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后现代主义并非西方独有的话语;存在两种基本不同的后现代主义视角;当前的西方社会属于现代社会后期,而非现代社会之后的社会;中国社会需要并且能够产生后现代主义,但应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后现代主义.

  • 标签: 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 中国特色
  • 简介:后现代主义打破同一性,击碎神圣性,消解整体性,反对理性主义、中心主义和传统主义,以恶搞调侃和玩世不恭的态度来对待一切。后现代主义消解了生命严肃性和神圣感,把感官刺激、肉体需要和奢侈享受作为人生追求目标,对主流价值观念构成严重冲击。不少人尤其是青少年受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价值追求日趋世俗化和功利化,理想信念逐渐变得模糊甚至发生动摇,丧失了远大理想和崇高信念,导致戏谑庄严、躲避崇高、褒扬庸俗、膨胀自我等虚无主义四处蔓延。

  • 标签: 现代化 虚无主义 后现代主义
  • 简介:《为历史学辩护》(InDefenseofHistory)①是剑桥大学近代史教授、德国史专家理查德.J.埃文思(RichardJ.Evans)的主要作品之一。埃文思写作此书的目的是要从一种中庸的立场出发,来为历史学辩护。他拒绝偏激的观点,不但批评了保守派史学家如埃尔顿(G.R.Elton),同时也对极端的后现代史学理论进行了批评。此书继卡尔的《什么是历史?》(WhatisHistory?)和埃尔顿的《历史学的实践》(ThePracticeofHistory)这两部20世纪60年代论述历史研究的经典著作之后,成为英国大学历史教学的标准教材。《为历史学辩护》已经被译成多国文字,台湾也出了中文版(《为史学辩护》②),从该书出版到1999年短短两年时间里,就出现了不少于30篇的评论文章,其中不乏批评之声。一些评论者认为埃文思没有公正地对待后现代理论。针对这种批评和指责,埃文思做了回应(http://www.history.ac.uk/discourse/mo-evans.html),他的回应后被纳入到该著作的最新版中。本文将相关批评与回应介绍如下。

  • 标签: 历史学辩护 辩护后现代主义
  • 简介:<正>近10几年来,西方盛行的“后现代主义”理论逐步从单纯的文学艺术领域(即一种单纯的审美特征)扩展为一种涉及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哲学等各个学科的泛文化现象,成为所谓“后工业社会”的一种文化表现。后现代主义引入哲学社会科学以后,提出了许多具有挑战性的重大理论问题,社会结构嬗变理论就是其中之一。

  • 标签: 后现代主义 微电脑 国民经济 社会结构 理论概述 理论问题
  • 简介:本文从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对中国电影的影响谈《夜宴》创作风格及艺术效果,辨证地看《夜宴》成功与不足。《夜宴》是一部身着后现代主义外衣的现代主义“杂种”,首先“杂种”具有优良的一面,论在画面、造型、音乐、动作方面都令人回味,拍案叫绝。又具有不纯的一面,《夜宴》尽管外表华丽前卫,而内在却是桎梏于传统的电影。由于其精神内核束手束脚的,缺乏舒展和随意,所以它的艺术表达也受到了相应的限制。

  • 标签: 后现代主义 文化思潮 《夜宴》
  • 简介: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展开批判并实现超越的哲学流派和思潮,其观念遍及各个领域,并对当前的教育理念产生了较大冲击。在当前,评估主体与评估指标的单一化、评价目的的功利化是困扰我国大学质量评估的现实问题,并与后现代主义的差异性、多元化等理念产生了矛盾。本文基于后现代主义的视角,从政府职能、评估指标、评估目的三个维度展开分析,探索了完善我国大学质量评估体系的相关建议。

  • 标签: 后现代主义 大学 质量评估 评估体系
  • 简介:物化的概念和根源既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或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卢卡奇等社会历史学的解释,也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解释。而后现代主义小说中的物化或拜物既有19世纪末盛行的唯美主义背景,更有20世纪初滥觞的现代主义背景。本文主要借用物化的概念,并以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的一些经典作品为个案展开分析,来讨论后现代主义小说中较为普遍的物化景观,指出后现代主义小说创作所遵循的独特的物化——反物化模式。

  • 标签: 物化 反物化 拜物 后现代主义小说
  • 简介:<正>由于历史步履的懒散蹒跚,中国人的“人格神”比西方的“上帝”苟延残喘多活了将近一个世纪。这一特殊的文化现象,似乎决定了悟性迟到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只能重步人家的后尘。当国外的后现代主义已呈秋风萧瑟、灯火阑珊的时候,我们却才开始伺弄现代主义的习作。至于后现代主义,遍览新时期文坛,大抵从事者唯马原一人。若不以时间的先后定“真伪”,并承认国外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众多流派大都是横向借鉴与本土特色的杂烩这一事实,则不仅目前中国的现代主义不是“伪”的,而且

  • 标签: 马原 后现代主义 克洛德·西蒙 文学 理性传统 后结构主义
  • 简介: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一场发生于欧美,并于七八十年代流行于西方的艺术、社会文化与哲学思潮。本文通过对后现代主义哲学的主要流派及基本观点、社会历史根源以及其积极、消极的二重性等的读解,总结出了后现代主义哲学的价值内化、价值态度和价值取向。

  • 标签: 后现代主义哲学 价值观 价值内化 价值态度 价值取向
  • 简介:后现代主义丰富的思想库里,有着诸多关于社会和谐发展的观点.但由于它们散见于各种后现代理论的文献中,且没有一以贯之的体系,因而准确把握较为困难.认真分析研究后现代主义的含义、后现代主义和谐发展观提出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启示,将有益于我国正在进行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

  • 标签: 后现代主义 和谐发展观 后现代理论 小康社会 思想库 文献
  • 简介:后现代主义作为设计观念,是指在反现代主义的过程中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发展于70年代,成熟于80年代的一股设计思潮。在后现代主义设计理念的影响下,时装设计从形象、材料、色彩、风格等方面都完全打破了传统的美学标准,形成了一种全新的“颠覆美学”。

  • 标签: 后现代主义 现代主义 时装设计 颠覆美学
  • 简介:建构性后现代主义者积极寻求重建一个美好和谐的新世界。他们所倡导的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等思想对于我们今天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 标签: 建构性后现代主义 和谐思想 启示
  • 简介:后现代主义雕塑,环境艺术和(以克里斯托为代表的)大地艺术都是西方当代艺术的重要现象,在实质上是属于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思潮的延续和发展,在艺术观念和形态上表现出双重的特性,一方面是继承达达主义和波普艺术的传统,向公认的价值准则挑战,带有浓厚的反艺术特征;另一方面又反映出当代工业社会对人的生活方式的影响,深刻地改变了人与艺术的关系,将艺术品从原来的空间占有方式中解放出来,成为西方当代文化的标志之一。为使读者了解这方面的情况,我们特地组织了三篇译文,以供参考。

  • 标签: 西方现代主义 罗伯特·史密森 克里斯托 价值准则 当代工业 印象派绘画
  • 简介: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是没有家的哲学。其定义通常是否定性修辞如解构、断裂、反智、边缘等;又延纳'存在即合理'的论调,躲避崇高、消解意义,史学则视历史为文本,以政治维度为绝对视域、证据是对过去一种权力的诠释。他如不连续性之琐屑、拼贴、文化商品化之大众为本、重估一切等均属之。本文分三点言翦伯赞思想的后现代主义色彩:一曰群众观点与权力话语(discourseofpower);二曰文学证史与政治无意识的镜像(Themirror-imageofPoliticalUnconscious);三曰辑史料重考古与知识考古(档案)学(archaeology)。

  • 标签: 现代主义色彩 翦伯赞 翦氏 权力话语 考古工作 文本形式
  • 简介:20世纪后半期兴起的后现代主义哲学文化思潮代表着一种价值取向和一种思维范式,为研究教师角色提供了新的视角。教师角色也出现了由教师权威走向共生关系的对话者、由知识传授走向创造性活动的引导者、由习惯同一走向崇尚差异性及多元性的后现代转向。然而,教师在角色转变过程中面临后现代课程观和我国教育现实的矛盾、平等对话者与课堂引导者的矛盾、角色超载等挑战。在后现代主义视角下,可通过坚持以人为本、以知识的合法化重塑教师权威、以教学反思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建立情感相依的师生关系等途径来实现教师角色的重构。

  • 标签: 后现代主义 教师角色 挑战 重构
  • 简介:文学创作经历了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过程,作者和读者的位置与关系也随着文本的变化而变化。现实主义作品主“说”(telling),话语的权力由作者控制;现代主义作品主“示”(showing),作者隐退到幕后;后现代主义主“思”(反思,self-reflective),作者由突前而隐退而消亡,读者则由受控而介入而积极参与。

  • 标签: 后现代主义 读者 文本
  • 简介: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文化思潮,它所倡导的课程观、知识观、教学过程观、师生观、教学评价观等对传统的英语教学观念产生了巨大冲击。后现代主义主张英语教学应创设教学自组织的良好氛围,在师生平等对话中进行教学,教学内容回归生活世界.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体验,建立多元、人文的评价体系。

  • 标签: 后现代主义 英语教学 改革
  • 简介:当代大众文化在日益成为一种城市文化、消费文化和媒介文化的同时,也就让后现代主义色彩日益显著。以春晚为例,从世纪初的拼贴和解构到2011年以来的创意拼贴和后现代文化景观,后现代主义的发展趋势势不可挡,但有利也有弊。我们一方面要发扬后现代主义的大胆突破边界,不断创新的精神;另一方面要避免其解构精神和感性直观的浅薄,注重深度的挖掘。

  • 标签: 后现代主义 春晚 拼贴 后现代文化景观
  • 简介:后现代主义自它产生之日起,其影响遍及了各个领域,教学论也不可避免地受其影响而发生重大的变化。传统的教学论是一种理性主义的教学论,目前也存在一些弊端。后现代主义的出现,使传统教学论发生了向实践教学论的转向。分析后现代主义的精神主旨,以及与现代主义不同的特点,有利于教学论新局面的开展。

  • 标签: 后现代主义 传统教学论 实践教学论
  • 简介: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所带来的流弊及畸变的一种反思,一种纠正趋向。与否定性的后现代主义不同,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把建设一个新世界作为其努力方向,它倡导的后现代科学观由于其特有的历史连贯性、有效性,从而试图在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之间建起对话的桥梁。

  • 标签: 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 科学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