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脑室外引是颅脑外伤、脑出血、急性脑积水常用的引流方法,经颅钻孔脑室穿刺,使脑脊液外引减压将脑脊液颅内出血排除体外,此方法可以降低颅内压、引流血性脑脊液、颅内给药,控制颅内压;操作简单,效果明显,创口小,主要用于脑出血;以往的方法常用硅胶管接引流引流,易滑动、时间短、易感染,引流水平不易控制等缺点。方法我科引用威海村医用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使用颅脑外引器,通过虹吸原理用于脑室外引。结论归纳我科使用该引流器,病人的护理经验此种引流器适用于对于人体脑积液、脑出血等导致颅内压增高疾病需进行颅脑外引的患者,取代的以往的引流装置的不足,及时有效的观察病情,减少并发症,有利于术后的正确护理,取得更好的疗效。

  • 标签: 脑室外引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不同的脑室外引装置在脑室钻孔引流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08月37例采用一次性颅脑外引装置的患者为观察组,并以2008年1月—2009年12月39例使用一次性无菌引流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管道堵塞、颅内感染、气颅、低颅压发生率。结果采用一次性颅脑外引器进行引流,管道堵塞、颅内感染、气颅、低颅压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一次性颅脑外引器进行引流,既解决了使用传统的引流袋存在的不足,缩短了引流管留置时间,又减少了可能引起的引流管堵塞、颅内感染、气颅、低颅压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大大减轻了护理工作量。

  • 标签: 一次性颅脑外引流器 脑室外引流 并发症
  • 简介:脑室外引是治疗和缓解神经科一些疾病的有效手段。但是,随之而来的并发症尤其是继发感染临床处理很棘手。因此,外引后预防、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感染,是减少病残率和病死率的关键。我科自1997年9月~2009年9月共行各种涉及脑室系统的手术145例,行脑室外引28例,5例出现脑室系统感染,报道如下。

  • 标签: 脑室外引流 术后感染 脑室系统感染 有效治疗 2009年 临床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接受脑室外引术治疗的患者当中,对其术后进行引流管综合护理的相关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58例脑室内出血患者为相关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需要接受脑室外引术治疗,将其随机均匀分作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引流管综合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患者家属的满意度情况加以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例数远少于对照组,且患者家属的满意度更高,两组患者的相关数据对比后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针对脑室外引术治疗的患者,对其术后引流管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较好,该护理模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脑室外引流术 脑室出血 引流管 不良事件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道术后胆道引流管的护理要点。方法通过对40例胆道手术后胆道引流管的护理,细致地研究和分析以寻求达到最佳疗效的护理方法。结果本组术后并发1例切口感染,2例胆漏,2例胆道出血均经非手术治愈,临床随访和近期观察效果良好。结论术后胆道引流管在肝胆外科手术中应用广泛,有着重要的作用。术后胆道引流管的正确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减少并发症的关键措施之一。

  • 标签: 胆道外引流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室外引手术术后颅内感染的预防。方法108例患者行脑室外引手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颅内感染经积极有效治疗患者痊愈出院。结论脑室外引术后经严格管理颅内感染明显减少。

  • 标签: 脑室外引流 颅内感染
  • 简介:目的探讨调节引流高度在脑室出血外引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原发性脑室出血或继发性脑室出血32例,均行双侧侧脑室外引术,根据引流的高度分成抬高引流组(17例,引流管的高度在外耳道上25cm)和常规引流组(15例,引流管的高度在外耳道上10cm)。结果抬高引流组第三脑室、中脑导水管、第四脑室血肿消失时间是5~8d,平均(6.41±1.06)d;常规引流组血肿消失时间是7~10d,平均(8.33±1.11)d;两组血肿引流时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1)。抬高引流组组没有并发颅内感染;常规引流组有1例颅内感染,脑脊液培养示鲍曼不动杆菌,经抗生素治疗、腰大池引流后好转。结论脑室出血外引的高度在外耳道上方25cm,辅以尿激酶灌注,有助于脑室系统内血肿消散。

  • 标签: 脑室出血 脑室外引流术 引流高度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颅脑外引器在腰大池持续引流中的应用是一种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新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行脑脊液腰大池持续引流中应用颅脑外引器作为外接装置的常见护理问题、护理措施、护理效果。结果颅脑外引器在持续腰大池脑脊液引流过程中与传统的使用输液器+玻璃瓶具有更简便、全密封、无逆流、可控性强的优点。结论常规应用颅脑外引器是腰大池持续引流通畅、安全、有效的重要保障。

  • 标签: 腰大池 脑脊液 持续引流 护理
  • 简介:摘要持续腰大池脑脊液外引克服了传统的脑脊液漏禁忌做腰穿的思想观念,它以损伤小、操作简便、利于病情观察、疗效明显、并发症小的一系列优点,得到临床的推广,护理更是治疗的关键。通过持续腰大池脑脊液引流,将颅内压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减轻血性脑脊液对脑和脑膜的刺激,促进脑脊液的循环和吸收,缓解脑血管痉挛,改善脑缺血状态,减轻脑水肿和脑梗死的发生。

  • 标签: 腰大池 持续引流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引治疗儿童胰腺假性囊肿的疗效与预后。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62例儿童胰腺假性囊肿临床资料,其中男27例,女35例;平均年龄为8.42岁,范围为5.50~11.29岁。诱发因素包括胰腺炎24例,胰腺外伤27例,白血病门冬酰胺酶化疗3例,胆源性胰腺炎3例,胰腺肿瘤术后5例。A组34例保守治疗,B组27例外引治疗(腹腔镜外引12例,超声引导下外引12例,开腹外引3例),1例男性患儿接受内引流治疗。对临床表现和疾病预后进行分析。结果A组囊肿最大横径中位数显著小于B组[5.00(3.35~7.30)cm比8.6(6.90~14.20)cm,P<0.001],A组囊肿平均消退时间显著长于B组[34.00 (21.00~60.00)d比23.00(14.00~32.00)d,P=0.013]。A组治愈成功率73.5%(囊肿完全消退),治疗有效率85.3%(囊肿完全消退或囊肿显著缩小后无症状存在);B组治愈成功率88.9%,治疗有效率92.6%。结论无明显症状的小囊肿可行保守治疗;对于囊肿大、进展迅速且症状明显的患儿采用外引治疗安全有效,能明显缩短治疗周期,无明显并发症。

  • 标签: 胰腺假囊肿 儿童 外引流 腹腔镜 超声引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室外引术的临床护理方法,提高手术后的护理质量。方法对我院2008-2012年间的64例脑室外引术的临床护理的临床资料分析,在患者手术后,对其进行护理,患者没有发生并发症。结果64例患者中,治愈患者有62例,治愈率高达96%以上,死亡2例,结论脑室外引术患者,在手术后进行有效护理,不仅可以保证治疗效果,提高手术成功率,而且成功地挽救了患者生命,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脑室外引流术 护理分析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室外引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预防脑室外引管相关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回顾性病例分析,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3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脑室外引患者共373例为对象。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筛选危险因素。结果本组病例共感染31例,感染发生率为8.31%。经单因素分析:年龄、疾病类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GCS)评分、脑脊液(CSF)采样频率、置管种类、置管位置、导管更换频率、美国麻醉师协会(ASA)评分、并发糖尿病、并发肺部感染是脑室外引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χ2=4.881、11.659、17.129、11.104、5.424、5.423、4.964、6.445、27.405、6.751,均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导管更换频率、置管位置、肺部感染和CSF采样频率是脑室外引管相关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脑室外引管相关感染受多因素综合作用。除强化患者基础疾病治疗外,还要妥善管理置管,减少操作频率,以降低感染风险。

  • 标签: 脑室外引流 感染 采样频率 导管维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外科脑室穿刺外引术后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调查2012年1月至2014年9月,某医院神经外科行脑室穿刺外引术患者的病历资料,总结其护理方法。结果42例行脑室穿刺外引术的患者,恢复良好14例,好转率33.33%。结论通过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加强患者营养、尤其是加强脑室引流管的护理,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

  • 标签: 脑室穿刺 外引流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将脑脊液外引的最佳证据转化为临床实践,以规范护士的行为,提高脑脊液外引管理的合格率,提升护理质量。方法遵循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的临床证据实践应用系统及证据转化系统,遴选5个维度的最佳证据,在此基础上制定13项审查标准,以此标准实行40例基线审查和证据应用后的40例再审查。结果通过人员培训及证据转化的临床应用,13项审查标准中除第11项外,其余执行率均上升(χ2值为8.889~34.290,均P<0.01);脑脊液引流总量控制的合格率由57.5%(23/40)上升至100.0%(40/40),引流速度控制的合格率由40.0%(16/40)上升至100.0%(40/40),健康教育合格率由42.5%(17/40)上升为90.0%(3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21.590、34.290、20.180,均P<0.01)。结论脑脊液外引管理相关证据的转化推动了循证护理实践,规范了护士的行为及提升了护士专科护理能力,实现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也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确保患者安全。

  • 标签: 脑室外引流 腰大池外引流 最佳证据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探讨脑室外引的护理方法,并评估其效果。方法将我院2017年9月-2018年1月接收的60例行侧脑室外引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其护理方法进行研究与分析,并对其护理结果进行评价。结果入选的60例行侧脑室外引患者治疗护理顺利,无1例出现引流管脱出等事件,护理过程中及时发现引流管不通畅43次,经及时处理,均未造成临床不利后果。脑室内冲洗造成颅内少量积气5例,均在3d内消失。60例患者发生颅内感染2例,经积极治疗在7~10d内感染得到控制。本组拔管时间为术后1~18d,平均5.4d,4例拔管后再次行外引术,8例因脑积水不能缓解,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结论针对脑室外引护理措施的实施于干预,可以有效地降低脑室外引易出现的并发症,缩短脑室外引持续时间,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脑室外引流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种快速降低颅内压,缓解脑水肿的体外引装置。方法随机将60例需要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传统组,14号或16号硅胶管连接引流袋,改进组为14号或16号硅胶管,连接一次性无菌输血器,一次性空输液瓶,挂上网袋,空输液瓶放在网袋里。结果改进组更无菌、密闭,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方便医生操作及护士护理。结论改进组方法简单,取材方便,值得在基层临床上推广。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内切外引法治疗低住肛周脓肿的有效性。方法:将240例低位肛周脓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行内切外引法治疗,对照组行传统切开引流法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疗效。结果:两组治疗效果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内切外引法治疗低位肛周脓肿具有明显优势。

  • 标签: 内切外引流法 低位肛周脓肿 手术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