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实施微粒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检测乙肝核心抗体阳性结果的价值。 方法:选取武汉市黄陂区横店中心卫生院检验科住院患者100例作为观察对象,观察时间为2020年10月至2022年2月,采用微粒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方式对收集的所有血清标本实施相应的检验之后,将血清标本中存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阴性且乙肝核心抗原阳性的标本血清重新实施乙肝五项检查,对比乙肝五项检查与微粒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检查对于检查乙肝核心抗原的诊断价值。 结果:针对血清标本实施乙肝五项检查与微粒化学发光免疫检测的阳性符合率为100%,且乙肝五项检测为阳性表本的微粒化学发光免疫检测值明显高于阴性标本(P

  • 标签: [] 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检测 乙肝核心抗体 阳性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化学发光微粒免疫分析法(CMIA)在梅毒血清学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中心5000份血清标本进行CMIA法检测,将阳性标本以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检测,观察测定结果。结果:5000份血清样本,CMIA检测梅毒抗体阳性182例,阳性率3.64%,参考TPPA测定结果,CMIA检测敏感性100.00%,特异性为99.55%。CMIA检测浓度S/CO>10的阳性符合率为97.66%,>5-10的阳性符合率为75.00%,不同检测浓度值的阳性符合率存在差异性。结论:CMIA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测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较高,且能够实现全过程自动化操作,具有便捷度高及所需时间短优势。

  • 标签: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 梅毒 血清学检测
  • 简介:摘要世界卫生组织将孢子丝菌病归为"被忽视的热带病",近年来对孢子丝菌病相关的研究逐渐增多,本文从病原体、流行病学、诊断、治疗、疫苗这五个方面综述孢子丝菌病的近期研究进展。

  • 标签: 孢子丝菌病 孢子丝菌属 流行病学 诊断 治疗 疫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耶氏肺孢子菌肺炎(PJP)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与影像学特点,为该病的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纳入2017年5月至2020年8月中日友好医院就诊的154例PJP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预后情况,并将患者分为死亡组(51例)与存活组(103例),采用 t检验、非参数检验、卡方检验等统计学方法比较死亡组与存活组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差异。结果154例PJP患者中男性89例,女性65例,年龄(53.7±14.8)岁。其中,1个月内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占85.7%(132/154),肾脏疾病患者27.9%(43/154),结缔组织病患者33.1%(51/154)。临床症状方面,发热81.8%(126/154),咳嗽59.7%(92/154),呼吸困难52.6%(81/154)。实验室检查,乳酸脱氢酶(LDH)561.0(434.3,749.0)IU/L,91.3%(95/104)患者LDH 升高;CD4+T淋巴细胞<400个/μl和<200个/μl的患者分别占88.0%(95/108)和57.4%(62/108);74.4%(67/90)PJP患者(1,3)-β-D葡聚糖试验(BG)>100.0 ng/L。影像学检查,CT检查90%(117/130)患者可见双肺弥漫性磨玻璃/网格影。死亡组患者LDH 690.5(528.8,932.3)IU/L,高于存活组502.5(381.8,657.0)IU/L(Z=-3.375,P=0.001);死亡组的白细胞计数9.8(5.8,12.6)×109/L高于存活组的7.3(5.0,10.1)×109/L(Z=-2.392,P=0.017);死亡组淋巴细胞比例5.3(3.2,9.3)%,低于存活组9.6(5.6,17.2)%(Z=-3.262,P=0.001);死亡组年龄(69.8±14.5)岁,高于存活组(50.6±14.0)岁(t=-3.756,P=0.001);死亡组患者动脉氧分压均值(64.8±17.7)mmHg(1 mmHg=0.133 kPa),低于存活组(73.2±20.5)mmHg(t=2.345,P=0.021);死亡组患者合并细菌/曲霉菌感染为55.1%(27/51),高于存活组21.5%(22/103)(χ2=15.372,P=0.001)。结论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者易发生PJP;CD4+T淋巴细胞、LDH、BG可作为辅助临床诊断PJP的重要参考指标;年龄、LDH、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比率、动脉氧分压及是否合并细菌和/或曲霉感染与PJP患者预后关系密切。

  • 标签: 乳酸脱氢酶类 耶氏肺孢子菌肺炎 耶氏肺孢子菌 (1,3)-β-D葡聚糖试验
  • 简介:摘要:研究以科学的灵芝栽培技术为基础,给予灵芝菌包配以不同的培养料,通过改变培养基的配比,对比培养基对灵芝及灵芝孢子粉产量、生物学转化效率及灵芝多糖和三萜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配方比3:2(桑枝:栎木)配方产出灵芝多糖和三萜含量最高;配方比4:1(桑枝:栎木)配方产出灵芝及灵芝孢子生物学转化效率最高,灵芝生产周期最短。

  • 标签: 灵芝 灵芝孢子粉 栽培配方 栽培技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是一种以血管内血栓形成、复发性流产为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近年来,对于APS发病机制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然而,仍有许多问题没有得到解答。血小板微粒是血小板受到刺激后释放到胞外的一种超微膜性囊泡,它与APS的血栓形成及复发性流产密切相关。文章对血小板微粒在APS中的重要作用作一综述。

  • 标签: 抗磷脂综合征 血小板微粒 血栓形成
  • 简介:摘要:溶液内离子反应相关知识极具理论性,涉及到较多平衡类型,并有复杂的影响因素。而立足微粒视角认识这些平衡关系,有助于深化分析与理解溶液内的微粒关系,并掌握溶液内离子反应。所以,本文主要基于微粒视角分析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 标签: 微粒 溶液 离子反应
  • 简介:摘要患者女性,57岁,无诱因左眼眼红、眼磨伴视力下降病史1年。2个月前初诊为病毒性角膜炎,按病毒性角膜炎治疗2个月后病情加重,角膜出现溃疡。行角膜刮片细胞学检查,角膜刮片行荧光染色可见较多蓝色椭圆形孢子样结构,行齐-内染色可见较多红色椭圆形孢子样结构,确诊为左眼微孢子虫性角膜炎。局部给予氧氟沙星眼膏、伏立康唑滴眼液等抗炎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后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术后患者病情平稳。

  • 标签: 微孢子虫病 角膜炎 眼感染,真菌性 着色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肺孢子菌肺炎(pneumocystis carinii pneumonia,PCP)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通过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etagenomics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确诊PCP的13例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女性3例,男性10例;年龄(46±10)岁;术后发病中位时间为10(2~21)个月;临床表现为发热11例,咳嗽7例,咳痰6例,气促11例。采用配对t检验,对受者入院及出院时的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3例PCP肾移植受者均通过肺泡灌洗液/静脉血mNGS检测确诊。入院时G试验、LDH检测、总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CD3+Abs)、抑制/细胞毒T淋巴细胞计数(CD3+CD8+Abs)、辅助/诱导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CD3+CD4+Abs)分别为(543.27±440.49)pg/ml、(529.98±222.43)U/L、(191.92±119.42)个/μl、(87.33±50.59)个/μl、(106.92±87.42)个/μl,与出院时的(69.58±50.21)pg/ml、(285.38±46.62)U/L、(888.58±672.99)个/μl、(336.83±305.21)个/μl、(520.08±388.76)个/μ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2、0.006、0.017、0.005)。13例均采用复方磺胺甲恶唑+卡泊芬净联合方案进行治疗,治愈12例,另1例治疗21 d后因感染性休克而死亡。结论mNGS检测是早期确诊PCP的重要方法之一;复方磺胺甲恶唑+卡泊芬净的抗感染效果良好;免疫功能监测对于抗感染及免疫抑制剂方案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肾移植 肺孢子菌肺炎 二代测序
  • 简介:【摘要】:目的:有针对性的探究血小板减少及血液中微粒的临床检验结果,为临床提供有益启示。方法:选取在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30例冠心病、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以及30名健康体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流式细胞仪,以3mm、0.8mm的标准微球作内参对照进行血液中的微粒检测对比工作。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液中的血小板和血液中的颗粒要比正常人更高,急性白血病化疗后患者血液颗粒检测结果与健康者不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在临床检验过程中可以有效利用血液中颗粒的检测结果来有针对性诊断患者的血栓疾病等,可以把血小板作为临床检验过程中的诊断指标。

  • 标签: 血小板 血液中微粒 临床检验
  • 作者: 陈茹萱 孙宇新 刘湘宁 邵池 黄慧 胡伟江 徐凯 李霁 伊洁 张新 徐作军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22年第09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北京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内科,北京100730,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卫生业与中毒控制所,北京10005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放射科,北京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北京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北京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病案室,北京100730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因肺孢子菌肺炎(PJP)住院的患者的基础病、病原学检查、病情程度,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2021年在北京协和医院住院接受诊疗、有病原学证据的485例PJP临床资料。结果男237例,女248例,年龄14~88(53.3±16.2)岁;≥60岁209例。根据患者的主要基础病分为8组,包括结缔组织疾病(CTD)209例、非血液系统恶性肿瘤29例、血液系统肿瘤38例、各种肾脏病81例、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IP)33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30例及其他疾病42例。CTD组以女性为主,恶性肿瘤和HIV感染组均以男性为主。肺孢子菌检测过程中,痰肺孢子菌阳性率44.95%(218/485),气管镜标本肺孢子阳性率92.01%(265/288):痰和气管镜标本涂片染色找肺孢子菌的阳性率分别为4.95%(24/485)、9.72%(28/288),而分子检测肺孢子菌阳性率分别为43.09%(209/485)、90.63%(261/288)。本组HIV感染者发生PJP时合并巨细胞病毒血症、呼吸衰竭的比例最高,但接受机械通气和入住重症监护室(ICU)的比率、病死率却最低;IIP患者发生PJP时入住ICU和接受机械通气的比率虽很低(仅次于HIV感染者),但病死率却最高。结论CTD是本组PJP患者最常见的基础病,HIV感染者发生PJP时易合并巨细胞病毒血症、呼吸衰竭,但预后好;而IIP患者发生PJP时病情重、进展迅速、预后很差。

  • 标签: 肺炎,肺囊虫性 住院病人 预后 基础病
  • 简介:【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向前发展,相较于上个世纪,人类对核辐射及核能的认知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当下,辐照探测技术在国防应用,核医学、核电站检测、环境检测等众多领域都有重要意义。目前,辐射探测器的种类主要分为气体探测器,闪烁体探测器和半导体探测器,近年来,以GaN为代表的宽禁带半导体材料以其宽禁带、临界击穿电场高、载流子饱和漂移速度快、抗辐照性能强等优良特性得到了广泛关注,在GaN材料生长和制备技术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以GaN材料为底材的半导体辐射探测器得到了进一步研究,本文主要以GaN材料为例,通过SRIM软件模拟α粒子在其中的沉积过程。

  • 标签:
  • 简介:[摘 要]对初中化学微粒运动实验进行了系列改进:将原有定性实验改为半定量实验,实验药品由一种物质增加为两种,设计了不同温度下的对比实验。改进后装置更简单、现象更直观、药品用量少,符合环保理念,实验内容具有递进性。

  • 标签: []初中化学 微粒运动 微粒观 实验 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提高诊断率,并规范诊治。方法 回顾2018年1月—2022年8月 6例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包括病史、症状、体征、胸部影像学、实验室检查等资料。结果 6例艾滋病抗体阳性患者 均有发热、刺激性干咳、呼吸困难、个别有呼吸衰竭等呼吸道症状及双肺弥漫性磨玻璃改变影像学改变共同特征。结论 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临床表现、体征 影像学方面有共同特性,临床医师首次接诊时如发现影像学提示双肺弥漫性病变患者要及早完善传染病筛查,以利于早诊断、早治疗并及早按感控要求隔离、转诊。

  • 标签: 艾滋病 卡氏肺孢子菌肺炎 临床特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研究了含DG配电网的综合优化问题。首先提出了综合优化的数学模型;针对配电网重构优化中存在大量不可行解的问题,提出了按广义支路编号的粒子编码方法。在几种不同无功功率特性的DG并网方案下,分析了69节点配电网的综合优化问题。

  • 标签: 粒子群算法 DG 配电网综合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