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植物精油抗菌活性成分及作用机理进行了大量研究。精油液抗菌机理主要从细菌微观结构、细胞膜通透性和细胞代谢变化来理解,而芳樟醇在气相中抗菌活性和机理研究较少。樟树精油是从香樟枝叶中提取。芳樟醇是一种成分复杂、含量低化合物。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病原体有一定抑制作用。在此基础上,分析讨论了芳樟醇对大肠杆菌抑菌机理。

  • 标签: 芳樟醇 大肠杆菌 抑菌作用机制
  • 简介:摘要:烟台海阳地区某猪场新生仔猪发生了大规模腹泻,为了判断其发病原因及病原体种类,从该养猪场采集腹泻仔猪粪便及肛门拭子48份,对粪样进行了细菌分离纯化、革兰氏染色镜检,生化试验,PCR鉴定,血清型鉴定以及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表明,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导致了该猪场发生仔猪腹泻疫情。分离到菌株血清型为987P型,该菌株对头孢噻肟、恩诺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敏感。通过检测为该猪场仔猪腹泻治疗与防控提供了依据。

  • 标签: 仔猪腹泻 大肠杆菌 分离 鉴定
  • 简介:摘 要:目的:为确诊青海省民和县某奶牛场致犊牛腹泻病死病原菌以及敏感药物。方法:对病死犊牛进行尸体剖检,采集样本进行细菌分离鉴定、生化试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在犊牛肠道内检测到一种溶血性大肠杆菌,药敏实验结果对头孢类抗生素敏感。结论,XX地区奶牛养殖场引起犊牛病死致病菌为大肠杆菌,对头孢类药物敏感,该牧场可用头孢类药物对致犊牛腹泻类疾病进行预防和治疗。

  • 标签: 犊牛 致病性大肠杆菌 分离鉴定 药敏试验
  • 简介:摘要:犊牛大肠杆菌病是一种急性传染病症,又被称为犊牛白痢,是由于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该疾病以及性败血症、灰白色稀便为主要症状,致死率较高,对养殖户经济利益形成了直接影响。本文对犊牛大肠杆菌病诊断进行了探讨,分析了犊牛大肠杆菌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

  • 标签: 犊牛 大肠杆菌病 中西医 结合 治疗
  • 简介:摘要:为了确定吴川某猪场仔猪腹泻是否为大肠杆菌引起,本文对该猪场采集棉拭子样品进行了细菌分离纯化、革兰氏染色镜检、生化试验、PCR鉴定、血清型鉴定以及药物敏感性检验。通过检测为该猪场仔猪腹泻治疗与防控提供了依据。

  • 标签: 仔猪腹泻 大肠杆菌 分离 鉴定
  • 简介:摘要:仔猪大肠杆菌病是哺乳仔猪多发病,严重影响着养猪业发展。本次调查了7个母猪繁殖场50份病料均分离到大肠杆菌,分离率达100%。通过生化试验、药敏试验及血清型鉴定,分离菌株分属于5个血清型,即O2、O5、O8、O101、O4、其中O2型为本次分离优势血清型,占分离菌株50%。分离菌株均为耐药菌株,且临床症状典型,这表明大肠杆菌易产生耐药性,其耐药性能转移,菌株易变异特点。通过本次调查基本摸清了云县仔猪大肠杆菌病流行病原血清型。

  • 标签: 仔猪 大肠杆菌 分离 鉴定
  • 简介:摘要目的融合穿梭肽和狂犬病单链抗体,优化在大肠杆菌表达条件,获得具有中和活性重组穿梭肽-单链抗体。方法重新编码SO57抗体序列,在N端融合Arg12穿梭肽,构建pET22(b)-rSO57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重组表达。在菌体生长密度OD600、诱导时间、诱导温度和诱导剂浓度条件进行优化,获得较高表达效果。使用固定化金属螯合层析对重组蛋白进行纯化,测定了重组单链抗体相对亲和力,通过rSO57/CVS-11混合感染细胞和快速荧光灶抑制实验(rapid fluorescent focus inhibition test,RFFIT),验证重组单链抗体中和作用。结果rSO57构建成功,在BL21(de3)中诱导表达,最优表达条件为菌体密度OD600在0.8时,使用0.4 mmol/mlIPTG诱导,16 ℃下诱导24 h,rSO57以可溶形式表达表达量占到了菌体可溶性蛋白19.8%。层析纯化后,获得了纯度为84%重组rSO57。ELISA实验显示,rSO57相对亲和力系数Ka=4.3×105。当rSO57与CVS-11混合时,随着稀释增加,细胞感染率上升,表明重组抗体具有中和狂犬病病毒能力。使用RFFIT进行测定,50 μgrSO57相当于2.17IU狂犬病中和血清。结论本实验重组表达了融合穿梭肽重组单链抗体rSO57,且可以中和狂犬病病毒,以期制备可以用于狂犬病治疗特异性和靶向性抗病毒药物载体。

  • 标签: 单链抗体 中和抗体 狂犬病 穿梭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实时荧光PCR检测腹泻患者肠致泻性大肠杆菌分布。方法:此次研究,获取我院之中150例腹泻患者粪便标本,并借助实时荧光PCR检测,对病原菌做检测,分析不同大肠杆菌分布情况。结果:150例样本中有肠致泻性大肠杆菌40例,检出率为26.67%;其中检出肠致病性大肠杆菌占比47.50%, 肠黏附性大肠杆菌占比 30.00%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占比 12.50% ;肠产毒性大肠杆菌占比7.50%, 肠侵袭性大肠杆菌占比 2.50%;<5岁患者致泻性大肠杆菌检出率较高。结论:腹泻患者肠致泻性大肠杆菌检测中,以肠致病性、肠黏附性为主,年龄小于5岁患者致泻性大肠杆菌感染几率较高。

  • 标签: 腹泻 实时荧光PCR检测 大肠杆菌 病原菌
  • 简介:摘要:本文选用青海省海北藏族地区某奶牛养殖基地腹泻病死牛为研究对象,取其心脏、肝脏、脾脏、肺脏其进行大肠杆菌分离鉴定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经过各个培养基菌落形态、革兰氏染色显微镜镜检、生化试验结果可以确定为大肠杆菌;分离大肠杆菌对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钠、庆大霉素药物敏感;对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卡那霉素、阿奇霉素、氟苯尼考药物中度敏感;对恩诺沙星、四环素、链霉素药物产生耐药。

  • 标签: 海省海北藏族地区,牛,大肠杆菌,分离鉴定,药敏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6-羟多巴胺(6-OHDA)诱导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对小鼠肠道内大肠杆菌细菌移位影响。方法选取大肠杆菌野生菌株BW25113和大肠杆菌密度感应调节子C(qseC)基因缺失菌株BW25113ΔqseC,并对其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鉴定。将30只ICR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空白+sham组、BW25113+sham组、ΔqseC+sham组、BW25113+6-OHDA组、ΔqseC+6-OHDA组。给每组小鼠灌饲相应大肠杆菌菌液后(空白组灌饲生理盐水),6-OHDA组小鼠腹腔内注射6-OHDA建立去甲肾上腺素一过性大量释放动物模型。利用氨苄青霉素抗性特点和荧光显微镜对从内脏分离出细菌进行鉴定。同时对各组细菌移位率和内脏组织细菌含量进行比较,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ΔqseC+6-OHDA组(Δ-6OH组)小鼠肠系膜淋巴结(MLN)、脾脏及肝脏细菌含量都明显低于BW25113+6-OHDA组(B-6O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LN细菌含量,Δ-6OH组38(0~200)、B-6OH组290(0~590),Z=-2.03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脾脏细菌含量,Δ-6OH组0(0~150)、B-6OH组128(0~270),Z=-1.99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脏细菌含量,Δ-6OH组0(0~120)、B-6OH组120(0~290),Z=-2.00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组血浆内毒素水平结果与细菌移位结果相一致。结论去甲肾上腺素通过作用于肠道内大肠杆菌qseC受体,对肠道细菌移位有促进作用,该通路阻断可抑制肠道细菌移位。

  • 标签: 大肠杆菌 去甲肾上腺素 6-羟多巴胺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铜绿假单胞菌重组质粒pGEX-LasR,并在大肠埃希菌中研究其表达效率。方法提取铜绿假单胞菌PA01株DNA,PCR扩增lasR基因,并将其与pGEX-1λT连接,构建重组质粒pGEX-LasR。将pGEX-LasR转入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筛选阳性克隆,提取质粒进行PCR和双酶切鉴定,然后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SDS-PAGE和Western印迹试验分析和鉴定表达产物。结果PCR扩增出717 bplasR基因;双酶切和PCR显示重组质粒构建成功;SDS-PAGE发现重组BL21(DE3)可表达相对分子质量约为53 000LasR重组蛋白表达量约占菌体总量21%。Western印迹试验显示,LasR重组蛋白可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鼠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lasR基因原核表达载体pGEX-LasR,该质粒可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高效率表达具有免疫反应性LasR重组蛋白

  • 标签: 假单胞菌,铜绿 pGEX-LasR 大肠埃希菌 重组质粒 诱导表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获取具有生物活性狂犬病病毒核蛋白大肠埃希菌表达系统中高效表达。方法实验使用密码子优化技术重新编码狂犬病病毒CTN-1株核蛋白基因,人工合成全长基因并克隆至pET-43.1a表达载体,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株中诱导表达,并使用Western blot检测其反应原性。结果诱导后SDS-PAGE分析显示在相对分子质量50×103处出现明显表达条带,与预期蛋白质条带大小一致。其中在大肠埃希菌A600为0.5左右,37℃诱导5 h时表达产量最高(约为32.3%)。大量表达时核蛋白表达形式主要为包涵体,后经Ni2+螯合层析纯化,获得纯度为95%以上目的蛋白。纯化产物经Western blot鉴定,与疫苗免疫小鼠血清呈阳性反应,表明大肠埃希菌表达CTN-1株核蛋白具有生物活性。结论本实验成功建立了CTN-1株核蛋白大肠埃希菌表达系统高效表达方法,并获得了高纯度目的蛋白,为进一步临床诊断和新型疫苗制备提供基础资料。

  • 标签: 狂犬病病毒 CTN-1株 核蛋白 原核表达 密码子优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猪带绦虫(Ts)14-3-3.3蛋白作为囊虫病疫苗候选分子潜力。方法选取60只昆明小鼠,体重为18 ~ 22 g,按体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分别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对照组)、Ts14-3-3.3重组蛋白疫苗组(疫苗组)、Ts14-3-3.3重组蛋白疫苗 +佐剂组(疫苗 +佐剂组),每组20只。采用多点皮下注射法,在0周首次免疫后进行2次加强免疫,共免疫3次,每次接种间隔2周。3组在首次免疫后0、2、4、6、8周分别剖杀4只小鼠,摘眼球取血和无菌取脾,分别用于分离血清和制备脾淋巴细胞悬液[处理因素:原液、抗原刺激、刀豆蛋白A(ConA)刺激]。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特异性抗体免疫球蛋白(Ig)G、IgG2a、IgG1及IgE水平;采用CCK-8法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水平;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2、IL-13、IL-10水平。结果疫苗、疫苗 +佐剂组免疫2 ~ 8周IgG、IgG2a、IgG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疫苗 +佐剂组免疫2 ~ 8周上述指标均高于疫苗组(P均 < 0.05)。组间相同处理因素下,免疫2 ~ 8周脾淋巴细胞增殖水平以及培养上清液TNF-α、IL-12、IL-13、IL-10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 0.05);疫苗、疫苗 +佐剂组免疫2 ~ 8周脾淋巴细胞增殖水平以及培养上清液TNF-α、IL-12、IL-13、IL-10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疫苗 +佐剂组免疫2 ~ 8周上述指标均高于疫苗组(P均 < 0.05)。组内不同处理因素下,抗原刺激、ConA刺激时免疫0 ~ 8周脾淋巴细胞增殖水平以及培养上清液TNF-α、IL-12、IL-13、IL-10水平均高于原液,且ConA刺激时免疫0 ~ 8周上述指标均高于抗原刺激(P均 < 0.05)。结论Ts14-3-3.3重组蛋白疫苗可诱导小鼠产生有效免疫应答。

  • 标签: 猪带绦虫 猪囊尾蚴 Ts14-3-3.3重组蛋白疫苗 免疫应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