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2005年11月11日,美国管理学家被得·德鲁克(Peter·F·Drucker)在加利福尼亚他家中与世长辞,享年95岁。

  • 标签: 德鲁克 加利福尼亚 管理学家
  • 简介:德鲁克于1909年生于奥匈帝国的维也纳,祖籍为荷兰人。其家族在十七世纪时从事书籍出版工作(Drucker原意为“印刷者”)。他的父亲为奥国负责文化事务的官员,曾创办萨尔斯堡音乐节。他的母亲是奥国率先学习医科的妇女之一。德鲁克从小生长在富于文化的环境之中。他在1979年所著的自传体小说《旁观者》中对其成长历程作了详细而生动的描述。

  • 标签: 德鲁克 小传 彼得 《旁观者》 自传体小说 1979年
  • 简介:被人称为管理大师的彼得·德鲁克(PeterDrucker,1909-)是当代美国在企业管理方面最杰出、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他如今已届90高龄,仍活跃在管理咨询、讲学与写作等领域,保持其媒体宠儿的地位。50多年以来,他的29本著作和一系列可供援引的文章与讲话给了大批读者以社...

  • 标签: 德鲁克 非营利机构 管理管理者 知识工作者 非营利组织 经理人员
  • 简介:  这个旧假设还奠定了组织中关于员工管理的其它假设的基础,管理需要专注在组织的成果与绩效上,这一关于员工及其管理的假设

  • 标签: 德鲁克管理 新范式 管理新
  • 简介:组织的社会责任就是组织必须承担所有与其有关的员工、环境、顾客和其他与组织有关联的人和事的全部责任;组织承担社会责任必须以履行好自身的主要任务和使命为前提;此外,德鲁克认为,关键在于把社会的需要转变成组织取得业绩的机会。德鲁克强调惟有建立起“以责任为基础的组织”,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组织社会固有的社会问题。德鲁克的社会责任理论,为我们构建“以责任为基础的政府”提供了重要借鉴意义。

  • 标签: 德鲁克 组织 社会责任
  • 作者:
  • 学科: 经济管理 > 企业管理
  • 创建时间:2009-11-21
  • 出处:《中外企业家》 2009年第11期
  • 机构:2009年是管理大使彼得·德鲁克先生诞辰100周年,《哈佛商业评论》全球11个语言版本在今年11月同步推出纪念专辑,在全球邀请5位和德鲁克有较深渊源的商业领袖和非营利组织领袖回顾德鲁克管理思想对自己的启发。其中一位便是本刊推荐的中国海尔集团CEO张瑞敏。以下是柯恩对他的采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彼得·德鲁克,当今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管理思想家,本文就德鲁克的经典著作《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管理实践》、《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做了详细的整理,归纳总结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创新,目标管理,企业社会责任。

  • 标签: 德鲁克 创新 管理 企业
  • 简介:“全世界的管理者们都应该感谢这个人。因为他贡献了毕生精力,来理清我们社会中人的角色和组织机构的角色,我认为彼得·德鲁克比任何其他人都更有效地做到了这一点。”

  • 标签: 德鲁克 彼得 企业界 组织机构 管理者 全世界
  • 简介:知识经济时代,组织的员工大部分是知识工作者,对于知识工作者的管理,就应该更多的实施自我管理,自我管理对员工个人的工作生活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还能节约组织成本,同时为组织提高绩效。

  • 标签: 自我管理 组织绩效 德鲁克 组织成本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随着机器大工业的发展和现代化的前进步伐,20世纪成为管理科学蓬勃发展的世纪.其中,德鲁克的目标激励理论在"管理丛林"的园地绽放得尤为鲜艳,它被政府、企业、团体、个人广泛采用,显示出蓬勃的生命力,而目标激励理论本身,也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地完善和发展.

  • 标签: 企业 发展 德鲁克 目标激励 理论 团体
  • 简介:非营利组织已经成为美国最大的雇主,作为当今美国社会的中坚力量,非营利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好坏,不仅影响非营利组织本身的良好运作,还会对美国的社会和经济产生重大影响。鉴于此,有“大师中的大师”美誉的彼得·德鲁克指出,非营利组织应该用正确的态度对待人、用合理的原则选人、用科学的方法管理人、用灵活的机制激励人,以挖掘并超常发挥人才本身所拥有的人力资源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德鲁克关于非营利组织人力资源管理思想为我国非营利组织进行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启示和借鉴。

  • 标签: 德鲁克 非营利组织 人力资源管理
  • 简介:当前,我国图书馆的人本管理无论在工作要求上,还是理论研究上更多强调“以读者为本”,而就图书馆员自身命运和价值方面的论述明显较少,笔者以德鲁克人本管理思想为契机,重点阐述了图书馆落实“以馆员为本’’管理理念的必要性与策略。

  • 标签: 彼得·德鲁克 人本思想 图书馆管理 以馆员为本
  • 简介:德鲁克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的一个目标,是管理的一项任务,并且界定了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张维迎遵循米塞斯一哈耶克教条,基本否定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与实践。分析发现,二者不同的企业社会责任观源于他们在企业社会责任观的人性假设、企业社会责任法理性的分析角度与对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认识程度等方面的差异。企业社会责任之争并没有阻止到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相反全球兴起了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浪潮。但是在倡导企业社会责任时,不能犯“过之犹不及”的错误。

  • 标签: 企业社会责任 人性假设 股东利益至上 利益相关者