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神经性厌食症(anorexia nervosa,AN)是以患者有意严格限制进食,体重显著下降且低于正常水平,导致严重的营养不良为主要特征的一种进食障碍。AN患者存在体像障碍,常伴有强迫、抑郁、焦虑等精神症状,患者通过拒食等方式导致重度营养不良、闭经,甚至死亡。AN病死率较高,目前尚无公认的特效药。本文中我们报道1例使用双侧内囊前肢毁损术(bilateral anterior capsulotomy,BACA)联合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治疗取得显著效果的AN。该患者术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12.22 kg/m2,伴有反复暴食-催吐行为,严重的强迫、焦虑、抑郁等精神症状以及自杀倾向,同时存在重度营养不良,闭经,反复感染等躯体症状。术后随访3个月,患者情绪稳定,BMI 19.40 kg/m2,HAMA减分率为64%,HAMD24减分率为64%,Y-BOCS减分率为52%,本例提示BACA联合DBS手术治疗可以快速有效地改善暴食/清除型AN患者的预后。

  • 标签: 厌食,神经性 深部脑刺激法 内囊前肢毁损术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颅内囊状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1月在清远市人民医院的130例颅内囊状动脉瘤患者,根据动脉瘤破裂与否,将患者分为动脉瘤破裂组与动脉瘤未破裂组,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和动脉瘤特征,对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再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统计显示年龄、高血压、动脉瘤长径、动脉瘤位置、AR值、SR值等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颅内动脉瘤,破裂,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患儿为6岁6个月男童,既往有生长迟缓病史,入院前近6个月出现生长加速、睾丸体积增大,内分泌激素测定符合中枢性性早熟,头颅磁共振发现鞍上囊实性占位。患儿行经颅入路肿瘤完全切除,病理符合成釉上皮型颅咽管瘤。术后出现垂体功能减退和中枢性尿崩症,性激素处于被抑制状态。以中枢性性早熟为首发表现的颅咽管瘤极其罕见,在国内罕见报告。患者多有生长速度减慢的病史,但较为隐匿,后期出现生长追赶,但预测身高仍明显受损。男性、起病年龄小的中枢性性早熟患者需进行MRI筛查,警惕器质性病变。

  • 标签: 颅咽管瘤 矮小 中枢性性早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结核性毁损肺外科治疗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以2021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40例患者进行研究,均行外科手术治疗,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成甲、乙两组,分别行常规护理与综合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经护理干预后,乙组PaO2、SpO2、PaCO2三项血气指标均显著优于甲组,并且术中出血量更少,住院时间更短(P<0.05);同时两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分别为75.00%和100.00%,乙组显著更高(P<0.05)。结论:综合护理的实施可显著提升其临床治疗效果与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结核性毁损肺 综合护理 外科治疗
  • 简介:摘要:纵观我国法院各类疑难复杂执行案件,特定物毁损后的执行问题越来越受到各级法院的关注及重视,是困扰执行人员的主要问题之一。目前还存在各类特定物毁损之执行理论并存而无法有效利用到办案实践,以及特定物毁损执行中执行人员不能干预实体权利而导致的无理可循等一系列尴尬问题。

  • 标签: 特定物毁损 执行标的 诉讼标的 衔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磁共振DTI及DWI序列对内囊区脑梗死,进行更精准的影像学诊断及预后评估。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及2022年前三个月收治的30例内囊区脑梗死患者,应用西门子3.0Tskyra磁共振,采用头颈联合24通道相控阵线圈,对30例患者进行平扫、DTI及DWI扫描,Syngo MRWP后处理工作站,进行3D-DTI重建及FA值测定,按FA值的不同对病例进行分类,分出两组病例,找出两组病例FA值差异与其预后的相关性。[w1][A2]结果Ⅰ组病变区FA值轻度减低或不减低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表现为无或轻微损害,肌力一般为4级或5级,患者治疗后两周临床症状明显好转,肌力接近正常,脑桥区无华勒氏变性;Ⅱ组病变区FA值减低明显,患者运动功能出现受损的症状,一般肌力为3级及3级以下,患者治疗后两周,FA值继续降低,患者的运动功能继续下降,脑桥区出现华勒氏变性 ,P

  • 标签: DTI,DWI,内囊区脑梗塞,影像评估,预后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磁共振DTI及DWI序列对内囊区脑梗死,进行更精准的影像学诊断及预后评估。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及2022年前三个月收治的30例内囊区脑梗死患者,应用西门子3.0Tskyra磁共振,采用头颈联合24通道相控阵线圈,对30例患者进行平扫、DTI及DWI扫描,Syngo MRWP后处理工作站,进行3D-DTI重建及FA值测定,按FA值的不同对病例进行分类,分出两组病例,找出两组病例FA值差异与其预后的相关性。[w1][A2]结果Ⅰ组病变区FA值轻度减低或不减低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表现为无或轻微损害,肌力一般为4级或5级,患者治疗后两周临床症状明显好转,肌力接近正常,脑桥区无华勒氏变性;Ⅱ组病变区FA值减低明显,患者运动功能出现受损的症状,一般肌力为3级及3级以下,患者治疗后两周,FA值继续降低,患者的运动功能继续下降,脑桥区出现华勒氏变性 ,P

  • 标签: DTI,DWI,内囊区脑梗塞,影像评估,预后分析。
  • 简介:摘要2017年3月收治1例机器绞压致右手严重毁损伤患者,第1~5指不同程度缺损,掌、背侧均有大面积创面,分期手术分别进行创面修复、手再造以及功能重建和外观整形,最终完成了第1~4指的再造。术后3年随访,右手恢复了良好的手功能和外观,足部供区也保留了较好的功能和外观。

  • 标签: 毁损伤 手再造 3D打印技术 功能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足部毁损伤后行游离皮瓣移植术后护理对提高该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对13例足部毁损伤后行游离皮瓣移植术后患者开展密切观察和护理,分析造成游离皮瓣血循环现象的主要原因,并对此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法。结果:13例足创伤中,6例游离皮瓣移植后发生毛细血管危象;13例皮瓣全部成活,经过6个月以上的随访,11例患者足部功能和外形良好,行走正常,2例前足断离患者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功能,可行走(跛行)。结论:足部毁损伤后行游离皮瓣移植术后血循环危象发生率较高。通过术前、术后综合有效的观察和护理,可以早期发现和及时处理皮瓣血循环危象,预防性降低皮瓣血循环危象的发生率。

  • 标签: 足部毁损伤 游离皮瓣移植 护理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2017年6月郑州仁济医院外科一区收治1例左前臂及腕掌部毁损伤、第3~5指离断伤幼儿。手术一期行前臂及腕掌部血管、神经、肌腱修复加腹部皮瓣修复术加第3~5指寄养再植术;二期行腹部皮瓣断蒂;三期行寄养手指回植及游离股前外侧皮瓣(ALTF)修复足部供区;四期行手指功能重建及足部皮瓣显微削薄术。术后4年随访,第3~5指与拇指可完成抓捏、对掌功能,轻度活动受限,足部皮瓣无明显臃肿,感觉恢复至S3,走路、跑步不受影响。

  • 标签: 断指 寄养再植 毁损伤 小儿 功能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上肢毁损伤的护理干预体会。方法:以我院2019.1~2020.12内收治的80例上肢毁损伤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给予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并以随机数字法分为常规组(40例,常规临床护理)和观察组(40例,系统化临床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护理模式的应用价值。结果:常规组患者治疗期间引流管堵塞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及临床指标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在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上肢毁损伤患者的临床护理中,结合患者治疗方案开展系统性、针对性护理服务,可取得理想护理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总结2019年4月至10月期间使用J-Valve介入瓣膜成功完成介入瓣中瓣技术治疗3例三尖瓣生物瓣膜毁损的临床经验。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术前评估提示外科常规开胸体外循环手术中/高危风险,EuroSCORE Ⅱ评分为19.50%~25.45%。手术成功率100%,1例术中输送器撤离时出现瓣膜轻度移位,同时置入第2枚瓣膜。围手术期无死亡,无脑血管事件,无介入瓣移位或脱落。术后抗凝方案使用华法林抗凝6个月,6个月后改为口服阿司匹林100 mg/天。定期复查超声心动图监测心脏功能、瓣膜流速和反流情况。术后随访26~32个月,无死亡事件,无脑血管事件,无感染性心内膜炎等不良事件。术后患者自觉症状明显改善,心功能分级≤Ⅱ级。肋间切口右心房穿刺使用J-Valve介入瓣中瓣技术可成功治疗三尖瓣生物瓣毁损,为再次开胸手术风险高的患者提供了相对安全可行的选择。

  • 标签:
  • 简介:摘要男,68岁。于2020年10月9日以"心脏术后5年,间断胸闷1年,加重1周"为主诉入院,入院后完善检查,诊断为:(1)心脏瓣膜病:二尖瓣生物瓣置换术后;(2)二尖瓣重度关闭不全、三尖瓣中度关闭不全;(3)肺动脉高压重度;(4)心功能保留心衰;(5)心功能Ⅳ级;(6)重症肌无力;(7)消化道出血;(8)气管狭窄;(9)脑梗塞;(10)肺叶切除术后;(11)心房颤动;(12)2型糖尿病。考虑患者一般情况差、病情重、合并症多,于2020年10月21日全麻下行经心尖二尖瓣瓣中瓣置入术,术后患者恢复好,术后7天康复出院。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游离甲皮瓣联合第2趾复合组织瓣用于电烧伤后毁损性拇指再造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8年5月—2021年4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了12例符合入选标准的电烧伤致拇指毁损男性患者,年龄27~58岁,彻底清创后拇指缺损分度为Ⅲ度者10例、Ⅳ度者2例。采用游离甲皮瓣联合携带皮岛的第2趾趾骨、关节、肌腱等复合组织瓣再造拇指,甲皮瓣供区Ⅰ期覆盖人工真皮并行持续负压封闭引流、Ⅱ期移植腹股沟区中厚皮片覆盖,第2趾供区应用髂骨条填塞固定。再造术后1周观察再造拇指成活情况,皮片移植术后2周观察甲皮瓣供区皮片成活情况,再造术后6周复查X线观察再造拇指指骨及供足第2趾趾骨骨痂形成情况。随访时观察再造拇指外形,评估感觉功能;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再造拇指功能;观察供足趾及第2趾的趾间关节是否僵硬、足部供区瘢痕增生情况及供足站立、行走功能是否受限。结果再造术后1周,患者再造拇指均成活。皮片移植术后2周,11例患者甲皮瓣供区皮片全部成活;1例患者甲皮瓣供区皮片部分坏死,换药10 d后创面完全愈合。再造术后6周,10例患者再造拇指指骨及供足第2趾趾骨骨痂形成,拔除其克氏针;2例患者再造拇指指骨骨痂形成欠佳,延迟2周拔除其克氏针。随访6~24个月,患者再造拇指外形与健侧拇指接近,指腹两点辨别觉距离为7~11 mm,功能评定:优4例、良6例、可2例;供足趾及第2趾的趾间关节僵硬,足部供区均遗留轻度瘢痕增生,供足站立及行走功能均未明显受限。结论游离甲皮瓣联合第2趾复合组织瓣可用于电烧伤后毁损性拇指再造,该方法应用重建代替修复的理念封闭创面,可恢复毁损拇指的外形及功能,且未对供足造成较大的损伤。

  • 标签: 烧伤,电 拇指 外科皮瓣 游离组织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