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侗族拥有悠久的纺织历史,直到现在,在许多侗族聚居区,大部分女性仍然穿着或保存着本民族传统服饰,而男性则很少穿着传统服饰,基本穿着汉装。笔者对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高增乡小黄村侗族服饰进行了深入调查。通过分析,认为小黄村侗族服饰是男女两性身份的标识,它象征着个体扮演的不同角色、承担的不同责任和义务,也包括社会对男女两性的行为要求、评价标准等多方面内容。

  • 标签: 社会性别 侗族 小黄村 服饰文化
  • 简介:湘西侗族刺绣作为民族艺术中的一枝奇葩,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它历史源远流长,题材广泛,色彩艳丽,构图讲究,工艺精湛,寓意丰富,呈现出侗家人质朴的审美情趣和浪漫的艺术风格。本文主要从湘西侗绣的历史、工艺的艺术性以及侗绣的多神崇拜来分析侗族刺绣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

  • 标签: 湘西侗族 刺绣 艺术性 多神崇拜
  • 简介:一、引言侗族来源于秦汉时期的“骆越”,主要分布在湘、黔、桂三省(区)交界地区。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侗族人口数为287.99万多人。自古以来,侗族就有本民族特色的歌舞,其中,“多耶”是最普遍的一种。“多耶”原称qot(“确、错”意思为“跳”1,后因歌唱时多用“yeeh”作衬词,才被叫做“耶”;其演唱活动侗语称为dosyeeh,汉译为“多耶”(“多也”、“哆耶”),意译为“踩歌堂”。

  • 标签: 侗族文化 全国人口普查 2010年 “骆越” 秦汉时期 民族特色
  • 简介:侗族,是中国南方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之一,在长时间的劳动生产中,勤劳俭朴的侗族人民形成了自己独具地方特色的民族音乐文化。侗族民歌作为侗族音乐形态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以其多样的形式、优美的曲调、丰富的内涵在我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中展现着独特的魅力。因地域差异,侗族又分南侗和北侗。本文主要从南北侗族民歌的具体类型进行阐述,以及在调式调性、和声曲式、节奏节拍等角度上,对二者的风格特点作出简单的分析。

  • 标签: 南侗 北侗 民歌 特点
  • 简介:侗族传统上装主要类型有贯首式、长袍式、对襟式、斜襟式、大襟式和琵琶襟式。男装以对襟式为主,女装则涵盖所有类型。传统下装的主要类型有裙装和裤装。各种类型虽有不同渊源,但共同凝聚成鲜明的侗族风格,具有丰富的文化特征。侗族传统服饰是典型的农耕文化符号,体现了以人为本的造物思想、朴拙科学的服装工学与尚美实用的民间美术观念,是侗族身份的标识、审美观的载体,也是侗女勤劳的象征,亦是传统服饰的博物馆。

  • 标签: 侗族 服装 类型 特征
  • 简介:每一个地名都是人们对在地理环境中具有特定位置、范围及形态特征的地方所共同约定俗成的语言符号。侗语地名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它的命名方式一般为:通名+专名的二元顺行语序结构。其中,汉译地名、侗语地名的语义源流等问题需要从认知语义学视角加以探讨。

  • 标签: 侗语地名 命名分类 语义特征
  • 简介:工具性象征符号是与关键性象征符号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一种符号类型。虽然在意义的浓缩程度上不及关键性象征符号,可是工具性象征符号也在局部范围或者阶段性环节中发挥着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以侗族传统民居为阐释对象,深刻解读了侗族传统民居中四种重要的工具性象征符号——中柱、瓜柱、大门、主门背后隐含的象征意涵,对推动象征符号理论的实践应用也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 标签: 侗族传统民居 工具性象征符号 中柱 瓜柱 大门 主门
  • 简介:春节时到侗族地区旅行,实在是一件再美好不过的事情。节日里到处是独特有趣的民俗活动,既隆重欢愉,又高雅自然,跟城市里单调乏味的吃喝请客完全不同。2014年春节,我在故乡老家过完年三十夜之后,于正月初一一大早带着家人驱车前往黎平、榕江、从江等侗乡行游。我们先是来到榕江县的栽麻乡,这一带是侗族传统文化保持最完好的地区之一,也是最注重春节习俗的侗族地区之一。节日期间,几乎村村寨寨都有民俗表演活动。

  • 标签: 侗族春节 民俗活动 麻乡 单调乏味 表演活动 侗乡
  • 简介:摘要随着文化的交融,侗族作为传统村落不断被外来文化所冲击,信仰作为最高层面的信念,具有较强的凝聚作用,要使侗族村落焕发生机,就要重拾侗族村民的传统。鉴于侗族信仰的多样性,本文主要通过对侗寨的信仰来讨论信仰的凝聚作用并以此来探讨这种凝聚力对于村落保护的指导价值。

  • 标签: 侗寨信仰 凝聚力 村落保护
  • 简介:侗族鼓楼是黔湘桂交界地区极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遗存。从生存论哲学和文化发生学角度来考察,侗族鼓楼的起源与侗族先民的原始信仰有关。鼓楼是侗族人民杉树崇拜的集体表象在建筑上的投射,反映了侗族先民天人交融、人树互渗的生态伦理。这一过程正是老子"人法地"思想的生动展示,极富学理意义。基于"人法地"深入探讨侗族鼓楼的生态伦理及其审美意境,对于传承地域民族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启示和警示意义。

  • 标签: 人法地 侗族鼓楼 生态伦理 审美意境 杉树 集体表象
  • 简介:文章以阿玛蒂亚森的可行能力理论为视角,首先论述了社会保障与反贫困之间的关系,提出在反贫困过程中,农村社会保障能够有效提升贫困人口的可行能力,从而作用于反贫困的实现。其次分析黔东南州农村社会保障的现状,对农村社会保障的三个方面进行系统的分析,指出提升可行能力的重要性;最后在可行能力视角下针对黔东南州农村社会保障中存在的困难及不足提出建设性意见。

  • 标签: 可行能力理论 民族地区 农村社会保障 反贫困
  • 简介:洁净表达不仅仅是一种心理感受,而且是人类对秩序结构的一种追求,以"洁"与"不洁"所构建的分类准则也可以成为判断秩序结构是否良好的一个参考标准。然而,洁净的空间经常面临来自不洁之物有意或无意的威胁,因此采取一定的措施来预防或者消解这种威胁也就成为许多民族传统上追求良好秩序结构的一种外显形式。侗族传统民居场域空间内也存在类似的洁净诉求,并且主要通过两种形式——净化与禳解表达出来。虽然两种形式在目的、内涵、仪式过程等方面都有差异,可是它们却共同构成了维持一个完整的洁净民居空间所需的行动策略,体现了侗族对秩序结构的美好愿望。

  • 标签: 侗族 传统民居 净化 禳解 洁净
  • 简介:西南地区为我国少数民族的主要聚集区。其少数民族村寨由于大多地处偏远地区,在长时期的历史进程中往往保存较完整且具有十分鲜明的地方特色,通常也是少数民族文化的体现和结晶。因此研究少数民族村寨对保护少数民族生产生活的空间以及传承其民族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的保护研究多从民俗文化、旅游开发和社会组织结构的角度出发,而很少从村寨布局和空间形态的角度进行深入具体的研究。本文以我国西南地区黔东南肇兴侗寨为例,通过从选址、空间形态、道路结构和公共空间等方面探讨侗族村寨空间形态的特征及构成规律,并从自然、社会、文化等方面探讨其空间形态的戍因,以期为侗寨的保护与开发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 标签: 黔东南 肇兴 侗族村寨 空间形态
  • 简介:本文从旅游开发和文化保护两个角度对民族地区文化发展、旅游开发的客观规律进行系统分析,真实记录皇都侗族文化村居民的经济生活条件是否因旅游而逐渐得以改善。同时本文结合民族学相关理念,分析当地发展旅游的可行性因素,针对文化保护与传承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一系列特点及问题,提出最适宜当地发展的旅游开发与文化保护协调发展路径,通过对民族地区的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进行分类保护、恰当利用的方式,试图化解皇都侗族文化村旅游开发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保护之间的矛盾,共同推进皇都侗族文化村的现代化发展,最终达到提高皇都侗族文化村各阶层居民生活水平的目的。

  • 标签: 皇都侗族文化村 旅游开发 文化保护
  • 简介:一、相关短语1.asignificantculturalsymbol一个重要意义的文化象征2.mentalbenefit精神上受益3.besetasidetodo固定下来以……4.raiseawarenessof...提高……的意识5.beshortof...缺少……

  • 标签: 社会 SYMBOL 文化象征 SET
  • 简介:侗族主要分布在黔、湘、桂交界的狭长山地中,是一个以水稻耕作和山林采伐为主要生存方式的山地民族。在长期的自然交感中,侗族社会自发形成具有社会控制功能的民间习惯法。其中,罚则就是为了保障侗族习惯法的权威和效力,保证全体社会成员统一遵循,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而对违反习惯法的人采取的各种处罚措施及其标准。国家的介入导致了侗族社会的革新,同时由于侗族社会自身的发展需要,在内外相互作用下,侗寨、侗族习惯法、罚则都在发生变化。但直到现在,侗族人依然以山为屏障,在观念上形塑族群的认同边界,对外来权威与观念进行"内"与"外"的区分和应对,罚则在不变与变中以特有的形式保留下来,与"送法下乡"共同起到社会控制的作用。同时,大山的稳如磐石就如传统地方性知识在侗人心中和社会实践中的作用;而大山的隔断性就如侗人心中内外区分的屏障,筑建了侗人族群文化的无形屏障。

  • 标签: 山地民族 侗族习惯法 罚则 变迁
  • 简介:【中考预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近年来思品中考的热点问题,涉及的知识点主要有:它们各自的内涵、实现途径、与共同理想的关系以及青少年应该怎样做等。

  • 标签: 小康社会 和谐 主义 知识点 青少年 中考
  • 简介:1978年,英国人FreerSpreckley正式提出“社会企业”这一名词,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社会企业已经在越来越多的国家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中国、美国、英国、印度、巴西、孟加拉等国家都存在社会企业,这与当今社会许多共性问题有关:教育和保健体制不完善、环境恶化、对政府的信任度降低、贫困无法消除、犯罪率居高不下等。

  • 标签: 社会企业 尴尬 共性问题 环境恶化 英国人 孟加拉
  • 简介:无论是社会学专业,还是社会工作专业,看起来都是特别高大上的专业,我们生活在社会中,这两个专业的研究对象正是社会,与社会之间的联系也最为密切。那么它们之间又有什么区别呢?我用一个例子来解释说明吧。当面对一个青少年罪犯时,社会学家往往会穷根究底地找出这个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并试图分析该地区的青少年犯罪率与其他地区青少年犯罪率存在差异的原因。而社会工作者则会在了解这个青少年犯罪的根源后,努力取得他的信任,了解他的内心变化,尝试深入沟通并教会他一些道理和技能,最终与其共渡难关。由这个例子,我们大概可以得到如下的结论。

  • 标签: 社会工作专业 社会学专业 青少年罪犯 青少年犯罪 社会工作者 解释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