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试图以信息为核心,以文本为依托,从基督信仰的立场出发,以"溶解"说来建立解释的框架。概述利科把文本定义为:"文本就是由书写而固定下来的语言。"到了信息时代,这个定义的局限性立即就显露出来。例如,音像产品对于现代人的生活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它们完全具有文本的作用,甚至是更全面的文本,但它们却被利科的定义排除在文本之外。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文本重新下定义。比语言更基本的是信息,比信息更基本的是符号。符号是信息的载体。就语言、信息、符号所在的序列而言,符号是最基本的。因此,

  • 标签: 宗教文本 解释学 信息时代 基督教 解释者 基本的
  • 简介:萨义德的《东方》(Orientalism)对有着数百年历史、殖民主义共久长的东方作了一次彻底的清算,近年来在西方学术界引起巨大震撼。这一局限于伊斯兰研究的批判,到20世纪90年代在印度研究中也引发了回应。英国德尔比大学的亚洲哲学和比较宗教学教授理查德·金(R:chardKing)在前不久出版的《东方宗教》一书中,就印度中的东方话语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反思和批判。这种反思是当今印度教研究的最新成果。

  • 标签: 印度教 东方学话语 历史发展 宗教信仰 文化批判
  • 简介: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着的"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性不足"等问题,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概论"课程组多年以来积极探索"导客为主"教学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教学实效性。"导客为主"教学模式的宗旨是以教导、化;基本理念是教师实现"四个转变",即自觉地由"讲授者"向"引导者"转变,引导教学活动的中心由"教师如何"向"学生如何"转变,引导学生由"教学对象"向"教学主体"转变,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性学习"向"主动性学习"转变;实施方法是从"听、说、读、写、行"五个方面设置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动耳""动口""动目""动手""动足",其关键是进行考核方式改革。

  • 标签: 思想政治理论课 “导客为主” “主动性学习” “化目为手” 实效性
  • 简介:,亦称相判释,就是对如来教导众生的各种言论进行分门别类,组成体系,并予以解释。南北朝时期,佛典译传既广,经论由之大备,在比较、鉴别、吸收、消化其义理的同时,为突出某一种经典并协调与其它经典之间的矛盾,遂形成了许多种判教学说。这些判教学说就成为天台判教理论得以形成的非常重要的理论准备。

  • 标签: 南北朝 判教 天台判教 教相判释 中国 佛教
  • 简介:白莲是唐宋以来流传民间的秘密宗教组织,佛教的净土宗有一定的历史渊源。本文通过南宋茅子元创立白莲,佛教对白莲的批判,初创时白莲之教义,白莲戒律、组织正统佛教之异同,元代白莲传教,白莲的被禁,以白莲为名的初期造反活动,元末香会、白莲农民大起义之关系等问题的考察,揭示了宋元时期白莲创立传播的历史实况,并就白莲的性质和特点作出独到分析。

  • 标签: 白莲教 茅子元 弥勒信仰 白莲忏堂
  • 简介:无论在艾青的诗中还是在他的人格中,都能看到《圣经》——基督对他的深刻影响。不仅《一个拿撒勒人的死》《病监》《马槽》《播种者》《火把》等诗直接《圣经》或基督有关,就是作为他诗歌主体精神的对苦难的敏感、对光明的追求乃至对祖国的热爱等无不与基督意识相对应,而他那种献身时代

  • 标签: 基督教意识 艾青 深刻影响 耶稣 宗教意识 诗论
  • 简介:郑振铎(1898-1958),字警民,又字铎民,常用笔名有西谛、郭源新等。祖籍福建长乐,出生于浙江温州,是著名的作家、藏书家和社会活动家。郑振铎在青年和中年时期,基督教会所属机构有着一段历史渊源,一些信奉基督的朋友们也有着密切的来往。

  • 标签: 郑振铎 基督教 教会 人际关系 宗教信仰
  • 简介:传统以来谈论智判者,皆只以智分立了“显露”和“秘密”两种“不定”。本文追溯“不定”的源流,指出智对“不定”有多种不同的论述,而且体现了其“圆融”和“观并重”的教学精神,以补传统讲法之不足。

  • 标签: 《大正藏》 “渐” 偏方 金光明经 “顿” 《般若经》
  • 简介:面对现代数字化的办公设备,感到有点束手无策,于是打电话给一位搞电脑软件的朋友,想请她来演示指导一番。她满口答应来帮我,话锋一转,又谈及我遇到意外的车祸后仍然很乐观,心态还是那么好,要是她早就受不了了,所以要问我有什么密诀;并说“你是心理的,提不提供心理咨询?”我说我不专业,但可以尽力而为。于是她就在电话里滔滔不绝地倾诉了她的心理问题,大有当下就要我解决之势。.

  • 标签: 修持 心理咨询 倾诉 朋友 心理问题 打电话
  • 简介:牟宗三先生基于宗密的禅一致论,提出了以慧能禅天台相匹配为最高的新禅一致论,其基础在于以存有论为核心的哲学立场.但牟先生此理论有三点可质疑之处:判标准转移、内之外别传牟式禅一致论之不足.经过质疑之反思,牟先生仅关注佛教义理的判标准被拓展为兼顾佛教义理修行证悟的新标准,并依此判,得出禅宗较之天台宗更为圆融的结论.

  • 标签: 牟宗三 禅教一致 摄禅归教 摄教归禅
  • 简介:本课题旨在探讨中庸基督的关联,尤其是通过它们的对话说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庸合乎理性和德性的思想基督圣经观点的交融,并阐明基督神学中国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一、中庸的源流和合理思想为了廓清几种容易混淆的概念,必须事先说明在此所讲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整体

  • 标签: 中国化 中国基督教 中庸之道 基督教神学 中国文化 天人合一
  • 简介: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今时代主题,基督作为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自然也有当尽的责任和义务。本文主要论述了基督对中国已经作出的贡献,及基督在当今社会中正在发挥的作用。

  • 标签: 上帝 基督教 和谐 博爱 服务 和平
  • 简介:天台宗华严宗是中国佛教最主要的两个以立宗的宗派。智颤在四判释中判《华严经》为“高山顿说”、“圆兼别”,体现出他诸经并尊的融合思路。法藏判《法华经》为“三乘”、“逐机末”、“同一乘”,反映出他为本宗宗经而与天台宗争锋的思想倾向。澄观以《华严》为“顿顿”而《法华》为“渐顿”,湛然判《华严》为迹门“兼权”而《法华》为“超八”之。天台山家山外还就《起信论》的判释及法藏的《义记》展开了争论。两家的判之争最终确立了中国佛教两大教宗并峙的局面。

  • 标签: 天台宗 华严宗 佛教 法藏
  • 简介:作者夏广兴,“人文社科新论丛书”之一,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4月版。本为唐代密教研究的专著。第一章为“唐代密之流播发展”,第二章为“密术”,第三章为“密儒道及唐代佛教诸宗派”,第四章为“密唐代政治文化活”,第五章为“密经典唐代社会生活”,第六章为“密众神菩萨唐代民俗情”,第七章为“密唐五代文学创作”,第八章为“密唐代文化艺术”,第九为“唐五代文学创作对密艺术的吸纳”。

  • 标签: 唐代民俗 社会生活 密教 上海人民出版社 文学创作 文化艺术
  • 简介:序言中国佛教具有被称为判佛教的一面。由于释尊教义未按说法顺序就适时地东传到中国,所以顺序和释尊说法的意义在中国就显得非常必要。中国经过翻译接受时代,至隋唐迎来判论盛行、诸宗成立的时代。虽然宗派在隋朝以前业已成立,却为学问宗,隋以后的各宗大相径庭。净土始于东晋慧远,至隋唐才得以独自展开。本文将就中国净土的展开对日本净土的影响、尤以判论为中心进行阐述。

  • 标签: 净土教 隋唐 日本 中国 序言 佛教
  • 简介:目前,西藏本在印度、尼泊尔建有5座寺庙。1959年,西藏本大师喜饶洛卓率领南木林县曼日寺数十名僧人和一些信教群众流亡到印度,沦落为难民。印度政府将他们安置在库上卢——玛纳里修筑公路,以维持生计。由于食品、气候及居住条件的恶劣,部分本教徒死于疾病,其中包括喜饶洛卓。

  • 标签: 本教 西藏 解释 1959年 信教群众 印度政府
  • 简介:<正>既定的题目不能不令人想起刘小枫著的《拯救逍遥》(上海:三联书店,1988),作者是中国大陆的一位年青学者(当时才三十岁出头),早年熟谙中华文化,后来广阅西方文学,受存在主义的作品,尤其是祈克果(Kierkegaard)及陀思妥耶夫斯基(Doestevyeski)的影响,归依基督

  • 标签: 基督教文化 克果 陀思妥耶夫斯基 三十岁 三联书店 千江有水千江月
  • 简介:本文认为基督伦理是从信仰而来,并详细分析了基督伦理的圣经依据,借此阐发了基督伦理道德构建的重要性,基督伦理道德构建的作用影响,基督伦理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

  • 标签: 基督教伦理 道德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