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40 个结果
  • 简介:中国早期马克主义者所开创的中国马克主义哲学传统是一种马克主义哲学中国化传统,它具有以下鲜明特点:第一,用马克主义哲学改造中国,探索和回答“中国向何处去”这个时代的中心问题;第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克主义哲学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环境;第三,立足中国实际,建构马克主义哲学的中国话语;第四,把对马克主义哲学的研究扩展到人文社会科学各个学科,着力于对马克主义理论的整体研究.自觉继承和发扬中国早期马克主义者所开创的马克主义哲学中国化传统,是实现当代中国马克主义哲学创新的根本前提.这既是中国马克主义哲学创新的重要历史经验,也是从当代中国马克主义哲学创新的本质规定中得出的必然结论.今天,继承和发扬中国早期马克主义者所开创的马克主义哲学中国化传统,以实现中国马克主义哲学创新,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必须正确认识中国早期马克主义者所开创的马克主义哲学中国化传统的重要意义;其次,必须在当代中国马克主义哲学研究中恢复和重建马克主义哲学中国化范式;再次,必须重建马克主义哲学与其他各门人文社会科学的联盟,并由此加强对马克主义理论的整体研究.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
  • 简介:伴随着马克和恩格斯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形成与发展,其价值观也在逐渐形成与发展。马克和恩格斯从现实、具体的"人"出发,认为价值观是在历史中形成的,要受到历史、社会实践的制约;价值的内涵、价值观应该具有历史性、社会性、客观性、阶级性、具体性等特征;价值的实现是现实的,价值观的评判标准是社会实践。因此,对于价值观的分析,我们应该采取历史、阶级和具体的分析方法。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价值观 特点 分析体系
  • 简介:马克主义哲学研究》是武汉大学马克主义哲学研究所主办的专业学术集刊,从2001年创刊至今已连续出版16期,自2007年以来连续三次入选'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重要的学术影响。本刊自2015年起改版,每年出版两期,主要发表有关马克主义哲学的研究论文、评论和学术信息。

  • 标签: 学术信息 引文注释 来稿情况 特约稿件 作者简介 德麟
  • 简介:马克主义公平观是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和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公平思想的积极扬弃,实现了价值性和真理性的有机统一。以马克主义公平观为指导,积极有效地处理好各种社会公平问题,对于我们正确解决改革过程中争论较多的公平效率、公平的发展向度、公平的崇高与务实性等问题有着重要的实践启示意义。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公平观 价值向度 时代问题
  • 简介:观照中国马克主义发展史,中国马克主义主要形成了哲学思维范式、理论实践互动转化范式、学术研究范式、学科建设范式、理论发展范式等范式运行形态。蕴含多维运行形态的中国马克主义科学范式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构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理论整体、实践整体和方法论体系,形成了形式差异、职能不同、意义互补、指向同一的历史逻辑关系。中国马克主义的多维范式运行形态既反映了马克主义中国化的思维模式和实践逻辑,又反映了马克主义针对各国革命问题的科学张力。

  • 标签: 中国马克思主义 科学范式 运行形态
  • 简介:马克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决定了马克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马克主义之所以能够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就是因为它能够与时俱进地回应时代的新挑战,解答实践中的新问题。因此,只有把坚持和发展马克主义统一起来,结合新的实践不断作出新的理论创造,才能使马克主义永葆生机与活力。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与时俱进 理论品质 坚持和发展 生命力
  • 简介:当下国外的马克主义思潮、流派从整体上仍处于一定的热潮当中,学派涌现,学者辈出。中国化马克主义的迅速发展及其与世界马克主义研究相互借鉴和交流的迫切愿望加速了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世界马克主义大会的召开,助推我国对世界范围内马克主义理论研究进展的关注,表明了'国外马克主义研究'学科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较强的发展态势。深化国外马克主义研究,站稳学科立场,保持清晰的学科边界意识,是进行国外马克主义研究最为基本的前提性问题。

  • 标签: 国外马克思主义 基本立场 学科定位
  • 简介:恽代英早期马克主义观具体体现有三:在运用马克主义分析中国社会实际的思考上,注重运用唯物史观对其进行经济分析,得出"舍改造经济制度,无由改造社会"的科学结论;在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的认识问题上,明确提出要实现民族独立必须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思想,对外打倒帝国主义,对内打倒军阀;在中国革命动力的基本问题上,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的革命态度作出了初步判断。这些看法是早期中国共产党人马克主义观的重要理论成就。

  • 标签: 恽代英 早期马克思主义观 新民主主义革命
  • 简介:韩步江、尚庆飞在《南京社会科学)2016年第3期撰文认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不仅很好地理解和掌握了马克主义实践概念内在的阶级属性和民族立场,而且以结构主义方法对马克主义实践概念进行了现实建构。毛泽东的实践概念主要包涵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实践概念 现实建构 毛泽东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结构主义方法
  • 简介:邓小平的马克主义中国化理想是通过社会主义的高度发展实现共产主义,这是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和现实国情的清醒认识和把握,只有这样才能解决中国的贫穷问题和发展问题,才能提供发展所需要的社会稳定和政策稳定。邓小平的马克主义中国化的动力原则是发展生产力和全面改革,邓小平认为要发展生产力必须依靠改革,改革必须是全面的、有轻重缓急的改革。总结经验是邓小平的马克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方法论,邓小平不断把马克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事求是地总结和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的历史经验,以发展的方式不断坚持和完善改革开放的各项政策,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

  • 标签: 邓小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共产主义 生产力发展 全面深化改革
  • 简介:现行马克主义世界观由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创立,即马克主义世界观是恩格斯以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对历史唯物主义进行的解读并凝练成型的一个总体性框架。它的理论内核在风行社会主义国家近一个世纪的哲学教科书中并未被明确和完整地表述过。马克主义世界观是站在“社-资”对立统一基石之上的无产阶级意识形态体系。马克主义世界观、马克主义哲学、无产阶级意识形态体系是一个事物的不同方面,其具有阶级性、科学性和实践性三个主要特征。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恩格斯
  • 简介:本文是哈佛大学历史学教授皮特·E.戈登就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思想史教授加雷·斯特德曼·琼斯(GarethStedmanJones)的新作《卡尔·马克:伟大与幻象》写的一篇书评,刊登在2016年10月23日的《纽约时报》'星期日书评'一栏上,名为《叫他卡尔》(CallHimKarl)。《卡尔·马克:伟大与幻象》英文版共750页,由贝尔纳普出版社和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书评从此传记所采用的新视角出发,明确指出《卡尔·马克:伟大与幻象》一书聚焦于卡尔·马克本人而不是马克主义。文章一开始就引用马克自己说过的一句话来说明很多人对马克马克主义的误读。戈登认为《卡尔·马克:伟大与幻象》一书有很多优点,其中,斯特德曼·琼斯优雅得体的叙事风格能够引领读者(甚至是不熟悉19世纪历史的读者)穿梭于那个时代的政治论争中。他熟稔思想文化史,从而对马克在哲学和经济学方面所创立的思想中的多个主题的表达技巧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他创作了我们这个时代关于马克的最权威的传记。

  • 标签: 卡尔·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 误读 新视角 传记
  • 简介:马克主义中国化主线,是马克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基本理论范畴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马克主义中国化的主线就是将马克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相结合。它是反映马克主义本质特征的基本原则,是中国共产党深入总结马克主义中国化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也是继续推进马克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求。深入研究马克主义中国化主线问题,有助于深化马克主义中国化研究二级学科的基本理论问题以及整个马克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基础理论的研究,并为学科发展和队伍建设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主线
  • 简介:延安时期的中国共产党已经成熟,总结了大革命以来的经验教训,有了自身建设的宝贵经验。首先中国共产党总结了两次挫折和两次胜利的经验教训。毛泽东指出:“从党的建立到抗日时期,中间有北伐战争和十年土地革命战争。我们经过了两次胜利,两次失败。北伐战争战争胜利了,但是到1927年,革命遭到了失败。土地革命战争曾经取得了胜利很大的胜利,红军发展到30万人,后来又遭到挫折。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延安时期 理论创新 土地革命战争 中国共产党 北伐战争
  • 简介:推进马克主义发展史研究的路径之一,是深化马克主义发展史的研究主题,即深层次地发掘马克主义发展史研究主题。这个发掘可以从以下三个向度进行:马克主义发展史学科理论和范畴体系向度、超越马克主义发展史基础理论向度、对马克主义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现象向度。发掘与建构是同一个过程。理论研究的主题既是实践建构的结果,又是理论建构的结果。一些看似纯粹理论性的主题其实都有历史内涵,都应该被放到历史中去认识。对马克主义的每一个命题、结论和原理的认识都应如此。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研究主题 深度发掘
  • 简介:马克主义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个整体是一种构成性和生成性整体,而不是一种不含任何元素的、不可分解为部分的抽象的、绝对的整体。这就决定了从研究的方法论来看,对马克主义既要进行宏观的整体性研究,又要进行微观的组成部分的研究,要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要做到研究内容或对象的全面性、研究视角的多维性、研究方法的多样性、研究路径的综合性,并且这几个方面的研究都要以整体性为指导。如果不对马克主义的组成部分进行微观研究,就整体而研究整体,我们就无法深入理解和具体把握马克主义的整体性,整体性研究就会流于空泛;而如果不在整体性原则的指导下进行微观研究,我们就无法准确地理解马克主义不同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及其所体现的整体性特征,也就无法全面地理解马克主义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整体性 研究 方法论
  • 简介:马克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对马克主义的信仰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针对林彪、'四人帮'等将毛泽东思想与马克主义割裂开来、歪曲毛泽东思想的行径,邓小平提出要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主义和毛泽东思想;针对现实的中国社会与马克主义设想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差别,邓小平提出要把马克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针对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社会主义运动遭受巨大挫折,邓小平提出马克主义是打不倒的,重新树立对马克主义的信心;针对未来的发展,邓小平提出要创造性地发展马克主义。由此构成了邓小平坚持与发展马克主义的思想脉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邓小平理论。考察邓小平对马克主义的坚持与发展,其重要意义在于:马克主义这把刀子不能丢,必须坚持马克主义指导下的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既不是修正主义,也不是传统马克主义,它是当代中国的马克主义,我们要有高度的自信来坚持和发展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不意味着它本身就是一个完善无缺的体系,我们必须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

  • 标签: 邓小平 马克思主义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改革发展
  • 简介:目前,马克主义政治哲学在中西学术界都已取得了突出的理论成果,成为当仁不让的显学。学者们围绕'马克主义政治哲学'所进行的积极思考和探究,既推动了马克主义哲学自身理论范式的转换,也为广义政治哲学的研究增补了新的理论视界和学术资源。不过,由于种种原因,中西学术界的马克主义政治哲学研究都在一些重大的、基础性的、原则性的理论问题上,留有进一步探索的开阔地域和广阔空间。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政治哲学 历史开展 学术问题
  • 简介:马克主义关于人类本质和文化现象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心理学探索文化差异问题有借鉴意义。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理论、列昂捷夫的活动理论,以及经济方式影响文化差异的实证研究中,都能发现马克主义的价值所在。目前从马克主义视角对文化心理学进行的研究几乎为空白,未来在解释文化的影响因素以及增强理论批判性时可借鉴马克主义的理论观点。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文化历史理论 活动理论 文化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