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对应用同指逆行筋膜蒂指背修复技术对患有指端缺损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该院2011年1月至2015年8月就诊的患有指端缺损疾病的患者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21例。采用腹部带蒂技术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同指逆行筋膜蒂指背修复技术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手部功能恢复正常时间(50.24±7.68)d和缺损修复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12.25±3.44)d明显短于对照组(74.92±10.64)d、(17.59±4.51)d:指端缺损疾病治疗效果(总有效率93.4%)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5.6%);在手术修复治疗的围术期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1例)明显少于对照组(8例)。结论:应用同指逆行筋膜蒂指背修复技术对患有指端缺损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 标签: 逆行岛状筋膜蒂指背皮瓣 手指组织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前臂骨间后动脉逆行转移修复手部高压电击伤创面的临床效果,探讨其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对本组22例手背、虎口、手掌、腕部高压电击伤创面进行早期切痂扩创,Ⅰ期或Ⅱ期行前臂骨间后动脉逆行转移修复创面。结果本组22例患者前臂骨间后动脉逆行完全成活,创面均得以满意修复,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色泽好,质地优良,不臃肿,外观满意,手功能得到最大程度保留。结论前臂骨间后动脉逆行具有修复面积大、血供可靠、距离手部较近、切取转移方便、不牺牲前臂主干血管等优点,是修复手部高压电击伤创面的理想方法。

  • 标签: 前臂骨间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 手部电击伤 修复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臂改良骨间背侧动脉逆行修复虎口瘢痕挛缩的临床应用。方法对12例虎口瘢痕挛缩病例,应用带桥的改良骨间背移植进行虎口开大,观察临床疗效。结果12例全部存活,血运好,无肿胀,无一例桡神经分支损伤;有2例缘坏死,经换药后愈合。术后随访个3月~1年,外观满意,质地良好。结论改良骨间背侧动脉逆行,确保了血供,降低了神经损伤风险,是修复虎口瘢痕挛缩的有效方法。

  • 标签: 瘢痕挛缩 骨间背侧动脉 皮瓣 虎口开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手部创伤的临床治疗中采用改进的骨间背侧动脉逆行修复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手部创伤患者30例,对患者进行采用改进的骨间背侧动脉逆行修复治疗,首先将患者的血管蒂该两位筋膜血管蒂,同时结合扩张术进行治疗,采用带尺的骨进行组织的复合转移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30例患者进行创伤治疗的30块均成活,其成活率为100.0%,患者均进行前臂的背侧动脉逆行修复治疗,供应区进行直接缝合。30例患者在进行复合治疗后其组织成活后随访显示质地、色泽良好,并且患者自身感觉恢复满意,在手功能的评估中其失能值为16.7%,5例患者进行了拇指再造,其功能评估显示优3例,良2例。结论在手部创伤的临床治疗中运用改进的骨间背侧动脉逆行修复治疗能够显著增加其的静脉回流状况,同时提升其符合组织成活率,在提升的应用范围的同时有效保证了患者的术后功能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手部创伤 岛状皮瓣 骨间背侧动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厚联合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治疗胫前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2009年6月至2014年12月,采用中厚联合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修复胫前皮肤软组织缺损63例,男43例,女20例,患者年龄在12-68岁,平均42.5岁.车祸伤30例,重物砸伤20例,机械绞伤12例,溃疡1例.软组织缺损8cm×6cm-13cm2×10cm.受伤时间为5天-6月.术中切取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大小为5cm×4cm-7cm×6cm.63例全部采取中厚联合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修复胫前皮肤软组织缺损.结果61例完全成活,2例边缘部分坏死,经过短期换药后均愈合.随访6个月-5年,外形、血运、质地、弹性佳.结论中厚联合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修复胫前皮肤软组织缺损,既减少了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切取面积,又更大程度地保证了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的成活,是修复胫前皮肤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之一.关键词中厚联合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图分类号R658.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775-02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同指逆行指动脉并同时吻合指神经修复手指末节部分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1年6月至2014年9月,共接诊15例手指末节部分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男9例,女6例,年龄20~44岁,平均年龄32岁。损伤原因有电锯伤、机器挤压伤、压面机伤等;其中示指5例,中指6例,环指4例;手指末端创面缺损面积0.8cmxl.2cm~2.5cmx3.Ocm;根据手指皮肤组织缺损的部位,分别采用示中指尺侧或环小指桡侧指固有动脉逆行并同时吻合指神经修复缺损,切取面积1.Ocmx1.5cm~3.Ocmx3.5cm。供区采用前臂全厚片植皮修复。结果:15例患者指动脉及植皮全部成活。所用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年,患指外形及屈伸功能满意,部分感觉恢复,供植皮区植皮I期愈合。结论:采用同指逆行指动脉并指神经吻合修复手指末节部分组织缺损可获得满意的外观和较好的功能,手术简便易行、安全,是一种可以临床推广的修复方法。

  • 标签: 指动脉皮瓣 组织缺损 修复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疼痛护理干预在手外伤带蒂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手外伤患者160例,全部患者均行带蒂术,根据术后护理方案不同,随机将其分成两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疼痛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及患者对护理方案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痛感明显减轻,痛感无法忍受和剧烈疼痛级别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6.7%,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7%,观察组对护理方案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有效的疼痛护理干预措施对手外伤带蒂术后患者的疼痛有显著的减轻作用。

  • 标签: 手外伤 护理 疼痛 皮瓣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颏下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的疗效。方法收集2008年12月~2014年4月我院诊断为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是否伴有颈淋巴结转移,分为48例阳性组和36例阴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肿瘤局部扩大切除+颏下修复,阳性组术中行颈清扫+术后放射治疗。比较(1)阳性组和阴性组术后2年复发率及2年死亡率。(2)两组患者对外形满意度。结果(1)两组患者术后未出现坏死,所有患者术后均能正常吞咽、发音。张口度达到2横指以上。(2)阳性组和阴性组术后2年复发率及2年死亡率分别为(12.5%、87.5%)、(11%、9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阳性组和阴性组术后对外形满意度分别为93.8%、9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颏下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疗效可靠,不影响淋巴结患者的术后生存周期。

  • 标签: 颏下岛状皮瓣 修复 口腔颌面部肿瘤 术后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修复前臂桡侧修复口腔缺损经验。方法对我科与口腔颌面外科联合修复12例高龄患者口腔缺损的病例回顾性分析。结果前臂桡侧在修复高龄患者口腔缺损具有较多优点。结论前臂桡侧作为一种成熟皮,在修复高龄患者口腔缺损中有较多优势。

  • 标签: 前臂桡侧皮瓣 口腔缺损 游离皮瓣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斜行包皮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2010年6月到2014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尿道下裂患儿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儿采用斜行包皮尿道成形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Onlay法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儿在治疗后,病情均有所好转,但治疗的有效率具有一定的差距,治疗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8.1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72.22%,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患儿并发症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斜行包皮尿道成形术对尿道下裂患儿的治疗相对于常规的尿道下裂修复术具有更好的疗效,应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斜行包皮岛状皮瓣尿道成形术 尿道下裂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拇指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采用食指背侧带血管神经束的修复效果。方法本次选取拇指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40例,均为我院骨科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采用食指背侧带血管神经束的修复治疗。结果本次选取的拇指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40例,行平均5个月随访,均成活,出现静脉回流障碍6例,血管危象在经局部减压处理后解除。皮肤耐摩擦,质地好,感觉障碍不明显,患者满意。结论针对拇指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采用食指背侧带血管神经束的实施修复治疗,可促感觉功能恢复,避免了二次手术造成的损伤,成功率高,修复后拇指耐磨性好,外形美观,对供区造成的损伤较小,未造成重要血管和神经损伤。

  • 标签: 食指背侧 血管神经束 岛状皮瓣 修复 拇指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不同修复术运用于手及前臂皮肤烧伤瘢痕治疗修复的疗效。方法将在我院治疗的86例手及前臂皮肤烧伤瘢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然后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患者使用腹股沟修复术进行患者手及前臂皮肤烧伤瘢痕修复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股前外侧修复术进行患者手及前臂皮肤烧伤瘢痕修复治疗。观察和分析两组患者经不同治疗后的存活情况,最后统计试验结果。结果根据数据统计,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股沟修复术治疗后,其患者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股前外侧修复术;观察组患者断蒂时间、下感染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对于手及前臂皮肤烧伤瘢痕的患者进行腹股沟修复术治疗,能最大程度上提高的存活率,缩短的断蒂时间,减少的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皮肤烧伤瘢痕 腹股沟皮瓣修复术 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术 疗效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修复前臂桡侧修复口腔缺损经验。方法对我科与口腔颌面外科联合修复12例高龄患者口腔缺损的病例回顾性分析。结果前臂桡侧在修复高龄患者口腔缺损具有较多优点。结论前臂桡侧作为一种成熟皮,在修复高龄患者口腔缺损中有较多优势。

  • 标签: 前臂桡侧皮瓣 口腔缺损 游离皮瓣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游离前臂对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修复的疗效。方法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从我院收治的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中抽取70例需要进行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修复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7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成对照组、实验组;对照组35例,实验组35例;对对照组的患者进行胸大肌肌的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修复,对实验组的患者实施游离前臂的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修复,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实验组的成活情况和患者的满意情况均优于对照组,而且并发感染的情况也要低于对照组,两者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出血情况少于实验组,两者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的修复方法对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修复在并发症与重建效果上有一定的差异。

  • 标签: 游离前臂皮瓣 口腔颌面部肿瘤手术 缺损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指背逆行筋膜蒂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10年6月~2012年6月应用指背逆行筋膜蒂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35例43指,切取面积为1.5cm×2.0cm~3.5cm×2.5cm。通过3个月至2年的随访,评价手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43指全部存活。术后随访无指骨、肌腱外露及瘢痕挛缩等并发症。参考王澍寰的指端植皮疗效评价标准优39指,良2指,可2指,优良率95.3%。结论采用指背逆行筋膜蒂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临床疗效显著,是治疗指端缺损的一种有效术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外科皮瓣 指端缺损 皮肤移植术 创面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诊手外伤术中应用改良前臂骨间背侧切取法治疗的成活率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在我院因为各种原因所致的30例急诊手外伤患者,所有患者均实施改良前臂骨间背侧切取法治疗,对患者治疗后的成活率分析,并探讨患者的外形及关节功能恢复效果.结果30例患者手术后全部成功,成活率为100%.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评价优19例,良9例,可2例,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93.3%.和术前对比,患者术后的关节活动度有显著提高,差异对比显著P<0.05.结论改良前臂骨间背侧窃取法在急诊手外伤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能够显著提高患者成活率,促进患者关节功能恢复,值得推广应用.关键词急诊手外伤;改良前臂骨间背侧切取法;成活中图分类号R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028-02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