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多形性胶质母细胞(glioblastomamultiforme,GBM)发病率高,具有容易复发和侵袭性强的特性。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人GBM的发病率亦呈升高趋势,但其治疗欠规范。本文就目前影响老年GBM患者的治疗因素及其手术、化疗、放疗及联合治疗等治疗现状进行综述。

  • 标签: 脑肿瘤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 老年 手术 放疗 化疗
  • 简介:多形性胶质母细胞(glioblastomamultiforme,GBM),按Kernohan分类属于星形细胞Ⅲ~Ⅳ级,WHO2007年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标准将其归类为星形细胞Ⅳ级,占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的25%。该病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具有家族聚集倾向。以往研究认为该病平均发病年龄为60岁,但近些年患者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

  • 标签: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 化学治疗 预后
  • 简介:胶质肉瘤是一种较罕见的中枢系统肿瘤,通常被认为是胶质母细胞的变种,具有神经胶质和间质双向分化的特征.其胶质成分与胶质母细胞非常相似,间质成分多来源于成纤维细胞,因此最常见的类型类似于纤维肉瘤或所谓的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现报道多形性胶质母细胞伴发胶质肉瘤1例并复习文献,对其临床表现、术中所见、影像学特征及病理结果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对其认识.

  • 标签: 神经胶质肉瘤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多形性胶质母细胞(glioblastoma multiforme,GBM)是最具侵袭性的Ⅳ级星形细胞,也是一种恶性程度最高的原发性恶性脑肿瘤,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5~17个月。目前GBM的常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放疗和替莫唑胺化疗。肿瘤的侵袭性不仅是手术、放疗、化疗的主要障碍,也是GBM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并且GBM患者也会逐渐出现对化疗的耐药,从而导致肿瘤再生长或复发,但确切机制尚不十分清楚。近年来,缺氧在肿瘤转移和侵袭中的作用逐渐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了解缺氧如何诱导GBM细胞的侵袭性,对于研发新的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来对抗这种灾难性疾病显得尤为重要。目前认为缺氧可通过诱导GBM细胞外基质降解与重塑以及组织因子表达、促进上皮-间质的转化和血管生成、调控GBM离子通道等途径增加GBM的侵袭性。

  • 标签: 胶质母细胞瘤 缺氧 侵袭性 血管生成 缺氧诱导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形性黄色型星形细胞及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的临床病理。方法:研究时间为2021年11月~2022年11月,回顾分析10例多形性黄色型星形细胞患者和10例巨细胞胶质母细胞患者的临床资料信息,分析临床病理学特征,就诊断及预后特点进行分析和探究。结果:(1)多形性黄色型星形细胞和巨细胞胶质母细胞首发症状相似,均有头痛或是头晕表现;发病部位以颞叶、顶叶为主;(2)影像学特点:多形性黄色型星形细胞,肿瘤与周围脑组织界限清晰,囊实性占位,肿瘤及囊壁有不同程度强化,水肿不明显;巨细胞胶质母细胞显示有长T1及稍长T2不均匀信号,病灶内信号不均匀,有少许更长T2信号。(3)免疫组化学:免疫组织化学:GFAP、Vimentin在多形性黄色型星形细胞及巨细胞胶质母细胞中呈现阳性表达,Nestin、S-100蛋白在多形性黄色型星形细胞阳性表达,IDH1、NeuN呈阴性表达。p53在巨细胞胶质母细胞中呈阳性表达,在不同分级的多形性黄色型星形细胞中表达程度有差异;CD34、CK-pan在巨细胞胶质母细胞中阴性表达。(4)病理特点:多形性黄色型星形细胞镜下多形性细胞,以梭形细胞和星形巨细胞为主;3级多形性黄色型星形细胞,有核分裂表现,常见坏死。巨细胞胶质母细胞镜下见大量的巨怪形多核巨细胞,可见小的“纺锤”状合体细胞;少见假“栅状”坏死、缺血性坏死。结论:多形性黄色型星形细胞及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的临床病理具有特异性,根据病理特点、免疫组化检测、影像学特点等,能够为临床鉴别和诊断提供了科学指导。

  • 标签: 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 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 临床病理 病理特征
  • 简介:间变性星形细胞为WHOⅢ级,多形性胶质母细胞为WHOⅣ级,美国NCCN2007指引中建议,对于高级别胶质应最大范围切除肿瘤,术后病理为间变性星形细胞者,应予放疗±同期化疗±辅助化疗;而若证实为多形性胶质母细胞者,则应予放疗+同期化疗+辅助化疗。关于高级别脑胶质靶区的勾画尚无定论。我们收治一例右侧额叶混合性胶质(部分为间变性星形细胞,部分为多形性胶质母细胞),于外院行肿瘤全切术,术后经多学科讨论后认为应予放疗加替莫唑胺同期化疗及辅助化疗。本文就此病例的放疗靶区勾画及治疗进行讨论。

  • 标签: 脑肿瘤 胶质瘤 放射治疗 临床靶区 化学治疗
  • 作者: 费文静 王文保 谢欢欢 闫婧 杨觅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国际肿瘤学杂志》 2022年第07期
  • 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鼓楼临床医学院肿瘤中心,南京 210008,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肿瘤中心,南京 210008,南京中医药大学鼓楼临床医学院肿瘤中心,南京 210008,南京医科大学鼓楼临床医学院肿瘤中心,南京 210008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肿瘤中心,南京 210008
  • 简介:摘要小胶质细胞不同于巨噬细胞,具有独特的起源和作用。在胶质母细胞中,小胶质细胞在调节肿瘤免疫状态、促进肿瘤血管生成、破坏血脑屏障及降低治疗敏感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因而在胶质母细胞的放疗、化疗、免疫治疗中联合针对小胶质细胞的疗法也已成为具有临床前景的治疗方式。

  • 标签: 脑肿瘤 免疫调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最小表观扩散系数(minimum ADC,ADCmin)值鉴别诊断颅内胶质母细胞与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1例巨细胞胶质母细胞与19例经典型胶质母细胞的MRI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MR平扫、增强和DWI检查。测量肿瘤实质部分ADCmin值,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并以ROC曲线分析其诊断效能。结果巨细胞胶质母细胞ADCmin值为(0.989±0.104)×10-3 mm2/s,胶质细胞ADCmin值为(0.837±0.111)×10-3 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71,P=0.001)。ROC曲线结果显示,AUC为0.852 (P=0.002),以0.880×10-3 mm2/s为临界值,鉴别诊断两种肿瘤的敏感度为90.9%,特异度为68.4%。结论ADCmin在巨细胞胶质母细胞与经典型胶质母细胞的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常规MR检查的有效补充。

  • 标签: 扩散磁共振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巨细胞型胶质母细胞瘤 胶质母细胞瘤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胶质母细胞开颅术后的护理规范。方法对我院神经外科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行开颅手术的106例胶质母细胞患者手术后护理方案的总结和回顾。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开颅手术,病理证实胶质Ⅲ—Ⅳ级,未出现手术死亡。绝大部分病人伤口愈合良好,术后全部病例头痛、呕吐症状消失,并发电解质紊乱3例,心肌梗塞2例,并根据患者耐受情况补充放疗,极少部分患者因肿瘤恶性程度高,生长较快,愈后不良,未补充放疗。

  • 标签: 胶质母细胞瘤 护理 观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货币杂志。2011军;18(3):e126-e136。加拿大的建议,用于治疗复发性或渐进性多形性胶质母细胞。easaw赛马,石匠可湿性粉剂,佩里,拉佩里埃,艾森斯塔日,戴尔大师,贝朗格,富尔顿,麦克唐纳德为加拿大胶质母细胞建议委员会

  • 标签: 加拿大 建议 复发性 胶质母细胞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胶质母细胞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7年6月间经我院收治的85例临床资料完整的胶质母细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病理学特点和免疫组化特点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85例胶质母细胞患者中,男性54例,女性31例;最小年龄10岁,最大年龄71岁,平均年龄(49.9±7.3)岁;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由肿瘤所在的位置决定,本研究中肿瘤位于大脑共77例,位于小脑5例,位于脊髓3例;肿瘤细胞多形性细胞密度高、核异型性明显,核分裂像易见,可见大片坏死或栅栏状坏死、出现明显的微血管增生;免疫组化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vimentin阳性,Ki-67增殖指数>10%,网状纤维染色阴性。结论胶质母细胞的病理组织形态和免疫组化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临床应据此进行相应的鉴别,从而提高的诊断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 标签: 胶质母细胞瘤 病理分析 免疫组化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胶质母细胞预后相关的临床特征,建立一种术前预测胶质母细胞患者预后的评分方法。方法对山东省三家医院1999-2014经手术治疗且随访资料完整的205例胶质母细胞进行回顾性研究,确定与预后相关的术前临床特征,根据这些术前临床特征建立一个评分系统。结果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肿瘤部位、术前KarnofskyPerformanceScale(KPS)评分是影响预后的主要术前因素,依据胶质母细胞术前预后评分,患者最低0分,最高为3分,log-rank检验显示不同评分组病人的生存期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别,分值越低,预后越好(p<0.0001)。结论依据本组资料建立的胶质母细胞术前预后评分可以量化各种预后相关的术前临床特征,其简单实用,是一种预测患者生存期科学有效的方法。

  • 标签: 胶质母细胞瘤 预后 生存分析
  • 简介:研究背景及临床问题多形性胶质母细胞(GBM)是一种罕见但侵袭性强的脑肿瘤,治疗选择少且患者治疗结局差。贝伐珠单抗是一种作用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人源化单抗,可用于多种肿瘤,发挥抗血管生成的作用。2009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已批准贝伐珠单抗用于复发性GBM的二线治疗,最近的研究数据也表明,

  • 标签: 作用于血管 脑肿瘤 人源化 侵袭性 无进展生存期 替莫唑胺
  • 简介:胶质母细胞(glioblastoma,GBM)是神经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由于其在颅内的浸润性生长,与周围正常脑组织无明显边界,手术很难做到全部切除.因此,综合治疗极为重要.替莫唑胺胶囊为咪唑四嗪类的新型口服化疗药,可通过血脑屏障,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浓度为血浆的30%~40%[1],能有效延缓肿瘤的增殖,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本次研究应用替莫唑胺胶囊治疗17例GBM手术+放疗后的患者,现将化疗期间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标签: 胶质母细胞瘤 化疗期间 护理 患者 替莫唑胺胶囊 中枢神经系统
  • 简介:目的探讨与胶质母细胞(GBM)生存预后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GBM病人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性别、年龄、病变部位、病程时间、术前Karnofsky评分(KPS)、肿瘤残余体积、同步放化疗、MGMT表达、Ki-67表达、对疾病认知情况对病人生存期的影响。结果61例病人生存时间为2~42个月,中位数为10个月,1、2、5年生存率分别为26.2%、9.2%、0。术前KPS评分≥70分、完成同步放化疗及Ⅳ级认知程度病人生存期较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KPS评分、是否同步放化疗、病人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是影响GBM病人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手术是治疗GBM不可缺少的手段,术前KPS评分、是否完成同步放化疗及病人对病情的认知程度可影响生存期,认知程度转化、心理辅导的必要性及对生存期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胶质母细胞瘤 放化疗 预后 生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