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富马丙酚替诺福韦(TAF)与富马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DF)对血脂的影响。方法检索有关数据库(截至2021年8月31日),收集采用TAF(试验组)和TDF(对照组)治疗乙型肝炎病毒(HBV)或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随机对照试验(RCT)中血脂异常的数据。采用国际通用的Cochrane协作网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效应值为危险度(RR)及其95%置信区间(CI)。结果共纳入11项RCT,治疗乙型肝炎的研究4项(HBV亚组),治疗艾滋病的研究7项(HIV亚组),质量评价结果均为低偏倚风险。11项RCT共涉及患者11 888例,试验组6 273例,对照组5 61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3级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和三酰甘油(TG)升高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其中LDL-C和TC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DL-C:2.9%(157/5 347)比0.8%(37/4 727),RR=3.39,95%CI:2.35~4.89,P<0.001;TC:0.7%(36/4 880)比0.1%(6/4 397),RR=4.25,95%CI:1.91~9.45,P<0.001;TG:0.5%(16/3 157)比0.3%(8/3 102),RR=1.83,95%CI:0.81~4.15,P=0.140]。对2组患者治疗后血脂变化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试验组LDL-C升高值(14.00 mg/dl)明显高于对照组(4.00 mg/d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结论TAF可明显升高LDL-C和TC水平。

  • 标签: 替诺福韦 血脂异常 乙型肝炎 HIV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富马喹硫平联合碳酸锂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诸暨市第五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碳酸锂治疗,联合组患者在对照组给药的基础上加用富马喹硫平治疗,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的躁狂及抑郁症状改善情况,临床治疗效果,认知功能及不良反应;同时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抽取空腹静脉血,测定两组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含量。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贝壳-拉范森躁狂量表(BRMS)和汉密尔顿抑郁自评量表(HAMD)评分均显著降低(t=10.39、12.47,均P < 0.001),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均显著提高(t=8.36、14.52,均P < 0.001),且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组治疗后BRMS、HAMD评分均显著降低(t=5.86、5.54,均P < 0.001),MMSE评分显著提高(t=2.40,P=0.020)。联合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Z=2.16,P=0.030)。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MDA含量均显著降低(t=8.72、15.47,均P < 0.001),SOD、CAT及GSH-Px含量均显著增加(SOD:t对照组=2.84,P=0.006,t联合组=4.05,P < 0.001;CAT:t对照组=5.20,P < 0.001,t联合组=9.86,P < 0.001;GSH-Px:t对照组=2.67,P=0.010,t联合组=3.71,P=0.001),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组治疗后血清MDA含量显著降低(t=12.38,P < 0.001),SOD及CAT的含量均显著增加(tSOD=2.24,P=0.029;tCAT=2.72,P=0.009)。联合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0.00%(6/30)比16.67%(5/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2,P=0.907)。结论碳酸锂联合富马喹硫平能显著改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认知能力,并减少氧化应激的过度激活,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双相情感障碍 富马酸喹硫平 碳酸锂 认知 氧化性应激 疗效比较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富马伏诺拉生在咽喉反流性疾病(LPRD)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2年1月门诊就诊的89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5例,女性44例,年龄18~77(45.54±13.53)岁。根据反流症状指数(RSI)和反流体征评分(RFS),上述患者拟诊为LPRD。其中富马伏诺拉生组患者45例(口服富马伏诺拉生,20 mg,qd),艾司奥美拉唑组患者44例(口服艾司奥美拉唑,20 mg,bid),疗程均为8周。治疗后分别评估其RSI、RFS,比较其变化。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RSI及RFS均无明显差异。治疗后2组患者的症状和体征都有明显缓解。富马伏诺拉生组:治疗前RSI为(12.62±7.18)分,治疗后RSI为(4.74±3.87)分,t=6.91,P<0.001;治疗前RFS为(10.78±2.29)分,治疗后RFS为(8.24±2.45)分,t=7.06,P<0.001。艾司奥美拉唑组:治疗前RSI为(13.27±6.95)分,治疗后RSI为(6.02±4.28)分,t=7.50,P<0.001;治疗前RFS为(10.59±3.14)分,治疗后RFS为(8.14±3.30)分,t=5.41,P<0.001,2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无明显差异(富马伏诺拉生组86.7%,艾司奥美拉唑组77.3%,χ2=1.443,P=0.486)。结论富马伏诺拉生能有效缓解LPRD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其治疗效果不劣于艾司奥美拉唑,可以作为PPI的补充治疗。

  • 标签: 喉咽反流 治疗 pH检测 伏诺拉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富马氯马斯汀对食管癌患者单肺通气时(one-lung ventilation, OLV)的肺保护作用。方法选择拟行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富马氯马斯汀组(F组)和对照组(C组)。F组患者于手术开始即刻肌内注射富马氯马斯汀2 mg (2 ml),C组患者于相同时刻肌内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手术开始即刻(T1)、OLV 30 min (T2)、OLV 90 min (T3)、手术结束时(T4)的心率和MAP,于上述时间点取桡动脉血行血气分析,记录PaO2和PaCO2,计算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 OI)、呼吸指数(respiratory index, RI)、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lveolar-arterial oxygen partial pressure difference, P(A-a)O2)。记录T1~T4时的潮气量(tidal volume, VT)及气道峰压(peak airway pressure, Ppeak),计算动态肺顺应性(dynamic lung compliance, Cdyn)。分别取T0~T4时点的中心静脉血,检测血样中TNF-α、IL-6及组胺的浓度。记录术后住院时间及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T0时比较:T1~T3时F组心率升高,T1~T4时C组心率升高,T1~T4时两组MAP降低(P<0.05);T1时两组OI升高,T2~T4时OI降低,T1~T4时两组P(A-a)O2、RI升高(P<0.05);T2~T4时两组TNF-α、IL-6及组胺浓度升高(P<0.05)。与T1时比较,T2~T4时两组Cdyn降低(P<0.05)。与C组比较:T2~T4时F组心率降低,MAP、Cdyn升高(P<0.05);T3、T4时F组P(A-a)O2、RI降低,OI升高(P<0.05);T2~T4时F组TNF-α、IL-6、组胺浓度降低(P<0.05);F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缩短,支气管痉挛、低氧血症、肺部炎症等肺部并发症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富马氯马斯汀可抑制炎性反应、减少组胺释放、改善肺功能、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及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为围手术期肺保护提供一种新选择。

  • 标签: 富马酸氯马斯汀 食管癌 单肺通气 肺保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丙戊酸钠缓释片联合富马喹硫平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123例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A组、对照B组、联合组,各41例。对照A组予以富马喹硫平治疗,对照B组予以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联合组予以丙戊酸钠缓释片联合富马喹硫平治疗。统计3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神经生长因子(NGF)、白介素-1(IL-1)、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躁狂(HCL-32)、抑郁(HAMD)、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92.68%)高于对照A组(73.17%)、对照B组(70.73%)(P<0.05);治疗后,联合组血清TGF-β及NGF水平高于对照A组、对照B组,TNF-α、IL-1及IL-1β低于对照A组、对照B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HCL-32及HAMD评分低于对照A组、对照B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高于对照A组、对照B组(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A组、对照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富马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双相情感障碍,可明显提高患者血清TGF-β、NGF水平,降低TNF-α、IL-1及IL-1β水平,显著改善抑郁、躁狂情况,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安全性高。

  • 标签: 双相情感障碍 富马酸喹硫平 丙戊酸钠 药物疗法,联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中晚期应用富马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DF)加强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的阻断对孕妇肾功能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自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妇产科建档并于2021年1—12月分娩的HBV感染孕妇。HBV DNA≥2.0×105 IU/ml并在孕24~28周选择服用TDF治疗者纳入治疗组,HBV DNA<2.0×105 IU/ml、孕期未使用抗HBV药物治疗者纳入对照组。收集2组孕妇的病历资料,包括孕24~28周(基线)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血磷、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HBV DNA等指标,以及孕36~37周、分娩时和产后42 d的肾功能、eGFR、血磷和肾小管损伤相关不良事件。比较2组孕妇在孕36~37周、分娩时和产后42 d的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eGFR和血磷的变化及治疗前后Scr和血磷的变化;记录治疗组肾小管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纳入分析的孕妇共189例,治疗组106例,对照组83例,2组孕妇的年龄、初产妇比例、基线丙氨酸转氨酶、Scr、血尿素氮、eGFR和血磷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HBeAg阳性者占比和HBV DN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孕36~37周、分娩时及产后42 d的Scr、血尿素氮、eGFR和血磷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从基线至产后42 d,Scr、血尿素氮、eGFR和血磷的变化趋势2组相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孕妇无一例发生低磷血症、Scr升高、肾性低尿酸血症、β2微球蛋白尿、非糖尿病性糖尿和代谢性酸中毒等肾小管损伤相关不良事件。结论TDF在妊娠中晚期用于加强HBV母婴传播的阻断对肾脏是安全的。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妊娠 母亲暴露 替诺福韦 肾功能试验 传染病传播,垂直 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丙戊酸钠缓释片联合富马喹硫平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123例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A组、对照B组、联合组,各41例。对照A组予以富马喹硫平治疗,对照B组予以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联合组予以丙戊酸钠缓释片联合富马喹硫平治疗。统计3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神经生长因子(NGF)、白介素-1(IL-1)、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躁狂(HCL-32)、抑郁(HAMD)、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92.68%)高于对照A组(73.17%)、对照B组(70.73%)(P<0.05);治疗后,联合组血清TGF-β及NGF水平高于对照A组、对照B组,TNF-α、IL-1及IL-1β低于对照A组、对照B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HCL-32及HAMD评分低于对照A组、对照B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高于对照A组、对照B组(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A组、对照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富马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双相情感障碍,可明显提高患者血清TGF-β、NGF水平,降低TNF-α、IL-1及IL-1β水平,显著改善抑郁、躁狂情况,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安全性高。

  • 标签: 双相情感障碍 富马酸喹硫平 丙戊酸钠 药物疗法,联合
  • 作者: 马红霞,郭体娅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3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13期
  • 机构:大理州第二人民医院,云南大理671000
  • 简介:目的:探讨将富马喹硫平和奥氮平治疗应用在患有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癫痫所致精神障碍(60例)患者,通过随机分组法,将这些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各30例,常规组患者实施奥氮平固治疗,研究组患者实施富马喹硫平予以治疗干预,之后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进行调查评估。结果:研究组患者PANSS评分较常规组更优(P<0.05);同时,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患者治疗时实施富马喹硫平予以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阳性和阴性症状以及精神病理评分,同时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值得临床借鉴与推广。

  • 标签: 富马酸喹硫平;奥氮平;癫痫所致精神障碍;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IV感染/艾滋病(HIV/AIDS)患者富马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DF)相关范可尼综合征(FS)的临床特征。方法检索医院信息系统,收集2017年12月至2021年2月在云南省传染病医院住院且采用含TDF的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并诊断为FS的HIV/AIDS患者的病历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重、体重指数(BMI)、ART治疗方案和时间、诊断FS时间、主要临床表现、入院及出院实验室检查结果,双能X射线骨密度检查结果以及干预和转归等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设定时段内诊断为TDF相关FS的HIV/AIDS患者共16例,其中完全型FS 6例,不完全型FS 10例;7例合并慢性丙型肝炎、高血压病、肝癌和抑郁症等慢性疾病;16例患者接受含TDF的ART治疗时间最短20个月,最长168个月,平均68个月;FS的初始症状多为骨痛、乏力、恶心、纳差、多饮、多尿,体重下降等,从出现初始症状至确诊FS的时间最短2周,最长24周,平均7周。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16例患者在血糖正常情况下尿葡萄糖均为阳性,14例尿蛋白阳性,低尿磷、低尿钙、低尿钾和低尿钠者分别为11、11、4和4例;低血磷、低血钾、低血钙和低血钠者分别为13、12、8和7例;11例血清肌酐升高,10例血尿酸降低,1例血尿酸增高。15例患者行双能X射线骨密度检查,其中骨密度正常、减低和骨质疏松者分别为2、2和11例。诊断为TDF相关FS后,16例患者均立即停用TDF,更换不含TDF的ART方案并对症治疗平均29 d后,上述症状程度减轻,部分实验室检查指标恢复至参考值范围,预后较好。结论TDF相关FS多在用药68个月发生,FS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实验室检查结果均为在血糖正常情况下尿葡萄糖阳性,多数出现低血磷,低尿磷,低尿钙,骨质疏松。停用TDF、更换为不含TDF的ART方案并对症治疗后预后较好。

  • 标签: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HIV 范可尼综合征 替诺福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 Nrf2)在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MI/RI)中对线粒体动力相关蛋白1(dynamin-related protein 1, Drpl)相关线粒体裂变的调控及富马二甲酯(dimethylfumarate, DMF)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健康雄性SD大鼠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糖尿病模型制备成功的60只大鼠分为4组(每组15只):假手术组(S组)、心肌缺血/再灌注组(MI/R组)、DMF+心肌缺血/再灌注组(R组)、DMF+ML385+心肌缺血/再灌注组(RE组)。R组、RE组术前7 d进行DMF 25 mg/kg灌胃,1次/d,连续7 d;S组与MI/R组行等容量生理盐水灌胃。RE组于缺血前30 min腹腔注射ML385 30 mg/kg。MI/R组、R组和RE组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恢复灌注120 min的方法制备糖尿病大鼠MI/RI模型;S组只穿线不结扎。记录4组大鼠心率、左心室收缩压(left ventricular systolic pressure, LVSP)、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s, LVEF)和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ractional shortening, FS);ELISA法检测血清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MB, CK-MB)、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 cTnI)含量,检测心肌组织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活性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活性;H-E染色光镜下观察心肌病理学结果;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2,3,5-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 TTC)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RT-PCR法检测心肌Nrf2、Drp1 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Nrf2、Drp1蛋白水平;电子显微镜评估心肌线粒体形态学改变。结果与S组比较,MI/R组、R组、RE组心率、LVSP、LVEF、FS下降(P<0.05),LDH、CK-MB、cTnI、MDA和ROS含量增加(P<0.05),SOD活性降低(P<0.05),心肌病理学损伤加重,心肌梗死面积增加(P<0.05),Nrf2、Drp1 mRNA及蛋白水平上调(P<0.05),心肌线粒体裂变增加;与MI/R组比较,R组心率、LVSP、LVEF、FS增加(P<0.05),CK-MB、LDH、cTnI、MDA和ROS含量降低(P<0.05),SOD活性增加(P<0.05),心肌病理学损伤减轻,心肌梗死面积减少(P<0.05),Nrf2 mRNA及蛋白水平上调(P<0.05),Drp1 mRNA及蛋白水平下调(P<0.05),心肌线粒体裂变减少;与R组比较,RE组心率、LVSP、LVEF、FS下降(P<0.05),LDH、CK-MB、cTnI、MDA和ROS含量增加(P<0.05),SOD活性降低(P<0.05),心肌病理学损伤加重,心肌梗死面积增加(P<0.05),Nrf2 mRNA及蛋白水平下调(P<0.05),Drp1 mRNA及蛋白水平上调(P<0.05),心肌线粒体裂变增加。结论在糖尿病大鼠MI/RI中,DMF可激动Nrf2调控Drp1相关的线粒体裂变发挥其心肌保护作用。

  • 标签: 糖尿病 心肌 缺血/再灌注损伤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动力相关蛋白1 线粒体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妊娠中晚期服用富马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DF)预防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国内外有关数据库(截至2019年7月20日),收集妊娠中晚期服用TDF预防HBV母婴传播疗效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队列研究,以Cochrane协作网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RCT、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对队列研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连续性变量分析的效应值以标准化均数差(SMD)及其95%置信区间(CI)表示,二分类变量分析的效应值以比值比(OR)或危险度(RR)及其95%CI表示。结果共12项研究纳入分析,2项为RCT,10项为队列研究,共包括HBV感染母亲1 326例及其婴儿1 281例,妊娠中晚期服用TDF者729例(TDF组),未干预或应用安慰剂者597例(对照组)。质量评价结果显示,2项RCT中1项为"低偏倚风险",1项为"高偏倚风险";10项队列研究中9项为高质量,1项为中等质量。有效性结局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TDF组母亲基线HBV DN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SMD=0.15,95%CI:0.04~0.26,P=0.008),产前HBV DN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SMD=-5.41,95%CI:-7.26~ -3.56,P<0.001),产前HBV DNA未检出者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20.3%(41/202)比2.0%(4/203),OR=27.55,95%CI:7.32~103.85,P<0.001];TDF组母亲所生婴儿HBV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0.8%(5/618)比9.1%(47/516),RR=0.13,95%CI:0.07~0.27,P<0.001]。安全性结局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TDF组与对照组母亲所生婴儿出生缺陷发生率、死亡率、出生体重、身高和头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DF组与对照组母亲产后丙氨酸转氨酶水平升高发生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1项研究结果显示TDF组母亲中1~2级无症状性血清肌酸激酶水平升高者占比高于对照组[7.2%(7/97)比0(0/100),P=0.006],其他妊娠不良事件、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妊娠中晚期服用TDF可有效预防HBV母婴传播,对胎儿生长发育无明显影响。

  • 标签: 替诺福韦 肝炎,乙型 妊娠 传染病传播,垂直 母亲暴露 安全性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高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载量孕妇妊娠中晚期应用替比夫定或富马替诺福韦酯(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TDF)抗病毒治疗的效果。方法纳入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于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医院产科门诊进行产前检查发现为慢性HBV感染,并在妊娠中晚期进行抗病毒治疗的506例孕妇,回顾性分析其抗病毒治疗效果和母儿安全性。根据服用药物分为TDF组和替比夫定组。比较两组治疗期间的HBV DNA下降程度及转阴率、HBV母婴传播率、肝功能复常率,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出生缺陷,以及早产率等。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或秩和检验。结果替比夫定组为239例,TDF组为267例,两组孕妇治疗前HBV DNA分别为(7.83±0.75) lg IU/mL和(7.82±0.66) lg IU/mL;分娩前两组的HBV DNA分别为2.91(1.20) lg IU/mL和2.83(1.01) lg IU/mL,两组中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 CHB)孕妇的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复常率分别为95.00%(38/40)和98.18%(54/5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097, U=1.040, χ2=0.767,均P>0.05)。TDF组和替比夫定组CHB孕妇产后1个月的HBV DNA转阴率分别为85.45%(47/55)和82.50%(33/40),ALT复常率分别为94.55%(52/55)和92.50%(37/40),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152、0.164,P=0.697、0.687)。替比夫定组和TDF组HBV母婴传播率分别为0.43%(1/231)和0(0/2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27,P=0.288)。替比夫定组产后选择继续服药患者中,2例于产后11个月HBV P区rt204位点出现耐药突变,改为TDF治疗;而TDF组未发现病毒反弹和变异。替比夫定组无明显肌酸激酶升高,TDF组无明显钙磷代谢异常。TDF组与替比夫定组之间早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87%(21/267)比4.18%(10/239), χ2=2.970, P=0.085]。TDF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为(3 204.72±490.50) g,低于替比夫定组的(3 374.31±467.50) 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80,P<0.01)。治疗过程中无孕妇因不能耐受药物而终止治疗,无一例新生儿存在药物相关的出生缺陷,母儿安全性良好。结论高HBV载量孕妇妊娠中晚期初次应用替比夫定或TDF均能达到阻断HBV母婴传播效果,安全性可,但对于产后选择继续服药或者CHB患者,可优先选择耐药率低的TDF,以减少耐药风险。

  • 标签: 肝炎病毒,乙型 妊娠 抗病毒治疗 母婴传播
  • 简介:摘要胆汁在促进脂质、脂溶性维生素吸收和维持正常肠肝循环方面起重要作用。由胆固醇合成胆汁至少需要经过17种酶的催化反应,任何1种酶缺陷都会造成胆汁合成障碍,导致血浆和(或)尿液中疾病特异性胆汁中间产物的积累,引起脂溶性维生素吸收不良、胆汁淤积性肝病及神经系统病变等症状。通过串联质谱分析技术检测血浆、尿液中的胆汁谱是协助遗传性胆汁合成缺陷症诊断、判断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简便而有效的手段。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对胆汁的研究不断深入,逐渐发现并证实了高水平胆汁可致多种类型的心律失常,例如,窦性心动过缓、心房颤动(AF)、房室传导阻滞等,严重者甚至可出现心脏骤停。还发现胎儿比成人更易发生胆汁诱导的心律失常。人们已经认识到胆汁可通过多种机制导致心律失常,例如,胆汁对离子及离子通道的影响、受体介导、迷走神经介导等途径。而熊去氧胆酸是目前发现的对心脏有保护作用、并且具有抗心律失常效应的胆汁。现就胆汁致心律失常的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综述。

  • 标签: 胆汁酸 心律失常 熊去氧胆酸 毒蕈碱M2受体
  • 简介:摘要胆汁是由肝脏产生的两性分子,其主要功能是促进脂类的消化和吸收。过量的胆汁进入结肠后会通过多种途径引起腹泻,即胆汁腹泻(BAD)。目前诊断BAD的金标准是75Se-牛磺胆酸潴留试验,其他方法包括血清标志物(补体C4、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9)检测和胆汁螯合剂(BAS)的诊断性治疗。BAS是BAD的一线治疗手段,主要药物有考来烯胺、考来维仑和考来替泊等。本文就BAD的诊断与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胆汁酸 腹泻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氨基是所有生物活细胞和生物体所必需的生物活性物质,其水平受到严格控制,肾脏在氨基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包括氨基的合成、转运、排泄及重吸收等,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体内氨基水平异常。氨基代谢异常可作为某些肾脏疾病的特征性改变,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就氨基代谢与肾脏的关系及氨基代谢在肾脏疾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 标签: 氨基酸 氨基酸代谢 肾脏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唑来膦和伊班膦抑制破骨细胞分化及骨吸收功能特征。方法诱导C57小鼠骨髓单核细胞向破骨细胞分化。依据双膦酸盐种类不同分为3组,对照组采用α-MEM培养基常规孵育,加入磷酸盐缓冲液;唑来膦组培养基中分别加入浓度为1×10-8、1×10-7、1×10-6、1×10-5、1×10-4mol/L唑来膦;伊班膦组加入相同梯度浓度伊班膦。通过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比较细胞形成及黏附性;应用Transwell系统检测细胞迁移性;采用骨基质培养检验细胞骨吸收性,并定量分析。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染色阳性多核细胞数[(118.5±12.7)个]比较,1×10-6mol/L唑来膦破骨细胞形成数量明显减少至(26.6±5.2)个,为其阈浓度;抑制效果优于同浓度伊班膦[(99.2±10.9)个,F=5.531,P<0.05]。而伊班膦到达1×10-5mol/L阈浓度才发挥有效抑制作用[(27.3±6.1)个]。与对照组附壁生长及跨膜细胞数[(131.7±15.3)、(111.6±13.5)个]比较,1×10-6mol/L唑来膦[(72.8±12.8)、(35.8±6.8)个]比同浓度伊班膦[(128.6±13.6)、(98.6±9.6)个]更显著抑制破骨细胞黏附与迁移性(F=2.638、3.976,P<0.05)。与对照组骨吸收陷窝数[(28.1±7.2)个]比较,1×10-6mol/L唑来膦[(5.8±2.6)个]比同浓度伊班膦[(26.9±6.6)个]抑制细胞骨吸收性更显著(F=3.215,P<0.05)。结论1×10-6mol/L唑来膦即发挥有效抑制破骨细胞作用,而伊班膦阈浓度为1×10-5mol/L。

  • 标签: 破骨细胞 分化 唑来膦酸 伊班膦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维A联合亚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效果。方法抽取郑州颐和医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APL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参照组41例给予维A诱导化疗,研究组41例给予维A联合亚砷诱导化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完全缓解率,诱导缓解时间,白细胞水平峰值,高白细胞血症维持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3、6个月复发率及再次治疗完全缓解率。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完全缓解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诱导缓解时间短于参照组,白细胞水平峰值低于参照组,高白细胞血症维持时间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参照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3个月复发率与再次治疗完全缓解率与参照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6个月复发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6个月复发再次治疗,完全缓解率与参照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临床治疗中,以维A联合亚砷诱导化疗,有利于缩短诱导缓解时间,提高完全缓解率,但存在一定药物不良反应。

  • 标签: 维A酸 亚砷酸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 简介:摘要唾液沉积症是一种极为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系神经氨酸酶1(NEU1)基因突变所导致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笔者现围绕唾液沉积症的病因学、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治水平,减少对该病的漏诊误诊。

  • 标签: 唾液酸沉积症 眼底樱桃红斑 进行性肌阵挛 癫痫
  • 简介:摘要胸苷合成酶(TS)是DNA合成中的关键酶,常常作为化疗药物作用靶点。TS在多种肿瘤(如非小细胞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等)中的表达与患者的临床预后及化疗药物耐药密切相关。通过各种分子机制降低肿瘤组织中TS的表达成为提高化疗疗效及改善临床预后的重要手段。

  • 标签: 肿瘤 抗药性 胸苷酸合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