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左心室肥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20例经心电图检查确诊为左心室肥厚、肥大的患者同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两组间对左心室肥厚、肥大的诊断差异。结果120例心电图检查疑似左心室肥大左心室肥厚的病例经超声检查确诊左心室肥厚43例,左心室肥大77例,肥厚率和肥大率分别为35.83%和64.17%;心电图组确诊左心室肥厚36例,左心室肥大84例,肥厚率和肥大率分别为30.00%和70.00%,两组间诊断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超声检查结果发现肥大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内径、左心房内径和左心室心肌重量均显著高于肥厚组,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左心室肥大相比于心电图法阳性率高,易于左心室肥大左心室肥厚的诊断鉴别。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左心室肥大 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高血压患者的心电图从而对其左心室高电压与左心室肥厚与血压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方法针对此次研究我院特地将2012年至2013年来我院进行就诊的共计80例患者组成的观察组且属于不同期段的高血压患者与正常人群组成的对照组所取得的心电图结果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相关结论显示随着患者的血压逐步的升高,患者左心室肥厚的检出率也会十分明显的升高,其中左心室肥厚与左心室高血压在高血压组中共计所占比例31.22%,而正常对照组当中所占比例共计仅有9.56%,另一方面,左心室肥厚与左心室高血压在高血压组当中,其1、2、3个级别当中分别所占的概率为27.3%、9.0%、7.45%与3.42%、25.3%、24.1%。结论左心室肥厚与左心室高血压也可以作为一种监测患者高血压相关病情的重要指标之一,除此之外,高血压患者还应该时常定期的进行心电图复查,这有助于一旦发现有高危病患,可以立即对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并有效的减少靶器官的诸多损害。

  • 标签: 高血压 心电图 左心室肥厚
  • 简介: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ventricularejectionfraction,LVEF)保存的心力衰竭(心衰)(heartfailurewithpreservedejectionfraction.HFpEF)是一近年来逐渐受到重视的心衰类型.发病率逐年升高.致死率和致残率居高不下,目前在发病机制、诊断、治疗方面仍然存在很多不确定之处.为当下心衰领域的研究热点。

  • 标签: 心力衰竭 左心室射血分数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血压负值及血压变异性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诊治的高血压患者376例,行24h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左心室肥厚状况分为两组,以非左心室肥厚患者274例为对照组,左心室肥厚患者102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动态血压、血压负值、血压变异性,分析动态血压、血压负值、血压变异性与左心室肥厚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舒张压(24h、日间、夜间)、平均收缩压(24h、日间、夜间)、舒张压负值(24h、日间、夜间)、收缩压负值(24h、日间、夜间)、舒张压标准差(24h、日间、夜间)、收缩压标准差(24h、日间、夜间)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动态血压、血压负值、血压变异性与左心室肥厚均呈正相关。结论动态血压、血压负值及血压变异性均是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影响因素。

  • 标签: 高血压 动态血压 血压负值 血压变异性 左心室肥厚
  •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几何形态和左心室功能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4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观察组与162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房室几何形态和心脏舒缩功能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IVSD、LVPWD比对照组厚,LVDD、LVDS、LAD、LAL等测值比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每搏量(SV)、心排血量(CO)、左室收缩末期室壁应力(LVESS)、左心室射血分数(EF)值均低于对照组,而二尖瓣口的E峰和E/A值低于对照组、A峰和IVRT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向心性肥厚患者左心室质量虽在正常范围但室壁增厚心腔变长,左心室舒张功能和收缩功能均受到一定损伤。

  • 标签: 超声心动图 高血压 原发性 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龄急性左心室衰竭抢救中使用机械通气方法的实际临床效果及相应护理措施,为更好的提供临床护理服务提供参考。方法我院2012年8月1日-2013年8月1日共收治100例高龄急性左心室衰竭患者。回顾性分析其机械通气治疗过程,统计患者在通气后4h的生命体征指标变化。结果100例患者均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抢救成功91例,9例患者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91例抢救成功患者中,MAP(平均动脉压)、RR(呼吸频率)、HR(心率)以及血气分析pH值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改善(P<0.05)结论在高龄急性左心室衰竭患者的抢救过程中进行机械通气治疗应严密监测患者体征变化,制定全面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机械通气 急性左心室衰竭 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观察厄贝沙坦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一2012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左心室肥厚合并微量蛋白尿的原发性高血压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两组均予厄贝沙坦口服。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复方丹参滴丸口服,疗程均为24周。两组于治疗前、后测定血压及尿微量白蛋白,行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心功能各参数,并进行组内、组间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尿微量白蛋白、室间隔厚度(IVS)、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和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均有所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以上各指标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厄贝沙坦与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治疗有良好的降压作用,且能有效逆转左心室肥厚。减轻血管增殖,并降低尿微量白蛋白。

  • 标签: 厄贝沙坦 复方丹参滴丸 尿白蛋白 高血压 左心室肥厚
  • 简介:目的分析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HFPEF)的左心室舒张功能与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改变情况,并对以上指标进行初步评价.方法选取2009年12月至2013年3月入本院心内科及ICU的HFPEF患者66例以及心功能正常患者43例,测定两组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参数及NT-proBNP,然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HFPEF患者组与对照组相比,NT-proBNP、LVMI、E/Em明显升高(P<0.05),两组患者E/Em与NT-proBNP值呈显著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r为0.576).结论E/Em、NT-proBNP、LVMI三者均可反映HFPEF患者的舒张功能,上述指标对诊断HFPEF有一定参考价值.NT-proBNPcut-off取90pg/mL时对HFPEF具有较高的阴性预测值(92.7%).

  • 标签: N末端脑钠肽前体 左心室舒张功能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
  • 简介:摘要高电压包括左室高电压、右室高电压与双侧心室高电压集中表现,引起心室高电压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最为常见的原因就是由于各类因素导致的心室肥大,临床研究显示,引发心室肥大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如冠心病、高血压、瓣膜病等等,在病情的进展下,会出现新功能衰竭的表现。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心室高血压与心室肥大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对于此类患者必须要做好诊断工作。本文主要分析心室高电压与肥大的传统诊断标准在数字心电图中的应用适宜性。

  • 标签: 心室高电压 心室肥大 传统诊断标准 数字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分析心肌梗死患者,从而对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改变及左心功能的彩超检查特点进行分析,找到可靠依据,提高心肌梗死患者诊断正确率,以达到患者能够尽快接受适合治疗措施的目的,为其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提供保障。方法选取50例心肌梗死患者,对其进行左心室变化情况及左心功能临床医学影像检查,并总结和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左心室壁厚薄不均匀的情况所有患者都有存在,同时,所有患者都出现左心室舒末内径增大现象,所有患者的左心室舒张末容积以及收缩末容积全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加,左心室射血分数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二尖瓣血流频谱A峰值较E峰值偏高的患者有15例;检查结果显示心肌梗死区域内出现膨展以及形成室壁瘤的患者有6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具有无创伤、无痛苦、准确、快速、无禁忌症、价格低廉等优点,对临床检查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改变及左心功能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心肌梗死 彩色多普勒超声 左心室改变 左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在组织多普勒技术评价代谢综合征患者左心室的同步性。方法研究对象为22例MS伴左室肥厚患者(MS-LVH),69例MS不伴左室肥厚患者(MS-NLVH)和33例正常人(对照组)。测量左心室6个壁12个节段心肌收缩速度和舒张速度达峰时间(Ts、Te),应用12个节段Ts、Te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Ts-diff、Te-diff)及标准差(Ts-SD、Te-SD)来评价左室收缩与舒张同步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S—NLVH组和MS-LVH组Ts-diff、Ts-SD、Te-diff、Te-Sd均显著增大,与MS-NLVH组相比,MS-LVH组Te-diff和Te-SD增大更加明显。结论MS患者存在左室收缩和舒张同步性的异常,左室肥厚对舒张同步性的影响更加显著。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甲状旁腺切除对尿毒症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econdaryhyperparathyroidism,SHPT)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影响。方法选取21例SHPT患者,分为手术组13例和常规治疗组8例,手术组切除甲状旁腺,于手术前及手术1年后分别化验血清钙(ca)、血清磷(P)、血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进行心脏超声检查,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计算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结果手术1年后,手术组患者血清Ca、P、CaXP、iPTH水平均较术前明显降低(t=-3.823、3.873、-4.531、-10.545,均P〈O.01),LVMI由153.7±56.7g/m^2下降到119.5±29.4g/m^2,手术治疗对LVMI、IVST、LVPWT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F=4.180、4.174、5.959,P=0.048、0.048、0.019),对LVED、LVEF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F=2.662、1.010,P=0.111、0.377)。结论甲状旁腺切除能有效改善尿毒症SHPT患者的左心室肥厚。

  • 标签: 尿毒症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甲状旁腺切除术 左心室肥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血浆脑利钠肽(BNP)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及其形成的可能机理。方法按标准纳入2011年1月到2012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高血压患者100例,根据欧洲心脏超声和美国心脏超声协会标准,以左房内径指数分为两组,LADI≤23mm/m2为左房内径指数正常组,以LADI>23mm/m2为左房内径指数增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浆BNP水平。结果LADI增高组29例,BNP水平为(187.36±17.19)pg/mL;LADI正常组51例,BNP水平为(128.85±14.31)pg/mL。LADI增高组BNP的水平显著高于LADI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系数分析,血浆BNP水平与左心室肥厚程度正相关(r=0.811,P<0.05)。结论血浆BNP水平与高血压及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有相关性。

  • 标签: 高血压 脑利钠肽 左心肥大
  • 简介:目的:探讨器质性心脏基础疾病左心衰竭合并妊娠时,左心室功能的变化及其肥厚重构的病理分子变化。方法微创主动脉弓缩窄(TAC)建立左心衰竭小鼠,诱导其妊娠,于妊娠晚期超声心动图(TTE)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病理方法评估测心肌肥厚、间质纤维化以及毛细血管密度,监测器官重量、胎鼠体重、数量以评估左心室反应及其肥厚重构的变化以及对胎鼠的影响。结果重度缩窄sTAC组的妊娠率是62.5%,妊娠期间的死亡率是8.7%,中度缩窄mTAC及假手术组所有小鼠怀孕无死亡,三组中胎鼠的数量和平均体重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怀孕sTAC小鼠的LVFS%有明显下降(21.6±1.18vs.15.9±1.41,P<0.05),且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进一步扩大(P<0.01);而妊娠sTAC小鼠的LVFS%略有下降至18.1±1.67(P>0.05),其左心室腔并未有进一步明显扩张,且扩张的幅度明显小于未妊娠sTAC小鼠;mTAC小鼠的超声指标均未见明显变化;HE染色发现sTAC组未妊娠小鼠心肌细胞横径明显大于妊娠小鼠(62.04±0.98vs.48.46±1.33,P<0.05),后者与mTAC妊娠小鼠的心肌细胞横径无明显差异(P>0.05);无论妊娠和非妊娠sTAC小鼠,均显示明显的间质纤维化(P<0.05);而mTAC组和假手术组的纤维化程度均<1%,mTAC或sTAC小鼠,无论有无妊娠,毛细血管密度均有明显下降(P<0.05),未怀孕sTAC小鼠低于怀孕sTAC小鼠(1675.02±41.15vs.1916.91±48.04,P<0.05)。结论妊娠伴随的心血管系统变化会诱使已经衰竭心脏功能进一步恶化,但顺利妊娠分娩仍是完全可能的,其心肌肥厚重构反而轻于未妊娠时,可能机制是高水平的雌激素部分抵消了妊娠状态对心功能的不利影响,延缓心肌肥厚重构的进展,从而有利于心脏收缩功能的保存。

  • 标签: 妊娠 心力衰竭 小鼠 雌激素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中左心室质量指数与心功能关系。方法284例患者分为射血分数正常心衰组及正常对照组,常规行心脏彩超检查并计算左心室重量指数和NYHA心功能分级。结果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中患者左心室质量指数随NYHA心功能分级的级数增高而升高,且在各级NYHA心功能分级之间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中左心室质量指数升高,其升高的幅度与纽约心功能分级严重程度一致。

  • 标签: 心力衰竭 左心室质量指数 心功能分级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血压负荷值及血压变异性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进而得出结论在高血压治疗中,不仅要进行良好的血压水平控制,更要注重通过选择有效的药物调节血压昼夜节律状况,达到逆转靶器官损害和改善预后的目的,从而降低LVH的发生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糖代谢异常与冠状动脉病变和左心室重构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5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经本院医务处批准及患者知情同意下按照糖代谢异常情况分为对照组(糖代谢正常)及研究组(糖代谢异常)各50例,对两组患者生化指标、冠状动脉病变、超声指标进行比对分析,之后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糖代谢能力与冠状动脉病变、左心室重构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各项指标数值与对照组相比较,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左心室射血分数为老年高血压患者糖代谢异常独立风险因素。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糖代谢异常严重程度与冠状动脉病变和左心室重构呈正相关性,调节其糖代谢功能对降低冠状动脉病变及左心室重构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 标签: 高血压 糖代谢异常 冠状动脉病变 左心室重构 左心室射血分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脏局部及整体纵向收缩功能变化的价值。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35例,30例健康对照者,所有对象行二维超声检查,应用二维应变软件分析左室心尖长轴面、心尖两腔及心尖四腔面的图像,获取左室各节段心肌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SLs)、各切面收缩期峰值整体应变(GSL)及左室整体纵向应变平均值(GSL-Avg)。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左室18节段平均应变值和整体应变值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减低(P<0.01)。结论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可以定量、客观的评价左室局部及整体收缩功能变化,为早期评价糖尿病心脏功能的改变提供了更敏感更直观的手段。

  • 标签: 二维斑点追踪 糖尿病 应变 心室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不同形态血压晨峰(MBPS)对脑梗死(CI)、左心室肥厚(LVH)以及对颈动脉内膜增厚(IMT)的影响。方法对32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头颅CT、头颅MR、头颅DSA和超声心动图检查以及颈动脉超声,将MBPS值≥35mmHg的119例患者入选为MBPS研究对象,根据其血压形态,分为勺型晨峰组76例(超勺型7例及勺型69例)、非勺型晨峰组43例(反勺型3例及非勺型40例),分别对各组患者的血脂、血糖等生化指标,以及脑梗死、左室肥厚、双侧颈动脉内膜等进行分析。结果(1)勺型晨峰组与非勺型晨峰组之间的临床指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非勺型晨峰组脑梗死发病率、左心室肥厚检出率、颈动脉内膜增厚检出率高于勺型晨峰组(P<0.05)。结论老年性高血压非勺型血压晨峰患者脑梗死发生率明显高于勺型血压晨峰患者,更易引起左室肥厚和颈动脉硬化。

  • 标签: 血压 昼夜节律 脑梗死 肥大 左心室 动脉粥样硬化 老年人
  • 简介:目的:观察血流向量成像(VFM)技术在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左心室收缩功能评价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1例确诊为左室流出道梗阻的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4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别记录两组心尖五腔心切面基底水平、乳头肌水平和心尖水平取样线上收缩期峰值速度(Vs)、峰值流量(Fs)、收缩期负向总流量(SQ)以及左心室收缩期3个时相等容收缩期、快速射血期及减慢射血期涡流的横径与纵径,各项数据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处理。结果:两组常规超声心动图在LAD、LVDD及LVEF等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5.133,t=4.732,t=8.622;P〈0.05)。在基底水平、乳头肌水平和心尖水平3个切面上测定Vs、Fs、SQ,两组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左心室收缩期3个时相等容收缩期、快速射血期及减慢射血期涡流的横径与纵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VFM技术能够有效鉴别梗阻与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能够有效评估患者的左室收缩期功能,为临床诊断提供量化的参考依据。

  • 标签: 肥厚型心肌病 血流向量成像技术 梗阻性 收缩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