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2 个结果
  • 作者: 佚名
  • 学科: 艺术
  • 创建时间:2009-09-07
  • 作者: 佚名
  • 学科: 艺术
  • 创建时间:2009-09-07
  • 简介:<正>序幕六十岁的雕刻工开始写回忆录。一生中历尽沧桑,制成品浩瀚,但失去的东西也不少,不过他从未失去他的乐观开朗的性格。四十年来的往事历历在目。第一幕第一场秋高气爽。布尔贡吉亚丘陵地带的景色。在克拉姆斯城郊区,姑娘们在葡萄园里干活,传来她们的清脆歌

  • 标签: 四十年 葡萄园 雕刻 拉姆 巴列 城郊区
  • 简介:1998年,波兰,有人说,20世纪最后一位电影大师去了.他代表了伯格曼、塔尔科夫斯基这些旧时代电影大师之后的"后大师时代",他的电影饱含对当代人"终极命题"(宗教、人性、人际关系、民族精神)的深层思考,他留下的声色光影都是震撼人心的艺术经典,并不比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位音乐或美术大师的作品逊色……他,就是被称为"电影哲学家"的基耶斯洛夫斯基.

  • 标签: 基耶斯洛夫斯基 电影艺术 声音艺术 波兰 电影导演 电影哲学
  • 简介:RCA金印鉴系列中的布莱洛夫斯基演奏肖邦第一第二钢协以及降D大调夜曲和一首圆舞曲(09026—61656—2,1949—1954录制)是布氏中晚年的作品典范,也可以说是肖邦演奏史上一张划时代的瑰宗。

  • 标签: 肖邦 演奏 大调 夜曲 钢琴 圆舞曲
  • 简介:除了贝多芬,最为中国老百姓所熟悉的外国音乐家,大概就要数老柴了。人们熟悉贝多芬,多半是因为介绍得多,知名度高,人格力量伟大;熟悉老柴,则纯粹是因为他的音乐与中国人的文化潜质相吻合。这样说有何根据呢?记得列宁是非常喜爱贝多芬“热情”钢琴奏鸣曲的,他说:“真难以想象人类竟能创造出这样的奇迹!”从这话我们可以咂出另一种滋味,即是说贝多芬的作品浸透着一种“神”

  • 标签: 柴科夫斯基 贝多芬 乐章 外国音乐家 交响曲 “诗意”
  • 简介:咏叹调套曲是19世纪后期浪漫主义歌剧咏叹调最重要的形式,它由不同速度的唱段组合而成,用以揭示人物内心纷繁复杂的情感变化。《叶甫盖·奥涅金》作于1877-78年,其中著名的塔季扬娜"写信唱段"就是典型的咏叹调套曲形式。本文就三个方面来展开分析:一是内部结构的彼此独立;二是声乐、器乐主题的贯穿发展;三是速度的细致变换。

  • 标签: 咏叹调套曲 结构 主题 速度
  • 简介:柴科夫斯基的一生都是处在对爱、光明和幸福的热烈渴望、期待、幻想和追求之中的,然而现实生活给予的回报却是一连串的“丧失”和一次次的精神重创.唯独音乐例外,可说是生活给予他的最大馈赠,也是他赖以实现他的梦幻的最后的精神栖身之地。

  • 标签: 柴科夫斯基 伤感主义 恋母情结 人恋-情恋-精神恋
  • 简介:室内乐(chambermusic)原指在房间内演奏的教堂音乐、宫廷音乐,是由少数演奏者演出的重奏曲,后逐渐走进了音乐厅,并得到进一步发展。与管弦乐合奏不同,室内乐一般不用指挥,注重各声部的个性化,其作用没有主次之分。在所有的室内乐重奏中,弦乐四重奏是最重要和最有代表性的重奏形式。这是由于它具有多样化的演奏技巧和丰富的表现力,擅长于表现旋律的歌唱性,同时又有宽广的音域以及音区和音色的对比。弦乐四重奏由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各一件组成。

  • 标签: 《如歌的行板》 柴科夫斯基 弦乐四重奏 赏析 室内乐 教堂音乐
  • 简介:<正>柴可夫斯基的《悲怆交响曲》是深刻而博大的。在最近那次维也纳爱乐音乐会上这交响乐成功了。这足以为维也纳那些多产作曲家的作品指出一个方向来。我们对柴可夫斯基的作品知之甚少,很难全面地向人们介绍它们。迄今为上,他的较大的交响作品在维也纳仅介绍过《罗米欧与朱丽叶》和《小提琴协奏曲》——这两部都是降种调性的。只有《无言歌》是F大调,是由鲁宾斯坦演奏的——虽然这是不足道的小作品,却相当具有迷人之处,而且鲁宾斯坦的演奏十分精彩,令人愉快;此外还有《D大调弦乐四重奏》也使人享受到愉快和美。这部新的交响乐让人惊喜的首先是其特殊的形式。在这一乐章中,是由慢板导入紧张而热情的快板的,从而引出了梦一般的D大调行板。在较短的幕间曲之后,这段行板结束。在这第一乐章的快速乐段中,慢拍子占了主导地位。这部交响曲的另一个特殊形式是5/4

  • 标签: 柴可夫斯基 交响乐 作品 鲁宾斯坦 小提琴协奏曲 弦乐四重奏
  • 简介:索罗门·米考夫斯基(SolomonMikowsky)著名钢琴教育家,曼哈顿音乐学院钢琴教授,美国《键盘》杂志称他为“世界上最欢迎的艺术教师”。他在朱利亚音乐学院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

  • 标签: 钢琴教育家 音乐学院 艺术教师 硕士学位 曼哈顿
  • 简介:纽约芭蕾舞团先后三次演出独家作曲家的音乐作品:第一次是1972年斯特拉文斯基不平常的音乐节;第二次是1975年拉威尔的例行纪念活动;第三次是现在纪念柴可夫斯基的音乐节。大约有二十部作品参加了最近一次演出(其中有新作品十二

  • 标签: 音乐作品 巴兰钦 斯特拉文斯基 拉威尔 纪念活动 阿劳
  • 简介:本文对柴科夫斯基在彼得堡帝国法律学院度过的少年生活,作了生动的记述,揭示了当时彼得堡音乐生活和学校的贵族教育,对柴科夫斯基的音乐生涯和思想、创作所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文章以主要篇幅深入论述了:少年时期柴科夫斯基在社会、家庭环境和自己独特的心理历程中所形成的性格特征,与他音乐中“热情而激越的情感主义”,充满人情味、人性美的抒情风格,孤寂忧郁的情调以至惊心动魄的悲剧性之间,所存在的深刻联系。

  • 标签: 俄罗斯音乐史 柴科夫斯基 柴科夫斯基的生活与创作的联系 柴科夫斯的创作风格
  • 简介:谢尔盖·米哈伊洛维奇·斯洛斯基(下文简称“斯”),著名作曲家、理论家、钢琴家、教育家,1932年出生于列宁格勒(今圣彼得堡),被誉为“俄罗斯音乐领袖”,是目前生活在俄罗斯本土的最具影响力的作曲家,现为圣彼得堡音乐学院教授、俄罗斯教育科学院院士,曾获格林卡艺术奖金(1983)、俄罗斯人民演员(1987)、俄罗斯政府奖金(2001)

  • 标签: 斯洛尼姆斯基 音乐 作曲家 理论家 钢琴家
  • 简介:安德塞夫斯基(PiotrAnderszewski,1969年生)是当今走红的青年钢琴家,他的成名是由于一次传奇性的经历--1990年当他参加利兹国际钢琴比赛时,初赛因演奏贝多芬的而引起轰动,但他却又出人意料地在进入复赛后退出了比赛,此举更使他一时间声名大振.这种情况与1980年22岁的南斯拉夫钢琴家波格雷里奇在肖邦国际钢琴比赛中因其太个性化的演奏最终未能得奖引起轰动而名扬天下的故事颇有类似之处.

  • 标签: 国际钢琴比赛 青年钢琴家 圆舞曲 贝多芬 变奏曲 演奏
  • 简介:2分析说明本曲以抒情音画的笔触,清透的音色,连奏与断奏的对比,描写了俄罗斯春天宁静的夜景。乐曲采用复三部曲式,第一部分为有再现的单二部曲式;中部为三部性结构,中段插部性写作,由一系列模进组成;再现部为原样再现。

  • 标签: 曲式分析 柴科夫斯基 单二部曲式 俄罗斯 再现部 笔触
  • 简介:本文采用一定艺术学原理从三个方面对《1812年》序曲的内涵进行分析。从艺术作品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这一角度对《1812序曲》的社会性进行剖析;从音乐形象的维度对曲中俄军和法军形象进行审美分析;从民族性的角度分析《1812年》序曲的民族性。

  • 标签: 1812序曲 审美性 民族性
  • 简介: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1840~1893),19世纪伟大的俄罗斯作曲家,演奏家,音乐教育家。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为世人所熟知的不同体裁的音乐作品。柴科夫斯基是俄罗斯浪漫派作曲家的主要代表之一。他的钢琴弹奏作品具有非常浓郁的俄罗斯民族风格。文章从介绍柴科夫斯基钢琴弹奏作品的音乐风格,创作特点以及柴科夫斯基的创作对当时及后世的影响等方面进行阐述。文中大量引用的语句来自俄罗斯文学家和音乐评论家对柴科夫斯基的评论,为我们更好的了解柴科夫斯基,学习和掌握柴科夫斯基钢琴弹奏作品的音乐风格起到了重要作用。

  • 标签: 柴科夫斯基/钢琴作品/民族性/音乐风格/评价
  • 简介:米亚斯柯夫斯基是苏联时代的俄罗斯复调大师之一。他的作品中的复调技巧是如此多方面,正象他的作品内容是那么丰富多姿一样。米亚斯柯夫斯基音乐的复调写法源出于它特有的充满旋律因素的声部进行。而声部进行的流动性与韧性则是在他一贯追求音乐织体积极化的影响下形成的。米亚斯柯夫斯基寓永不停息的音乐形象的进取性格于流动的音乐织体之中。

  • 标签: 复调 赋格曲 卡农 奏鸣曲式 音乐传统 呈示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