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2001年第7期《美术》上发表了《重振人类艺术追求真善美统一的伟大审美理想》一文,王仲先生《重振人类艺术追求真善美统一的伟大审美理想》②《人民日报》1996年11月28日蔡若虹先生《美术作品一定要美》③《美术》2002.3期范曾先生《自然、众芳之所在——论20世纪美的误区和古典主义复归》④《美术》2002.6期何子恺先生《坚持真善美的审美标准,是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唯一选择》⑤《美术》2002.6期《什么是好画——回望20世纪中国画发展研讨会综述》⑥《美术》2002.8朱晓红女士《从中国传统画学

  • 标签: 中国当代艺术 主义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艺术
  • 作者: 佚名
  • 学科: 艺术
  • 创建时间:2019-11-07
  • 简介:2001年第7期《美术》上发表了《重振人类艺术追求真善美统一的伟大审美理想》一文,王仲先生《重振人类艺术追求真善美统一的伟大审美理想》②《人民日报》1996年11月28日蔡若虹先生《美术作品一定要美》③《美术》2002.3期范曾先生《自然、众芳之所在——论20世纪美的误区和古典主义复归》④《美术》2002.6期何子恺先生《坚持真善美的审美标准,是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唯一选择》⑤《美术》2002.6期《什么是好画——回望20世纪中国画发展研讨会综述》⑥《美术》2002.8朱晓红女士《从中国传统画学

  • 标签: 中国当代艺术 主义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艺术
  • 简介:摘要:当代美术作品是否要美,老前辈蔡若虹先生曾在1996年11月28日《人民日报》上发表《美术作品一定要美》的文章,早就肯定过这个问题。指出只有美的作品才能吸引人、感染人、鼓舞人,才具有强盛的生命力,才符合时代发展的主流。时隔多年,艺术界依然缺乏美的时代强音,缺乏匡正抑邪,旗帜鲜明的主旋律,任凭西方的“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泛滥,民族传统精神被分割和瓦解,呈现为群龙无首,良莠齐长的繁荣而又杂乱的局面。

  • 标签: 当代艺术 后现代主义 审美理想
  • 简介:后现代”作为当代西方所特有的文化现象,酝酿并产生于现代之中,但是“后现代”更多地表现出对现代的一种断裂和超越,而不是简单的延续。我们在理解它时,可以参照后印象主义与印象主义的关系:后印象主义的产生受印象主义的影响,但前者持有的艺术观念与后者大相径庭,而且印象主义基本上是以一种反印象主义的面貌出现的。后现代主义则可以看作是对现代主义的一种否定和扬弃。现代主义

  • 标签: 现代主义 后现代性 现代主义艺术 后印象主义 艺术的生产 通俗艺术
  • 简介:"后现代主义"与70年代、80年代西方艺术设计"后现代主义"是目前中国学术界引起热烈争论的问题。什么是"后现代主义"?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作为一种设计思潮,"后现代主义"的概念最早在建筑领域里使用,当美国圣路易斯城的普鲁伊特-埃戈住宅区在1972年7月15日被炸毁时,像查尔

  • 标签: 后现代主义设计 现代主义艺术 艺术设计 查尔斯·詹克斯 西方社会 建筑设计
  • 简介:一般来说,在西方建筑界,格罗皮乌斯、米斯、柯布西埃和莱特被认为是现代建筑的第一代,年龄比他们较年轻的建筑师被认为是第二代,第三代则是从20世纪50年开始从事设计工作的青年建筑师。首先是第三代反对第一代建筑理论,后来第二代也起来反对了。

  • 标签: 后现代主义 建筑艺术 建筑理论 悉尼歌剧院 约思·伍德
  • 简介:作为以艺术作品和设计产品形象为中心的艺术传播来说,占据重要地位的是视觉符号的生产、流通和消费。艺术作品和设计产品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是以独特的传播形态表现和完成的。在后工业礼会中,随着人类知识的空前膨胀,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科技高视阔步导致了合法化危机。这一状况反过来深刻地规范着人类的心理机制和行为模式,导致一种反文化、反美学、反文学的倾向。因此,在后现代思潮下的艺术传播也具有自己的特点。

  • 标签: 后现代 艺术传播 符号学
  • 作者: 佚名
  • 学科: 艺术
  • 创建时间:2019-02-17
  • 简介:上述的阅读过程(风景女人=文本,风景女人 审美主体 后现代主义文本观    古往今来,才能将风景女人定义为一种后现代主义文本的审美对象

  • 标签: 后现代主义审美 女人后现代主义 风景女人
  • 简介:与"新现代主义"一样,"解构主义"也是80年代以来西方设计家所进行的新的探索。"解构主义"设计家一方而看到了现代主义设计所面临的巨大危机,但是对于日益泛滥、越来越被市场所支配的"廉价的商业风格"的后现代主义设计又表现出极大的不满。他们接受"解构主义"哲学的影响,力图颠覆"结构主义"哲学,破坏和分解"结构

  • 标签: 解构主义 结构主义 后现代主义哲学 艺术设计 后现代主义设计 新现代主义
  • 简介:上述的阅读过程(风景女人=文本,本文描述的风景女人在审美主体的审美过程中使之发生的角色转化,如果不能让审美主体(高级阅读)产生文本的陌生化效果

  • 标签: 后现代主义审美 女人后现代主义 风景女人
  • 简介:摘要后现代艺术是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逐渐蓬勃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在众多艺术家的参与和努力下壮大起来,从内容和形式上都突破了传统,一系列优秀的作品给我们带来全新的视觉审美和享受.本文即从它的概念、创作手法、作品剖析、基本特征等几个方面来做一个简单的探讨和研究。

  • 标签: 后现代主义艺术 创作手法 作品剖析 基本特征
  • 简介:小说家大卫·洛奇[DavidLodge]在《小世界》中,塑造了这样一群学者、教授形象:他们满世界地飞来飞去,出席各式学术会议,借此观光旅游、追名逐利、冒险猎艳。这部小说在讽喻现代知识分子的生活侧面的同时,也勾画出了所谓的“后现代”生活的典型特征,鲜活地揭示了当代人对于前所未闻的发展速度的体验。而这种神速的情势大大地拓展了人们的视野,加速了信息的交流,只要按一下电脑键盘,信息在数秒之内就能到达世界各地,速度免除了人们期望的心境,消弭了反思的空间,推进了事物的多元变化。

  • 标签: 后现代主义 《小世界》 现代知识分子 “后现代” 学术会议 观光旅游
  • 简介:后现代主义理论,列文仅仅是把爱德华·威斯顿(edward ,甚至仅仅是对同性恋者身份的暗示

  • 标签: 后现代主义身份 身份艺术
  • 简介:当今戏曲艺术使用了拼贴技术,在视觉和听觉上造成了零散的审美亮点;在艺术类别上逐渐模糊了戏曲与其他舞台艺术如舞剧、歌剧、音乐剧、话剧之间的界限;从唱腔音乐、乐队音乐、舞蹈程式、灯光舞美几个方面模糊了剧种之间的界限.戏曲艺术将多种风格的艺术形式,通过多元化复合在一起,具有兼容性、模糊性、拼贴性和零散性的特点,反映出戏曲艺术本身的后现代主义趋势.

  • 标签: 戏曲艺术 后现代主义 趋势
  • 简介:由此激起的反应在同性恋身份的语境里为爱滋病定了基调,是社会对这种首先冲击在同性恋者身上的传染病的漠视——催化剂般促成了同性恋身份在艺术世界和更加广阔的文化领域里成为一股新兴的强有力的力量,还看不见一个跟由芝加哥和里帕德这样的女性主义艺术家和批评家组成的共同体同一量级的同性恋者组织

  • 标签: 后现代主义身份 身份艺术
  • 简介: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文化概念,涉及到宗教、政治、文学和艺术等很多方面,这一概念的提出,可以追溯刭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或者更早,但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而全面产生影响则是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才开始的。它首先萌动在美洲、澳洲等地的建筑领域。

  • 标签: 后现代主义艺术 文化概念 文化现象 艺术语言 艺术思潮 艺术风格
  • 简介:这则评论从对克鲁格的采访里引用了她说的,像克鲁格的作品一样,借用了克鲁格自己那些也是借用来的的作品里的一件

  • 标签: 后现代主义身份 身份艺术
  • 简介:后现代主义者像女性主义和同性恋艺术家一样,女性主义后现代主义的合流常常在纽约帮的作品里被提到,在后现代主义和里帕德(lippard)于1980年号召的身份艺术之间

  • 标签: 后现代主义身份 身份艺术
  • 简介:与传统教育的教师主体观和现代教育的学生主体现不同,后现代主义的教育观是生态化的交往实践观,强调主体间性对主体性的超越,是主体间的共在.后现代主义的生态审美教育通过多元主体间的交往和对话,实现智慧的增长、人格的完善与精神世界的共享.

  • 标签: 后现代主义 生态审美教育 交往实践 主体间性(交互主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