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理想的制度形式与理想的道德规范相一致,是孔子和柏拉图所共同追求的终极目标,然而,由于历史文化渊源以及两位思想家个性的不同,使得两者的"贤人政治"在东西方各具特色.孔子的人治观强调人际关系和道德的内化作用,最终难免会走向人治,而柏拉图的人治观则提倡理性的制约和知识的重要,它较之孔子的人治思想而言,更容易走向法治.

  • 标签: 人治思想 法治 贤人政治 制约 一致 柏拉图
  • 简介:<正>刑罚的基础,指刑罚的施行以什么为依据,是犯罪人的罪行,犯罪人的天生犯罪本性,抑或犯罪人人身对社会的"危险状态"?这历来是刑法的一个重要问题。"孔子提出:"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人)矣。"(《论语·里仁》)他把可罚性行为"过"与按照道德行为划分的不同类别的人联系起来,指出了一定的人与特定的可罚性行为之间的必然联系。"人

  • 标签: 孔子 道德行为 可罚性行为 刑罚 犯罪人 犯罪现象
  • 简介:传统儒家伦理一直致力于制度诉求,以求实现兴邦文礼的社会理想。孔孟开始为此提出以“仁”为核心的礼乐治理思想及“仁政”建议,荀子则进一步提出“礼制”主张,到董仲舒提出“三纲五常”后,传统儒家伦理在我国历史上的社会治理中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传统儒家伦理的社会治理功用的实现,极大地得力于其制度化模式,昭示着“伦理道德的社会治理功用需要制度的保障和助推”的道理。

  • 标签: 传统儒家伦理 制度诉求 孔孟 荀子 董仲舒
  • 简介: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从法律体系到法治体系"的目标。"从法制体系到法治体系"与"从法律体系到法治体系"这两个命题具有内在一致性,法治体系建设实质是从现有法制体系向法治体系的转型。我国法制体系已经基本形成,目前处于从人治到法治的过渡阶段。"从法制体系到法治体系"意味着正当性基础的转变、治理体系的法治化和法治的体系化。要实现这一转型,要从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合理配置政治权力、权力制约制度化这三方面入手。宪法是法律体系的拱心石,宪法法律权威是法治体系的支柱,政治权办的合理配置是维护宪法法律权威的关键。

  • 标签: 法制体系 法治体系 宪法法律权威性
  • 简介:客观归责理论的先天不足在于将因果关系(Kausalittit)与因果关联(Kausalzusam-menhang)相脱钩,这一做法肇始于霍尼希(Honig),时至今日仍未能得到有效的弥补。霍尼希认为,区分因果关系与因果关联是必要的,因为他当时唯一能使用的反事实的因果概念,无法对真实因果流程进行陈述(Aussage)。通行的客观归责理论就建立在这样一种反事实的因果关系概念之上,

  • 标签: 归责理论 因果关系 体系 关联 概念
  • 简介: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必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机融入教学全过程。

  • 标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
  • 简介:2004年是《劳动法》实施十周年.十年来我国劳动保障立法进程加快,初步形成了劳动保障法律体系和劳动标准体系框架。《劳动法》及其配套法规规章的贯彻实施.对于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劳动法》颁布实施以来.国务院先后制定颁布了《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

  • 标签: 劳动保障 劳动标准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再就业 中国 法律体系
  • 简介:<正>《大清新刑律》已颁布一百周年,中国现代刑名(刑种)体系也随之走过了一百年的历程。现代中国刑名体系是在广泛借鉴西方尤其是日本刑名体系、全面改造传统刑名体系的基础上形成的。中国刑名是如何从《大清律例》的"五刑"体系逐渐演进至《大清新刑律》以自由刑为中心的现代刑名体系的呢?本文以刑名体系改革为基点,将建立起《大清律例》、《大清现行刑律》与《大清新刑律》之间所存在的一脉相承的历史逻辑关系,并系统展现中国刑名体系改革的历史性变革的关键瞬间。

  • 标签: 大清新刑律 《大清律例》 大清现行刑律 自由刑 罪犯习艺所 刑种
  • 简介:现行刑法贿赂犯罪的罪名体系是以犯罪主体和对象为标准建立的,存在较大的缺陷,为完善这一罪名体系,本文认为必须以犯罪客体作为划分标准,对相关规定进行重新整合,分别纳入公务贿赂罪、商业贿赂罪和行业贿赂罪中.

  • 标签: 公务贿赂 商业贿赂 行业贿赂 经济贿赂 单位贿赂
  • 简介:<正>目次一、民法体系化的优越性二、民法典体系的模式三、民法典体系的结构一、民法体系化的优越性民法典作为最高形式的成文法,它不同于当前各个法律的汇编,其主要的特点在于它是体系化的产物,它是法律按照一定的体系组合在一起的形式,体系是它的生命。我们要制定民法典说到底就是要实现它的体系化。体系化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呢?为什么我们制定民法典而不是制定单行

  • 标签: 民法典体系研究 民法体系 独立成编 侵权行为法 损害赔偿 民法通则
  • 简介:<正>数人犯罪的核心问题是确定正犯,台湾学者许玉秀指出:"确定了正犯,共犯相对地就确定了,也解决了正犯与共犯有无必要区分的问题。"[1]在德、日刑法中,明确规定了正犯、教唆犯和帮助犯,共犯体系以正犯为中心。我国《刑法》明文规定了主犯、从犯和胁从犯,主犯是我国共犯体系的核心。虽然我国《刑法》没有明确规定正犯,但是讨论正犯问题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主犯、从犯的认定主要解决共犯人的量刑问题,但是量刑的前提是解决共犯人的行为定性问题,而对共犯人的行为准确定性需要深入研究正犯概念。其次,德、日刑法中正犯概念日益实质化,出现了正犯主犯化

  • 标签: 帮助犯 间接正犯 量刑问题 处罚范围 实行行为 行为共同说
  • 简介:基于范畴论和目的论之融合而构造的犯罪论范畴体系是一个立体而非平面的体系。其内部纵向由低到高为普通范畴、基本范畴和中心范畴三个层次构成,基石范畴是存在于中心范畴之中的作用起点;横向是由肇始于基石范畴的若干中心范畴所组成。整个范畴体系的作用机理是按照先纵向作用后横向运行的规则运作的,这符合先事实判断后价值判断、先形式判断后实质判断的主张,是对德日三阶层论体系的修正和完善。

  • 标签: 犯罪论 范畴 构造 体系
  • 简介:《管子》的消费观包括节俭和侈靡两个方面,学界对其有不同认识。《管子》的节俭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独具特色。本文认为崇尚节俭、反对奢侈是其主流的消费思想,节俭是维护君权的需要,是治国安邦的需要,是百姓维持安定生活的需要。当今我们要继承和发展这种节俭传统,弘扬中华民族节俭的传统美德。一、节俭是维护君权防止亡国的需要战国晚期,我国的生产力水平低下,物质财富不够丰富,君取与民予是非常矛盾的。《管子》已经认识到。

  • 标签: 《管子》 消费思想 战国晚期 安邦 奸智 明君
  • 简介:费希特的正义思想秉持自由的精神,体现出强烈的现实关怀和针总时弊的意识,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结合费希特知识学的演变过程,可以从法权、伦理和宗教三个维度来概述他的正义思想,并分析这三种正义思想的内在关联和本质内涵。如果说在德国古典哲学中,康德率先在人的内心发起了道德的启蒙,那么费希特则在外在的规范层面引领了法权的启蒙。费希特正义思想的重要启示在于,正义不能仅仅停留于内在的道德层面,而是必须客观化为公民社会的法权秩序。

  • 标签: 正义 法权 道德 伦理 宗教
  • 简介:<正>《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说:韩非“喜刑名法术之学。”说明韩非的形名学是与他的法术思想结合在一起的,也是为他的法术思想服务的。“刑”与“形”古通用,“刑名”即“形名”。《尹文子·大道上》说:“名者,名形者也;形者,应名者也……

  • 标签: 逻辑思想 尹文子 韩非子 矛盾律 思想体系 中国逻辑史
  • 简介: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依据是在习近平的其他思想中始终贯穿着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精神和内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主要渊源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西方科学的法治文化和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所进行的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实践,尤其是改革开放过程中的法治实践。

  • 标签: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 法治思想
  • 简介:马克思主义法律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恩格斯这两位科学巨匠共同探索的理论结晶之一。其中,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创立和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恩格斯的法律思想有一个形成和发展过程。1837年到1848年,是恩格斯历史唯物主义法学观的形成和确立时期。在这一时期,恩格斯经历了由"青年德意志"到青年黑格尔主义,再由青年黑格尔主义到历史唯物主义法学观的两度转变,从而逐步摆脱了唯

  • 标签: 恩格斯 法律思想 历史唯物主义 重要组成部分 法律制度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 简介:毛泽东的死刑思想高格关于刑罚的论述,是毛泽东刑法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关于死刑的论述又是毛泽东关于刑罚论述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在刑法学史上,对于死刑制度存废与适用范围大小问题,存在着各种争议。在我国尚未公开产生死刑存废之争,但在理论界与实务界是存在...

  • 标签: 毛泽东 判处死刑 适用死刑 死刑立即执行 国家利益 革命分子
  • 简介:对于任何一项制度或工作来说,必须具有自身的价值才会被广泛的承认和接受。公证是一项重要的信用法律保障机制.其核心价值在于“信用”二字.公证的本质在于确保公证的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文书和事实具有真实性、合法性。做不到这些.公证制度就失去了其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基础。

  • 标签: 社会信用体系 公证制度 法律保障机制 核心价值 法律行为 法律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