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4 个结果
  • 简介:产生免疫原性的残基都是位于蛋白表面的暴露残基,为了消除抗体对人的免疫原性,利用表面再塑方法对本室克隆的抗人纤维蛋白抗体单链Fv片断进行了人源化分子设计。首先确定了及人Fv表面残基,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与人Fv间表面残基的差异,将有差异的表面残基换成人的。提出了残基最高频率人源化及最相似链人源化两种人源化方案。人源化后抗人纤维蛋白抗体单链Fv的结构经Profile-3D验证是合理的,置换的表面残基溶液可及性未变,且未影响CDRs的结构,应不会影响与纤维蛋白的亲和力,为抗体人源化实验研究奠定了基础。

  • 标签: 单克隆抗体 人源化 表面再塑 分子设计
  • 简介:目的:探讨以胚成纤维细胞为饲养层分离、培养鸡胚胎生殖细胞的方法和条件。方法:分离、培养12.5~13.5d胚成纤维细胞。分离孵化5.5d鸡胚原始生殖细胞,原代培养时不使用饲养层,与性腺基质细胞共培养;继代培养时将其置于胚成纤维细胞饲养层上,在含生长因子、分化抑制因子的培养体系中培养胚胎生殖细胞。结果:胚成纤维细胞可连续传代18代以上(4个月),3~15代细胞可以用作饲养层细胞。分离的鸡胚胎生殖细胞在饲养层上可增殖形成典型胚胎生殖细胞集落,并能连续在体外培养超过9代。集落未分化标志高碘酸希夫反应(PAS)呈强阳性,体外分化实验表明胚胎生殖细胞具有多能性。结论:用胚成纤维细胞作为饲养层能获得可连续增殖的胚胎生殖细胞。

  • 标签: 胚胎生殖细胞 鼠胚成纤维细胞 细胞培养
  • 简介:用Biosym公司开发的计算机辅助分子设计系统模建了抗人纤维蛋白抗体Fv片断的三维结构。Fv是由重链可变区(Vh)和轻链可变区(Vl)两个结构域组成的具有抗原结合能力的最小抗体片断。先分别模建了Vh和Vl两个结构域,然后搭建出Fv片断的整体三维结构,并对模建的结构进行了分子力学和动力学优化。对结构的合理性验证显示模建结构是合理的。本研究为抗人纤维蛋白抗体Fv片断的人源化的分子设计打下了基础。

  • 标签: 计算机辅助分子设计 同源模建 抗体Fv片断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音乐刺激孕对子代大脑功能的影响效果,为促进实验动物的福利以及音乐胎教的应用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ofScience、CochraneLibrary、万方、维普、中国知网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全面收集有关音乐刺激孕对子代大脑功能影响效果的研究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6年4月2日。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文献、评价文献质量和提取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定性描述。结果共纳入7篇实验研究,4篇中文,3篇英文。研究对象均为大鼠,其中5项研究采用Wistar大鼠,2项研究采用SD大鼠。音乐材料涉及舒适音乐、古典音乐、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干预周期为妊娠期至分娩期前后不等。研究结果显示:孕期音乐刺激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子代大鼠的大脑神经发生,提高空间记忆能力,但对某些功能性受体的表达影响不显著。结论适宜的音乐可以促进子代大鼠大脑功能的发展。

  • 标签: 音乐 孕鼠 仔鼠 大脑功能
  • 简介:前列腺癌模型是研究前列腺癌的重要工具,目前常见以下4类:自发和诱发模型,异种移植模型,转基因模型和基因敲除模型。简要综述了前列腺癌模型的研究进展。

  • 标签: 前列腺癌 鼠模型 异种移植 基因敲除
  • 简介:目的:研究羟苯磺酸钙对小鼠肾间质纤维化、Ⅰ胶原表达的影响。方法:将C57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n=4)、肾间质纤维化模型组(UUO组,n=5)及羟苯磺酸钙治疗组(CDT组,n=4);采用单侧输尿管梗阻制备肾间质纤维化模型,CDT组给予羟苯磺酸钙灌胃、Sham组和UUO组给予双蒸水灌胃;采用HE染色、Masson染色、免疫组化、实时定量PCR以及蛋白免疫印迹观察单侧输尿管梗阻术后14d小鼠术侧肾脏的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和Ⅰ胶原表达情况。结果:与Sham组比较,UUO组小鼠术后14d术侧肾脏肾发生显著肾间质纤维化,Ⅰ胶原表达显著增强(Ⅰ胶原基因相对表达量:Sham组:1.00000,UUO组:114.92289,P〈0.0001)。与UUO组比较,CDT组小鼠术后14d术侧肾间质纤维化程度显著减轻,Ⅰ胶原表达显著减弱(Ⅰ胶原基因相对表达量:UUO组:114.92289,CDT组:45.33516,P〈0.005)。结论:羟苯磺酸钙通过抑制小鼠肾间质Ⅰ胶原表达从而减轻单侧输尿管结扎小鼠肾间质纤维化。

  • 标签: 羟苯磺酸钙 肾间质纤维化 Ⅰ型胶原
  • 简介:柏拉图:为了追求更高的善。亚里士多德:为了发挥潜能。爱因斯坦:究竟是过马路,或是马路过,取决于你的参考坐标。

  • 标签: 马路 亚里士多德 爱因斯坦 柏拉图
  • 简介:菌物已成为膳食纤维开发和利用的新的潜在资源。为了进一步开发和利用菌物中的膳食纤维资源,作者对目前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包括膳食纤维的概念、生理活性和分析方法、及菌物中膳食纤维的化学组成、开发利用等方面内容。

  • 标签: 膳食纤维 菌物 生理活性 化学组成
  • 简介:Presenilin1(PS1)的突变是早发家族性老年痴呆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对于PS1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表明,PS1作为一种多次跨膜并具有γ-secretase活性的蛋白酶,很可能参与众多的细胞信号传导通路,影响细胞分化和调亡、组织及个体的发育等等。但对于PS1的精细结构和功能目前了解甚少,为探讨PS1的精细结构和功能,本研究构建了PS1-GFP融合蛋白表达载体。方法:我们设计了扩增PS1的cDNA全长的引物,以C57BL/6小鼠9天胚的RNA为模板,利用RT-PCR的方法从C57BL/6小鼠9天胚中获得PS1的cDNA,经测序确认后,将其克隆到pMD18-TVector中。设计引物:上游5’-GCCGAATTCTATGACAGAGATACCTGCACC-3’;下游5’-GAAGGATCCGATATAAAACTGATGGAATGC-3’,上游含有EcoRI酶切位点,下游含有BamHI酶切位点。利用高保真DNA聚合酶通过PCR方法将pMD18-T-PS1质粒中的PS1基因亚克隆到pEGFP-C1载体中,获得pEGFP-C1-PS1融合蛋白表达载体,然后利用EcoRI和BamHI从pEGFP-C1-PS1融...

  • 标签: PS1基因 绿色荧光蛋白 融合蛋白 小鼠
  • 简介:菌物已成为膳食纤维开发和利用的新的潜在资源。为了进一步开发和利用菌物中的膳食纤维资源,作者对目前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包括膳食纤维的概念、生理活性和分析方法、及菌物中膳食纤维的化学组成、开发利用等方面内容。

  • 标签: 膳食纤维 菌物
  • 简介:目的:探讨PCR技术在肺支原体检测中的应用,希望能建立一种可行、快速、敏感的检测方法。方法使用支原体通用引物及肺支原体特异性引物对14份大鼠喉气管拭子洗液和拭子支原体培养液进行PCR扩增,2%琼脂糖电泳鉴定。另设M53和ATCC19612二株标准肺支原体菌株作阳性对照。结果通用引物对大鼠喉气管拭子洗液检出率8/14,拭子支原体培养液检出率14/14,肺支原体特异引物FCR扩增对大鼠喉气管拭子洗液检出率0/14,拭子原体培养液3/14。通用引物扩增M53和ATCC19612二株标准株均呈现阳性,而肺支原体特异引物扩增M53和ATCC19612,只有M53呈现阳性。结论PCR通用引物检测比普通分离培养省时省力,而我们采用国外某学者认为对肺支原体有特异性的引物,是否可用于肺支原体的特异性PCR检查仍需进一步探讨。

  • 标签: 鼠肺 支原体检测 气管 检出率 大鼠 通用引物
  • 简介:目的:从海洋来源的铜绿假单胞菌中筛选多株具有李糖脂合成能力的菌株。方法:以9株分离自不同海洋环境的铜绿假单胞菌为研究对象,考察并比较其发酵合成李糖脂生物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产量和产物成分的差异,扩增并比对合成途径中的关键基因。结果:9株菌的发酵产物均具有表面活性,其中菌株1A01151发酵液的表面活性最强,表面张力值可降低至28mN/m;9株菌的基因组中均含有李糖脂合成途径中关键基因rhlAB和rhlC,都具有合成单、双李糖脂的能力;菌株1A01151和1A00364的发酵产量最高(2.69g/L),产物经LC-MS/MS检测,所合成的李糖脂同系物组分不同,双糖双脂的含量最高(1A01151:75.96%;1A00364:61.01%)。结论:海洋来源的铜绿假单胞菌是具有李糖脂高产潜力的菌株,可用于合成性能不同、组成多样的李糖脂生物表面活性剂。

  • 标签: 鼠李糖脂 生物表面活性剂 铜绿假单胞菌 双糖双脂
  • 简介:目的研究PM(2.5)对雌性大鼠生殖内分泌激素水平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30只雌随机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低剂量PM(2.5)组(1.5mg/kg)和高剂量PM(2.5)组(37.5mg/kg)。PM(2.5)暴露10d,采集孕前血液后合笼,妊娠第19天时,处死大鼠,采集并分离血清,用ELISA试剂盒测定妊娠前后血清中雌二醇(estradiol,E2)、孕酮(progesterone,PRO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chorionicgonadotropin,CG)、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hormone,LH)和促卵泡生成素(follicle-stimulatinghormone,FSH)激素水平;剖宫观察胎情况。结果对照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活胎率分别为90.77%、59.49%和60.27%。与对照组相比,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胎的活胎率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PM(2.5)能够明显降低各暴露组雌妊娠前后血中E2、PROG、CG和LH水平(P〈0.05)。与对照组相比,低剂量PM(2.5)暴露组雌妊娠前血中FSH变化不明显(P〉0.05),但高剂量组血中FSH明显降低(P〈0.05)。结论PM(2.5)可能通过影响内分泌激素分泌水平而影响妊娠结局。

  • 标签: PM2.5 激素 妊娠结局 大鼠
  • 简介:目的探明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调控哺乳动物生殖生理机制。方法用4IUPMSG分别处理出生第5天、第10天、第15天和第21天幼鼠,观察其对卵巢和子宫发育的影响。结果(1)PMSG处理后,出生第15天幼鼠的卵巢指数(33.08%)与对照组(27.16%)间差异显著(P〈0.05);(2)PMSG处理后,第5天、10天和第15天幼鼠的初级卵泡和有腔卵泡相对数量与对照相比无差异,而21d处理组次级卵泡相对数量显著增加;(3)虽然出生后10d前的幼鼠子宫对PMSG的反应较弱,但是,PMSG对出生后15-21d幼鼠子宫重量指数、子宫肌层和子宫内膜层厚度发育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对子宫腺体数量增加无影响。结论PMSG对幼鼠卵巢的发育无明显影响;PMSG对出生后第15天前后的子宫发挥作用,而且其作用随着出生日龄的增加而增强。

  • 标签: PMSG 雌性幼鼠 卵巢 子宫
  • 简介:目的建立实验大小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快速检测方法--PCR法.方法根据已公布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热核酸酶nuc基因的序列,设计并合成一对特异性的引物,利用PCR技术扩增nuc基因片段.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其他非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抽提的DNA进行扩增.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PCR产物出现668bp的特异性DNA扩增片段,而其他非金黄色葡萄球菌未出现扩增片段,证实了合成的引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特异性.将抽提的金黄色葡萄球菌DNA进行系列稀释,测定此PCR体系的敏感性,结果显示,该PCR体系能检出3pg金黄色葡萄球菌DNA,且从抽提DNA到PCR扩增及电泳结束仅需4h.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扩增耐热核酸酶nuc基因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PCR方法,具有快速、可靠、敏感和特异的特点,可用于临床样品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时的检测,适合应用于实验大小鼠的监测.

  • 标签: 大鼠 小鼠 葡萄球菌 金黄色 聚合酶链反应 j诊断技术
  • 简介:目的探讨性别和年龄因素对封闭群草原兔尾正常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利用雅培(AEROSET)全自动血液生化测定仪对雄性组,雌性组,1月龄-2月龄组和24月龄组封闭群草原兔尾的23项血液正常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两年龄组各指标间以及两性别组各指标间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本实验中封闭群草原兔尾的性别因素和年龄(1月龄-2月龄年龄段和24月龄年龄段)因素对测定的23项正常血液生化指标没有显著影响。

  • 标签: 动物模型 年龄 性别因素 封闭群 草原兔尾鼠 正常血液生化指标
  • 简介:目的:研究腺病毒介导的小鼠Mig基因对BALB/c裸肾细胞癌的抗肿瘤效果,探讨肾细胞癌治疗的新途径。方法:利用786-O肾癌细胞皮下注射BALB/c裸建立肾细胞癌模型,应用携带Mig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Mig)直接进行瘤内注射治疗,观察裸皮下肿瘤生长情况和荷瘤裸的生存期;用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检测CTL和NK的杀伤活性。结果:Mig基因能显著抑制荷瘤裸皮下肿瘤的生长,并使生存期明显延长,还能显著增强脾细胞NK和CTL杀伤活性。结论:重组腺病毒Ad-Mig基因对肾细胞癌有显著治疗效果。

  • 标签: 重组腺病毒Ad-Mig 肾细胞癌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NK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食管鳞癌组织中神经纤维的分布情况。方法:应用免疫组化ABC法,探查手术切除的食管鳞癌组织里S100及GAP-43阳性神经纤维的分布情况,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相对于正常组织,食管鳞癌组织中存在相当数量的S100及GAP-43阳性神经纤维(束)不规则地分布于肿瘤细胞之间,且S100阳性纤维密度大于GAP-43阳性纤维密度;统计分析显示肿瘤组织中纤维密度与患者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相关。结论:食管鳞癌组织中确实存在神经纤维分布,并对肿瘤发展起一定作用。

  • 标签: 食管鳞癌 神经纤维 GAP-43 免疫组化
  • 简介:对活体肾脏局部分散的血清蛋白进行免疫组化分析通常很难用传统的方法来实现。为此,日本Yamanashi大学的ZhouD等人创造了体内冷冻技术(invivocryotechnique)。他们使用该技术结合冷冻置换法,检测了牛血清蛋白(bovineserumalbumin,BSA)过载肾脏中的血清蛋白,并与传统方法获得的数据进行了对比。他们每天给小鼠注射BSA,连续2天,小鼠出现明显的蛋白尿,并可在其肾脏的Bowman’s间隙和肾小管观察到免疫组化方法定位的BSA,这些部分也可以观察到其它内源性小鼠血清蛋白。

  • 标签: 免疫组化方法 牛血清蛋白 冷冻技术 小鼠 肾脏 过载
  • 简介:单克隆抗体(单抗)因其专一性、高效价、低耐药性等显著优势,已成为生物制药业行业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并成功用于治疗多种癌症、自身免疫病和其他疾病等。从最初的源性单抗发展至现今的全人源单抗,新的制备技术不断涌现,如单细胞分选和测序技术等。同时,通过改变全人源单抗的糖基化水平、优化单抗亲和力成熟技术等,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其稳定性、亲和力。目前,全人源单抗的疗效和安全性仍受到行业关注,也面临很多挑战,如何平衡在降低其免疫原性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其亲和力等,仍寄希望于新的技术或策略。

  • 标签: 鼠源 全人源 单克隆抗体 糖基化 单细胞分选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