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地球大气分为三层,最下面一层叫对流层,其厚度在两极地区为8公里,在赤道地区为18公里,天气现象主要发生在这一层里。对流层上面是平流层,平流层是以对流层顶部直到80公里的高空。最上面层叫电离层。在这一层里,太阳发出的紫外光,七射线和微粒流将大气电离,故叫电离层。无线电短波靠电离层的反射才可传播到远处。在1000公理的高空,大气

  • 标签: 电离层 对流层顶 外大气层 平流层 赤道地区 天气现象
  • 简介:46亿年前,太空中有一片气体(大多是氢气)、尘埃混合物,由于彼此间万有引力(重力)的作用,逐渐聚合,形成了原始的太阳系。当时初生的地球四周,可能围绕着以氢和氦为主要成分的大气。原始大气和现在以氮和氧为主要成分的大气截然不同。科学家们推测,在地球形成初期,太阳的活动应该比现在活跃.氢气和氦气可能受太阳的影响而脱离地球。之后也许有一段时间。

  • 标签: 大气层 地球 太阳系 万有引力 混合物 科学家
  • 简介:看到齐齐哈尔市铁锋区第二小学五(4)班赵庆荣同学的问题:大气有什么作用?刘老师立即想说:大气的作用太多了、太重要了!它是"氧气箱"、它是"保温罩(zhào)"、它是"防护伞"……它几乎

  • 标签: 外大气层 对流层 地球表面 中间层 热层 作用
  • 简介:“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大气地球上所有生命的保护伞,而只有跳出大气的航天员才能看到它的真面目。在这张国际空间站上的航天员拍的照片中,从下往上我们可以看到地球的边缘、橙色的对流层、银色和蓝色相间的云彩及刚刚升起的月亮。大气由氮、氧、氩、氖、氦、氪、氢、臭氧、水蒸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组成。大气的底界为地面,愈向上大气密度愈稀,最后极其稀薄地逐渐向星际空间过渡。那么,大气的质量是多少呢?在这里,我向大家介绍一种简便方法,它能粗略地计算出大气的质量。

  • 标签: 大气层 质量 计算方法 初中 科学课
  • 简介:据国外媒体报道,针对近日有英国科学家宣称他们在地球大气高空中发现外空生命线索的消息,这段时间以来科学界进行了一些探讨,也出现了一些有价值的质疑性意见。就在今年7月31日。一个英国科学家小组使用气球在英格兰上空开展取样,取样高度为14~17英里,约合22~27公里。

  • 标签: 大气层 生命线 质疑 证据 媒体报道 科学家
  • 简介:当一颗小流星进入地球大气时,它的飞行环境便由真空转变为大气。在真空中飞行不费吹灰之力,不会消耗能量。而在大气中飞行则是另外一回事了。显然,让宇宙飞船在重返大气时被烧毁可不是人们想要的结果!

  • 标签: 大气层 航天飞机 烧毁 飞行环境 空中飞行 宇宙飞船
  • 简介:根据福州站探空和地面资料,们和福州市1995~1997年SO2、NOx、进行回代以检验其预报准确度。计算出九个影响污染物浓度的大气结参量,将它TSP浓度建立一系列回归方程,并用1997年资料

  • 标签: 污染物 大气层结参量 回归方程
  • 简介:提出了一个三维大气核试验放射性碎片长距离输送和沉降的Euler模型,用一个烟团模式对源项进行了初始化,以适应1°×1°的网格;模型考虑了干、湿沉降、垂直扩散以及放射性衰变;利用中国某次大气核试验空中烟云及地面放射性沉降数据对模式进行了检验,初步得出了核烟云在对流层及平流层的输送及扩散规律。

  • 标签: 大气层 长距离输送 平流层 对流层 放射性 三维
  • 简介:解析东亚主要是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南亚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两地季风成因、风向、降水量和降水时间都有明显的区别,

  • 标签: 亚热带季风气候 大气 地球 降水量 风向
  • 简介: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地球大气中的某种分子可能会比科学家们之前所预料的能更有效地帮助地球降温。由于大气中90%产生克里吉中间体的烯烃都来自于地球的:生态系统,这项研究的结果表明“地球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所起的良好作用比我们想得更为有效。”他认为这项研究揭示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即人们需要大力保护现存的生态系统。

  • 标签: 地球大气 大气分子 降温 地球生态系统 气候变化 科学家
  • 简介:CCTV的天气预报节目是学习“地球上的大气”的优秀素材。利用它可以让学生认识天气现象,了解天气系统的特点与影响,分析各种天气和气候现象的成因,感受气候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培养学生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人地观,对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提供案例、印证原理、总结规律大有好处,同时也使地理学习富有生活气息。

  • 标签: 天气预报 地理学习 气象气候 教学资源
  • 简介:6月23日下午14时30分左右,一场突如其来的龙卷风“袭击”了江苏盐城,其中阜宁、射阳等地为此次灾害的重灾区,所见之处尽是疮痍.截至26日,灾害已造成99人死亡,800余人受伤.这一突发灾难事件,又将龙卷风拉入公众的视野,成为人们广泛讨论的话题.龙卷风,这个悬垂在天地之间的“巨蟒”,带给我们的往往是极度的震撼与恐惧.一提到它,我们总会和扭断的大树、撕得粉碎的房屋、漫天飞舞的汽车联系起来.由于其极具破坏性,国外有人直接将其称为“大自然的黑暗面”.在我国,龙卷风早有记载,如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对龙卷风灾难事件的描述:“望之插天如羊角,大木尽拔.俄顷,旋风卷入云霄中.”但由于科学知识所限,加上龙卷风比较罕见以及特殊的外形,古人多将龙卷风与传说中的“龙”联系起来,给龙卷风又增添了几分神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近这个“神出鬼没”的灾害性天气,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 标签: 中的致命 地球大气 大气中的
  • 简介:长久以来,地球历史时期大气^14C含量的异常变化都被单一归结为宇宙射线强度的变化,如太阳耀斑^[1]和超新星爆发^[2]等引起的^14C含量增加。2012年日本科学家在日本的雪松树轮中发现在公元774年^14C含量一年之内突然增加1.5%^[3]。导致如此幅度的变化需要的射线强度需要正常射线变化10~20倍,无法用传统的太阳质子事件(alargesolarprotoneventSPE)或者γ射线流来解释。

  • 标签: ^14C 地球大气 地球历史 日本科学家 成因 量变
  • 简介:众所周知,由气层不稳定试井(?)得的视表皮系数,也括以下两个部分:S′=S+DQ式中:S-气体视表皮系数,无量纲量S-气层表皮系数,无量纲量D-紊流系数。(m3/d)-1Q-气层日产量,m3/d(1)式明,视表皮系数S′随产气量而变,而表皮系数S则是个定值。只有从S′中求得S值,才能对气层的污染情况作出正确的判断:S值为正,说明气层受到了污染或完井

  • 标签: 表皮系数 不稳定试井 原始地层压力 无量纲量 压力恢复曲线 井底流动压力
  • 简介:<正>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图式工具,它以图文并重的形式,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或相关的层级关系表现出来,在主题关键词与图像之间建立记忆链接,充分应用了发散性思维,体现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地球上的大气"一章中知识点多,与其他章节的联系紧密,难度较大。在本章的复习课上,笔者发现有些学生掌握的知识很琐碎,头脑中不能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限制了他们在解题应用时的灵感和思维。应用思维导图辅助复习,可以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并形成知识系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和记忆效果,促进了学生发散思维的形成。一、思维导图引领单元复习,建立思维框架以"大气"为中心建立思维导图,列出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要领,使本单元的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系统化、体

  • 标签: 思维过程 发散性思维 复习课 图文并重 层级关系 知识联系
  • 简介:针对华北油田油气勘探复杂程度逐年增加,寻找油气藏的难度越来越大的现状,为提高油气层录井综合评价符合率,该文对华北油田储集层热解气相色谱录井技术、快速色谱录井技术、荧光显微图像分析技术、地化录井评价技术、气测图版评价技术等多项油气层录井单项评价技术进行了概要介绍;详细阐述了油气层综合评价方法的流程与步骤,并用实例进行了说明;提出了影响油气层评价的主要因素有油气丰度、油气性质、储集层物性及其相互关系;单一录井项目不能完成储集层各项参数定性定量描述,必须充分发挥各项录井的优势,进行综合评价的观点。为如何合理利用各项录井资料,进行综合解释提供了经验。

  • 标签: 录井技术 储集层 综合 评价 气相色谱 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