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利用DDA算法,并通过Gamma分布模型拟合滴谱,模拟分析不同相态、大小、形状、雷达入射波长、发射仰角、温度等因素对雨滴群、雪粒子群的雷达反射率因子的影响,得到降水粒子的散射特性。结果表明,雷达入射波长、粒子有效半径对粒子散射起主要影响作用,且降水粒子有效半径越大,雷达反射率因子越大。粒子数浓度对粒子散射有重要作用。温度对粒子散射影响很小,低仰角几乎不影响粒子散射。

  • 标签: 降水粒子 雷达反射率因子 散射特性 散射截面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在实时针道计划下携带125I粒子的可降解导管植入和徒手粒子植入后靶区各项剂量学参数的差异。方法本实验模拟病灶42个,分为徒手组21个和导管组21个。根据治疗计划系统进行粒子植入。分别记录术前、术后的最小剂量(Dmin)、最大剂量(Dmax)、平均剂量(Dmean)、适形指数(CI)、靶外体积指数(EI)、均匀性指数(HI)、覆盖90%靶体积的剂量(D90)、90%处方剂量覆盖靶体积的百分比(V90)。通过Bland-Altman法分析术前、术后剂量参数的一致性,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结果经Bland-Altman法分析,两组术前、术后大部分参数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仅徒手组Dmin和V90的一致性欠佳。但是导管组在Dmax(Z=-3.824,P<0.005)、CI(Z=-1.962,P<0.005)、HI(Z=-2.352,P<0.005)、D90(Z=-2.453,P<0.005)、V90(Z=-2.845,P<0.005)的参数误差范围更小。结论实时针道计划下携带125I粒子的可降解导管植入术前、术后剂量学参数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且剂量参数值误差范围更小。

  • 标签: 125I粒子 可降解导管 近距离治疗 CT引导
  • 简介:摘 要:针对传统粒子群优化算法易早熟收敛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混沌思想的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该算法利用混沌运动的随机性、遍历性和规律性等特征,综合了混沌初始化、惯性权重的混沌调节、位置的边界处理、陷入早熟时的混沌遍历搜索等改进措施, 改善了粒子群的随机性与多样性,较好解决了算法的早熟收敛问题。通过3个典型高维测试函数的实验测试表明:改进的混沌粒子群算法在收敛速度、寻优精度和稳定性等方面明显优于传统的粒子群算法。

  • 标签: 粒子群优化算法 混沌 优化 综合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影响输液微粒污染的因素,并为了预防输液微粒污染制定各种预防措施。方法 准备2瓶中药注射液,氯化钠注射液和葡萄糖注射液各1瓶,高分辨电子显微镜 1 台,将氯化钠注射液和葡萄糖注射液分别与1瓶中药注射液进行配伍,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容性微粒的数量。结果 找到了影响输液微粒污染的因素,并针对引起污染的来源制定相关的预防措施。结论 输液微粒污染在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危害极大,往往会对患者的疾病治疗效果产生不良的反应。建议在患者输液过程中采取必要措施以提升输液治疗的安全性。

  • 标签: 输液 微粒污染 因素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 总结了1例静脉输液微粒致投诉的经验教训,正确的药液抽吸方法、B型圆锥形侧口针头、一次性专用冲洗装置脉冲式封管、精密型输液器、严格掌握药物配伍禁忌等措施,能够有效预防静脉输液微粒的产生,防范和减少由此引起不良后果。

  • 标签: 静脉输液 微粒 投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再生疗法配合自体微粒皮种植技术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50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自体微粒皮种植技术,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再生疗法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再生疗法配合自体微粒皮种植技术的临床应用中的效果显著

  • 标签:
  • 简介:摘要环孢子虫病是一种肠道寄生虫病,人体通过食入被环孢子虫卵囊污染的水和食物而感染,摄入的卵囊通过侵犯小肠上皮细胞进入人体,尤以空肠为主,进而出现慢性肠炎的临床表现。本例患者以腹水为主要表现,血、腹水和骨髓检查结果均提示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增高明显,曾拟诊为"嗜酸细胞性胃肠炎",并予以糖皮质激素治疗,患者腹胀症状一度出现好转,但在停药3个月后再次出现腹水,最终通过小肠黏膜病理和粪便直接涂片法在光学显微镜下找到环孢子虫卵囊确诊,服用复方磺胺甲噁唑得以痊愈。

  • 标签: 环孢子虫感染 腹水 食源性寄生虫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研究至关重要,此部分知识对应的题型复杂多变,对于教师而言,必须充分发挥正确引导作用,让学生在认真分析基础上,掌握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运动规律及解题技巧方法等,进而帮助学生将突破口打开,使其能够将此难关攻克。基于此,本文通过具体实例,详细分析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并且得出相应结论。

  • 标签: 带电粒子 复合场 运动
  • 简介:摘 要:随着城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需求的不断增加,交通产生的噪音也受到了高度重视,声屏障作为有效降低噪声的措施在越来越多的地方得到了应用,使用不同吸声材料的声屏障板吸声性能不同,本文结合某城市轨道交通全封闭声屏障实例,对比分析了不同吸声材料在声学性能、理化性能及运营维护等方面的区别,重点探究了微粒金属吸声板在全封闭声屏障的应用情况,以期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 标签: 声屏障 吸声板 微粒 吸声材料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肺部危重并发症-肺孢子菌肺炎(PCP)的高危因素、临床特点及预后转归。方法回顾性收集并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本院血液科接受HSCT后发生肺孢子菌肺炎的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资料、治疗及转归。结果共纳入23例符合PCP临床诊断标准的患者,PCP中位发病时间为移植后221 d;影像CT以弥漫性磨玻璃样渗出影为主。血清β-1,3-D葡聚糖(BDG)中位数为894.25 ng/L,共有91.3%的患者大于60 ng/L;60.9%患者的淋巴细胞计数低于1×109/L;65.2%的CD4+T淋巴细胞绝对值低于200/μL。21例患者在肺泡灌洗液mNGS中检测到肺孢子菌属序列,15例患者为混合感染。治疗上给予TMP-SMX抗肺孢子菌后18例患者好转出院,5例死亡。结论HSCT后患者并发PCP为肺部急症,进展较快,常合并混合感染,血清BDG升高对PCP诊断具有指导意义,肺泡灌洗液中二代测序(mNGS)对肺孢子菌敏感性高,及早进行肺泡灌洗,有助于早期诊治,明显降低病死率;PCP患者进展为需要机械通气及高流量吸氧提示预后不佳。

  • 标签: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肺孢子菌肺炎 肺泡灌洗液 肺部并发症 临床分析 糖皮质激素 预防 治疗
  • 简介:【摘要】患者男,15 岁。阴囊白色丘疹、鳞屑2周。皮肤镜:红色背景下,可见白色圆形结构,表面见白色粉末状鳞屑,中央可见裂痕,刮除鳞屑可见红色基底。刮取皮屑镜检见大量菌丝及孢子,沙氏培养基培养见白色粉末状菌落生长。挑菌落镜检见梭形大分生孢子,鉴定为石膏样小孢子菌。诊断:阴囊癣。经盐酸特比萘芬乳膏(Terbinafine Hydrochloride Cream)(兰美抒)(Novartis Consumer Health SA,进口药注册证号:H20170081)外用治疗2周后痊愈。文献回顾:检索中国知网、万方、PubMed、Web of Science等中文和外文数据库,查找阴囊癣的相关文献,近10年报道的阴囊癣的文献共8篇,9例患者。结论:石膏样小孢子菌感染所致的阴囊癣好发于我国青春期免疫功能正常男性,真菌学检查有助于疾病的诊断,石膏样小孢子菌所致的阴囊癣对特比萘芬及唑类抗真菌药物敏感。

  • 标签: 阴囊癣 石膏样小孢子菌 文献复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静脉输液中微粒污染的多发因素、危害性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12月期间60例静脉输液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研究组采用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并对比两组患者静脉输液中微粒污染多发因素及危害性。结果:研究组患者静脉输液中微粒污染多发因素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危害性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静脉输液中微粒污染的多发因素、危害性,采取优质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减少微粒污染多发因素,降低微粒污染的危害性、发生率及不良影响。

  • 标签: 静脉输液 微粒污染 多发因素 危害性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深入研究不同配药方式对静脉输液制剂中不溶性微粒的影响。方法:检测常规配药环境下和相对封闭配药环境下不同配药方式静脉输液制剂中不溶性微粒的数量。结果:干预结束后,在I类环境中采取手工配药时不溶性微粒数量显著少于III类环境,P0.05;在I类环境中进行手工配药不溶性微粒数显著多于在相对密闭环境配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标签: 不同配药方式 静脉输液制剂 不溶性微粒 影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阴性重症肺孢子菌肺炎(PJP)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的86例PJP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氧合指数将患者分为2组:重症组[氧合指数≤300 mmHg(1 mmHg=0.133 kPa)]49例,非重症组(氧合指数>300 mmHg)37例,分析其临床特征。结果共纳入PJP患者86例,中位年龄(P25,P75)为52.0(39.0,65.0)岁,男47例(54.7%)。基础疾病以肾移植(33例,38.4%)、肾脏疾病(18例,20.9%)和自身免疫性疾病(17例,19.8%)最常见。与非重症组相比,重症组患者年龄、发生高热比例、呼吸频率、肺部湿啰音者比例、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降钙素原、合并细菌感染者比例显著增加(P值均<0.05),血清白蛋白和血清肌酐水平显著降低(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大(OR=1.045,95%CI:1.011~1.081,P=0.010)、血清白蛋白水平低(OR=0.806,95%CI:0.720~0.930,P<0.001)和呼吸频率快(OR=1.314,95%CI:1.125~1.535,P=0.001)为重症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与非重症组相比,重症组患者应用无创通气(20.4%比0.0%)和有创机械通气(4.1%比0.0%)、医院获得性感染(36.7%比10.8%)比例更高,病死率更高(20.4%比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HIV阴性重症PJP患者病死率高。老年人、低白蛋白血症、呼吸频率快为重症PJP的独立危险因素,值得临床关注。

  • 标签: 重症 肺孢子菌肺炎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原位肝移植术后并发肺孢子菌肺炎(pneumocystic carinii pneumonia,PCP)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其治疗策略。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肝胆胰脾外科2015年5月至2019年3月期间进行肝移植手术且术后并发PCP的受者,纳入PCP组8例;利用倾向评分匹配方法从同期肝移植受者中,与PCP组按1:4比例选取未并发PCP的受者,纳入对照组32例。收集并统计受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肝移植术后并发PCP的危险因素。结果在此期间共完成385例次肝移植,受者手术后PCP发病率为2.1%(8/385)。PCP组均为男性;年龄(52.63±12.99)岁(27~69岁);发病时间为肝移植术后(19.88±13.22)周(9~50周);其中良性肝脏疾病2例,肝脏恶性肿瘤6例;所行术式均为改良背驼式肝移植。单因素分析提示,肝移植术后是否发生排斥反应、肝移植术后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及肝移植术后外周血淋巴细胞百分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因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肝移植术后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降低是术后并发PC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肝移植术后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降低会增加PCP的发病风险。针对此类高危受者,预防性使用复方磺胺甲唑可能有效地降低肝移植术后PCP的发病率。

  • 标签: 肝移植 肺孢子菌肺炎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基于实际的生产应用,采用工程模型,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建立仿真模型。针对光伏组件模型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在此基础上,采用粒子场优化算法对光伏发电系统实现最大功率点跟踪。仿真结果表明:模型的仿真结果在不同光强下的输出特性I-V、U-P与厂商提供的数据契合度很高;采用粒子场优化算法实现最大功率点跟踪,仿真系统响应时间短,光伏阵列输出电压以及DC/DC变流后输出电压误差都很小。

  • 标签: 工程模型 Matlab/Simulink仿真 粒子场优化算法
  • 简介:摘 要:针对PID控制器的参数整定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与混沌优化思想相结合的参数智能整定方法。该方法综合了粒子种群的混沌初始化、惯性权重的改进、粒子位置的边界处理、混沌搜索及粒子替换等改进措施,有效改善粒子种群的随机性和多样性,较好解决了算法的早熟收敛问题。为同时兼顾PID控制的各项性能指标,将各指标的加权和作为评价粒子优越性的适应度函数。最后结合Simulink仿真技术,将该方法应用于一个二阶延迟系统,进行实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 标签: 粒子群算法 混沌 PID控制 参数整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艾滋病并发肺孢子菌肺炎重症实施集束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19年1月-2020年8月为时限,以接受治疗的艾滋病PCP重症患者80例为对象,依据不同干预方案分设2组对照研究,各为40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在此前提下试验组实施集束化护理。比较2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患者负性情绪改善情况。结果:2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患者负性情绪改善情况的对比表明试验组更优,满足统计要求(P

  • 标签: 艾滋病 肺孢子菌肺炎重症 集束化护理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