100例,患者均为2018.4-2021.4期间入院,采取抽签分配模式法分为2个组,干预组为患者实施过渡期护理干预模式,一般组应用常规护理,分析评比指标:患者心理弹性评分。结果:干预组患者心理弹性评分与一般组比较明显更高(P<0.05)。结论:神经内科介入患者实施过渡期护理干预模式可提高患者的心理弹性。

  • 标签: 过渡期护理干预 介入术 神经内科 心理弹性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多发伤患者在ICU转至普通病房的过程中接受ICU转出过渡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在我院ICU就诊的100例多发伤患者,根据转入普通病房过程中护理模式的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转科前采取常规健康宣教,转至普通病区时护士间进行常规交接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接受ICU转出过渡护理干预的5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模式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情况、ICU救治时间和住院总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模式满意度达到94.0%,高于对照组的80.0%;不良事件发生仅1例,少于对照组的7例;ICU救治时间和住院总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P<0.05。结论 多发伤患者在ICU转至普通病房的过程中接受ICU转出过渡护理干预,可以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缩短ICU救治时间和住院总时间,使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显著提高。

  • 标签: 多发伤 ICU 转至普通病房 转出过渡护理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脾边缘淋巴瘤的临床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2019年收治的3例表现为脾大、血细胞减少的CD5- CD10- 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过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均为老年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脾大和血细胞减少,均在骨髓或淋巴结中发现CD5- CD10-单克隆B淋巴细胞。综合患者的临床特征、外周血及骨髓形态、免疫表型和遗传学特征,2例患者诊断为脾边缘淋巴瘤,1例患者诊断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结论脾边缘淋巴瘤的诊断需综合临床特征、外周血及骨髓形态、免疫表型和遗传学特征,与其他CD5- CD10-小B细胞淋巴瘤进行仔细鉴别。新一代基因突变高通量检测和表达谱分析有助于不典型疑难病例的精准诊断。

  • 标签: 淋巴瘤,B细胞,边缘区 脾肿瘤 诊断 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