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开术后患者排痰护理措施,促进患者有效排痰。方法对200例术后患者排痰方法进行总结。结果本组患者无一例发生肺炎、肺不张等术后并发症。结论术后患者应鼓励早期活动,协助叩背,指导其有效咳嗽排痰,防止肺炎、肺不张等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开胸术 排痰 护理
  • 简介:摘要术后疼痛护理持续时间长、强度高,与手术切口、留置导管刺激、情绪变化、术后活动、炎症反应有关。应合理的评估疼痛,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时机,指导镇痛工作。加强基础护理,开展疼痛教育,做好环境管理、规范护理管理,预防疼痛。配合药物与神经镇痛,做好给药护理、不良反应观察,指导缓慢呼吸节律法、按摩法、腹式呼吸训练法、肩关节锻炼法等非药物镇痛方法。为预防慢性疼痛,需做好生活管理,养成健康的生后习惯,戒烟酒,适量运动,控制血糖、高尿酸等并发症。

  • 标签: 疼痛 开胸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研究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的护理措施,降低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方法选取自2014年3月-2015年3月之间在我院进行诊疗的90例术后肺部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这9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为对照组的45例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而对观察组的45例患者采用强化护理干预的方式,比较这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对照组的45例患者中护理效果非常好的有30例,良好的患者有4例,生活质量差的有11例;观察组的45名患者中生活质量非常好的有36例,良好的有6例,较差的有3例,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个小组之间比较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护理干预的方式可以明显地改善患者的护理效果,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开胸术 肺部感染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胸外科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对患者个人健康有较大危害,临床要做好并发症发生高危因素的预防、管控,配合诊疗护理限制其影响与危害。

  • 标签: 胸外科 开胸手术 心律失常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术后肺不张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探讨。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4年04月~2015年04月收治的44例术后肺不张患者,对其术后出现肺不张的原因加以分析,进一步开展并且总结有效的护理对策来改善肺不张情况。结果44例术后肺不张患者对其肺不张原因分析后,进一步开展了有效的护理工作,所以患者痊愈出院,经过X线诊断复查后患者的肺功能全部恢复正常。结论术后肺不张患者主要是因为呼吸道堵塞、肺组织受到挤压、气管插管等多方面原因所致,因此在临床手术结束后,为了避免患者出现肺不张并发症,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症的护理措施来加以改善。

  • 标签: 开胸术 肺不张 原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手术患者疼痛评分的意义。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124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通过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上述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后12h、手术后1d、手术后2d、手术后3d的疼痛评分分别为(4.92±0.78)、(4.12±0.52)、(3.10±0.79)、(2.09±0.45),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后1d、手术后3d的焦虑评分分别为(40.34±7.33)、(32.12±5.12),相对于对照组来说,明显较低(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手术患者临床中有效应用,不但能改善患者心理不良情绪,同时可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值得全方位推广应用。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开胸手术 疼痛程度 焦虑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探讨胸外科术后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及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从2015年5月-2016年4月在我院接受术治疗55例患者,判断术后是否发生了心律失常,并分析术后心律失常与相关因素的关系。结果男性、高龄、全肺切除及食管切除、术前心功能异常是术后心律失常的高危因素。结论术后心律失常的护理应根据相关的诱发因素开展,通过规避诱发因素和康复活动,减少和控制心律失常危害。

  • 标签: 开胸术 心律失常 相关因素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干预。方法通过分析术后DVT的发生机制,针对老年患者采取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必要的护理干预措施和有效的护理手段能够降低老年术后患者DVT的发生率。结论老年术后患者易发生DVT,加强护理质量控制可降低DVT的发生率及死亡率

  • 标签: 开胸术 静脉血栓 护理干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胸外科术后心律失常的原因。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5年11月期间接受胸外科术的6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临床症状分为观察组(心律失常)29例和对照组(非心律失常)36例,分析术后心律失常的诱因。结果患者术后心律失常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高龄、吸烟、手术方式、术前并发症等多重因素,其中观察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胸外科术后心律失常的主要诱因,给予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以改善患者的预后,促进其术后恢复,为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提供保障。

  • 标签: 胸外科 开胸术 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手术患者术后应用人工叩背和多频振动治疗仪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术后病人随机分为振动排痰机排痰组和人工叩背排痰组,均在常规翻身加雾化吸入的同时分别采用振动排痰机或人工叩背排痰。结果人工叩背排痰治疗组与振动治疗仪组的排痰效果、血氧饱和度、病人的舒适度及护士的操作感均存在明显差异。结论术后病人应用振动排痰机排痰效果显著。

  • 标签: 多频振动治疗仪 开胸患者术后 人工叩背
  • 简介:目的比较全身麻醉复合椎旁神经阻滞、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单纯全身麻醉在手术中对阿片药物用量和术后镇痛的影响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选择行择期单侧肺叶切除术患者60例,按麻醉方法分为单纯全身麻醉组(G组)、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组(E组)和全身麻醉复合椎旁神经阻滞组(P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前P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单次椎旁神经阻滞0.375%罗哌卡因0.4ml/kg,E组行硬膜外阻滞并留置硬膜外导管。三组均静脉诱导后采用静吸复合维持麻醉,E组每小时硬膜外追加0.375%罗哌卡因5ml。术后P组和G组应用患者静脉自控镇痛泵,E组应用患者硬膜外自控镇痛泵。观察并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变化,测定血糖及皮质醇;记录术中舒芬太尼用量及使用去氧肾上腺素情况;记录患者术后安静、咳嗽时视觉模拟评分(VAS)和镇痛泵按压次数;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E组切皮后10和40minMAP明显低于P组和G组[(76.23±12.89)mmHg(1mmHg=0.133kPa)比(91.93±16.08)和(91.50±14.32)mmHg、(72.85±5.59)mmHg比(82.53±14.17)和(77.17±12.82)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与G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和E组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G组[(30.25±4.33)和(26.77±6.57)μg比(36.67±6.05)μ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与E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和E组使用去氧肾上腺素率明显高于G组[40%(8/20)和65%(13/20)比15%(3/20)],E组明显高于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组切皮后40min和拔管后30min血糖明显高于P组和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与E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组切皮后40min皮质醇明显高于E组,拔管后30min明显高于P组和E组,差异有统计

  • 标签: 椎旁神经阻滞 胸科手术 镇痛 应激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开手术术前应用肺功能锻炼的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100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在术前进行了肺功能锻炼护理,对比分析护理前后的肺功能情况。结果全部患者护理后肺功能指标优于护理前,手术均获得成功,未出现并发症情况,护理效果显著。结论手术术前应用肺功能锻炼能够让患者肺功能增强,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适于在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开胸手术 肺功能 锻炼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常规手术与、腹腔镜联合手术对于食管癌治疗的近期疗效。方法将参与本次临床实践的90例患者采用随机的方式进行分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的患者采用、腹腔镜联合的食管癌根治术,对照组的患者则进行常规性的食管癌根治手术。对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与对照组的患者相比,观察组的患者在手术当中的出血量以及手术后的胸腔引流量均比对照组更少,而手术之后的住院时间、拔管时间、手术之后的肺功能以及手术后的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方面观察组患者明显更低。二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联合手术的方式来进行食管癌的治疗近期的疗效明显的好于常规的手术。

  • 标签: 胸腔镜 腹腔镜 微创手术 食管癌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两种手术方式对老年患者术后心肺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治疗的128例胸外科老年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采取的手术方式进行分组,其中胸腔镜组81例,采取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传统组47例,采取传统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心性、肺性及心肺并发症发生率,并对比胸外科老年手术患者术后心性并发症发生率与肺性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性。结果胸腔镜组术后心性并发症发生率为7.41%、肺性并发症发生率为33.33%、心肺并发症发生率为18.52%,传统术后心性并发症发生率为14.89%、肺性并发症发生率为65.96%、心肺并发症发生率为38.30%;经χ2检验,胸腔镜组术后心性、肺性及心肺并发症发生率均小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外科老年手术患者术后心性并发症发生率为10.16%,肺性并发症发生率为45.31%;经χ2检验,肺性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大于心性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胸外科老年手术患者的术后心性、肺性及心肺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小于传统手术治疗,且以肺性并发症发生风险最大;对此,以电视胸腔镜手术作为胸外科老年手术患者的手术方式,可减小创伤性,提高手术安全性。

  • 标签: 电视胸腔镜手术 传统开胸手术 心肺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传统术与胸腔镜手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对比。方法在医院2015年4月到2016年1月期间诊治的胸外科手术患者中抽取76例作研究对象,按随机抽签方式予以分组,传统组(n=38)采取传统术治疗,研究组(n=38)采取胸腔镜手术治疗,对比2组患者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结果①研究组患者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是5.26%,低于传统组的23.68%(P<0.05);②研究组平均住院时间是(9.15±1.43)d,短于对照组的(16.35±3.26)d(P<0.01)。结论与传统术相比,胸腔镜手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较低,且可加速患者痊愈出院进程,值得借鉴。

  • 标签: 传统开胸术 胸腔镜手术 心律失常发生率 住院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顺气丸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采用常规法,培养基稀释法进行计数方法验证,采用直接接种法进行控制菌方法验证。结果可采用培养基稀释法(0.2ml/皿)进行细菌菌数检查,可采用常规法进行霉菌和酵母菌数检查;可采用直接接种法进行大肠埃希菌和大肠菌群的控制菌检查。

  • 标签: 开胸顺气丸 微生物限度检查 方法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