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文心雕龙》和《诗品》,都是产生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可以说它们是文论舞台上的双子星。两书作者刘勰和钟嵘都对四诗和五诗表达了自己的看法。钟嵘对五诗很推崇,对四诗却贬抑;刘勰则在叙述四诗、五诗的发展中着重讲了五诗的发展。笔者通过对两部作品的相关分析,可以初步观察到四诗、五诗的发展概况。

  • 标签: 《文心雕龙》 《诗品》 四言诗 五言诗
  • 简介:所谓意之辨也就是关于语言,文字与思维,思想的关系问题的辩论,是探讨语言文字能否表达人们的思想的辩论。有关意关系的讨论在先秦早已有之,对其讨论最为激烈,并形成一定流派的是在魏晋时期。意之辨既涉及认识论的问题,也涉及方法论的问题,学界研究魏晋意之辨的著作和文章颇丰,但这些研究大多是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语言哲学,解释学,逻辑学,历史学的角度等方面入手。从魏晋意观的层次方面来探讨,按照内在逻辑划分为三个层次:形下的意观;形上的意观和形上形下融通的意观。

  • 标签: 魏晋时期 言意观 层次
  • 简介:明代晚期著名短篇小说集“三”当中所塑造的商人形象有了许多新特点:作品通过对商人吃苦耐劳、艰苦创业的经商道路,重义逐利、利欲并重的经营理念,诚信善良、公平厚道的商业道德,知情识趣、恩爱敬重的婚恋观念,真诚友善、同舟共济的友朋关系等的讲述,为文学史塑造了正面的、全新的商人形象。“三”当中全新商人形象的出现,有多方面的原因。

  • 标签: “三言” 商人形象 商业道德
  • 简介:现代秘书需要具备广博的知识、良好的素养、多方面的能力,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要求。而在其中,秘书的表达能力最为重要。秘书人员表达能力的好坏代表了单位的工作水平,所以秘书在工作中要注意口语表达的艺术。

  • 标签: 秘书 表达 能力
  • 简介:《白棉花》将视野定格在具有历史意义的小有名气的产棉县山东高密县,塑造了方碧玉这一性格鲜明具有悲剧意蕴的女性形象。一方面她是包办婚姻的受害者,另一方面她也是一位追求爱情、追求独立、反抗权威的殉道者。

  • 标签: 《白棉花》 方碧玉 悲剧形象
  • 简介:的缺失性童年经验里有饥饿,有孤独,有暴力。他通过自己创作出的儿童形象延伸自我、确立自我,以达到精神健康、自我救赎的目的,这正是文学治疗的作用。文章从文学治疗的角度入手探讨莫笔下的儿童形象,透析其通过“宣泄”与“幻想”达到内心平衡的文学秘密。

  • 标签: 莫言 缺失性童年 文学创作 文学治疗
  • 简介:基于Austin的言语行为三分说,提出增加前行为的四分说,将前行为定义为交际目的形成后、说话行为进行前的以谋事行为。指出言前行为的实施围绕交际目的一个中心展开,并兼顾效果、效率两个原则。最后分别结合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和关联理论等例证言前行为理论对语言使用的解释力。

  • 标签: 言前行为 言语行为理论 间接言语行为理论 合作原则 礼貌原则 关联理论
  • 简介:明代通俗文学作家冯梦龙思想上受正统的儒家影响,创作也受到晚明李挚和王阳明哲学思潮的濡染和市民阶层思想的影响。但由于晚明社会佛教中国化和道教的成熟,也由于历史上佛道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学内容及艺术形式的影响,使得冯氏的"三"也体现出了佛道教义、情境、形象的影响痕迹,它构成或影响了"三"中许多篇目的情节内容,成为"情教"的手段,有些篇目也直接宣传了佛道哲理。

  • 标签: “三言” 佛道思想 影响
  • 简介:的小说《红高粱》在文坛上实属一部极具文学价值的作品,小说中许多场景和故事情节都深深地烙在人们脑海里而被铭记,这也是《红高粱》在具有极高文学价值之外的又一成功之处——运用了准确、有效的叙事传播策略,通过从创作构思到创作形式再到具体情节表现上传播策略和媒介化视角的运用,让《红高粱》在广大传播对象和文学领域中获得高度认可。

  • 标签: 《红高粱》 叙事 传播 媒介
  • 简介:小说运用充满狂欢色彩的民间话语修辞而独树一帜,以狂欢化话语来展现民间精神强烈的反叛性和对自由生命形态的追求,来拆解历史和现实,并力求凸现出历史寓言与文化的象征蕴含。

  • 标签: 莫言小说 民间修辞 狂欢
  • 简介:的长篇小说《生死疲劳》是对他叙事艺术的全面总结。在该小说中,叙事视角的自由转换、元小说叙事等多种典型特点都有所彰显。文章以《生死疲劳》为线索,主要分析莫小说中的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并探究各个手法在莫的"文学王国"中的初显、成熟运用和不同文本中所展现的具体变化。

  • 标签: 《生死疲劳》 莫言 视角 结构
  • 简介:文学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的转换艺术,而且是两种文化的转换.两种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决定了文学作品翻译的不可译性,因此,翻译过程中补偿手段必不可少.但是补偿也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必须尊重原作者,不能曲解作者的意图,或是任意增减原文信息,出现“超额翻译”和“欠额翻译”.文学翻译补偿原则的研究对于译者在翻译文学作品时使用补偿手段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 标签: 文学翻译 不可译性 翻译补偿原则 《檀香刑》
  • 简介:作为中国当代文学领域极具影响力的作家,在小说中塑造了大量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描绘了为正史所遮蔽的真实的中国民间社会形态。通过剖析莫小说中充满蓬勃生命力的民间社会及优根性与劣根性并存的人物形象,探讨莫"作为老百姓的写作"的文学立场,挖掘莫小说在当前对外传播与交流背景下对于中国形象建构的价值所在。

  • 标签: 中国形象 莫言 民间 优根性 劣根性
  • 简介:不可否认,一直到今日,谢赫“六法”都是引领中国画创作与批评的思维域。“六法”何以有如此魅力与意义在于它整个思路均穿越着玄学,作为玄学后期的著作,它同时定格了玄学依然的生命力与困惑。

  • 标签: 落点 切入 写实 问题域
  • 简介:生于一个特殊的年代,童年坎坷的经历在他心中烙下了深刻的印记。有两种创伤经验潜藏在他的意识中:一是关于母亲受难的创伤经验(包括生育、饥饿和病痛三个方面),主要体现在他的长篇小说《丰乳肥臀》的创作中;二是关于被误解的创伤经验,主要体现在他的短篇小说《拇指铐》的创作中。莫将上述两种创伤经验通过创作的方式进行了升华,最终在创作理想与现实中找到平衡点。

  • 标签: 创伤的经验 莫言 丰乳肥臀 拇指铐
  • 简介:翻译伦理是翻译中的重要理论之一,首先由安托瓦纳·贝尔曼提出.近年来,中外翻译学界对中文原著的翻译热忱颇见高涨,然而多数翻译作品往往因过分苛求被西方读者认可而与原著大相径庭.本文通过对中国著名作家莫的小说《红高粱》及其英文译本RedSorghum的比较分析,弄清楚译者葛浩文的译文中是否合理地运用了译介伦理的思想,从而达到翻译忠实性与读者可读性的统一.希望为伦理角度的翻译理论注入新的活力,为译者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红高粱 翻译伦理 忠实伦理 译者责任问题 可读性
  • 简介:冯梦龙编的"三"中,以《吴衙内邻舟赴约》与《宿香亭张浩遇莺莺》这两篇爱情小说的预兆梦描写最为典型,其详细完整、切合实际、相互对照的梦境描写方式,对整篇小说的叙事效果产生重要的作用,也奠定了冯梦龙预兆梦描写在小说史上的地位与意义。

  • 标签: 冯梦龙 “三言” 预兆梦 描写特点 叙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